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谈美书简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9-26 19: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谈美书简读后感锦集

  《谈美书简》是一本由朱光潜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5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谈美书简》精选点评

  ●大二读的,个人认为可以作为美学入门,刚刚进入大学看看好处

  ●我生命的一部分

  ●浅显易懂高中读时觉得收获颇多。

  ●很失望马克思主义浓厚。不过想想所处的年代无可厚非。考研之前读或许可了解马克思主义玩味一下,考研后读半个马列主义也读不下去。

  ●新谈美得最爽快也最憋屈。在历经浩劫之后朱老对“文艺界”及时人审美观念狠狠批了一番,很不幸,许多条至今未变,光腚zong局所作所为可见一斑。每篇必谈马克思,老爷子专心研究过马克思的,可主流的或者说掌控咱这儿的的“马主义”永远都是生殖器状的宣传工具,谁会在意朱老的良苦用心

  ●这个版本包括了最初版本,比较适合普及

  ●受益匪浅。还要再看

  ●娓娓道来 很有对话味道,嗯我得先看下 资本论呵呵

  ●为了写小论文图书馆借的书。收录了朱光潜先生很多核心文章亲切可读。

  ●其实这版本里最好看的还是给青年十二以及后续的几封,平易近人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只是后来老境世故,竟也有了距离尖刻,看着让人心疼。

  《谈美书简》读后感(一):看到几个错别字

  整体感受,这书大概只能算是科普读物,不直接回答解决读者关于“美”的相关问题,不过作者本意似乎也是不懈于给美下定义,并形成自己关于美的体系

  不过作者行文是很漂亮的,如朋友聊天娓娓而谈,诗词典信手拈来,用来消遣是很不错的。

  开篇年朋友的十二封信,我建议中学生可以详细拜读下,已经上了岁数的人要看自然也是可以,不过我琢磨着是不会有很多收获的。

  《谈美书简》读后感(二):艺术生活的距离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有美的感觉比如说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里会产生强烈共鸣,看一部电影后,会将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甚至感动的流泪,在回首从前,醉心于懵懂往事,会乐此不疲,朱老说从广义上讲这些感觉也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他的解释就是这些感觉到事物都是很实际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的,无论是书中的精辟观点理论还是电影中动情的故事,亦或是曾经的或酸楚痛苦回忆,这些是还没发生的或者是已经过去了的,所以们不会令我们产生不好的感觉,试想如果自己是今天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那个落魄父亲,还会置身世外欣赏着他,同情着他吗!久居一个风景名城对城市里的风景也就不大在意了,但是一个第一次到达美丽城市的人肯定会很兴奋,游目骋怀了。道理就是整天呆在一个城市里,对它周围的一切也就习以为常,这里分风景名胜与他的琐碎生活联系了在一起,生活离艺术太近了,已经无法消化。

  《谈美书简》读后感(三):老爷爷的话

  啊,是说,如果说关于美学,我倒是觉得这本书意义不大。

  不过,总觉得,这样闲来无事的时候听老爷爷讲讲人生说说话,倒还是很不错的。

  那样真正用心的精致的言辞,不是小朋友们哗众取宠故作辞藻可以比拟的,让人看了就觉得舒服喜欢。

  嗯,虽说也不过是一之言,但是这些年过去了,总觉得有些话还是挺有道理的。

  所谓“修辞立其诚”,估计也就还是这些老先生们还能做得到,我么,糊弄事儿的文章写的太多了,对于这句话,基本要表示理解不能,鞠躬赞叹而已了。

  嗯。不过话说,这个书的最后一个part整个就是在讲在特殊的大环境下怎么把自己摘干净这个艰难的问题。

  啊,是说,绝对不是鄙视的说法。而且听过一个老爷爷现场版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讲解。是年轻人们非常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但还是挺可惜的。因为自己受的教育有所偏差,结果对某些特定的信仰完全的逆反心理。

  这本还好啦。最可惜的是朱光潜老爷爷的那个《西方美术史》。本来是非常有价值的著作,里面也选译了很多经典。可惜因为曲调怪异,结果看了个开头,就完全无法看下去。哭泣一下~~ 好吧。表示无奈。

  《谈美书简》读后感(四):不错的美学入门读物

  朱先生这本书第一部分是早年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第二部分是年老以后的美学感悟,个人比较喜欢后者,含金量重很多,但作为年轻人来说,应该都是大有裨益的。

  《十二封信》更多的是涉及到青年的人生与价值观,内容浅显行文亲切,但作为我这个年纪来看大概已经没什么意义,我读来也有点索然无味,但字里行间却可以感受到一个美学大家的严谨态度和专注精神。当下时代已然不同,能专注研究的人少之又少,身边端正向学的,也多半只为着GPA。若是年轻人看,多少会有感动。

  《谈美》部分多是朱先生八十岁以后写成的美学感悟,相比青年时的写作风格,多了几丝老学究气,朱先生自己也承认,一个人到了一定岁数有了无数阅历,当然不免会如此。这十五篇文章是可以看出他的美学态度的,整体的脉络也颇为清晰,虽然不是系统的美学著作,但是每一个观点都非常清晰而且论证十分充足完满。内容也十分鲜活,旁征博引不会觉得枯燥无趣,其中很多内容都可以背下来引用到自己的文章里。至于其中的美学观点,同意与否暂且不论,至少在论述上是让人信服的。

  最为感动的是朱先生其人。小的时候就看过《谈美》,甚觉枯燥,根本没有任何感悟。现在细读,却是最被其诚恳态度所打动。朱先生早年支持克罗奇的“直觉说”,属唯心主义,晚年却主动纠正自己的一些观点,认为美是“主客观统一”,这种观念转变,应该是受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影响。为了更深刻了解马克思的美学观点,朱先生甚至在六十岁高龄开始学习俄语,而他本人也对马克思的著作作了高度评价。在美学研究上朱先生态度严谨观点鲜明甚至有时言辞激烈,可是对于读者的态度,却是诚恳至极,书末甚至虚心接受读者关于晚年文风老学究气浓厚的批评。

  现在的我们可能会更喜欢新时代的所谓“坏品味“,艺术消费也更加大众化娱乐化,但偶尔受一些传统的美学熏陶,也算是给自己一点思考反省的时机吧。

  《谈美书简》读后感(五):艺术的人生化与人生的艺术化

  2012世界末日的预言,警醒了许多人。在天灾与人祸并行的当下,人们在灾难的阴影下开始了自我的回归。注重家人、快乐与幸福,因为没有人知道下一秒是什么样的。一切都将过去。这个本是事实,却不为人所认同。灾难面前,逐渐开始珍惜。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

  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在于有缺陷,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不能不说,2012玛雅人的预言放大了世界的缺陷,人们生活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当代事实再次证实了一位百年前的先哲的观点。真正的智慧与真理是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消逝、变形,而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子玉一样逐渐放出自己的光彩而经久不衰。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泰斗和主要奠基者、开创者之一,也是本世纪以来我国为数不多的德高望重的学者之一。

  《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在八十二岁高龄的情况下写就的“暮年心血”之作,由十三封书信结集而成。它既是对自己漫长美学生涯和美学思想的一次回顾和整理,也是“给来信未复的朋友们”的一次回复。书中,朱光潜先生就青年朋友们普遍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对文学有关知识及特点作了详尽的阐释,既是思想上的,又是方法上的,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

  不同于其他以前的书籍太多的依托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环境,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书简》当今看来也意义相通,颇有收获。这正是大家智慧凝聚超越时代的限制在人类文明史上绽发出耀眼光芒的集中体现。

  大家穷极一生的智慧往往在晚年的著作中集中而又精华的展现,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更是以通俗的方式向更多的年轻人展示了世界的美好与自己学术的精华。

  《谈美书简》采用书信体的形式,通俗化地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娓娓道来,亲切自然中交错着浓浓的哲理,读来心旷神怡,收获颇多。

  《谈美书简》

  当代价值

  当下的后现代社会普遍价值归零。当为了追逐利益,丧失了最起码的人性,美感更是无从而言。

  什么是美?越来越多的人不曾思考过这个问题。当《非诚勿扰》一类的审丑节目火爆荧屏,吸引眼球时;当代人的审美观及价值观消失得隐秘,改变得迅雷不及掩耳。

  《谈美书简》作为美学的入门书,通俗而富有见解。前一部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主要谈及人生修养,后一部分主要谈艺术和美,着眼于美化人生。两部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君子求诸己”“知命、尽兴、齐物”等观点的提出无疑对当代人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形成会有很大作用。

  当代青年的困惑

  当迷茫成为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当蜗居、蚁族成为时代的产物,困惑成为每一个青年的必修课。

  而目前,理解、贴近青年心坎的、打动他们灵魂的读物很少。朱光潜先生百年前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将心比心、平等对话的精神娓娓而谈,解决的不仅仅是当时那个年代的青年困惑。时代虽在改变,但青年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有共通性。

  无论是谈读书、谈动、谈静、谈升学与选课、谈作文,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

  博学守约,广泛发展兴趣,注重基础,宽大稳固这些忠告对迷茫中的大学生应该很有启迪。

  作者的学识修养

  作者所处的年代为新文化运动开展初期,白话文开始使用不久。全书中文言词语、白话文与通俗俚语交错,通俗中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无一不体现着作者的性格特点与本书的特质。

  通读全书,感觉好像一个从百年前穿越而来的慈祥老人向你缓缓叙述着他的学识见解,通俗而不给人以压力。好似家里的老爷爷,讲故事般教导着青年,叙述着自己的美学见解。

  全书中最常见的是古典诗词的引用,从朱熹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到《庄子 秋水》的濠梁鱼之乐的片段,用中国古典文学引证着自己的美学观点,美中流露这学者的深厚古典文学修养。全书散发着古典的浓郁芳香,让人不由对古典文学也产生了深深的兴趣。

  朱光潜先生的研究可谓贯通中外,除了优美的古典诗词,还有外国文学的引用。比如布莱克的《爱情之秘》在《无言之美》中的引用,恰当而富有美感地诉说这自己的看法。

  建立美感

  生命是富有美感的旅途,重要的是发现美感。后现代社会普遍价值归零,美感更无从而言。

  美感是无目的的目的性,无关心而有兴趣。当深入了解时会发现美感荡然无存。

  审美品位的建立,能使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而活泼。通过艺术欣赏,看小说、电影、文学,体验生命的丰富,将它引进生命,让生命产生一种动力;进而了解自己,丰富生命经验。

  当艺术人生化与人生艺术化在一本通俗易懂的小书中出现,引领着读者走向一个美学天地的时候,读者的生命中好像出现了一束光,照亮了人生的艺术美感之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谈美书简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