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微澜》是一本由李劼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原则就是唯一的原则,规则就是这么赤裸。一百年前的成都往事已随风而逝,天回镇依然是天回镇,只是眼前怎么也挥不去邓幺姑的影子。
●真的如邓安庆老师说的一样,很多小说都是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这本书说的是一个乡野女人的命运,不可扭转的命运在她的手里激起千层浪,虽为死水,但起了微澜。
●有草的荒园永远是儿童的天堂。从百草园到死水微澜开篇提到的坟园 语言平实活泼,但是略微生涩。读起来总不免疙瘩的感觉。错过沈从文的湘西并不可憾,错过李颉人的川西坝则是一件憾事 有关教民的叙述最为精彩
●表面上是人妻蔡大嫂与袍哥头目罗歪嘴的情欲纠缠,却也是那个时代四川成都天回镇的世情画卷,安定得有如死水般的古城,以及古城中波澜不惊的生活与市井众生。时代已改天换日,“当义和团、红灯教、董福祥攻打使馆的消息,潮到成都来时”,这座古城,“虽然也如清风拂过水面,微微起了一点涟漪。但是官场里首先不惊慌,做生意的仍是做生意,居家、行乐、吃鸦片烟的,仍是居他的家,行他的乐,吃他的鸦片烟。而消息传布,又不很快,所以各处人心依然是微澜以下的死水,没有一点动象”。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便是小城的时代大历史,也是大时代下鲜活的蜀地风俗史。
●2016.7 重读完。//牛逼!这才叫真正的小说家,这才是真正的人物刻画。罗歪嘴和蔡大嫂爱得是如此的酽,酽到彼此都着了迷、发了狂!
●“……于是,只有人声,只有人声,到处都是!似乎是一片声的水银,无一处不流到。而在正午顶高潮时,你差不多分辨不出孰是叫卖,孰是吵骂,你的耳朵只感到轰轰隆隆的一片……”何等笔力!
●十几岁的时候看见推荐语说是女孩子看了可以早明白点事儿,结果看早了还不太懂只知道不要把自己的幸福作为一种交易。文笔特别喜欢世情世态都写的很好。
●和萧红的呼兰河传相比,李劼人的死水微澜同样植根乡土,却展现了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蕴含了更为深厚的人世情怀。死水微澜的书名无比切题,它描摹了传统地域遭遇变乱时的众生反应。但微澜终究只是泛起的轻波,那汪死水才是作家刻意表达的重点。且这死水若从内部观瞧,实在是喧哗纷纭、气完神足的一派活色生香。那些美如画片的乡野景象,那些依旧丰满的风俗世故,那些各自求索的鲜活灵魂,那些勃发交错的生动感情,都在小说中恣意生长,汇成一股浓得化不开的绚烂色彩与粗重气息,各人性格及其命运遂被淹没,时代成为此书真正的主角。
《死水微澜》读后感(一):天回镇的故事
我是抱着未来要去天回的心态去读的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最让我惊喜的并不是故事的情节,而是,首席第一是里面满篇用四川土话写作的语言大爆发。甚至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四川人都学到了不少四川土话,还能用文字去表达那些个土话。例如,难逢难遇,这是个现在四川的交际场合都很少用到的词,但是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老一辈会讲到的词。其二,小说提到了旧四川的人文历史,原来男男之风在我大四川由来已久,不惊赞叹仙人板板们的情趣。原来我大四川男人可以如此宠爱老婆到与自己表兄弟共享一妻。看完小说,对天回倒是没了解多少,长了川话姿势。
《死水微澜》读后感(二):成都省的百科全书
2017年读的第26本书。
我就读于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还记得高中校门口记录了李劼人是学校的杰出校友,毕业三年后,终于看完了一本他的小说。
虽然是用四川话写的,但作为一个四川人,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看起来一点也不快,如果是想一目十行,抱歉这本书不适合你。
《死水微澜》读后感(三):被忽略的大家
脱胎于《包法利夫人》而毫不逊色。特别是开篇的第一人称写法,女主人公的傻子式的丈夫,女主人公的个性和情感历路。
在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并不会有后来教科书上所推崇的阶级斗争为宗旨所散发出来的臭味,反而呈现出一种不刻意的真实。
李劼人绝对是被忽略的一位大家。在国内的政治强奸文学的时代告老还乡之后,像这种平和真实而有趣味的文学作品,才是抓取到时代的滋味,留存下时代的真实的色彩。其中对19世纪末的成都和天回镇的描写,有如一张张摆放在面前的一百多年前的旧照片。看过TIME留存下来的那个时代的旧照片的人大概会有这种恍若隔世的感慨。
现实生活中是没有英雄的,任何尝试塑造英雄的作品,大多不是最成熟的现实主义作品。
《死水微澜》读后感(四):她嫁给顾天成的理由让我震惊,我佩服她的理直气壮。
方才把《死水微澜》读完,又是一阵迷茫。
蔡大嫂最后的一番话,她嫁给顾天成的理由让我震惊,我佩服她的理直气壮。
一个女子,羡慕住在大城市里,有着老妈子呼喊,有着丫鬟丫头支使,甚至想到做不成太太,做一个姨太太也行。她羡慕,她憧憬,她甚至有想嫁给七八十岁老头的冲动,终究父母理智,没有让她遂愿,也跟她处女羞于表达不无关系。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老实人,一个小杂货店的老板,蔡傻子,一个老实人。
我们不可以否认,这个女子的厉害角,她也美丽,她也大胆,总是让自己绽放光彩,她化妆,坐在柜前是一个尤物,似乎这个生活也算可以过得去了,也许会这样子跟傻子过一辈子。
但她骨子里不会是这样的女人,刘三金的诱惑只是在死水里激起了涟漪,她心动了,大大方方地跟着罗大老表罗歪嘴,一个走江湖的黑小老大,她耶一点也不想在别人面前装,就这样,似乎得到了所有人同意,甚至倒同情她嫁给蔡傻子。……
她媚,她需要一个靠山,她弱,她需要有人养活,她玩尽所有男人,但他也忠诚,其实她只是在心里深爱着蔡傻子。
也许这就是女人,天生都是弱,也只能突破才能活,所以她就毅然嫁给顾天成,一个信洋教,似乎有钱有势的人。
《死水微澜》读后感(五):惟妙惟肖的方言,清水中的波澜
这本书花了十余个晚上总计约二十多小时看完,总体感觉颇好。邓幺姑形象真实,时代感强烈,而且方言极具特色。这是李劼人先生的三部曲的第一部。
对于从旧中国活到新时代的作家,除了个别的有足够价值的作家被宣传外,大多数在新时期都是默默无闻的。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我们提到的作家名字中,可以被称为上品的作品往往是他们在民国时期的旧作。《死水微澜》就是其中的典型。
我读民国时期的作品颇少,除了鲁迅,再就是沈从文。对于李劼人先生,更是少有兴趣。但在数年前常能觉得《死水微澜》的消息,且名字有味道。故于最近,得一闲暇买之阅之。览完后,体味实在不差。文字真实淳朴,描述恰到好处,把波澜壮阔的甲午战争后的四川成都思潮、民情点缀的够好。尤为重要的,是把新女性如邓幺姑、刘三金等形象真实勾画出来,没有虚伪造作,没有阶级导向,因此十分难得。怪不得被郭沫若先生称为“中国的左拉”。此称呼现在看来,并不过分。
再看文首作者的导言,此书(以及后面的几部)乃作者自愿而作。作者此后经历颇丰,历经人世坎坷,尤能笔耕不辍,实乃文学之扛鼎者。叹新时代中,为了迎合要求改删旧作,实在可惜。
可能还会看后两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文化的浩瀚海洋中,我辈愿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