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与危险》是一本由(英)玛丽·道格拉斯著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8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逻辑颠覆以往固有观念。 词语的意思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空间位置和文化。 鞋子在地上是干净,放在床上就是脏。坐地上在中国脏,在日本是干净。用手吃饭在中国脏,在印度是干净。 所有的禁忌都能反向折射出一个社会或一个文化的宇宙观,可以从中看出它怎么去分类万事万物。
●鞋子本身不是肮脏的,但把它放在餐桌上,它就是脏的。这种思考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污秽其实是社会分类的冗余物,是被社会秩序排除的东西。其背后还是一个社会结构在发挥作用。那也可以说以研究边缘之物来研究社会规则的边界。不过读到后文兴趣渐失,有时间再读一遍吧!
●挺有意思,但是最有意思的点都在看书前了解到了…我想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洁净和分类观念,这本书的理论可能有用,但在没有讨论科学的特殊性(或者在人类学家看来本来就没有特殊性?)之前其实解释力还是有点限度的。最后,我还是不太适应人类学的写作风格,且翻译有点怪……
●我好像读完了,读过了
●翻译太烂
●作者认为污秽并非全然与细菌学相关,更多的来源于错置,失去秩序和禁忌带来了一种肮脏和危险的感觉。随便那书里的一点牙慧足以写一篇关于城市管理伦理的雄文,这就是智慧的魅力。
●dirt is a matter out of place. 2012-4-9读。看到第二章就实在啃不下去了,读起来好累啊。【人类学理论史】【重读】 玛丽道格拉斯自身天主教徒的背景使得这本书中出现了大量与宗教相关的例子,实话说啊我还是看不大懂…把握不住整体的感觉啊
●污秽只是放错了地方
《洁净与危险》读后感(一):其实不是评论,是指出翻译一个让人十分误解的地方
看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非常奇怪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在第五章道格拉斯明明说原始仪式本身就是一种巫术,而结合前面污染实为一种仪式性的污染,可知污染和这里提及的巫术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在第六章里污染又要和巫术与法术进行区分.......
无奈之下找了下原书,发现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把magic和witchcraft都翻译成了巫术orz。我想第五章以及之前提及的都是作为magic的巫术,而第六章里巫术实际上是witchcraft.....总之大家看的时候有精力还是参考一下原文吧,省得一头雾水。
我很伤心,写了半个多小时的书评因为自己不小心,没有了。我很伤心,非常伤心。永远不再写此书书评了。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可恶的中山大学校园网。
《洁净与危险》读后感(三):经典背后的含义
道格拉斯对旧约《圣经》的理解,有她自己的考量。她认为,圣经作者将某些反常的动物,现象,不符合一种特定的分类目录,归为unclean。要证明道格拉斯的观点基本很难,因为当时留存,可以相互印证的文本很少。而且道格拉斯也不是《圣经》研究者,她基本没有通过《圣经》成书时代的文本来证明《圣经》的写作者存在这么一个对正常分类和结构的清晰意识,然后贯彻于文本之中。她对《圣经》这种的看法是整本书立论的基点,但这一立论的证明是基于联想,她在各种人类社会中去发现,所谓的洁净与污秽所存在的结构,这个研究基本是联想式的,而非缜密的论证式的。其实,抛开她所列举的各种杂七杂八列举的事实,她研究有很强烈的现实关怀,基于她的一种对结构和秩序的批判,通过阐明人类将不确定性归为禁忌或污秽,人的这种心理结构上的弱点,来切断这一弱点与社会结构的相互映射。类似于为消除麻风的隐喻,切断人们心理结构上对麻风的污名化,不惜将麻风病改为汉森病。
《洁净与危险》读后感(四):2011.6.14
请看书评中一篇英文版
关于作者的悼词
谢谢贴的童鞋
这是一本人类学名著
虽然自己的专业和人有关
工作中也与这方面的人接触过
但真正看人类学著作这是第一次
我写不出啥高深的点评
我只是在合上书时
深深的为中国的学术界感到悲哀
作者玛丽道格拉斯要有多深多久的积累才能完成这部书
回头研究一下作者写作的结构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第二第三章是关于宗教和世俗污染的,其中第三章分析了《利未记》中关于可憎物的定义
第四第五第六章是前三章进一步的阐明
最后四章从系统内外,系统自身及系统的破碎与更新来进行分析
李欣频说
看电影时要想自己是主人公
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
看书时也是吧
如果我来写这个题目
我会怎么写
作者是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么写
恩
以后看完书又多了一个回味角度
《洁净与危险》读后感(五):一些启示
1.污秽是事物系统排序和分类的副产品,因为排序的过程就是抛弃不当因素的过程。
2.圣洁是一个精神层面无形的象征,而成为圣洁是将圣洁实体化,饮食/圣歌/洗礼的仪式为圣洁创造了一种实在的表现形式。圣洁意味着与污秽相区别,规避象征污秽的具体物可以成为圣洁。
3.类比货币与仪式(过分精彩的隐喻)
“货币给那些原本可能混乱、矛盾的行动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外部的、公认的符号;仪式产生了内部状态可见的外部符号。
货币是交易的媒介;仪式是经历的媒介,这其中包括社会经历。
货币提供了一个衡量价值的标准;仪式将情境标准化,并且帮助我们对它们进行估价。
货币连接了现在和未来,仪式也一样。
我们越多地反思隐喻的丰富内涵,就越发清楚地发现它不是隐喻。
货币只是一种极端化和特殊化的仪式”
4.社会的不清晰性与污染(犹太人的例子)
5.“污染虽是一种危险,但只要宇宙的或社会的结构世界没有被清晰地界定,它就不太可能发生。”(未被界定的污染不是污染)
6.身体作为一种象征性媒介的作用(排泄物被视作污染,与其边缘地位),有形身体与无形象征联系,结合第二点。
7.污染作为一种策略:“社会试图将道德过错降低为污染罪过,从而能通过仪式将其尽快清除。”
“当净化本身被认作是对道德过错的适当处理方式时,污染与道德之间就有了崭新的关系。包含了污染与净化的观念复合整体就成了一个安全网,它允许人们根据社会结构像杂技演员在高空走钢丝一样表演。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挑战着不可能......简单的净化仪式就能使人们挑战他们社会系统中的冷酷现实而不免受责罚。”
8.离婚作为一种现代净化仪式,使得通奸合法化
9.可憎之物也有巨大的创造性(以毒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