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0-10-16 13:1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经典读后感有感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是一本由[美] 卡洛琳·丽芙著作,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读后感(一):更新一下你的食物思维

  这本书和之前看的《深度营养》在很多营养学理念上是一致的,比如都推崇表观遗传学、都对食物列出了黑白名单,名单内容基本一致,互相印证,所以我总体持相信的态度。

  人造食品、深加工食品、糖和劣质油是最需要抵制的,它们会不断损伤我们的大脑、心脏、肠道等器官。然而这些物质大量存在于各种零食和饮料中,而我们正将这些食品提供给我们的孩子甚至作为奖励给他们,难怪很多孩子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肥胖、记忆力差等问题。此外当西方国家在给贫困国家提供食物援助时,也大量将这样深度加工、独立包装、易保存的快餐式劣质食物输出给他们并渗透进当地的传统食物体系,到底是伤害还是帮助呢?让我想到一则新闻,在非洲的贫民窟出现了养不起孩子的妈妈用可乐喂养婴儿,最终让孩子慢慢死亡的事,她们买到可乐或许比获取干净水源还容易呢。想想办法,换一种帮助他们吃饱的方式吧!

  健康的食品应该是新鲜天然的,生长和加工过程没有化学物质(真正的有机),加工环节在厨房中进行,食物以地产地销为主,应季最好,动物应该是被善待、被尊重习性的等等。作者提到的一个观点,影响我的购物决定。她说,廉价的美式食物并不真正廉价,因为未来为健康买的单价格不菲。虽然有机蔬果,贵!找符合人道主义喂养的草饲牛肉,难!但是值得我们花钱,值得我们去找,甚至值得我们自己去建一个生态农场。

  这本书区别于普通营养学书籍之处是,作者一直在强调选择食物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夺回思维主权,当我们的大脑被广告诱惑、被快节奏生活主宰,想选择汽水、快餐的时候,要特别训练自己的食物思维,停一停、想一想:这是真正的食物吗?从现在开始,我们头脑中应该有“更新”的思维方式,正所谓“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我们的选择真的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一日三餐,你吃的是什么,你就成为什么,为了做一顿好饭努力奋斗吧!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读后感(二):有了健康的思维,才能有选择健康饮食的能力

  之前读过很多本营养学书籍,打开《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还是眼前一亮,这本书很特别,很多书讲营养,也有很多书谈思维,它的独到之处在于把思维和营养的联系详细地讲在了一起。《健康思维,健康饮食》的作者是卡洛琳·丽芙博士,她致力于认知神经研究,是交流病理学家和听力矫正专家,她还专门研究脑损伤和学习障碍,特别关注隐藏在思考和学习过程背后的脑动作机制,做了很多神经可塑性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展现了思想影响大脑的深层机制。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这本书就是她科学思考的结果。

  通过这本书知道了,原来百分之八十八成左右的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取决于食物背后的思维 ,也就是吃东西这个行为背后的思考 。这也是书名的所说的,具备了健康思维,才能选择健康的饮食,这是健康快乐的根本。思维强大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彻底改变生活,这些只需要学习如何在吃之前思考这门功课。因为我们的思维是为控制大脑设计的,大脑的生理结构并不能控制我们,一旦我们转变思维,大脑想问题的方式就会发生改变,身体也会随之变化,我们就会由内而外全面更新。

  现在很多人为超重、肥胖所困,还有越来越多人患上生活方式类疾病,像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问题,这些疾病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因为健康的缘故节食瘦身,甚至不惜吃减肥药瘦下来。可很多人的情况没有变好,不得不调侃天增岁月人增肥。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情况呐?

  作者说罪魁祸首就是美式食物,或者更广泛的讲,是工业化食物引发了人们的健康问题。因为工业化后食品制造业发生了巨变,为了获得更好的口感,制造商加入了大量的盐糖脂,想要更方便制造、运输和存储,各种添加剂也加入进来。

  现在的食品供应非充裕:超市里琳琅满目,摆满了好吃的包装食品,随处可见可乐薯片饼干糖果;街边随处可见美味的美式快餐,汉堡炸鸡水果派冰激凌。因为家人忙于生意,我从小就是吃这些长大的,因为父母没法做饭给我吃,我超喜欢吃这些食物,它们好吃还很容易买。但可怕的是,我34岁就被诊出了动脉硬化临界,医生说我的血管和60多岁的人相似,必须改变生活习惯,严格控制饮食,防止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我的困境,也是很多人的困境。数据显示,美国有三分之二的人超重,超重的人中有三分之一是肥胖,因为超重和肥胖,美国有三分之一的人患有心脏病,糖尿病比率也越来越高。

  改变生活习惯,严重控制饮食,这句医嘱很难做到。虽然我们知道改变饮食就能改善体质减少疾病,这本《健康思维,健康饮食》就是一剂对症良药,作者卡洛琳·丽芙博士会带着我们来一起更新心思意念,在她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利用思维的强大能力,在吃东西之前就进行思考,彻底转变我们的思维,让大脑听从思维的指令,吃出健康的身体。虽然我们有不少饮食方面的坏习惯,但从今以后,我们可以为自己碗中的食物负责,在垃圾食品盛行的世代中,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掌控自己的生活。知道现代食品加工业的弊端,选择更健康的食物,让食物回归本质,日用的饮食原本就是我们生命的祝福。

  作者不建议定睛在减肥这件事上,减肥只是单纯的改变体重,效果再好也不过是短期成果。但拥有全局的眼光,从根本上清理思维和习惯,去除不正确的进食和诱发暴饮暴食的因素,就会真正并且持久地改变生活方式,实现由健康思维引领的膳食平衡。

  怎样重塑我们的思想和习惯呢?作者告诉我们,当你思考一件事越多,牵扯这件事的记忆就越发达。短期记忆经过21天就会成长期记忆,再有42天(也就是两个21天的周期),长期记忆就会变成自发行为,这就是习惯。所以要养成习惯其实需要63天,而不是人们理解的21天,63天可以完成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再到自发行为的塑造。

  这本书花了大量篇幅讲思维模式,又进阶讲了如何塑造习惯,我在这篇分享里没有细列饮食建议,但作者在全书的第三部分给出了21个很棒的菜谱,可以参考学习制作健康美味的餐食。

  写到最后想要说的是,接纳现状、回转心志重新塑造习惯整个的过程,要在爱的驱动之下,因为很多人都经历了很差状态下的暴饮暴食,我们在保持好状态的基础上,才能更清晰的学习、思考和判断。我们就能越来越健康、身体愈发强壮、呈现更好体型、智慧每日加增,而这些都是学习并应用《健康思维,健康饮食》后生命的改变。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读后感(三):工作重压力大,职场人如何健康减肥?吃工作餐时,需要知道这3点。

  【引子】

  上个月朋友电话给我,跟我说了她的经历:为了减肥,她午餐只吃一个面包,有时候特别饿或者压力大时,才会多加一杯珍珠奶茶,晚上回家后,还去城市运动公园运动1小时,结果半个月后,她胖了6斤......我俩在电话两头都笑出了猪叫......

  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职场人每天工作任务重、时间长、压力大......应付工作本身就很艰难了,还要减肥和保持身体健康,真的太不容易了。冷静下来,我问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小方法,是简单可行的,如果做到也能起到一定作用的?

  还真有:吃工作餐时,注意这三点,就会有好的收获。

即使这个饮食习惯固着在思维中,有意识思维依然可以凌驾在它之上,我们有能力改变思维路径。很多学界和商界的人说,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本性,也不能战胜恶习,我们本质上就是大脑疾病的牺牲品。然而这与更古老的智慧不一致,也和我们对精神力量的科学解读不一致,我们可以通过选择来战胜前行路上的拦阻。我们每次做出选择,都将“可能性”坍塌变为现实。我们把一个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变成实际的想法,就会由此影响到我们身体上75亿~100万亿个细胞中的每一个细胞。这种选择带来的可能性坍缩在量子物理中被称为“观察者效应”,只要我们的生活在继续,它就整日都在发生。 ——《健康思维 健康饮食》

  量子物理中的“观察者效应”,这些词一听是不是特别高大上?我们普通人可能不懂量子力学是什么(老实讲,我也不懂),在此,我们只需要知道“仅仅观察的行为就会影响实验结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记录式“减肥会有效的科学原因。包括,某些人出现心理困扰时,心理专家采取的对应措施是让其定期记录自己的问题一段时间,而不需要做其他额外行为的原因。因为,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改变的行为。

  作者卡洛琳.丽芙博士通过30多年的科学研究,论证了思维与大脑以及脑部生活变化是独立的,思维活动会改变大脑生理的物质构成,这个过程被称为神经的可塑性。即使减肥再难,我们可以通过每一次的“选择”来战胜前行路上的拦路虎,每次做出选择,然后行动。

  大脑控制我们的身体,思维控制着大脑,而思维又是被我们的选择来掌控的,才能发生效果的,而我们的选择要由我们信任的真理来引导。因此,要想做到,你得先知道。

  职场人吃工作餐时,需要知道这三点,我们喝口奶茶(不,喝口茶)继续往下说:

  一、注意糖:这里的粮是指精加工的糖,主要存在于奶茶、饮料、面包当中,而不是自然存在于水果中的果糖。糖是没有营养的卡路里,除了直接令人肥胖、加速人体衰老之外,含葡萄糖饮料可以影响大脑中控制食欲和情域的供血和活跃度,并降低饱腹感,所以,喝这样的饮料是不顶饱的,反而会令你吃的更多,进一步间接令你肥胖。

  因此,吃工作餐时,加糖的奶茶还是免了吧。

  二、注意反式脂肪:反式脂肪是指人造黄油以及菜籽油、大豆油等加工植物油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面包甜点、薯片、饮料等油炸深加要食品中都大量含有这种脂肪,摄入这类脂肪会阻碍人体生成”前列腺环素“,”前列腺环素“是血液流动和预防心血管疾病必不可少的。反式脂肪还会导致心脏病和记忆力的问题。吃得差,真的会影响你的工作表现。

  因此,吃工作餐时,含反式脂肪的面包和油炸加工食品还是少吃为妙。

  三、少对着手机吃饭:

  每天通过电视广告、网络等媒体,被现代美式(快餐式)饮食为主的影响包围的人更容易过度饱食。不断接触环境中的垃圾食物的暗示,会影响饮食习惯。令我们常常想到这些食物,科学研究表明,每在电视机前多呆1小时,含糖饮料的摄入量竟然可能增加50个百分点,另外,对着屏幕吃饭也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令你无法更好接收”我已经吃饱了“的信息,从而造成过度进食。

  因此,吃工作餐时,还是少看手机吧。

  【小结】

  想要健康减肥,职场人吃工作餐时,需要注意这三点:

  一、注意糖的摄入,不喝饮料。

  二、注意反式脂肪,不吃面包以及油炸加工食品。

  三、少对着手机吃饭,可以对着美女帅哥......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读后感(四):一颗在冰箱里待了15天的西兰花

  最近对一本书很感兴趣,书名叫《健康思维 健康饮食》。大多数主打健康的书籍传递的内容都是关于饮食或运动,而这本书却是从思维入手,聚焦于精神的力量使人们重新获得对食物的掌控感。

  整本书没有给你一个具体的方案,而是传授评估的方法,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才能得出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式。书中传递的“真正的食物”饮食文化理念让我们对食物的含义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01重视思维的力量

  什么是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高级的形式,它需要借助语言、动作和概念来帮助我们概括和理解周围世界。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和智力的活动。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简单想事情或思考,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沟通和应用。

  据数据显示,大约八成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取决于食物背后的思维,也就是说进食行为背后的想法时刻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举个例子。疫情刚开始,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限号出行。我去超市采购会尽量多买一些食物,最多一次买了500多块钱,最少也不少于200。随着疫情好转,小区管理也渐渐放松,但我每次去超市还是会拎回两大袋,把冰箱塞得满满。直到有一天我清理冰箱发现那颗在角落里默默躺了15天的西兰花,才意识到自己的采购行为已深受疫情期间需要大量囤积食物这种思维的影响。

  这就是思维的力量,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形成某种思维习惯,使我们自然而然持续做出某种行为。

  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选择的呢?一说起“雪碧”你会想起什么?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六个字“透心凉、心飞扬”。我会想起家庭聚会,阖家团圆的欢乐场景。所以明知道碳酸饮料是垃圾食品也阻挡不了购买的欲望。并非它真正解渴或者味道有多独特,而是在脑海里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思考和选择时,思维的威力是巨大的。所以要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以便在“吃什么”“怎么吃”这两个方面更好的加以利用。

  02选择真正的食物

  婚后头几年,我都住在爸妈家。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八九点,我妈都会准时出现在房间门口满面愁容的问我一个问题“你们明天想吃什么菜?”刚开始我会认真的回答。时间久了,渐渐厌烦了这种每日惯例一问,敷衍答道:“你随便买吧,吃什么都行。”自己经营三口之家后,我也时常为买什么食材而发愁,这才体会到“厨娘”这个称号并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

  采购食物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看到什么买什么,一切随意

  2.按自己或家人的喜好

  3.根据购物时的心情决定

  4.考虑食物的健康程度

  不难发现,第4点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最为关键,但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前三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到底该购买怎样的食物。

  《健康思维 健康饮食》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建议,要购买真正的食物。什么是真正的食物呢?书中是这样说的:真正的食物是新鲜、营养充足的。地产自销、当季采摘、草料喂养,尽量野生、远离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天然健康、极少加工且具有生态多样性。

  这里有必要重新定义一下“新鲜”这个词。大家还记得在我家冰箱里待了15天的西兰花吗?它看起来色彩依旧鲜艳,丝毫没有腐坏的痕迹,但实际上已经谈不上新鲜了。因为西兰花在采摘后的一周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营养。

  想要买到真正的食物需要做到“先思考再购买”。思考自己所要购买的食物是否符合真正的食物的标准。

  以前我常买火腿肠,它很百搭,可以煎鸡蛋、做三明治,还可以煮面或炒菜,关键是孩子还爱吃。虽然知道火腿肠吃多了不好,可潜意识里还是会不断的购买。

  而现在我会刻意在烹饪中不使用这种食材,超市购物也不再把它当作必需品。还有一个改变是将买菜的地点由超市变成菜市场,因为那里更有机会买到当季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岂不是要活得战战兢兢。”实际上偶尔吃那些所谓的美式食品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有系统修复能力。我们只要尽量做到少吃或不吃便可。如果因为吃了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对自己的危害更大。

  或许还有人质疑“先思考再购买”太难,是不可能实现的思维方式,确实习惯养成绝非易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是这样说的,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比如阅读、写日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养成身体习惯,如运动、早起,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思考习惯则需要6个月的时间。

  难并不代表做不到,只要我们坚持每天思考一次,一次持续7分钟,新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

  03有意识的进餐

  这段时间我特别想吃炭烧牛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向老公唠叨一遍。老公总是不厌其烦的对我说:“好的,等疫情结束就带你去。”这个时候内心就会很满足。

  没想到昨天下午刚好就收到了那家牛蛙店的公众号推送文章,说支付宝可以申请领取该店的餐饮消费券。我立即打开支付宝,并鼓动身边的妹妹也提交申请。

  现在回想自己的举动觉得很好笑,只是一个想吃的欲望就能让我情绪高涨,看来情绪和饮食的关系真的不容小觑。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种喜欢的食物,或许是一道菜、一种水果或是一款零食。请仔细回想最近一次享用它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呢?情绪背后又有怎样的想法。

  上一次吃炭烧牛蛙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当时很兴奋,内心想法是世间万事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这些正面情绪就像食物的“调味料”,可以给人们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感觉。当然肠胃对于负面情绪也同样敏感,那么想要减少负面情绪对饮食的影响,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在进食前评估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发觉正处于负面情绪当中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改善自己的情绪,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或与亲人交谈。避免因负面情绪暴饮暴食增加肠胃的负担。

  紧接着要细嚼慢咽,真正体会食物带来的美好。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需要20分钟来发出饱足的信号,吃得太快就会吃得更多。

  让思维成为导向,而不是眼睛。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在我家,我总是吃得最多的那个。为什么呢?怕浪费,他们父女俩吃剩下的我都全包。现在我会以思维为导向,思考怎样控制好食物的份量以及自己的饭量,比如在制作食物时用小盘子代替大盘子,盛饭时用小碗代替大碗。

  最后,多和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研究表明,良好的伙伴关系与积极情绪有关,有助于消化和促进心理健康。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是人类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如今知道这朵花不仅美丽还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重视思维的力量,先思考再购买,带着积极情绪用餐,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决定自己的饮食健康。

  1人点赞日记本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健康思维,健康饮食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