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9-22 19: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摘抄

  《疯狂星期二》是一本由(美)大卫·威斯纳 文/图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疯狂星期二》精选点评

  ●下一个星期二8点54分,我们也一起飞上天那才叫妙呢

  ●好疯狂呀哈哈!

  ●32M,超级棒

  ●我在想我为什么会讨厌青蛙。想了一下,大概是因为我近距离接触死亡的各种状态,还吃过们。

  ●笑趴hhhhh

  ●青蛙实在太有

  ●oh my!

  ●以后我要买给我的小孩!!豆瓣相册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2292808/

  ●青蛙青蛙!

  ●买的一批绘本,还是最喜欢这个。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一):强大想象力

  老美思维还是很强大的,充满了童心

  这种用叶子飞行器想法只有美国人能想出来,其实美国人都特别好接触,法国人是非排外的,他们从来不说英语。

  事实证明我家上的一些美国人租户是喜欢跟人打招呼的,且极其友好,晚上也没有扰民的迹象留学生还是比较文明的。美国人怎么会习惯狭窄公寓房呢?美国人大部分还是一家一座小楼,有草坪的那种。我非常好奇他们为什么来中国可惜美国人除了打招呼几乎不跟人攀谈,比较个性自由主义生活习惯,这些可能隐私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二):飞奔想象

  这本书绝对值得去读

  这是一本无字书,或者说是一本半无字书。

  作者显然具有高超摄影技术或者经过严肃认真的对光影投影效果

  观察训练

  谁能想象一个平凡无奇的夜晚

  一群平凡无奇的青蛙 能乘坐荷叶飞船

  飞驰在小镇上

  我想就连这群青蛙自己想不到

  哈!

  瞧瞧他们都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瞧瞧他们自己惊奇眼神吧?

  不认真飞行的话 可是会被迷糊虫晾在外面忘记收回的床单

  给蒙住的眼睛的哦!!!

  嘻嘻

  其实呢 这本书里面还有作者本人的自画像呢~

  哈

  天光

  星期二结束

  可是前面还有无数个星期二可以来飞奔呢!

  下个礼拜轮到谁了呢?

  看看剪影吧~哈~!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三):剥去文字外皮才能发现图片的核

  因为识字,给孩子读书时,总会习惯性的只字,对于图,别管是以字为主的插画,还是以图为主的绘本,通常只是扫一眼而已。也许有的书因为读了太多遍,图片也扫了太多眼,也就才混了个脸熟罢了。

  但当剥去了文字的这层外皮时,才真正的专注于图片真正的面目,才发现原来好绘本之所以好是真的有原因,图片真的自己就足够故事精彩了。

  给女儿读了5遍《疯狂星期二》之后——每遍讲出来的故事都不会完全相同——我仍然在惊叹书中不时发现的细节:青蛙首次飞起来睁大的双眼、再对照末尾小猪飞起来时惊讶的表情,异曲同工;飞离池塘时兴奋的亮晶晶闪烁着探险光芒的眼睛和情不自禁上扬的嘴角;飞过窗外,禁不住炫耀的和屋内人打招呼扬起的小爪子;与狗狗被追与追互换时眼神的互动;以及魔法消失后回到池塘,那一脸对飞行感觉的怀念。

  读完不用学到什么所谓的道理,感受夜晚带来的魔力,说声:哇,真奇怪。足矣。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四):孩子,愿你一生追寻自由,勇于探索

  “有趣得超乎寻常的书,在成人的文学中并不多见,但是在儿童读物中却相当多。”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这样说过。我以前觉得夸张,看过《疯狂星期二》,在惊艳之中也不由自主这样感叹了一番。

  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有接触太多图画书,只是很偶然的在绘本馆书架上看见了它。

  封面上有凯迪克金奖的标志,我顺手拿了下来,翻开一看,里面画的都是青蛙。

  不同寻常的是,书里没字儿。上上探头过来看,说:“哇,青蛙都飞起来啦,真神奇!”于是,我们俩把这本书带回了

  翻看第一遍,我俩都是懵的。

  像看了一个伏笔颇多的侦探片,从头到尾都看了,也粗略明白开端和结局,就是不知道剧情为什么会这样,更不清楚自己错过了哪些关键细节。

  尤其是我,平日所说读书本质上都是在读字,如今书上没了字,像考卷上没了题目要求,如何答题?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上上读过一次却被吊起胃口,凑在我身边催促,兴致勃勃说:“妈妈,再编一遍。”

  对这本书,他不像平时那样说“讲”,而是说“编”。

  如同匆忙穿过一片陌生的森林,惊异于景色之美,不自觉又回到起点,重新出发,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

  果然,第一次只看见青蛙,这回又瞧见了一只进退两难的白猫。

  再来一遍!原来朵朵白云都是青蛙的模样,而那些皱眉破案的警察竟然毫无觉察。

  咱们再看一遍吧!阳光穿过树叶,我也忽然间明白了荷叶为什么忽然间失去了魔法。

  那天晚上,我俩来回翻看这本书,沉醉于不断发现的乐趣,又为了每一次都能编出新故事而乐不可支。

  关灯前,我问了上上一个问题:“咱们家这些书,有没有哪本是你最喜欢的?”

  他想了一会儿说:“我好像都喜欢吧,卡梅利多我喜欢,恐龙大百科、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也喜欢,小王子也喜欢,嘻哈农场也喜欢……”

  他列举了长长一串,最后问我:“除了《活了100万次的猫》,你还喜欢哪一本?”

  我不假思索说:“今天又多了一本,《疯狂星期二》”。

  “我知道,肯定是因为它能自己编,所以你喜欢。”

  知母莫若子啊,自己编,我喜欢这自由。

  只一本书我就被征服,开始钟情于无字书这个类型。

  不必要作者一五一十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是在写爱丽丝还是小红帽,谁是主角,谁是配角,结局如何。

  书里没有标准答案。

  这一切都由读书的我们来发现,在图画的角角落落里一寸寸寻找,一朵花、一只鸟,一束光,聚集,串联,慢慢在里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更有趣的是,下一次再走进去,只要稍微换一下路线,那故事就又成了一个新的。

  自由发挥,常读常新,这是无字书吸引我的缘由。

  随后有一段时间,

  我把诸多无字书搬上案头,《海底的秘密》、《艺术大魔法》、《不可思议的旅程》等等。

  这些书在家里也成了翻看次数较多的书,因为一次往往看不懂,出于兴趣、好奇、困惑,反复看个七八遍是常有的事。

  后来《疯狂星期二》也成了上上的心爱之书,时不时就拿过来,跟我提议说:“妈妈,咱们再来编一遍吧。”

  虽然这本书是我首先表现出明显的偏好,但我觉得他并不是完全受我影响才喜欢。

  国际安徒生插画奖得主罗杰·米罗说:我们并不是故事的创作者,孩子才是真正讲故事的人。

  儿童阅读推广人、早期阅读教育专家孙莉莉老师也说过:没有字的图画书,因为帮助幼儿去掉了他们不熟悉的一种抽象的编码方式(注:语文文字),直接用相对直观、具体、形象的图画来讲述故事,而深得幼儿的喜爱。

  四岁的小孩一点点探索、解读了那个故事。

  有时候还不要我编,自己抱着一页页翻看,脸上露出各种微妙的表情。

  他喜欢,是因为他能够独立探索出故事脉络,发现故事的精彩。

  我能够比他更快串联起这个故事,更多的依靠了生活经验和逻辑。

  但小朋友没有多少阅历,靠的是探索和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比我丰富,这毋容置疑,他观察图画的敏锐、仔细也超过我,因为孩子眼睛上都有一副隐形的放大镜,再微小隐蔽的细节,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如果时光倒流3万年前,回到依靠洞穴壁画来传递故事的时代,孩子一定比能大人做出更完美的解读。无字书恰似洞穴壁画,没有文字,用图画传递一切信息。

  《疯狂星期二》作者大卫·威斯纳说:无字书能为图画书留下神秘;能让想象有奔驰的空间;能让读者更接近这些插画,并能随心所欲地参与其中,用自己内在的声音创作自己的故事。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拿起无字书看一看、编一编,体会这种想象力驰骋飞翔的自由,亲自参与其中的感觉,享受探索的乐趣。

  而这探索的勇气、对自由的追寻,正是我们一生精彩的必备热情。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五):这本书只有四句话,却让无数孩子为之疯狂着迷

  《疯狂星期二》,全书只有四句话,加上标点符号共37个字,但绘本的好坏,经典与否,与字数还真没关系。

  作者是绘本界牛人、美国大卫·威斯纳。有多牛呢?凯迪克大奖是最具权威的国际绘本大奖,他创作的绘本,获得凯迪克大奖三金三银,其他大奖更是拿到手软。

  他的绘本有三大特点,想象力爆棚、脑洞开到天际;画技超凡、画面冲击力十足、令人振憾;字少、甚至没字。

  日本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曾说:图画书不是拿来学习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的确如此,《疯狂星期二》 是让小朋友感受想象力是如何“天马行空”又富有逻辑感的。

  这本书的故事并不复杂,具有观察力的孩子完全能领会:

  星期二晚上,青蛙坐在荷叶“飞毯”上,穿越小镇尽情狂欢,直到太阳升起,下一个星期二晚上,飞天狂欢的则是一群猪。

  而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也很有趣,是作者乘坐飞机的途中,突发奇想:一群青蛙飞上天空!

  如果青蛙能飞,会飞向哪里?去干啥?从灵光一闪到画出一稿,作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但用水彩画完定稿,则用了9个月,最终《疯狂星期二》成了好评收割机,让无数孩子着迷,也是无字图画书里的经典之做作。

  全书仅有的四句话,分别出现在四个空白页上,即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也是故事的四个情节进展,也是四个高潮。作者完全靠视觉元素“讲故事”,而且 用这种手法把一个超现实的故事讲述的异常精彩,翻阅全书,就仿佛在观看一部魔幻短片,让你不由的相信,星期二的晚上,的的确 确发生了一个疯狂的事情。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一个悬念:临近9点的夜晚,空中飘浮着三片荷 叶,上面露出不知名动物的身体的一部分,露出灯光的房子门前一只狗在吠叫——气氛神秘而紧张,发生什么事了?

  亲子共读时融入讨论会使阅读质量提高,但切记把讨论变成“考问”,否则阅读的乐趣就荡然无存,这个原则适用教科书以外的任何书籍。尤其是亲子共读时,成人一定要摈弃“功利”的目的。

  与普通绘本不同,这本书,在书名页的前一页,故事就开始了。白色背景下,三个竖长的框形图画,由左至右排列,画面中的三只青蛙,从昏昏欲睡到惊讶瞪眼,再到欢乐“对话”,三个画面、三个动作,动感十足。

  翻过来是书名页,一朵莲花盛开,荷 叶上空空荡荡,青蛙哪去了?

  书名页之后的画面,则是三个横长形的框形画面,阅读顺序变成由上到下,像是运动镜头由远拉近,天空颜色的变化显示出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沉、月亮升起、池塘中,一只乌龟在一根朽木上抬头张望,神色惊奇——它看到了什么?

  好奇心驱动翻页,接下来的画面是用跨页展示的,一群青蛙坐在荷 叶上,低低掠过乌龟的头顶飞过来,吓得乌龟把头缩起来,同时,感到不可思议又目瞪口呆的还有池塘里的鱼——读者也会被一幕惊讶不已。

  这本书的节奏就是每一页都为下一页做足了准备,画面之间的连贯,暗含着线索,读者可以循线预测、观察和阅读,起伏转折都不会出现突兀的异常。

  接下来,作者一直运用跨页、单页和上下、左右分隔的框形小图,画面运用远景、中景、特写的交替变换,视角也是多角度的,俯视、平视、仰视,即让读者纵观全局,还能清楚的看到每个角色的表情和肢体动作。

  平日里呆呆傻傻、呱呱乱叫的青蛙,在这本书里成为光环加身的主角,端坐在荷叶飞毯上飞翔,气势如虹,犹如大军压境。

  全文的第二句话,也是第二个小高潮,青蛙要飞过楼房、越过庭院、飞进一位老 奶奶家里看电视去了。

  其间还经历了令人哑然失笑之事,它们撞飞了晾衣杆上的床单,有的被盖住,有的被撞离“飞毯”,挂在了晾衣绳上,有的从裤管里飞出,有的把床单系成披风,威风凛凛。

  老奶奶在沙发上睡着了,青蛙们把飞毯“停”在电视机前,调出喜欢的节目,尽情的观看,虚掩的门口,一只猫被眼前的的一幕惊吓的微弓身体。

  黎明时分,青蛙开始重返池塘,下个周二的晚上,晚霞映照,墙壁上出现猪的投影,墙壁后面露出了一个带尾巴的屁股,会是谁呢?

  翻页后(也是最后一页),你一定会惊呼:满天飞猪!真是疯狂啊!又会发生什么疯狂的事呢?

  细心的安排,诡异又童趣的情节,想象与逻辑并存,把故事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而开放性的结尾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本只有四句话的绘本,惊艳了无数读者,这便是它长销不衰的原因吧。

  【妖妈:绘本讲师,学习型宝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疯狂星期二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