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是一本由(美)伯纳德·巴鲁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传奇的一生,从普通医生家庭到华尔街大亨再到政府决策首脑,阅读过程中会越来越钦佩此人,这是个人格高尚,聪明果断的人。书中的投资理念阐述不多,但是都很精悍,一生中重要的投机故事都在书中呈现了。
●深入了解人性;自我了解与自我控制;反思与进取;富人的社会责任感;思考与着眼整体性的解决方案;尊重供需原则,尊重利润动机,拒绝以意识形态为标准衡量国家优劣;
●Brilliant. 学而习之。
●洞悉社会结构的变迁,顺势而为,才是上策,而这种洞察又如何能一目了然而即时地书写在纸上呢? 此书作为投资学方面的书籍,价值有限。
●关于人生和股市的箴言不多,但是可以看到他对生活对金钱的态度。
●看完我有相见恨晚,又有刚刚好的感觉。一个老人把他在华尔街的经历毫无保留的告诉你,那是一段人生的智慧。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一):如果你想成为资本家,必看这本书。
很少看到自传会把自己人生中的污点写进去,但巴鲁克会。他曾经以权谋私把屡教不改私自跑到他庄园盗猎的人送进监狱长达9个月,虽然作者很不安,他解释道,主要是为了维护尊严,不受侮辱。
巴鲁克是一位爱国者,认为为国家奉献比在华尔街赚钱还有意思。在本书中,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传奇的大鳄为国家奉献的事迹。这是为什么美国会如此多纯正的爱国者呢?
在华尔街,巴鲁克是从经纪行的跑腿小弟开始事业,然后做业务、成为合伙人、股票投机、拥有交易所席位、开自己的公司、搞并购、做PE……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面对大的经济危机都能够全身而退,无愧为一个在华尔街成长的大资本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拥有高尚品格、有情有义的人。
笔拙,见谅。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二):读《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伯纳德巴鲁克传》
1. 巴鲁克并不是单纯靠交易白手起家的。他在豪斯曼经纪公司工作,然后担任合伙人。可以看到巴鲁克在前期也冒失的损失了很多钱,而豪斯曼公司的经纪佣金一直支撑着他。
2.巴鲁克替托马斯莱恩做的关于烟草公司的交易替他的职业生涯带来了转机。可以说他发家的原因不在于交易而在于认识了可以提携他的大佬。之后跟古根海姆家族结缘更替他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3.在那个年代,做很多内幕交易,消息交易,并不违法,而如今却不相同。
4.在“我的投资哲学”一章中,巴鲁克写到,“我说赌一把这个词时,年长的JP摩根听了就像吃到苍蝇。然而,真实情况是,根本不存在投资可以不牵涉一些风险的事情,因而投资必然颇有几分赌一把的意味”。尝试不承担任何风险的去进行一笔交易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假使有这样的机会,其中也必然隐藏着某些我们所不熟知的风险。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三):巴鲁克的自传中的不同赚钱途径
我所看到的巴鲁克的自传中所揭示的赚钱秘密,似乎跟之前几位书评朋友读到的不同:
1.第一桶金不来自投机,而是成为券商合伙人的业务发展红利;
2.财富的积累更多的来自后来有关以下内容的交易:原始股,定向增发,内部人认购,承销佣金,撮合交易,并购,矿业投资,从事面向实业的风险投资等;
第二点,跟如今利用权力、内幕、PE以及VC市场在二级市场套现有多么似曾相识的感叹啊。的确这才是快钱的来源。这本自传的确给人很多人生的启示,这点上比其他任何交易类书籍都要强。
实际上,自传还是给人深深的影响,让人佩服他的智慧。即坚持供需法则来分析商品和经济周期和趋势。对于如何纯粹从买卖股票赚钱,谈及甚少。只是提醒,不要听小道消息;要对基本面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同时对于市场的非理性先常态回归要有信仰。
自传非常平实,从书中提到的赌博片段,可以看出巴鲁克是极其谨慎的人,对自己的错误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具有强烈的价值观信仰,并形成了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和社交圈。
理性始终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和判断,对自己和对他的朋友的描写都极为精妙可观,实际上这点是极为让人佩服的。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四):胜算在于理解人性
无论宣传的多么天花乱坠,始终不可能有一个人或者一本书能真正告知你股市的起飞点或暴跌点在哪,这是我们应该持有的看这本书的基本理念。
巴鲁克其实是个严格意义上的价值投资者,虽然他那个年代还没有这种说法,其标志就是价值投资论第一位大师格雷厄姆在那个年代还是个毛小子,而关于他所谓的在大跌前那一跃而留名千古更是有夸张之嫌,事实上是他早在危机前一两年已经对偏离实际价值的股价深感忧虑,并数次卖出股票,这再次告诉我们一句基本的真理“千万不要指望自己可以真的做到在最低点买入,最高点卖出”,嗅到危险时,别被眼前的利益迷惑!
纵观全书,巴鲁克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一, 投资者最好能让自己博学,充分了解各行业以及世界局势非常重要。
第二, 行动力非常重要,要做到“看准时机,一击而中”
第三, 别去听所谓的“内幕消息”。
第四, 有些人你千辛万苦引导他们取得胜利,到头来,他们却因过程艰辛而抱怨不已,警惕自己变成这种人。
第五, “内部人”对自己的公司保持客观极不容易,他们往往偏向过于乐观。
第六, 别妄想成为一个多么多才多艺的人,生活告诉我们,没几个人能真正做好一件以上的事情。
第七, 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用辞,特别是在你急切想要合作的对象面前。
第八, 别怕踏空,永远都别指望自己可以“逃顶抄底”。
第九, 疯狂牛市的连续性思维往往会被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打破。
第十, 当人们努力试图做成某事,似乎总会被驱动过了头。
第十一, 有些人能够完全看穿他人一切,却对自己的错误完全失明。
第十二, 太多新手总会选择卖出已产生利润的东西,但实际上应该卖出坏股票,继续持有好股票,股票价格高是因为他是好股票,价格低的股票则表示其价值令人怀疑。
第十三, 即使是傻瓜都惧怕踏足的地方,都有专家昂首踏入,因为他们太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市场。
《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读后感(五):商之大者,为国为民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借用金庸的话形容一下自己对伯纳德·巴鲁克的看法。
在上个世纪早些时候,美国出现了有很多闻名世界的商业巨子,如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希尔顿创始人唐拉德·希尔顿、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父子、麦当劳创始人雷·克罗克等,他们缔造的商业帝国,至今仍在在为股东创造利润,同时也为社会创造着价值。巴鲁克是一个在华尔街的成功人士,通过投机为自己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在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建议下转向政治,历任六届美国总统的顾问。在美国历史上,象巴鲁克这样从商、从政都很成功的人很少。
巴鲁克是一个犹太教徒,一生都保持着清醒的良知。在这本传记里,记载了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事情。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巴鲁克被总统任命为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克回忆道:
“鉴于担任公职的责任,我觉得自己理应放弃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席位,并抛空自己持有的可能从政府合同或政府采购中得益的任何企业的股票和债券。”
在这个自传泛滥的年代,可能会有人怀疑巴鲁克在做秀。自己以为,一时的作秀,很难换取一生的成就。上个世纪美国百年企业的创始人们,大都是在良知的指引下创业,并创造不朽;在这些企业家的自传中,到处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史蒂芬·柯维在他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150年以前,美国的成功学作品强调的是品德,诸如正直、诚信、勤勉、耐心等;而近50年,则强调个人魅力、处世技巧等治标不治本的捷径。建议大家读一读这些企业家们的自传,坚定自己对良知的信念,不管社会价值观如何背离道德,坚持自己的良知,至少可以得到心灵安宁。自己做了一个人物自传豆列,以商界人物为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214218/
巴鲁克自传的原名很朴实:My own story,机械工业版的译名叫作《在股市大崩溃前抛出的人》,并在封面、封底等多处强调了巴鲁克在1929年股市崩溃前抛出了股票。但实际上,巴鲁克在自传中对这件事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作详细论述。
机械工业出版社总是很流俗,索罗斯的《金融新范式》被译为《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彼德·杜拉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译名,至少在中国的管理类书籍中存在了20年,被重译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所幸本书的译者很用心,翻译得有声有色。其中一些不太好理解的地方属于排版错误,华章经典书系的排版质量普遍不高。
本书的重点是回忆录,作者只是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涉及投机方面的内容。打算像《股票作手回忆录》那样,直接获取大量投机心得的读者可能会略显失望。有这种想法的读者,可以先看第19章《我的投资哲学》,这一章独立性和针对性较强,在没有前面的内容铺垫下,也能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