文章吧手机版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10-16 13: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100字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是一本由[美] 杰尔姆 • 波伦(Jerome Pohlen)著作,低音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1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一):导言

  专利局职员

  在瑞士伯尔尼火车站附近邮政电报大楼的三楼,爱因斯坦在办公室的一角写写画画。他自己也承认说:“每当有人要路过,我就把笔记塞进办公桌的抽屉里,然后假装在办公。其实每天的工作我只需要2~3小时就能完成,其他时间我都用来研究自己的想法。”

  什么样的想法?小到原子的尺寸,大到宇宙的结构。就在几年前,爱因斯坦刚刚大学毕业,学的是物理专业,一度找不到工作。爱因斯坦也做过代课老师和助教,但是微博的收入让他连账单都付不起。直到朋友的父亲帮忙,他才在瑞士专利局谋得这个职位。

  上班的时候,只要没人注意,爱因斯坦就忙着自己的研究,回家后就更加投入地写写画画。他会把自己的想法讲给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妻子,以及一些朋友和同事们,听取他们的意见,然而,他注定是辆单匹马拉的单头马车,一个独行者。

  但是,这辆单匹马的马车,凭着他过人的天赋,将物理学拉入现代乃至更远的时代。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二):后记 爱因斯坦依然存在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在遗嘱中表示,他不希望自己的家成为博物馆或用于纪念他的地方。直至今日,美世街 112号依然是一座私人住宅。但是,并非所有事都遵从了他的遗愿。

  爱因斯坦的大脑

  为爱因斯坦进行尸体解剖的医生在完成尸检后摘除了他的大脑,并对他的家人进行了隐瞒。 托马斯•哈维声称,他希望可以通过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来了解他天才的来源。

  哈维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得到爱因斯坦家人的许可。要不是几天后哈维的儿子在学校提起这件事,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哈维的儿子当时上五年级,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们最近有什么新闻发生时,一个小女孩提起爱因斯坦去世的消息,小哈维便脱口而出:“他的大脑在我爸爸那儿。”

  爱因斯坦的家人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哈维以为科学服务的名义使他们不再继续追究。然而,哈维没有任何开展大脑研究的背景。所以,任何能将他说服的科学家,他都会寄出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给他们进行研究,但是很多年过去了,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后来,哈维搬家到了堪萨斯州,他把剩下的部分保存在两个玻璃饼干罐中,放在他办公室的架子上保存。

  针对爱因斯坦大脑的研究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末才出现一些进展。科学家发现了他大脑结构中的一些微小差异:他大脑的一处顶叶⸺负责数学和空间推理⸺比普通人大 15%。但是,这还是不足以证明他的天赋就源自那里。

  爱因斯坦的家庭

  根据爱因斯坦的遗愿,海伦 • 杜卡斯和他的朋友奥托 • 内森成为他信件和论文的托管人。多年来,杜卡斯专心整理着他的各种文稿,也守护着他的声誉。她不但写了几本关于她前任老板的书,还成功阻止了所有看过爱因斯坦文稿并想将他和米列娃在结婚前就育有一女的事泄露出去的人。1981年12月,在杜卡斯去世的前几个月,爱因斯坦的论文被转移到希伯来大学,那之后就一直保存在那里,直至今日。

  汉斯 •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教授土木工程学,直至去世。他的妻子弗里达1958年10月去世。一年后,汉斯 • 阿尔伯特再婚,与伊丽莎白 • 罗伯茨组建了新的家庭。1973年7月26日,汉斯 • 阿尔伯特在出席一个会议时突发心脏病,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去世。他的儿子伯恩哈德继承了祖父的衣钵,成为一名物理学家,于 2008 年去世。汉斯 • 阿尔伯特和弗里达的养女伊芙琳于2011年4月去世。

  1964年,爱德华 • 爱因斯坦不幸中风,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苏黎世精神医学大学接受治疗。中风之后的第二年,1965年10月25日,他在苏黎世去世。

  玛格特 • 爱因斯坦一直居住在美世街的家中,直到1986年7月去世。

  爱因斯坦的科学遗产

  阿尔伯特 • 爱因斯坦去世后的几十年中,他的创新性理论一直经受着各种检验。黑洞和宇宙大爆炸⸺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还只是个理论而已⸺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现代宇宙学的基础。

  美国航空航天局对相对论做了详尽的研究。为验证等效原理,1976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实施了“引力探测器A”计划。探测器搭载了一个非常精密的时钟,可以与地球上的另一个时钟进行比较。通过对其数据的分析,科学家们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时空在引力场中的变化理论。

  200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引力探测器B”卫星,用于进一步测量地球周围的时空弯曲。它围绕地球运行了一年半的时间,利用超高精度的陀螺仪进行详细的测量。所有数据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另外一个可以验证爱因斯坦理论的工具,就在你的衣服口袋里。如果你的手机使用的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个系统的程序编制就解释了时空的弯曲。全球定位系统所接收的信号来自远在地球之外的各种人造卫星,其内部时钟的运行速度与你手机中的时钟有差异。这种差异看起来可能微乎其微,不值得一提,但是考虑到光的速度,时间上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在这段时间内光线运行距离的巨大差异。如果没有相对论的修正,你的GPS可能每天都会相差几千米。

  那么,是否爱因斯坦的所有理论都可以经受得住未来研究的检验?纵观历史,你即便不是天才,也可以知道答案,相信爱因斯坦就对了。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三):用一本书,换孩子一生的科学力!

  多年的STEAM教师经历,让我见过非常多对科学家有憧憬的孩子。当问到他们心目中的科学家都是什么样的,他们多半却支吾着说不上来。当问到认识哪些科学家,他们却能异口同声说出一个人,那就是爱因斯坦。

  作为一个拥有张扬发型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几乎满足了我们对于“厉害的怪博士”的各种幻想。但如何让孩子们了解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人呢?又是什么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呢?相信《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这本书会给孩子们一个答案。

  写爱因斯坦的书很多,相对论的书也很多, 但几乎没有给孩子写的内容。《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以爱因斯坦生平年代为主线,以孩童听得懂的故事叙述为主,描绘了爱因斯坦从小到大的一生、他作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时刻,以及他是怎么完成这些伟大发现的思想历程。书中穿插有21个实验,伴随了爱因斯坦每个高光时刻,动手动脑的过程让小读者在阅读中充满乐趣。

  并不顺利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出生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却不那么在意犹太教规;说话晚被称作笨小孩,上学时还遭受同学的欺凌。他经历了2场世界战争,坚定地成为了一名和平主义者,却因此受到了排挤和打压。可是这些并不能掩盖爱因斯坦的科学天赋,“笨小孩”也是源他小时候对于语言严谨的追求。至于一路的坎坷没能在大学教书,而是屈居于专利局的小职员,反而为爱因斯坦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舞台,直接促成了属于爱因斯坦的奇迹之年。

在那些不顺利的日子里,音乐陪伴着爱因斯坦

  奇迹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905年,请记住这个日子,有着超强数学功底的爱因斯坦,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用案头最便宜的笔纸诞生了5篇改变世界的论文,于是在未来的世界有了很多看似魔幻的事件:第一篇光电效应论文,让人类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第2、3篇论文,让人们知道原子居然真的存在,甚至还能量出大小;第4篇狭义相对论出世,自此往后的太空科幻小说找到了让人保有青春的科学依据!第5篇论文,最终导致原子弹在日本爆炸,虽然利用原子能研制武器并不是爱因斯坦的本意,但仍让他在最后人生当中自责不已。而这些伟大的发现居然是一名专利局的普通业务员在脑袋里完成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21年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的贡献获得诺贝尔奖

  永远不停止质疑是很重要的

  可以简单的说,爱因斯坦的很多重要发现是“白日梦”做出来的。这个可不是一般的白日梦,而是一种基于普遍的事实,再延伸到极端情况的思想实验。以至于很多爱因斯坦大发现的论文,都以等同于“我已给出答案,大家努力去证明吧”的话语来结束。这就像是一位科学界的“海贼王”大声的喊:大秘宝真实存在,大家快去找吧! 而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真的都很努力在寻找证据,期待证明或证伪他的论述。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从天上掉下来,他会感觉到自己的重量吗?当你在想这件事的时候,并给出你内心的答案,恭喜你已经完成了一项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最终这个实验会演变成一场跨越世纪的黑洞追寻之旅,从1919年爱丁顿远征非洲观测日全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质量确实可以让周围的空间弯曲,一直到2019年全世界的科学家拍摄出了首张黑洞照片,爱因斯坦又又又一次登上全世界的热搜,全球展开了一场相对论的大认知。

哈勃望远镜观察到的各式各样的爱因斯坦环人类拍摄的第一张黑洞照片

  这本书提供了7个爱因斯坦自己的思想实验,另外还一些针对特定内容,提出了便于孩子理解的更多思想实验。这些内容极大的引起了我的关注,因为这些实验破除了昂贵复杂的科学器材的限制,只要拥有完整想象力的人都能进行这样的实验,是对孩子非常好的思维锻炼方法。所以当孩子在阅读时抱着书发呆,请不要打扰他,因为这是一个科学家在进行有趣而深刻的实验。

  如果说能有一个人对我们现在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相信爱因斯坦绝对是No.1。认识他,了解他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感谢《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这本书,诚如它英文名称的含义——给孩子的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它为孩子们展现了有感情、有态度、有温度的爱因斯坦,也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深深的为科学着迷,体验着思考的乐趣。

  诚如爱因斯坦自己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围着世界。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四):追网红,追明星,不如让娃追爱因斯坦!9岁孩子爱读易操作的名人传

  你家孩子有没有和你讨论过“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到底存在了多久?”这个话题?

  现代宇宙学研究表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太阳系只不过是无垠宇宙沙滩上的一粒沙子,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人类在时间里的渺小是一致的。

  让我们尝试把140亿年的宇宙历史压缩为一年的宇宙日历看看:

大爆炸发生在1月1日,我们生活的当下对应的时间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24时。银河系诞生于2月21日;太阳系及其行星随从9月3日现身;地球上最初的生命细胞出现在9月23日;微生物在10月26日制造了性别;鱼类及脊椎动物在12月18日第一次出现;植物大军在12月20日开始侵占地球;昆虫在12月21日诞生;爬行动物出生在12月23日;12月24日恐龙统治地球;12月27日鸟儿唱响地球;12月28日,一颗小行星撞击了它,恐龙灭绝,哺乳动物迅速开始繁殖;12月29日,灵长目动物诞生;人类,整个演变过程都发生在12月31日的晚上的21时49分——23时59分17秒人类发明了农业;23时59分26秒人类开始制造石头工具;天文学诞生于23时59分50秒;字母诞生于23时59分51秒;冶铁业诞生于23时59分54秒;佛祖出生于23时59分55秒;基督出生于23时59分56秒;穆罕默德出生于23时59分57秒;文艺复兴以及实验科学诞生于本年度最后一秒——23时59分59秒。

  ——摘自《星空词典》“宇宙日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有没有?

  在宇宙的长河中,人类实在太过渺小,而如果要说人类发展过程中,科学的一次次飞跃进步,没有哪一次可以离开科学家。

  我们耳熟能详的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大神们每一位都为我们这宇宙日历最后一秒中人类的进步创造了非比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这两天看到一本有趣又有料的书——《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由低音·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现居芝加哥,曾做过小学科学教师、工程师、编辑,是数个获奖科学互动玩具的作者——杰尔姆 • 波伦(Jerome Pohlen所著,是一本适合9岁以上小学生阅读的爱因斯坦的传记,更是一本有趣易操作的科学实验书。

  作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Person of the Century)”,他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爱因斯坦,关于他的传记市面上很多,为什么我独独觉得这本书很棒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本书的作者编创和整本书的设计安排,比其他的版本更适合9岁及以上的孩子。

  在这本书中杰尔姆 • 波伦详尽的介绍了爱因斯坦的一生,包括了他的家人和生活、主要科学成就和科学理念的解说。我很喜欢的是在这本书中杰尔姆 • 波伦用爱因斯坦的一生作为时间轴,清晰的解释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实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专门设计了21个相关的主题手工活动和思想实验,帮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以兴趣为主导,实践操作为辅导,更好的理解今天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用的很多科学背后的理论。这是杰尔姆 • 波伦擅长的领域,也是这本书的特色。

  让我们一起来瞧瞧这本书中列举的这些有趣思想实验和活动吧!

  在书中第6页的“指南针和磁铁”实验:

  给孩子准备一个指南针,让孩子在家里就可以简单实验,找出家里磁场最强的位置,简单易操作,还能引导孩子更深的思考:“要想使指南针偏离地球磁场,磁铁至少要距离指南针多远?”

  再比如书中34页的“光的速度”的实验:

  简单的运用微波炉,和大块的巧克力,用尺子和计算器就能让孩子在厨房里通过实验计算出“光的速度”,这是最好的科学兴趣的引导方式!更重要的是,实验结束以后,作者还提出了问题:“你计算出来的数与每秒30万千米相差多少?你能否想出改进这个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验证科学,通过思考,想出更好的验证方法,这就是一场脑力训练,这更是一个绝好的启发孩子思考的机会。

  而书中69页的“日食”实验:

  在夜晚的房间里用台灯和大小两个球就可以简单实验,引出孩子思考:“日食的阴影是否覆盖了整个地球?这是否能解释为什么爱丁顿不得不前往非洲去观测日食?”

  去年冬天的日食,在中国境内大多数地区是可以观看的,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有没有引导孩子观看?如果有,这个实验正好可以更具体的给孩子解释日食现象。

  同样操作简单的还有58页的“弯曲的光”实验:

  通过球在床单上的运动轨迹,引导孩子观察,并得出是否与日食实验很类似的结论。

  而41页的“相对运动”实验则可以在我们的日常行车途中引导孩子进行思考:

  现实生活中的蕴藏的科学道理其实很多,通过这些实验,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做科学小达人,去揭示出已经被科学家们发现的一个个科学原理,这是非常好的培养孩子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孩子而言,科学实验可以动手又动脑,这难道不是极好的教育契机吗?

  再简单一点,又能随时随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的还有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喜欢玩的“纸牌屋”游戏,在书中第7页有详细说明,不妨和孩子一起动手搭建试试,看看谁更棒?

  培养一个爱科学的孩子难吗?其实是不难的,重要的是家长要有意识的做引导,当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意识到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重要性时,类似于这本《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的书就非常值得推荐了。

  延迟开学,在家的时间很长,除了网课,除了正常的学习之外,家长完全可以每天抽一点时间来陪伴孩子完成书中所提到的21个实验,每天一点点引导孩子去积极思考,去动手动脑做实验,这就是爱因斯坦一直强调的“脑力训练”,敢于思考,敢于质疑,这也正是他成功的来源,更是他赞赏的优点。

  与其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疯狂于各种追星,追网红,不如让孩子去迷恋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家,去引导孩子用科学家的实验,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去习惯性思考,说不定下一个爱因斯坦就是你家的小宝贝呢!

  这本《我是博学家——爱因斯坦的世界观》推荐给你们!我是宸妈,专注于科学教养观察思考,喜欢我的文字,欢迎关注、点赞和评论!谢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是博学家 • 爱因斯坦的世界观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