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纸饭馆》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8-22 23:2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纸饭馆》的读后感大全

  《纸饭馆》是一本由万方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74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纸饭馆》精选点评

  ●呵呵 战争与和平?

  ●非常好,朗读的非常好。

  ●让人思考很多关于美丽岁月人生

  ●第一次她的书。感觉很好,很流畅

  ●狗血 大抵是我的阅历匹配 读不出来什么

  ●很平实故事,没有什么不合情理情节,每个人都是按着他的性格心性过日子也许我的人生还没有他们精彩呢。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无论什么,只要你不牵挂,那就什么也不是!

  ●一个女人和她的几个男人。其实兜兜转转始终还是回了那个一直在身边守候自己的人。

  ●又是适合拍电视剧的,读的时候眼前都能看到画面了。

  ●涂强这男主窝囊,窝囊到我要是他,我都没勇气活下去。

  ●文字不经,写得仓促

  《纸饭馆》读后感(一):没有什么是一段饭解决不了的

  有的人就敢活的潇洒做事就是为了图个爽快,大死大生。有的人就是一心求稳,只要日子能够过下去就什么都好说,尤玲和马晓健就是第一种人,和所有的事情对抗,到死方休。涂刚就是第二种人,顺从的人一旦爆发出来,其威力就会比普通人强上百倍。只不过我没想到的就是涂刚和尤玲最后就这么一起生活了。本以为尤玲会以一种震动天地方式死去,就像大多数美人下场。不过,混合在生活的琐碎中也很好,像是一个改邪归正的人,和身边的人和开始慢慢和解。

  每个人生来就要面临很多的问题,有的能解决,有的只能堆砌闲置,让自己慢慢腐化喜怒哀乐总是轮番上阵,你觉得苦了,生活就给你点甜头,等你觉的幸福的时候,生活就会适当制造点磕绊。等到会欣赏日光影子的时候,才恍然明白一生已经消耗过半。这时候就什么都无所谓了。生命都留不住,就凑合过吧。

  年轻的时候追求刺激新鲜感和不爱都可以切换,只要不要体会“得不到”的感觉就好,那么,尤玲是没有得到涂强呢?还是因为一直向往刺激,才会过上恍恍惚惚的生活。但是慢慢的不也是想过平常的生活了。涂刚是恰恰相反,生活慢慢撬开他平稳的人生,于是小静和尤玲就钻了进来。就想是一条路上的行人,尤玲正着走,涂刚倒着走,相遇的时候就一起朝着新的方向走。

  说了这么多,总之就是没有一段饭解决不了的,在饭桌上若是有了酒,爱也是恨,哭也是笑。什么污言秽语都无所谓经历了许多,尤玲不还是选择了爱吃肘子的涂刚吗?

  《纸饭馆》读后感(二):时间磨砺,谁可幸免?

  自打坐班车的时间占了一天的1/6,听有声小说替代阅读。很喜欢小曾的声音,无法想象或世俗或清纯的嗓音都出自她一人。但《纸饭馆》最大的吸引力还是来自作者万方平实的文笔,全文充斥的生活表象下的潜流撼动人

  文章想表达什么?似乎让我没了头绪,单剩虚虚实实的混沌感,小说鲜明的时间节点,似镜头般淡入淡出,衔接处影影绰绰,伴着小曾略带诡异的嗓音“人生的饭馆,时间在操刀,爱情终究是佐料”。

  涂刚和尤玲,无疑是文章的两条主线,在漫长的30年中,时而交错,时而分形,最终会和。涂强的活法是为众人所不齿的,没才华、没事业、没庭,他真是一无所有,老实憨直,仅此而已。他面对生活的态度逆来顺受,本就无所求,最终一切都擦身而过。尤玲跟涂刚截然相反,自我而主动,她的一生都是积极应战的状态,而幸福于她就似掌中的流沙,她聪明漂亮,风光波澜的一生过了大半,结果却跟涂刚那样的人走到了一起。但似乎又不奇怪,她那么自我,只有毫无自我的涂刚才能跟她安稳的过日子吧。

  时间到了,感情就有了~这本就是搭伙过日子,无所谓爱情,有感情就够了~爱情在时间面前太渺小了,这是多么可笑又无奈的现实。时间的磨砺,将每个人都变成圆润的卵石,可这是结果,过程,正是我们如今每时每刻的经历,曾经分明的棱角研磨殆尽,谁又能幸免呢?

  《纸饭馆》读后感(三):原来你也在这里

  一个大风的北京冬日,日暮时分,我独自坐在空旷的客厅,盯着窗外头顶上一架架航班闪着黄色的灯划过天际,听完《纸饭馆》的最后一集。许久,语音还在耳畔游荡。整整40集的录音,陪我度过了最近十来天上班下班在城铁里被人挤成相片的日子。

  很巧的是,又是一部编年体的小说,从1976到2009。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生在军队大院一辈子窝窝囊囊的涂刚,另一个是一辈子轰轰烈烈号称“震十条”的尤玲,最后在万芳的编排下,两个人在年近50的时候住在一起,像我这样坐在夕阳中的摇椅里望着窗外。

  也许因为故事发生在北京,他们的生活离我很远又很近,起伏跌宕得让我每天一走出办公室的门就迫不及待的塞上耳机。以前很少看小说的,但是最近不知为什么,忽然发现了小说的妙处,走进主人公的世界,身边的烦恼不有自主的就抛在了脑后。

  有点不明,作者浓墨重彩,栩栩如生的告诉读者他们的故事是为了什么?是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还是记述这个大千世界的变迁?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跟一个智者交谈。”听完万芳的《纸饭馆》就像看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感觉一样,为什么呢?作者要跟我说的是什么呢?但是,的确,在某个瞬间或者某些瞬间,我是被作者打动了,比如说:“人生的饭馆岁月在操刀,爱情不过是作料。”;“没有人能帮得了自己,只有自己能帮自己。”;“对,我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我才不在乎什么结果呢!”这些是在自己在生活的某个瞬间也曾得出的结论。

  也许,故事的意义就在于,他人的人生是一面镜子,在其中你会照见自己,然后便会有了惺惺惜惺惺般的释然。哦,原来你也在这里。

  《纸饭馆》读后感(四):“爱”为佐料,时间操刀之人肉大餐

  读完全书,还是未能弄明白,《纸饭馆》这个题目与本书内容之间的关联。即使细细咀嚼思量后记那段似乎给人提示的话,仍然难解其中意味。

  一九七六年至二00九年,时间跨越三十三年,作者笔下的人从青葱少年到了中年,几十年的人生变迁,他们改变了的是什么?改变的也许是年轮样貌,生活心情,然而有一样东西却没有改变。那就是以时间操刀,加点所谓爱情作佐料,甚而连佐料都不需要,只是身体需要而已,直接操作出一场场人肉大餐,他们在其中“有滋有味”,乐此不倦……从少年时代至今,他们(最具代表者尤玲),后来憨厚的涂刚似乎也有了瘾,和不同的人轮番上演床上大戏,演绎着他们的“精彩”人生。呜呼!

  书封面有一句话“对女人来说,最耀眼最甜蜜的时候,就是被爱。女人真是情感动物,她可以为情感而生,男人不是。”读了这句话,想象成作者对其笔下的女人对待爱情有高于一切的执著和坚贞的概括。然而读过书之后,却大失所望。很显然的,尤玲是女主角。可是女主角尤玲都在做了一些什么呀?!从一九七六年十六岁那年开始,在涂刚的家里,和初恋少年涂强(涂刚的哥哥)正准备入巷之际,唐山大地震这一刻惊天泣地的震颤,惊碎了这一对少年的春梦,永无续期。涂强死了,死在大地震之后的一场哥们争斗中。时间总是能够抚平一切的。何况涂强只是尤玲青春之歌点燃盛放之际的一段插曲罢!那般娇艳欲滴的“镇十条”---尤玲,追求者何其能少!马晓建,也许是尤玲生命里最深刻的一个,曾经,或许,和他在一起的某个时段,曾体会过爱情的真正滋味。可是,即使是和马晓建在一起的时候,那个老掉牙(比她父亲还老)的有钱商人辜先生,她在享受着辜先生对她的种种“关爱”(他给她金钱,她给他美色)。新华书店有妻室的店员余科峰,导演费节省,警察戚海涛,网上网下的各等色男,最后连涂刚,都一一辗过尤玲那曾经美丽,也许还有美丽(可那美丽如此贱,露出老了之后的丑态)的身体。天!这和婊子有什么区别??无法识别,她的爱情在哪里?阅人无数之后,最后和涂刚搭伙过日子,是因为生活的需要。涂刚呢,一开始怜惜他的憨厚,他的婚姻和生活经历,映照出平常百姓平常人家过日子的一些生活片段,因而觉得亲切,觉得他的好。可是后来他又怎么了?生活不如意?婚姻不如意?难道就应该让自己堕落?应该放逐自己吗?!!

  《纸饭馆》就是把天下万物都盛进碗里,不管吃进去什么,最终都将在血管里沉淀,淤积,直到把血管堵住。所以吃进去什么也不要紧了??结果都一样。

  作者把三十年时间段里发生的重大事件都一一放入其中,诸如唐山大地震、香港回归、911事件、申奥成功、奥运会,甚而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这和《纸饭馆》有什么关联呢?

  《纸饭馆》,我看来看去都是人生的饭馆里,时间操刀,“爱“为佐料,正在进行的一场场人肉大餐。

  《纸饭馆》读后感(五):尊重那虛無

  你愛或者不愛,像尤玲那樣的女子一定存在;你待見或者不待見,像涂剛那樣的男子也一定存在;你相信或者不信,像馬曉健那樣的男子也一定存在。生活永遠戲劇化,卻從來沒有彩排沒有劇透。

  那麼彼此吸引、彼此相愛的人,終究還是各自在各自的生活轨道里渐行渐老。一对儿也许完全不在同一频道的人,最终却成了彼此陪伴终老的另一半。

  世俗的眼光向来苛刻而统一。在崇尚正能量的大部分人看来,涂刚是个loser,娶了不知道是否相爱的妻子,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原本也可以有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然而刘青不再欣赏,甚至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自己的丈夫时,这段感情就已经亮起了黄灯,随着儿子心里那杆秤越来越偏,这盏黄灯最终不可避免的变成了红灯。如果说感情亮起红灯对涂刚来说是一种打击的话,生活未免显得过于单调仁慈了。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妻子的出轨,儿子的不尊,父母的怨责,他能做的就是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可是事情向来这样,人委屈求来的都不是适合自己的。生活在这一层面上玩了涂刚,给他那样一副皮囊,那样一副头脑,却让他遇上尤玲,马晓建这样一对儿冤家。哭哭闹闹几十年,每个人的人生都血泪斑斑,饱受打击。涂刚的一辈子都活的憋气,可他性格那般,本也如此,同情不得,也嫌弃不得。他有他的真善美,内心同样有柔软地地方,也许除了小静,从来没有哪个人把他当个真正的男人一样尊重过。他们需要他,却从来不曾温暖地了解他。这样的男子,憋屈是一定的。自己不曾努力解放自己,一步一步越走越偏,结局那般,兴许已是生活给的最后一颗甜枣。

  尤玲绝对不是传统世界里规规矩矩的好女子。她像头桀骜不驯的狮子,张牙舞爪一辈子,起起落落那么多次,却从来不觉得她尤玲会被什么人什么事情打败。然而,在那些一闪而过的静默过后,她也会觉得孤独和寂寞。她有强大的心理防御系统,永远摆出一副随便的架势,心里再苦再难都只是一个人悄悄躲起来解决。她爱过的都离开了自己,爱过她的也终究不着边际。兜兜转转几十年,留在自己身边的从来都只是那一个默默的身影,不多语不奢求。尤玲是个自私的人,她可能爱过谁,但她一定很爱自己,在小说的最后时刻,这女人也要把那只最舒心的胖子留在隔壁屋里,一起进进出出吃吃喝喝,做老来伴儿看岁月溜走。

  马晓建下地狱了,这是他给自己的安排。他看清了自己这一生的路,因为死亡提前问候了他。“地狱见”是马晓建的作风,他不会安静地虚伪地表面祝好,然后心里默念去***,他从来都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他马晓建像一阵风,吹过了尤玲和涂刚的小半辈子。生活在某些层面厚待了马晓建,虽然没能长命百岁,却有自己的血脉会真正地怀念着自己,这一点他活的比涂刚和尤玲强。有人说,最可怕的事情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没有人会记得你会怀念你,就像你从来不曾存在过。由此看来,会被某人记得并或多或少的怀念,就应该是个满意的结局了。

  看完书,合起来,一阵揪心。

  我想象不出涂刚和尤玲,安静地坐在一起回忆过去,骂骂咧咧的分享彼此的想法时是怎样一幅画面。

  生活向来戏剧话,却从来没有彩排没有剧透。请尊重那虚无,认真来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纸饭馆》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