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军魂》是一部由罗杰·唐纳森执导,凯文·科斯特纳 / 吉恩·哈克曼 / 肖恩·杨主演的一部动作 / 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他俩绕着华盛顿纪念碑,激情车震。司机平静看着,只是笑而不语。欢愉之后他们交换了姓名:我叫汤姆~我叫苏姗~
●本来是爱情、悬疑和假谍战,结尾成真谍战了。其实结尾有点画蛇添足或者自作聪明,把开头和结尾去掉的话或许更富感情,不过真谍战也才能说明凯文自肖恩死后的情感状态,没有一点痛失爱人的样子。肖恩那时候真的很漂亮,谁会想到是《飞机头1》里的变性女警官呢。情节算紧张但不复杂,演的也还好
●非常不喜欢编剧自作聪明的结尾,这样的转折让人感觉到的不是高明,而是自作聪明,把所有的人都嘲讽一遍很有意思嘛??如果那样一定要那样还可以再续前男主其实不止是苏联而且是多国的多面间谍不是更好,狗尾续貂。这样的结尾减去一颗心!
●3.5。結局稍遜(話說回來,不知如何收場是美國電影常見的毛病)。
●合格的紧张片。。。kevin演的很好。。。剧情有点硬扯。。。后来的《绝对权力》类似
●肖恩·扬惊若天人!
●提问:如果一个纤瘦女性从小三层摔下去砸到了玻璃就能致死么?这点我很疑惑。ps尺度真不小啊 我很奇怪sean长的那么好看结果总是在接烂片,别的演员都红了为啥她就是火不起来
●2009.10.06 译名很恢宏,影片很朴素,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颗星给Sean Young,漂亮得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一颗星给年轻的Costner,笔挺的海军军装和礼服煞到我了;一颗星给Will Patton,一直觉得他很温柔,果然演过gay;还有一颗星,给影片的结局。
●以那个年代还说算是不错?
我竟然把这个片儿也重看了一遍。
前边还留了足够的戏份做伏笔:菲律宾送情报,那个包里,牙刷和鞋子中藏着情报。
Young让他从后门走一场。
被冤枉的主角对上强大的黑幕力量,一面巧奔妙逃,一面追寻蛛丝马迹正法真凶,类似的片子数不胜数,这部《走投无路》绝对是此中佳作之一,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之后的不少同题材电影,比如丹泽尔华盛顿2004年的《限时追捕》,便看得出很多细节上与本片的一脉相承。
影片在后三分之一几乎接近实时叙事,在偌大的五角大楼中,科斯特纳以各种小智慧加上有限的官威一次次逃过致命的追查,同时利用仅有的线索和证据,加上好友相助,反戈一击,看的十分刺激过瘾。
影片最高明之处,莫过于在传统的正义战胜邪恶之外,又安排了一个无比出人意表的结尾,若非在悬疑片中熏陶够久的影迷,绝对会瞠目结舌,大骂导演玩弄观众智商。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本片似乎在互联网上找不到字幕,有几段政治色彩强烈的对白我听的一知半解,不知是否关乎剧情,但愿别错过了导演安排的隐线才好。
《谍海军魂》影评(三):《谍海军魂》观后感!
我们常说有些文章的句子词不达意,通常我们都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来理解文章的本意。但如果一部电影名翻译的名不达意,再加上导演生拉硬拽将某些没必要的情节添加进来时,准保让你看的云里雾里一头雾水。
起初看到这部电影名字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那些出生入死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情报人员,用生命和勇气来谱写着军魂的英雄故事。但看完电影就会完全颠覆你之前的认识,让你从模糊到清晰,再从清晰到模糊,最后彻底“糊涂”的状态。
电影一开始就用倒叙的方式似乎来告诉观众,被捕的法雷尔海军中校一定是经历了一场险象环生,生死历险的过程才落入到敌方手里。可当电影故事慢慢铺开,展现在你面前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整部影片几乎都在围绕着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彼此争风吃醋,最后一个为掩盖丑闻不惜一切,一个为揭露真相澄清自身而展开的一场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的猫鼠游戏。其中的“谍”不过是国防部长为捂住真相而制造出的“假”间谍而已。此时我似乎从这位机智勇敢的海军中校身上感觉到了“军”和“魂”的身影。正当自鸣得意的我自认为领略到了电影的精髓之处时,电影的结尾却给了我当头一棒,法雷尔中校真是一个前苏联的间谍,这让我的世界似乎瞬间就从文明状态就回到了浑沌的原始时期。
看完第二遍后我不得不从新审视电影的名字带给我的困惑,我不禁要问,电影里的军魂体现在哪里?不错,影片中法雷尔中校为查清真相而表现出的机智和勇气还是可圈可点的,而且凯文.科斯特纳扮演的海军中校也以正面形象示意着观众。尤其是他在暴风雨中奋不顾身地从军舰的甲板上救起即将被海浪卷走的船员时,勇气让人可嘉。但问题是他可是实实在在的克格勃间谍呀!他所传递出的情报有可能毁掉整个舰队甚至是一个国家呀!哪有一个国家的导演为丑化自己的国防部长来为敌国的间谍树碑立传的?即便是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也不可能反其道行之的道理吧。此时再把影片冠以军魂就有点侮辱“军魂”的嫌疑了吧。还有我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前面埋一个没必要的伏笔,后面又要追求一个新奇的结尾。这桥段完全和影片的内容不搭调,据说小说中就没有这个桥段,难道导演有意识要考考观众的智商?烧脑的电影看过不少,有的也是看了两三遍再加上和同事们的探讨才最终明白的,明白过后不得不佩服人家导演和编剧精妙之处。但这部电影画蛇添足地烧脑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如果不加前后没必要的桥段,影片所主要表达内容也足够吸引观众了,影片情节紧凑,惊险刺激,主人公的命运也时刻揪着观众的心,剧情的构思和演员的表演也都是让人称道的。只是希望导演不要用这样方式来考验观众的智商了。还有那翻译过来让人莫名其妙的片名了。
《谍海军魂》影评(四):No Way Out
这是一部非常暧昧的电影,充满了各种似是而非和欲说还休,道德和人物动机都面目模糊。它所提出的问题远远多过它所给出的答案。
首先需要澄清,这不是一部谍战片!(中文译名实在是太糟糕了,直译成“无路可逃”不行吗?)而是一部政治惊悚片,也是一部新黑色电影(neo-noir)。
第一遍的观感其实并不太好,因为在我的预设中,这只是一个黑白分明的故事,good guy vs. bad guy。然而看完全片,才发觉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很多人吐槽结尾的反转过于生硬。但我在第一遍观影时的各种困惑,却是因为最后5分钟的反转才变得明朗起来。因为只有了解了Tom真实的身份后,才能对他诸多的行为方式做出合理的解释。Tom Farrell完全不似他海军制服的颜色。他其实是灰色的,而我上了编导的当。
本片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席诗人”肯尼思·菲林(Kenneth Fearing)最著名的黑色幽默犯罪小说The Big Clock(《杀局》)的第三次电影改编。该小说入选了The Dark Page: Books That Inspired American Film Noir, 1940–1949.(《黑页:启发美国黑色电影(1940-1949)的书籍》)。尽管这版电影将背景放在了冷战时代的华府,但还是保留了黑色电影在情节设置上的一些重要特点:因嫉妒引发的凶案、诬陷、道德感模糊的主人公。同时影片也弥漫着黑色电影一贯具有的无法消解的悲观情绪。
这是一个非常noir的镜头。镜头是慢慢推进的,但无论多近,此刻的Tom还是给人一种疏离感。(本片摄影为库布里克御用摄影师John Alcott,这是他掌镜的最后一部作品。)影片对政治之肮脏、人心之狡诈的描写简练而老道,令人印象深刻。议员也好,CIA也罢,人人都心怀叵测。国防部长更有意思些,尽管他包养情妇,对下属冷酷苛刻(Prichard很有些受虐狂的倾向),但他对所谓“幽灵潜艇”的反对又似乎是合理的。
片中还有其他一些令人惊喜的小细节,比如被菲律宾小孩“抢”走的包,比如Tom和他的handler之间那段关于新英格兰雪景图的对话 (“Do you like it?” “Well, it’s not finished.”)。
所谓的“邂逅”其实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捕猎。在这场以色诱开场的游戏中,Tom对Susan的感情也始终是模糊的,尽管有几个小小的细节似乎透露了一些蛛丝马迹:Tom在听到答录机里Susan声音时的表情、对好友 “Who is this bimbo?”的回答(“She is dead.”),以及Susan墓地上的鲜花。也许最终那份送到CIA的纸条也可以看作是为Susan的复仇吧。
著名的车震戏,Tom显得非常脆弱。这是演员本人的特质,个人很喜欢。 Susan的不舍说明Tom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重逢啦BLUSHHH…几乎是在Brice的眼皮下硬抢。有趣的当然是Tom的动机,不过导演就是不肯明白告诉你。短暂的get-away,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片名不都告诉你了吗:NO WAY 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