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10-16 13: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摘抄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是一本由[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著作,后浪丨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一):那么小缺分量很足

  这本书买回来刚看到就觉得怎么那么小,字怎么那么少。故事人物也不多,买回来翻完不足10分钟,可是一直听说是侦探小说。觉得一定要仔细看看,自己看了好久,很多细节理解不了……要想想怎么告诉娃,哈哈哈,原来是爱情故事呀,里面的细节要放大才能一点点看。告诉娃就先简单一点吧,先把地图打印下来,让娃记住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二):《迟到了一年的包裹》:心意无关快慢,礼物不在速达

  

01

家有“小魔王”,最近迷上了购物,总是缠着我说:

“妈妈,动画片里的奥特曼真厉害,昨天和爸爸在网上选了一件奥特曼的衣服,你帮我查一下快递到哪儿了” “妈妈,别的小朋友都有漂亮的鞋子, 爸爸也给我买了一双闪闪发光的鞋子,你带我去取快递呀。” “妈妈,叔叔给我买了玩具,刚刚打电话说今天就到了,你下班一定不要忘了给我取快递呀。” “妈妈,我的快递到哪里了?” ……

  耳朵一直被这个“小魔王”折磨着,我就不明白了,这是年仅5岁的小孩做的事情吗?

  无意中,看到了书架上的一本儿童口袋书,书名是《迟到了一年的包裹》。

  拿到手中,看了一下封面,书的造型好可爱,连名字也这么应景。

  于是,将“小魔王”叫到身边,和他一起看了起来。

02

  本书作者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德国著名插画家,2016年国际安徒生大奖插画奖得主,三次获得德国青少年图书奖。

  她既是绘画大师,也是故事高手,总能以最恰当的方式讲述故事,本书也是充分发挥了这个特色,书中的故事既幽默有趣,又能深深打动人。她的绘本深受世界各国儿童喜爱,代表作有《去吧,去吧,去野餐》《小狗和兔子》等。

  本书虽然定义为为2—4岁宝宝精心创作的可爱口袋书,但是书中的问题,却令我这个大人也思索了好久才得出答案。

  书中图画简单有趣味,正适合大人带着2~4岁宝宝,一边讲故事,一边循循善导,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03

  1.本书内容

  1月,小女孩凯茜为好朋友麦克斯寄了一个包裹,可是真不巧,麦克斯不在家,包裹只好退回给凯茜;不巧的是,凯茜去了法国巴黎,邮递员按照她的留言,将包裹寄送到巴黎;不巧的是,凯茜刚刚去了奥地利维也纳……

  可怜的包裹还能送到吗?里边到底装了什么礼物呢?

  最开始,从书的体积和页数,只当它是个非常简单的绘本。

  直到发现几个彩蛋,才觉得搞懂了作者的巧思。

  然后顺着几个逻辑可疑的点,一路想下去,才发现这居然讲了一个逻辑推理故事。

  故事看似简单,却又跌宕起伏。

  原以为5分钟就能搞定的书,竟然花费了我整整10小时的时间,完全没想到里面暗含了如此多的伏线。

  快递去哪儿了呢,一边往后看,还得时不时的再翻到前面找线索,而且还要细心留意每一个细节才推理出暗线。

  整整一天,我都在和这本口袋书战斗。

  因为自己绞尽脑汁看懂之后,还得想怎么样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孩子也能得到其中的精华。

  虽然比较熬人,但其中一环套一环的隐秘线索,让自己和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玩的不亦乐乎。

  佩服作者的用心,成功的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锻炼了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当孩子最终知道,包裹在意想不到又恰如其分的时刻送到了麦克斯手中,高兴的跳了起来,还一个劲的让我夸他。

  在一个乐陶陶、暖融融的故事中,我和孩子尽情的享受着其中的快乐,真的是一本用心良苦的绘本。

  2.书中亮点

  一是可以随满载友情的慢包裹,根据图画和内容,看一个个不巧又巧妙的故事,认知时间月份和国家城市。

  从1月到12月,可怜的包裹由瑞士阿彭策尔小镇寄出,辗转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最后又回到瑞士……

  在快递的旅程中,可以带着孩子认识有关月份和一些国外的城市,扩展视野。

  二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

  书后附有趣味观察游戏,请小朋友用简单的连线,画出包裹的路线;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将人物和他们的家连起来等。

  爸爸妈妈还可以根据图片,问孩子一些问题。

  比如故事里有几个邮递员?画里都有什么动物? 包裹里的礼物是什么?

  三是了解关于快递历史的相关知识。

  比如可以问孩子,古代没有网络,也没有快递一说,那人们是如何寄送快递的呢?

  然后,可以给孩子普及一些关于快递相关的历史知识。

  古代快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

  当时还不叫“快递”,而是被称为 “急传”, 主要用于政令、军情的传递,一般老百姓还用不起。

  它当时的快递员叫做“健步”“邮人”“驿足”“递夫”,他们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

  当然,关于这类知识,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来普及。

  “苏珊娜·贝尔纳从不低估她的读者们的能力,而她的书又能让孩子们清楚明白地领会。她的书闪耀着聪慧,富有人性,有着真诚的情感,让人着迷,全世界的孩子都应该有机会阅读到这样的好书。”

  这是国际安徒生奖的颁奖辞,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育儿书籍,它有吸人眼球的故事,体积也小巧,方便携带。既适合旅途中亲子共读游戏,也可以鼓励孩子带上书本和小伙伴分享。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三):已经看过了视频和图片,为什么还要买这本绘本?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这本书特别有意思,魔云兽老师给这本书拍了一个讲书的小视频,在视频里快速翻完、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剧情页一共有22页,那个讲书的小视频我反复看了十多遍,每次都能看到很多新的细节。

后来看了魔云兽老师写的书评,我很惊讶,没想到这本小小的书能够解读出这么多东西,见微知著,解读思路合理,但是得到的结论很惊人。比如麦克斯喜欢玛德琳,玛德琳藏起了包裹,保罗叔叔也喜欢玛德琳、资助了一个很像玛德琳的孤儿等等。

看了视频和书评里的图片之后,我却更想买这本书了。对于细节非常丰富的绘本,每个读者只能捕捉到书里的部分线索,然后根据这些线索拼凑出自己心中的完整故事。

一个读者忽略和重视的线索不同,得到的解读就不同。而有些线索,是看视频、看照片都发现不了的,只有书拿在手上,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线索,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

火速在当当下单之后,几天后也拿到了这本书。

读完之后非常满足,我也拥有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版本。

首先,迅速过一遍这本书的剧情吧。

剧情

凯西住在瑞士的阿彭策尔,那里是小矮人的家乡。一月,凯西给远方的麦克斯寄去了包裹。

二月,邮递员把包裹寄到了慕尼黑的麦克斯家,但是麦克斯去美国了。

三月,麦克斯迟迟没来领包裹,包裹退回给阿彭策尔。

四月,包裹到了阿彭策尔的凯西家,但是凯西不在家,让邮递员把包裹寄给巴黎的玛德琳。

六月,包裹终于到了巴黎。可凯西刚刚离开巴黎去了维也纳的保罗叔叔家。

七月,玛德琳大扫除发现了包裹还没寄出去,赶紧去寄到巴黎。

八月,包裹到了维也纳,但是保罗叔叔不在家。

十月初,保罗叔叔把包裹寄出去。

十一月,保罗在维也纳邮局里,由于转寄了好几个地方,包裹上的标记很混乱,邮局里的人也不知道到底该寄到哪儿。

十二月,包裹被火速送回了阿彭策尔,在圣诞前夜,凯西把包裹拿回了屋。

此时,保罗叔叔、玛德琳、麦克斯都聚在凯西家里。凯西把礼物送给了麦克斯。

然后麦克斯打开礼物,戴上了红色的帽子。

为什么要送红帽子?

关于红帽子的暗示很多,最开始扉页就能看到凯西在织红色的毛线。

然后,一月、四月、十二月的阿彭策尔的画面中,能看到凯西的邻居是个戴红帽子的小矮人,他在钓鱼、推车、滑冰。

魔云兽书评里提到,书的封面上可以看到发情的山羊和猫,暗示了这个故事可能与爱情有关。

可以推测,凯西是个小矮人,送麦克斯红帽子,向麦克斯告白。

不过书里没点明的一点是,麦克斯也是个小矮人,他可能是凯西曾经的邻居、玩伴,后来从瑞士的阿彭策尔搬到了德国的慕尼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书里,我们能看到邮递员拜访凯西家、麦克斯家、玛德琳家、保罗叔叔家的画面。

对比这四个画面,你会发现,只有凯西家和麦克斯家相对于邮递员的身高是比例失衡的,他们俩的屋子很像小矮人的屋子,而玛德琳和保罗叔叔的房子比例都是正常的。

还有最后圣诞节的聚餐,保罗叔叔、玛德琳、麦克斯坐在餐桌上,明显麦克斯要矮一点。凯西和邮递员是站着的,能看出凯西比邮递员矮很多。

当麦克斯戴上了红帽子,他看上去就更像一个小矮人了。

小矮人是瑞士民间的一个传说,他们天性快乐、乐于助人,饲养牲畜。他们喜欢穿绿色的斗篷和红色的帽子,生活在山中,是羚羊的守护者。

《丢失了一年的包裹》这个故事里提到的小矮人的家乡、山上、羚羊,刚好都能和瑞士传说对的上。而且,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开头第一句都是“阿彭策尔小镇,小矮人的家乡”,这里所说的家乡,很可能是凯西和麦克斯共同的家乡。这是一个发生在现代社会的小矮人的故事。

麦克斯接受了凯西的告白了吗?

我认为是的。因为最后一页,麦克斯打开包裹,毫不客气戴上了帽子,麦克斯和猫都露出了微笑,凯西家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应该是个快乐圆满的结局。

那玛德琳和保罗叔叔做了什么?

玛德琳六月就收到了包裹,七月大扫除才发现包裹在沙发底下,这时才急急忙忙寄出去。性格非常的马大哈。

她收快递的时候,能看到她家里比较整洁。

但是下一页,她大扫除的时候,我们能看到,门口的食物和酒杯都没收,她开着门在家里大扫除,头发鬓角也是乱的。

发现包裹在沙发底下之后,玛德琳戴上帽子和墨镜,胳膊夹着包裹,就往邮局跑。她衣服都没换,门可能都忘了锁。

翻完这两页,我的感觉是这个玛德琳非常马虎,而且性子很急,做事横冲直撞。

和玛德琳的急脾气对应的是,保罗叔叔的慢性子。

八月包裹就到了维也纳,九月保罗回到维也纳,房东把包裹交给他。十月初,他才拿着包裹,不紧不慢往邮局走。

而且特别有趣的是,玛德琳寄包裹的时候可是认认真真地标记了从巴黎转寄到维也纳,而且她还在包裹侧面做了个标记“love !”一个醒目的惊叹号,生怕别人没有注意到这个包裹的重要性,把包裹再耽误了。

邮局的人也没辜负玛德琳的期望,把包裹顺利送到了维也纳。

可是保罗叔叔是怎么做的呢?

他不仅十月初才慢悠悠地去邮局,而且,在去邮局之前,他只是给左下角的保罗和左上角的“凯西 瑞士 阿彭策尔”之间画上了细细的箭头,然后放邮局就不管了。

包裹在邮局里躺了一个月之后,多亏有经验的老邮递员才搞清楚这个包裹应该往哪儿发,最终,“快递被火速送回了阿彭策尔”。

如果说玛德琳的性格是马虎、急性子,保罗叔叔是个佛系的慢性子,那么凯西就是个做事主动的精致girl。

第一个证据就是他们的穿着。这书里玛德琳出现了三次,六月一次,七月一次,十二月一次,不管是在家,还是出门送快递,还是去凯西家,都没换过衣服。保罗叔叔出现了两次,十月一次,十二月一次,也是没换过衣服。

而凯西出现的三次,每次穿着都不一样,在家织毛衣时,穿绿色上衣和蓝色单裤,出门寄快递时穿蓝色棉衣和绿色棉裤,在家里招待朋友时,穿绿色上衣和黑裙子。

另外,凯西一月寄了礼物给麦克斯,二月份麦克斯去美国了,三月,凯西果断出门拜访朋友去了,而且还留言让邮递员把快递寄到她朋友那。显然,凯西是准备在拜访朋友的途中,当面把礼物交给麦克斯。而且,凯西选择在年中去朋友们家拜访,在圣诞节邀请所有朋友来自己家聚餐,也能看出来她虽然个子矮小,做事却很成熟,很有计划。

为什么绘本要有个人的解读

不论是小孩子还是成年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都是很自然的事。

比如读这本《迟到了一年的包裹》,会冒出好多问题:

为什么包裹退回给凯西,凯西不让邮递员代存,而是要求寄去巴黎? 房东说保罗九月份回到维也纳,为什么保罗十月初才把包裹寄出去? 保罗寄包裹的路上,有个放风筝的小女孩,发型和穿着和玛德琳一样,这个小女孩是什么身份? 玛德琳把包裹扣在家里一个月,她是不是故意的? 凯西为什么要送红帽子向麦克斯告白?她告白成功了吗? 为什么凯西的小矮人邻居在画面里多次出现?

别说作者没画,就跳过这些问题。

因为有疑问,所以重读,去寻找让自己信服答案。在这个反复重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观察能力、记忆里,故事也在脑海里更加生动。完成书后面的三个小游戏也变得很轻松。

为什么已经看过了视频和图片,还要买这本绘本来读?

比起观赏绘本、看别人解说绘本,在阅读中探索绘本其实更有趣。能够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一遍一遍重读,去观察、去思考、去挖掘的绘本,都是好绘本。

这也是苏珊娜绘本的魅力所在。读她的绘本,哪怕读上十遍二十遍,仍会觉得越读越有趣,怎么都读不够。

强烈推荐苏珊娜的《四季时光》、《四季歌谣》、《会飞的帽子》、《脚鱼》、《你醒了吗》、《迟到了一年的包裹》!

苏珊娜的绘本太好看啦,有时候写书评一不小心一篇就写到五六千字,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真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阅读苏珊娜,一起挖宝~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四):花了一周八卦出这本可可爱爱的书里竟有些狗血剧情……

  这是一本只有24页的“小人书”,但读完这本巴掌大的书,却整整花掉了我一个礼拜。

  这本书就是《迟到了一年的包裹》,由国际安徒生奖得主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创作。

  乍一看,剧情很简单,全书围绕一个包裹展开,讲述了它被主角凯茜发出去以后,阴差阳错在4个城市间兜兜转转,整整一年后,又回到凯茜家里的奇妙故事。

  这一层故事本身有点像回旋镖飞盘,作者用高超的技法将那个包裹扔出去以后,它竟然奇迹般地返回来,还送到了想要送给的人的手里。

△为这个故事,制作了一张包裹邮递路线图

  这个模式的故事,出现在童书上,浪漫主义色彩被无限放大了。

  这也是我最开始喜欢它的直接原因。

  不过,最让我动心的瞬间,其实是因为我看到了扉页,并且在最后答案揭晓的时候,猜到了那个包裹里放着什么东西。这是阅读这类彩蛋比较多的书最开心的时候。

  初次读完它,整个过程仅仅花掉不到10分钟。我知道了故事的模式,和它的主要剧情以及扉页的彩蛋。但是故事发展过程中有几个节点,我觉得隐约有点不对劲,这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已经嗅到了另一条暗线的味道,后来花了一礼拜,我终于把它搞明白了!

一、大师的障眼法,你能看出漏洞吗?

  在我们讲整个过程的时候,我需要复述一下本书的主要剧情,为了便于之后讨论,我们给每一个重要场景前面标序号:

  ①阿彭策尔的1月份,凯茜把她的礼物包裹发给了慕尼黑的麦克斯。

  ②但不巧的是,麦克斯此时在美国。邮递员也不知道他何时在家,所以让麦克斯10天内来取。到3月份了,麦克斯却没回家,邮递员只好把这个包裹返回了凯茜家,也就是阿彭策尔。

  ③包裹返回阿彭策尔的时候,时间已经4月,十分不巧的是,凯茜不在家。但是凯茜给邮递员留言了,让他把包裹发法国巴黎的玛德琳家,因为她在那里要待到5月份。于是邮递员只好把这个包裹发往巴黎。

  ④正好赶上法国铁路罢工,这个包裹6月份才到玛德琳家里。那很显然,又错过了。因为凯茜正好在前一天刚走,去了维也纳的保罗叔叔家。

  ⑤那包裹就只能再去追凯茜。本来在这里要是直接发出去,应该可以追得上。但是玛德琳完全把快递包裹的事情忘干净了。到了7月份的时候,她才把这个快递着急忙慌地发出去。

  ⑥但是,不巧的是,包裹到了维也纳,不仅凯茜不在,保罗叔叔也不在家。房东说他9月份才回来。但奇怪的是保罗叔叔10月初才到家,看见包裹也只好再转出去。

  ⑦保罗把包裹发到邮局以后,这个包裹在邮局待了一个月,最终12月份,邮递员才把它火速返回到阿彭策尔。

  ⑧圣诞节前夜,这个包裹终于被凯茜拿到了。而当时,保罗、玛德琳和麦克斯都在凯茜家里面。于是这个包裹兜兜转转一整年,终于被正主麦克斯收到了。

  表面的关键剧情就是上面这样。

  但是,这里面你细研究会发现不对劲。

二、可疑的凯茜和麦克斯

  以上情节中几个细节,让我感觉到了这里面,应该还有一条暗线故事。

  首先,①和②没问题,凯茜把包裹发了出去,麦克斯在美国,于是包裹返回了阿彭策尔。但是③就值得琢磨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凯茜竟然知道这个包裹要返回到家!

  大家注意一下:从几个细节看,故事的设定是这些邮递员基本不会跟收件人电话联系,这个跟中国快递十分不同。在作品中,这些邮递员和收件人沟通的方式就是留纸条:包裹第一次从阿彭策尔到了慕尼黑,邮递员在麦克斯家门口留了纸条;凯茜出门旅行,让邮递员转寄快递,采用的办法也是留纸条。

△邮递员与用户沟通用纸笔留言的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在邮递员不大可能电话通知的情况下,凯茜怎么知道自己的包裹没有被麦克斯收到呢?只有一种可能:凯西和麦克斯有联系!

  在整个故事中,麦克斯出现的地方,就只有一开始和最后。一开始也就是2月份和3月份麦克斯在美国,在最后也就是12月份圣诞节前夜麦克斯在阿彭策尔凯茜的家里。

  那么中间这几个月,凯茜送礼对象,也就是帅哥麦克斯到底在哪儿呢?

  这个念头一旦萌生,我开始发现了这本书大批量的彩蛋!!!!而这些彩蛋都指向一个事实:凯茜和麦克斯可能早就已经见面了!

三、包裹上的神秘符号和玛德琳

  卡尔·萨根说: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那么我的证据在哪里呢?听我慢慢道来。

  这要从那个包裹的外包装开始讲起。

  如果你读得足够细致,你会发现这个包裹上的信息一直在变化,每次转一个地方就要被人填上一些信息。

  一月份,凯茜刚把它快递出去时,上面发件人和收件人清清楚楚。左上是发件人,右下是收件人。

△第一个场景的局部细节,注意快递信息

  但是,在3月份要把快递原路退回时,邮递员在上面标记了一个反向的箭头,上面还写了两个字:“退回”。

△这个可能看不清,但不要紧,我们在下一页也能看见

  接着凯茜留言要求转寄到巴黎时,右上角多了另一个收件人玛德琳,并且用一根新箭头做了指示。

△快递信息加上了巴黎和另一个箭头,注意第一次退件的箭头和“退回”两字

  玛德琳把这个包裹放了一个多月,然后着急忙慌发到维也纳的时候,盒子的左下角也填上了新的收件人保罗叔叔的信息。这个时候斜着向左下画了另一个箭头,指向圆底的“转寄”两个字。

△快递信息基本塞满了整个正面

  到此为止,信息就很乱了。如果不是从头看到尾,我相信你看着这么一个包裹,你也不知道应该快递给谁。保罗叔叔把它快递出去的时候,特别好笑,他在上面画了一个细细的箭头,你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

△看我用彩色渐变箭头指着的秀气的小箭头,你是不是能感觉到一点这个人的性格呢?

  包裹的快递信息画成这样,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保罗把它放在邮局以后,邮局又等了一个月才快递出去了吧?因为这个信息太混乱了,大家都不知道应该快递给谁,还好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邮递员,拿着放大镜查清楚了,最后总算把这个包裹返回了阿彭策尔的凯茜家。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

  我要说重点了:这个包裹,被标记的信息还不仅如此!!在凯茜最终拿到包裹把他递给麦克斯的时候,你们发现没有?包裹的侧面有一个形似“love”的字样!

△差一点错过的细节!

  这个是如此不明显,以至于我花了大概两个小时才发现这个细节。于是我马上回去检查,果然发现这个“love”字样,是在玛德琳快递出来以后,才被加上去的!

  那么为什么玛德琳要在包裹上加上这样的字样呢?

  嘿嘿!她是不是知道一点什么事情呢?很有可能凯茜去玛德琳家根本就不是一个人去的,那么你猜她是和谁一起去的呢?

  换句话说,麦克斯在四月份就已经跟凯茜见面了!

四、铁锤!封面上的超级大彩蛋!

  还是那句老话——非同寻常的主张需要非凡的证据。麦克斯在四月份就已经跟凯茜见面了!这是真的吗?你接着听我分析。

  让我们回到4月份的那个场景!

△仔细看这张图,内有玄机!

  这里面有什么?一个邮递员、一座房子、一棵树、一个莫名其妙的红帽子蓝衣服的小人儿,还有一辆邮政车,还有啥?

  还有最容易忽略掉的山羊和猫咪!

  哈哈哈哈哈,山羊和猫咪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太重要了!!!!

  因为这是四月份,是春天。春天的猫和春天的山羊,你品品。这里面的暗示意味还不够明显吗?

  如果你不信,现在请你把书合上,然后看封面。

△和4月份的场景何其相似!

  仔细看!是不是跟4月份是一个场景?山羊在左边,猫咪在右边。最牛的是,你注意观察一下山羊的裆部……

△这个完全可以处理掉,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画出来呢?

  作者这个彩蛋埋藏得实在太深。在正文部分,那只山羊只有半个身子出现在镜头中,而在封面,这个细节完全可以处理掉,但是作者在这里画出了很明显的特征。

  发情的山羊和猫咪,充分暗示了这个故事的另一条暗线就是凯茜和麦克斯的爱情故事!大概在三月份凯茜知道了麦克斯没有收到包裹,并且知道麦克斯会从美国返回巴黎。所以她四月份直接去巴黎玛德琳那里等麦克斯。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巴黎见面了,所以她选择让邮递员把包裹转寄巴黎!

五、玛德琳真的粗心吗?

  但是这里面最好玩的来了:这个被凯茜喜欢的麦克斯,为什么不直接从美国回他自己慕尼黑的家,或者直接去阿彭策尔找凯茜呢?当然我们可以说他有事儿就回去了。但是,在我看来事实不是这样!

  麦克斯没有主动去找凯茜,而是主动去找玛德琳的!

  Oh,my god!你是不是也意识到了?这可能是个三角恋故事,更令人激动的是,这个判断正好可以完美解释玛德琳的“粗心大意”!

  整个故事中,包裹被延误有三个原因,一个是遇见了不可抗因素铁路罢工,一个是包裹上的信息太乱了,在维也纳耽误了。另一个就是被玛德琳“粗心大意”耽误了一个月。

  在剧情中,原文说的是“玛德琳收下了包裹,七月大扫除时她又发现了它。”可是你看她自己的帽子、眼镜随手扔沙发,书扔在茶几上,那为什么偏偏那么大包裹,不着急快递出去,却在沙发下被发现了呢?

△我们把两页拼合起来,看看她家的风格

  很简单,这个不是粗心大意,而是她故意这么做的!!!

  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下,几件事是不是就说得通了?

  首先,麦克斯从美国直接返回去,找的是玛德琳。而凯茜送礼物的对象就是麦克斯,山羊和猫咪的暗示,说明凯茜喜欢麦克斯。凯茜和麦克斯在巴黎跟玛德琳见面时,玛德琳知道了他们的关系,因此在收到那个包裹的时候,她可能出于某种微妙的嫉妒心理,把它扣押下来了。但是经过近一个月的纠结,她还是把它转寄出去了,然后微妙的是,她还在包裹上标记了一个“love”的字样!这里面的心情实难揣摩,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这个差点被我们漏掉的标记,实际上至少证明,玛德琳在整个暗线故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至此,我们在快递包裹的表层故事之外,发现了隐藏在文本和画面之外的第二个故事。

  关于玛德琳还值得提一点,她家墙上那幅画,其实是另一本1940年获得凯迪克银奖的书《玛德琳》的封面。所以这里面二者是简单的致敬关系,还是另有深意,我们一会儿再说。

△茶几上还有一本书,欢迎提供线索

  另一个就是茶几上那本书,我现在还找不到线索,读者中如果有牛人欢迎指出。这本书和墙上的《玛德琳》封面,可能暗示了玛德琳在这本《迟到了一年的包裹》里面的动机。

  我们先不管这两点,接着聊。

六、保罗叔叔的秘密

  上面我们发现,除了邮递员之外,这里面四个人里,就只剩下保罗叔叔了。那保罗叔叔可能是打酱油的吗?一开始我认为是,但是随着发现这些隐藏的线索,我发现保罗叔叔此人的故事也十分精彩!虽然这本《迟到了一年的包裹》仅有24页,但不得不说,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实在太会讲故事了!!

  那么保罗叔叔有什么秘密呢?

  这样吧,在我们正式进入推理之前,我们先看点好玩的放松一下心情。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在刻画保罗叔叔这个人物时,有两个画面,真的超好玩。

  在他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他的头发被风吹起来了。如果你光看这个似乎觉得没什么异常,但是你看最后的场景。保罗叔叔的发量……

△保罗第一次出场没看出异样,但是……心疼保罗叔叔一秒钟……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点,其他三个人都有自己的房子,只有保罗叔叔,是租房住……

  好了,我们再来仔细看保罗叔叔出场的第一页:

△注意这一页出现的人物和动物

  在这个画面上,我们发现除了保罗叔叔之外,还有一个小孩子,以及两个小动物:小松鼠和乌鸦。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神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不会出现废笔!

  那么问题来了,这小孩子是谁呢?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这个小孩子的发型跟衣服都跟玛德琳一模一样!

△作者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都是双辫子,都穿蓝白相间条纹衫。还记得玛德琳家里墙壁上那个《玛德琳》的封面吗?在那个故事里玛德琳是个孤儿,而在我们现在这个故事中,跟保罗叔叔在一起的这个神似玛德琳的孩子,很有可能是保罗叔叔资助的孤儿。

  这一页保罗叔叔的帽子飞起来了,神似作者的另一本书《会飞的帽子》,当然这个是题外话。

  另一个是松鼠和乌鸦,我们都知道这个场景出现在维也纳。可是往后翻书,我们就能看见在圣诞节前夜,我们这两只小动物居然跟阿彭策尔的原生小兔子在一起过圣诞了!

△圣诞节前夜,小动物跨城找朋友的?

  这个难道不奇怪吗?

  当然奇怪了,这里其实就是保罗叔叔的故事!

  假如保罗叔叔资助了这个孤儿的话,他把她打扮成了玛德琳的样子,意思还不明显吗?所以保罗叔叔其实喜欢玛德琳。玛德琳对她的态度呢?这个不好说。

  前面我们说三只小动物很关键,其实是因为,红色松鼠找到了一起吃东西的兔子过圣诞,只有乌鸦站在枝头旁观。这只乌鸦一直跟着松鼠,而松鼠却只喜欢那只兔兔。乌鸦和松鼠是维也纳的,最后它们居然去了阿彭策尔!所以,作者这里画了这么三只动物,实际上象征着保罗叔叔就好比那只乌鸦。结合他自己在包裹上小心翼翼地画细线,和他的发量以及经济情况,作者给他发了一张好人卡。他对玛德琳的爱太深了。玛德琳在路德维格·被梅尔曼斯笔下是个孤儿,他把对玛德琳的爱转嫁到了那个孤儿身上……

  有人可能疑惑,那最后场景那个小孩子也没出现啊?

△谁看见了这个场景呢?是那个小朋友!

  其实出现了,最后那个大场景,就是孩子视角,是他眼中的其乐融融!

  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可以说是。但是这本书还有一些细节。而且仔细揣摩的话,也是很有意思的。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的书都十分让人震撼!读这些童书,通常小孩子们会get到他们能get到的点,而大人读它们,则完全是读侦探小说的感觉。只能说,这样的作者太神了!

七、儿童的绘本,大人的侦探故事

  我最开始只当它是个普通绘本。直到发现几个彩蛋,才觉得搞懂了作者的巧思。

  接着顺着几个逻辑可疑的点,一路想下去,才发现这居然讲了一个爱情故事!这一下掀翻了整个世界!

  随着新角度的切入,分析到了更多,然后发现这个绘本背后竟然有这么一个令人唏嘘的情感世界!

  整整一个礼拜,我都在做一件事:就是“八卦”这里的隐秘线索。直到今天,我才完整梳理通了作者没有画出来,但已经给了足够暗示的地下世界!

  何等牛逼的才华才能做出这样明明是同一个绘本作品,而不同年龄读者竟然可以看见完全不一样的故事!除了膜拜就是膜拜!读这个低幼绘本真得像看侦探小说!它有火的潜质!仅仅用了24页绘画讲了这么精彩的多层次故事!实在是太佩服了!!

八、实至名归,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太牛了!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现已出版的书,本本都很值得玩味,建议打包购买:

  《脚鱼》《小狗和兔子》《你醒了吗?》《洗衣篮里的比布斯》《如果我可以许个愿》《去吧,去吧,去野餐!》《孩子和猫》《会飞的帽子》!

  读精彩好书,享受阅读的非凡乐趣!

  谢谢大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迟到了一年的包裹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