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8-11 23: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1000字

  《玛德琳礼貌》是一本由[美] 约翰·贝梅尔曼斯·马西亚诺著作,天略童书馆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一):跟玛德琳学习讲礼貌

  

如果你知道迪克大奖,并经常阅读这个奖的书籍,那么玛德琳你一定非常熟悉。如果不知道凯迪克大奖和玛德琳也无妨,我来简单介绍一下。

凯迪克大奖是美国最具权威绘本奖,而该奖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获得一致推崇,主要在于其评选标准的周延与创新,着重作品艺术价值特殊创意,尤其每一本得奖作品都必须有“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另一个思考空间,已有六十余年历史的凯迪克大奖,是为了纪念十九世纪英国的绘本画家伦道夫·凯迪克而设立的。

玛德琳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创作的绘本《玛德琳》中的人物。此书获得了凯迪克大奖。此后他又创作了一系列的玛德琳绘本《玛德琳的狗狗救星》《玛德琳的营救》。玛德琳和她的小伙伴们深受人们喜欢

玛德琳绘本开头都会有这样一段文字:巴黎有一座老房子藤蔓爬满了墙,里面住着十二小女孩。她们每天九点半出门。这段文字朗朗上口,很容易记住,很符合儿童记忆模式。十二个小女孩穿同样的衣服,戴同样的帽子,喜欢排成两排做同样的事情,她们一起吃面包,一起刷牙,一起睡觉。哪一个是玛德琳呢?原来她们的发型不同红色齐耳短发,在最后一个的小女孩就是玛德琳。玛德琳无拘无束敢作敢为,充满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然而《玛德琳讲礼貌》这本新绘本却不是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的作品,而是他的外孙约翰·贝梅尔曼斯的作品。他和外祖父一样是一位有天赋的画作家,在对外祖父的作品研究过程中,他决定让玛德琳回来。他研究了外祖父的绘画材料技巧,以便能在玛德琳新故事中,忠实再现玛德琳原著中的风格和精神,同时加入自己独特印记继续延续他的风格创作的新故事。

《玛德琳讲礼貌》适合2-3岁左右的孩子阅读。玛德琳和小伙伴们一天又一天生活在这里,她们友好相处,她们几乎从不大喊大叫或发牢骚。因为她们彼此有礼貌,她们善良。这本书玛德琳成为了小老师,她教学习讲礼貌。

在这本书中玛德琳教授了很多礼貌用语行为习惯,比如,和别人打招呼时候微笑,要说“你好”。麻烦别人时候要说“请,谢谢”做错事的时候要真心道歉,要说“对不起”……这些礼貌用语都用大字标注,既醒目又容易记忆。对于小孩子来说,此书是非常值得亲子阅读的好书值得一读再读,在听看故事的时候,学会了良好的习惯,也增加的很多的词汇量。更会对书中的十二个小女孩着迷,她们可爱、善良、勇敢又调皮。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二):和孩子一起读《玛德琳讲礼貌》

  

一直以来,我们都教育孩子要讲礼貌,尤其是带着孩子碰到了我们认识的熟人,做家长的总会急切的让孩子叫对方:“叔叔好”,“阿姨好”,“再见”……可是我们的孩子呢,对此总是一脸迷惑,孩子或许在想“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是因为我们总是急功近利的想让孩子看起来有礼貌,而没有通过平时的教育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 《玛德琳讲礼貌》是一本适合低龄儿童阅读的精致绘本,也是一本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学到基本礼貌礼仪的书。本书是由世界绘本大师的外孙著作并绘画的,所以书的质量和内容本身就有着“贵族血统”,毕竟它出自名门之后,并且很好的继承了玛德琳系列童书的精髓,是更加贴近现代语境的儿童读物。 打开这本书,清淡雅致的颜色让人情愉悦,再配以儿童画般的绘画手法会让孩子更容易读懂,就像是孩子们自己画的画一样。故事的主人公是住在巴黎的一位名叫“玛德琳”的小女孩,这次的故事是玛德琳和她12个小伙伴在一起交流关于“礼貌”的故事。我和孩子靠在床上一起打开这本书,孩子饶有兴趣的跟着读起来,每一页插画穿插几句不多的文字,让孩子读起来毫不费劲,孩子跟我说:“爸爸,这本书里面的画还挺好看的嘛”,孩子的兴趣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我们跟随书中的玛德琳,一起学习了你好,请,谢谢你,善良,替他人着想,对不起等等有关的故事,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这些礼貌礼仪的基本用法。虽说孩子平时也挺有礼貌,但是像这样专门学习关于礼貌的机会并不多。不一会功夫,我们就读完了这本书,我们被整本书散发出来的小清新所打动,甚至有点意犹未尽,还想再看看其他有关玛德琳的故事。 我想,通过读这样一本充满爱心的书,孩子或许能知道,讲礼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我们通过生活中和其他人的互动,明白自己常常需要和他人合作,哪怕是一起玩耍,我们也需要替他人着想,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亲和力,玛德琳化身为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通过她的语气告诉小朋友们,我们应该这样做,这本身就比家长的说教更有亲和力。 就像孩子见到了他认识的小伙伴,都会主动打招呼,愉快的玩耍过后,依依不舍的分别时,会主动和小伙伴们再见。我记得有一句电影台词:“善良不是一种本能,而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的时候,说明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对于孩子来说,当他不再被要求这样说或是那样做,而是可以自己选择他要说什么做什么的时候,那一定是他发自内心自己愿意的,而礼貌背后的善良,是他可以选择的。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三):传递善意——《玛德琳讲礼貌》书评

  

  走在大街上,迎面碰到熟人,成年人会很自然地打招呼:“好久不见,最近还好吧。”恰巧到了饭点,会说:“吃饭了吗,要不一起吧。”因为历练久了,对客套寒暄已十分熟稔。这时,如果恰巧带着孩子,大人们总是催促其和对方打招呼:“叔叔好”、“阿姨好”,尽管二者不熟。如果孩子不配合,往往会被扣上一顶不懂礼貌的帽子。

  大人匆匆忙忙,难免会忽视孩子的感受,也忘了怎样更好的、更有效的和孩子沟通,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讲礼貌,并学习讲礼貌和表示善意的方式。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玛德琳讲礼貌》吧。

  “在阅读时请记住,这一切说到底就是要善良。不要忘记替他人着想。”故事开始前的这句话最让我喜欢。“善良”这个词仿佛有一种魔力,瞬间让我平静下来。善良也是每个孩子具备的美好品质,他们纯洁、美好,具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本性。所以“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见人都不知道主动打招呼”——来自大人们刻意的要求,无理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维护家长的面子,但最后,受打击的是孩子,他没有学习到怎样讲礼貌,怎样和别人交往,却感受到了家长的不友善和不耐烦。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相信孩子,并让他感受到这种善意。

  《玛德琳讲礼貌》全书围绕“传递善意”这一关键词展开讲述,告诉孩子们不要忘记替他人着想——父母、宠物和小弟弟们。当你传递出善意的时候,对方感受到了,也会报以会心的微笑。这样,友好交往的第一步就开始了。

  你好、微笑、握手、请、谢谢、不客气、对不起、再见,每个词语都有着具体使用情境,用图画来展现,让孩子直观的感受到词汇的具体使用语境,增强了代入感。书中玛德琳化身为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通过她的语气告诉小朋友们,我们应该这样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讲礼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掌握的一种技能。在生活中,通过礼貌友好的方式和小朋友打招呼、进而交谈、玩耍、分享,在互动的过程中出现分歧、会表达善意,能相互理解,能替他人着想,完成和这个世界的交互,一步步的成长。这样到了晚上睡觉的时间,除了“晚安,睡个好觉”,不需要再说其他的话,因为你已经知道,一切都好。

  此外,《玛德琳讲礼貌》除了内容的可圈可点,在设计上也非常用心。该书颜色清淡雅致,配以儿童画般的绘画手法,让孩子更容易读懂,每一页插画穿插不多的文字,让孩子读起来毫不费力,容易激发起阅读兴趣,非常适合低龄儿童阅读,推荐给大家。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四):简单的话要说得动听

  翻开《玛德琳讲礼貌》这本书,首先被它封面明快的画风所吸引。蓝天、红墙、绿树配上十二个小女孩温暖的笑容,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

  《玛德琳讲礼貌》的作者是“玛德琳”系列图书作者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的外孙约翰·贝梅尔曼斯·马西亚诺。文章以一个叫做玛德琳的红发女孩的视角出发,将日常生活中最必备的一些基本礼貌用语贯穿于十二个小女孩的生活中。相比于其他讲礼貌的绘本,它不仅告诉小读者何时何地该用何种礼貌用语,更细化了使用礼貌用语的不同场合。比如,“你好”这一部分中,我们平时告诉孩子,见到人要问好,却没有告诉孩子说“你好”时要看着别人的眼睛、要微笑、要真诚。又比如“对不起”,一边伤害别人一边“对不起”有意义吗?显然是不行的,告诉孩子说“对不起”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明白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并不仅仅单单是三个字。三、四岁的孩子自我意识萌发,以自我为中心,在这个时候家长必须积极引导,让孩子有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

  《玛德琳讲礼貌》绘本中还提到了与宠物的相处。现在很多父母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他们给孩子一个宠物,初心也是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孩子明白一切生命都要真诚对待。曾经在小区里看到,两个小女孩就像绘本里的女孩一样,将一条小宠物狗前后抓着,小狗无助地“嗷嗷”直叫。动物的寿命比人短,在它们有限的生命中,主人就是它的唯一,“讲礼貌”不仅仅是对人,同时也是对动物。

  《玛德琳讲礼貌》绘本最大的亮点在于告诉孩子说礼貌用语都要发自内心,善良、真诚才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你好”“谢谢”“对不起”只是单纯简单的话语,在他们背后所体现出的善良品质才是家长应该教给小朋友的。好的绘本从小事着手,体现了人生的大哲理,成人读起来也受益匪浅。越长大越发现,不是爱笑的人运气都不会差,而是善良的人运气都不差。不论在学校还是以后的工作中,人格魅力都是一个人身上最大的能量,而善良是最基本的、最根本的。人生的路蜿蜒曲折,你或许考试不是第一名,或许工作业绩不是最突出,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你会拥有平凡的生活,善良都是你心底最大的宝藏,它闪闪发光,护佑你长大。

  善良也是快乐的源泉,成人的世界总是缺少快乐的理由,我们不是缺少“你好”“谢谢”这些礼貌用语,而是缺少发自内心的善良。“在邮箱里收到一封感谢信,毫无疑问,会让你快乐一整天。”看,玛德琳的快乐就是如此简单,快乐本该如此。少一些斤斤计较、少一些尔虞我诈,真心地说一句“你好”“谢谢”。找回被自己丢掉的“善良”,找回属于自己的赤子之心,善良很简单,快乐也很简单。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五):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

玛德琳是谁?好吧,这么有名的绘本人物,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该不会不认识吧?美国童书作家路德维格·贝梅尔曼斯创作了“玛德琳”系列图书;今天,他的外孙约翰·贝梅尔曼斯·马西亚诺,一位很有天赋的画家兼作家,又会讲一个怎样的关于“玛德琳”的故事,让这位经典绘本的女主角继续她的普通日常呢?

这一次,玛德琳想要向大家介绍的并不是多么复杂的知识,而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场景,来介绍一些比如你好、请、谢谢你等等关于讲礼貌的基本概念。可以说,讲礼貌虽然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做到——也就是说,事实上讲礼貌非常简单——的事,却一定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或者说,即使一般情况下不难做到讲礼貌;那么,碰到“特别时刻”或者“异常时刻”呢,还能够像以往一样收放自如、一以贯之地去讲礼貌呢?可以说,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的来说,下意识地回答足以证明:确实如此!所以,这才需要学习,只管向玛德琳原原本本学习好了:她怎么做,就怎么做。

“五讲四美三热爱”中,讲礼貌是“五讲”之一。在《玛德琳讲礼貌》这个基本上是面向低龄儿童的绘本中,“讲礼貌”被单独拿出来讲,究竟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本着“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中华传统美德,讲礼貌也从来都应该是相互的,也就是所谓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之类的意思——关键就在于,这些礼貌用语都是用在什么样的场合的?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礼貌用语才是最恰当的?礼貌用语其实不用说太多,但该说的一定不能少。

玛德琳小朋友说,和其他人打招呼,一定要看着他们的眼睛说“你好”或者“嗨”,而且最后在打招呼的时候带上一个微笑。懂得讲礼貌,才会将自己最本我、最本真的一面告诉给大家,并且来接受大家的监督。不是哪一个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懂得讲礼貌以及如何才是讲礼貌,但要学好认真去学,学好了再去实践一番,这样才是关于讲礼貌正确的方式方法。而且,这是一个需要要打好基础、长期实践的好活动、好习惯。没有哪个人能够一开始就懂得讲礼貌,这是一个需要后天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巩固的过程;一开始或许做得还不够好,但只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会收获到更多关于讲礼貌的知识技巧,直到讲礼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从春天到秋天,从家里到学校,从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在一起,到和更多的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在一起,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知道如何讲礼貌。对于讲礼貌,一定要严肃认真地去做;而不要想当然,觉得自己肯定会懂得什么才是礼貌以及应该如何做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明白,讲礼貌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做好的事情,坚持不懈地去讲礼貌,而不是仅仅作为应急之策有一搭没一搭的,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和选择。这样对待自己,才是“真正好”的一部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玛德琳讲礼貌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