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28 16: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摘抄

  《鸦片战争实录》是一本由(日)陈舜臣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1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鸦片战争实录》精选点评

  ●对林则徐更深的了解,极其尊敬

  ●这本很不错,短小有力,值得读,因为认识了陈舜臣

  ●#陈舜臣#

  ●略有营养

  ●让历史更加丰满起来,到了那个时代的多个维度,更加看到了历史书不是全部的历史,只是很概略的点到了历史。多读一读这些历史让人脑子清醒

  ●语言顺滑,多维度,越后越有司马辽太郎文魄。全书主角是中间出场的林则徐。崇尚悲剧英雄哀愁假想人物理。陈先生果然留着日本人的血。文化基因抹不掉。书较维护清朝,谴责英军不义。十三打开了鸦片潘多拉之盒。

  ●这样一个事件绝不是说西方欺负东方一句话可以概括

  ●很清新感觉

  ●完全感觉不出来是翻译的……,除了某些日本人喜欢用的特别形容外(玫瑰色的以及一些变态兮兮比喻),很赞

  ●历史写的太文艺了,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一):翻译很不错

  此书的内容无可无不可。陈舜臣大约可以看做日本的百家讲坛式的人物……这种评价我自己都不晓得是贬是褒……不过至少他对于在日本大力推进中华历史是很有功绩的。小说十八史略差不多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吧。

  这本书的翻译却是难得一见的通顺。日文小说鲜有能翻译到如此地步的。当然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了。卞立强老师不愧是毕生浸淫在日文之中啊。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二):正义只在大炮射程之内

  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部精炼客观的历史。以独到史料还原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

  鸦片战争的失败一方面中英实力悬殊。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看到防守他们的是已经二百四十年炮龄的大炮时,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

  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的一个缩影大清经过康雍乾130余年盛世进入道光勉强维持的衰世,已经政治紊乱军备废驰,但还保持着中华帝国盲目。与受到产业革命洗礼国运隆兴、船坚炮利的维多利亚王朝的英国,自然是实力悬殊,不成对手

  另一方面,北京过早放弃抵抗,没有组织有效防御

  在各战场出现了本国防守军兵比进攻的军兵少的怪象。当英国的军舰开到天津的洋面时,天津的守军只有800人。这时北京彻底放弃了抵抗。

  当流放了对英军进行顽强抵抗的林则徐后,继任者琦善完全颠倒了林则徐的防御措施:解散水勇、清除水面障碍,助长了英国的得寸进尺

  正如俾斯麦所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正义也是。没有别的路可走,只好奋斗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三):怎么看都不像历史小说

  读完这本书,首先萦绕脑海的便是林则徐忧虑的眼神,对于外夷虎视眈眈野心的忧心忡忡,对于大清王朝前途的堪忧。鸦片战争后被贬,拜会魏源;认准沈葆桢;结识左宗棠;给洪秀全去信劝说;研究沙皇俄国,并作下预言……以前脑海中的林则徐,只不过是个从教科书中跳出来偏激得决心硝烟,对开战准备不足的决绝英雄,而陈舜臣笔下的林则徐,则是在大环境下丰满的改良派,虽然受环境所限,初来广州时见识不足,但是善于学习并收集资料,清醒分析,大胆预测,八股考试出身的他拥有卓越的处事才干,坚定得支持贫困得捉襟见肘的大清王朝。”由于他在鸦片战争中的作用非常突出,所以把他的其他不少方面掩盖了“全书结尾,作者如是说。

  作者笔下,贩卖鸦片并以相关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的英国是不义的,而清朝虽然腐朽,却很无辜,更别说清朝治下更加无辜的民众,特别是那些卷入鸦片战争的民众。虽然没有对于鸦片战争背景的全景解读,却以对于战争双方意识深刻的理解而让人印象深刻。作者指出”迫使中国成人鸦片战争贸易才是战争的主要目的,‘(如英国历史学所称)打破不正常的贸易形势’不过是一个借口“。

  这是历史小说吗?那么《明朝那些事儿》岂不是彻头彻尾的小说?书中处处看到对于史实的引用,作者以笔记形式将这些引用联结在一起,成文出书,实在觉得不像历史小说,有历史,不小说。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四):不是一个人的历史

  统治中原多年的满清在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异族,稳定是其统治的第一要务。所以鸦片流行的时候统治者发现大家沉溺于吸食,都不发微博闹腾强拆的事情了,甚好,默许之。

  到后来发现银外流,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实在不下去了,才开始要禁烟。初期的法令是区分对待的,八旗子弟万万不能吸食,p民命贱无所谓了。

  ----------------------------------------------------------------------------------------------

  并不能把这一切发生的罪责都归到慈禧身上,其实从康熙盛世开始,这一切都埋下了伏笔,地大物博,与尔等夷族通个鸟货,我只输出就行,延续至慈禧一代已根深蒂固。英军两艘军舰突破层层防御到达天津震惊了高层,导致了进一步的闭关锁国。 秦孝公割地闭关是励精图治,商鞅变法,大展宏图。只可惜慈禧是个保守派。于是差距越拉越大。这种中央集权的统治下统治者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搞个任期制吧。

  ----------------------------------------------------------------------------------------------

  为毛没有林则徐的事情?

  因为我得准备明天去北京的事情。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五):嗯

  断断续续终于把《鸦片战争实录》看完了。

  鸦片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是民族的悲剧。但是刚放下书本时,感觉深的还是林则徐的个人悲剧。另外看到林和琦善的对比,愈发印证从前看到的“越是对外国卑躬屈膝的当权者,对国内人民越是苛暴”的说法。

  悲哀的倒不是失败和衰落的开始,而是一直没能确认一条务实而且可行的道路。即使到今天,或许还没能脱离当年那种危险。

  记不住里头的数据,但是整个事件的叙述非常清晰。而且没有幽怨之气,也不故作豪迈。这样平实的叙述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和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关。

  看国内人说近代史,最怕的是有痰气。先生祖籍台湾,却从小在日本长大;最后入了日籍,看事情却非常清澈。书的篇幅不长,但角度中正,切中要害,一些段落的批判更深刻有力;书里提到多年前的电影《鸦片战争》,倒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似乎也没有回顾的必要。

  第一次读先生的书,以后还要找其他的来看。

  这个假期真正读完的杂书只有这一本。豆瓣的“在读”栏里还有长长的一排。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鸦片战争实录》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