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中国的悬剑》是一本由何清涟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4,页数:22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口:中国的悬剑》精选点评:
●中国数百年的社会问题都逃不开人口的阴影,但愿不要将更多血的教训摆在不知节制去生育的祭坛前。
●在何清涟的网站下载的电子版。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人口问题,以及与人口问题相关的生产资料、环境等等问题;主要是历史回顾,不涉及当时,因此读起来趣味性较低。读这本书有两点印象比较深,一是关于马尔萨斯的论述,制约原理(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增殖原理(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增长)、均衡理论(抑制人口的力量,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这些在今天看来应该仍然是对的,而当朝的人口战略多么错误。二是后记写得很好:不必担心写“速朽”的文章,因为文章速朽,意味着社会进步(鲁迅的观点);如果不担心速朽,写起来就不会战战兢兢、四平八稳,文章才能有锋芒。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终究是那么几人。
●电子版
●中国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A(93)用大量的数据和史料证明人口压力是社会问题的源头,还会对社会造成全方面的影响。并且成功预测老龄化,时间上也是惊人的吻合(2020年)
●真正的学者。
●看看主编和顾问的名字,牛皮
●湖南女子都这样吗?以后若走上经济学的路子,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平心而論,方法上是比較陳舊了,分論點也可以找出一大批反駁的書目。但這種明顯要被禁的調調,讀起來還是相當爽啊~ 建議做為一本半專業歷史讀物來略讀。
●何清涟眼光真的很好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后感(一):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八九十年代,中国上下都认为人口众多是最大社会问题,几乎所有学者都在提出类似观点:加紧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减少人口,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展开了一个大玩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恰恰是大量人口的存在为基础,现在中国的危机确实人口的减少,不能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的民族危机,何清涟见识也是普通水平,平凡。社会科学要从一历史期间才能看清。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后感(二):观点先行的一本书
这书确实过时了,历史人口数据过于陈旧,没有吸纳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的研究成果,明代人口远超6千万;对中国人口的预测也是偏离实际情况,改变中国(或者说世界)生育率的核心在于提高妇女受教育年限,中国、东亚都是这样,中国面临少子化、老龄化与决策层迟迟不改变计划生育的政策有很大关系。中国人口很可能永远不会超过14亿了,然后就是人口不可逆的大幅降低,我们等着看人口普查数据吧。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后感(三):中国问题的本质
人口数量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才是导致近代中国一系列苦难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体制、腐败、外部侵略等问题。在吃饱饭这一根本问题面前,思想体制什么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即使有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还是从1986年的9.6亿增长到2016的13.8亿,现在更迎来了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中国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而且变得更加严重。
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问题在未来20年将会越来越困难,2010年的经济拐点已过,留给中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后感(四):《人口:中国的悬剑》读书笔记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书笔记
马尔萨斯的理论并没有错,大家过度强调其“人口指数增长和物质级数增长”,却没有看到其理论的核心:人口在没有物质制约下自然增长,但是在物质制约下会受到抑制,抑制的力量包括道德、贫困和罪恶。
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两个属性不可忽视。
人口三个高峰:汉魏3000万到5000万、南北朝到五代1600万到5000万、宋明5000万到6000万。
清代人口之谜,除了国家政策、风调雨顺、高产植物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人口统计数据的谬误,其实在万历年间,人口已经具备了爆炸增长的潜质。
洪亮吉是中国的马尔萨斯:提出三个解决人口过剩的方法,开荒、禁奢、救灾(社会保障),清政府还是做出一些努力的,例如鼓励粮食生产、反对粮食浪费、鼓励粮食进口、建立太平仓,鼓励人口迁移。
生产力停滞,战国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理论已经成熟,之后不过是修补。导致的结果是人民悲惨的命运:流民、华工、次生社会集团及秘密会社。
其中有个有趣的细节:土地的弹性似乎比普通商品的弹性要大,书中提到100年来粮食的价格不过上涨150%,但是土地的价格上涨十几倍或几十倍,这难道不是一种趋势吗?可能是由于文化上的原因吧,这也是一种刚需。
古代商业的繁荣,只是流于一种表象:工业并没有发展起来,商业只针对市场,并不针对生产,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只是一些因人口过剩而被迫脱离农业的人,这样畸形的商业繁荣往往预示着社会的危机。
抓住战略性机遇在人口的黄金阶段: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但是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这样是一个黄金的发展时期。这是日本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但是中国的情况似乎比日本更严峻。
《人口:中国的悬剑》读后感(五):人口之累是中国社会一切腐败、混乱、动荡的总根源!
近有读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经典之作《历史研究》,他在“文明的冲突”一章中谈到英国政府对印度的管理时候谈到了一个导致印度失败的致命性问题,就是无节制的人口爆炸导致了社会的溃败和动荡。
汤因比讲到,虽然英国政府对于印度来说,是一个殖民政府,但是英政府仍然以英国人特有的高效、精简和廉洁来管理印度,千方百计地为增进印度人民的福祗而尽职尽责,兴建铁路,兴修水利,“用心经营增加粮食供应”,但是,“印度的农民却使出最狠毒的手段来破坏英国人治理国家的政治理想,”怎么破坏呢?
他们“不停地生育,直至突破生存极限。”结果,“新增加的粮食不但没有提高农民的个人所得,反而快速增加了农民的人数。”
汤因比指出,“消除人口过剩的传统方法是听任饥荒、瘟疫、内乱和战争导致人口不断下降,直至幸存者能够再度以传统的生活方式来维持通常是低水平的生存”。但是由于在西方化、文明化的时代,这种野蛮的手段无法推行,那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寻求一种马尔萨斯式的途径,这就是“俄国式的解决方式”,即以共产主义名义推行的暴力革命。
汤因比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上世纪50年代,而今天的印度现状深刻证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半个世纪过去了,汤因比的预言完全变成了现实!今天的印共(毛)有200多支游击队活跃在印度次大陆的各个角落,已经占据了印度的半壁河山,而且由于不断地失去土地和破产,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民加入游击队,进入印共(毛)的行列,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已经爆炸到失去控制的巨量人口需要自相残杀来维持社会与自然的平衡,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中国搞了30年计划生育,虽然问题很多,但最大的功绩,就是避免了印共(毛)式的社会动荡。虽然如此,今天中国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高达2000万左右,人口之累在中国早已无以复加,是中国社会一切腐败、混乱、动荡的总根源!
理解了这个现实,就知道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和“第一国策”的重大意义,对此,历史学者朱学渊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如果当初没有‘一胎化’的努力,今天的情况就更不堪设想。而在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上再有动摇,将对中华民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朱学渊《中国人口究竟有多少?为计划生育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