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波传》是一本由让-吕克·斯坦梅茨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5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完之后,却说不出话来。只要诗人这个标签就足够。梦终究会破灭,而每个人却依然必须在生活的枷锁下前行...因为我们不是诗人...不是疯子...不是天才..... 但同样...幸福和自由 也不属于我们。
●只是粗略了解了兰波的一生。这个孤独的诗人至少曾经也幸福过,所以不至于可悲,只是可怜吧。
●看这本书 感觉兰波就是个想出名想疯了的小混混嘛 还不如看《心之全蚀》
●这位天才诗人一直都不是在用笔诗,而是用整个人来写作。形诸文字的诗,是他用身体恋爱的结果。后来的旅行家军火商,他仍是用身体在丑恶人世上写诗,只不过,这时的诗,不是文字,而是迷离隐约的无字之诗。或许,不用笔工作的兰波可称为志大才疏,他试图通晓万事,总想着到陌生的地方去开辟自己的王朝,可惜他不是虬髯客。他是霸道的恋人,自私的朋友。对他人对家庭对自己一律都不负责任。生活在天才身边的人真是不幸。 又焉知这个人并非是他,而是他刻意留给世人的他呢。
●已經讀了三百多页的《兰波传》。魏爾伦写信對兰波道:“你對所有的一切,對所有人感到厌烦,對每样東西都會發火,尽管你没有意识到為什麼會發火……”,可怜的雷利昂又説:“我还真依赖于你這種厌烦心理,依赖于你那火气呢。” 。也許我也是那“可怜的雷利昂”懦弱又阴郁,終需依附于强者。魏爾伦写道:“泪洒落在我心上…泪水洒落,没來由啊,落在這病了的心里。什么?没人背弃我?這忧傷没來由啊。” 我也如同這“可怜的雷利昂”般被荆棘般降临在我心上的忧傷所覆盖、淹没。這忧傷没來由啊! “落在這病了的心里。” ——壹叁年肆月日記
●“有些我碰见过的人,或许根本没有看见我。” 虽然这是兰波的传记,可是魏尔伦还是一个无法绕过去的名字,互相成就互相勒索,这是上天的恩赐和愚弄。 艺术家如何与尘世接轨,就和两个天才如何相伴一生一般费解。 我非常喜欢这个青春期过于漫长的男子,他从来都没有变过,无论是烈焰还是暗流,哪怕那些诗情画意,看起来早死在二十岁。 因为他不该来到这个世上,留下一道彩虹又不辞而别。
与 今年春天出版的《彩图集》一起,算是今年中国出版界的两个盛事,全书600页,后面有详细的年表,参考文献,以及译名对照表,先睹为快了,价格是有一些高,但是由于版税和翻译的成本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兰波传》读后感(二):傻孩子
我从不否认我们的相同处,其实都一样傻傻的,都以诗人自称,都写着万恶的散文诗。
你的脚步与我一样快,可你穿梭在恼人的非洲
绝望,痛苦,破碎的癌症
没有尽头的路途,孩子是永远跨不过撒哈拉的
《兰波传》读后感(三):没读过这书
没读过兰波传,不晓得能不能评价兰波?最开始晓得兰波这个人,是读他的《醉舟》,后来对他进一步感兴趣的是他和魏尔伦的同性之恋,再后来彻底迷上他的是他写的那首奇特的诗《元音》,根本就不懂,为什么喜欢,就是因为不懂,其实大家都是这样,魏尔伦喜欢兰波也许也是出于不懂,到后来他懵懵懂懂的时候,这种“爱情”就有点醉舟半沉的意思。没读过不要紧,只要你心里有兰波就够了
《兰波传》读后感(四):读兰波传
因为小李子的美貌去看了蚀心狂爱,却被兰波深深的震撼。然后便极其渴望了解他。
刚读这本书的时候,像是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人,每天只要有时间就急切得想去图书馆见他。于是很迫切得读完了他的一生,和凡高一样孤寂颠簸的一生。刚读完凡高,就读到了同样27岁生命的你。我崇拜你,幻想你,但也同样知道有些只是杜撰。你错综复杂的每一步也许连你自己都回忆不清。但是我记得你的诗,记得你的忧郁和狂傲。
你就像一束光,一个坐标,出现在我那暗夜的荒漠中。我朝你靠近,企图从你那寻找安慰,从更广阔的心境来理解活着和自由。还有想象和现实。
《兰波传》读后感(五):看见
大千世界,为何要让我看见?
真实的灵魂,为何要让我遇见?
我路过一朵花,你曾问过它的名字。
落在头上的一滴雨,曾是你眼里的珍珠。
这里你曾来过,留下脚印,
我没看见,却也踏上同一条路。
有什么在指引我,也许,
有什么在指引你,你也曾说过。
夏天的中午,我嫌阳光太刺眼,
你却顶着烈日,穿过沙漠,奔向太阳。
有人与我交换灵魂,有人保存着我的内心,有人颠覆了我的一切,
我却只想向他们告别。
有人沉迷于你的灵魂,有人追逐你的脚步,有人责怪你的狠绝,
你却再也没有回头。
有什么在指引我,我看见了,
有什么在指引你,你找到了。
大千世界,成了你的碎片,真实的灵魂,藏在碎片里,随风乱飞。
有人说这是一场悲剧,我不同意。
而你,却连笑都懒得,轻盈的路过他们的悲伤,路过我的目光。
你的世界,为何要让我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