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沙漠》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8-05 23: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沙漠》读后感100字

  《沙漠》是一本由[日]伊坂幸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沙漠》读后感(一):秋篇冬篇

  秋篇,五个人开始考虑毕业后找工作事情西岛还是那副无所事事样子,收养了一只牧羊犬却没地方养,只得拜托东堂。然,打麻将仍然是不变的主题,除此之外,关于超能力之战清晰表现成人生活不易,鹫尾为了生活不得不和麻生串通,演绎人世常见的一出戏。这时被突然到来的莞尔,真具有讽刺意义,这一时刻的莞尔竟然也有点可了。 冬篇,完美结局感动,又有点感伤

  《沙漠》读后感(二):让沙漠下

  读的过程中要不是出现超能力和朋克精神伊坂,我一度以为这是本中文小说春夏秋冬四季变换就是大学四年,用季节表现时间这个手法在日本的故事特别常见。大一春天是保龄球馆里神勇发挥的西大二夏天是让意志消沉的鸟井振作的西岛,大三秋天是学园祭里暗中发挥扳回一局的东堂和南,大四冬天是苦修踢拳后复仇的鸟井。

  在北村的视角可以真切感受到他对鸠麦的爱,对于东南西鸟友情珍惜,对于牛郎团伙的恨,对于大学生活不适熟悉以及对于即将走上社会沙漠的思考吧。当然了,还有各种乱入的朋克乐队雷蒙斯和冲撞,听了听前者还是不错的,新裤子的朋克确实够致敬,至于后者就无法欣赏得来了。

  “想起你们的学生时代,感到怀念这没有问题,但是绝不要有想回到那个时候想法。”人和人之间的悲欢真的相通吗?这个不好说,但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确实代入进去了,学生时代的日子真的是非常开啊,和朋友们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在合法延缓期内挥霍青春以及可笑感觉妙不可言,不过啊这些想一想就好了。

  在面临毕业的尾巴里,“正式参加工作的我们就要在这个被称为社会的、环境残酷的沙漠中忍受超乎预想的辛苦了。那里土地干裂,充满怨言勾心斗角绝望和叹息;我们在那儿的每一天都要拼命挣扎努力熬下去,然后慢慢适应这样的地方。”

  最后,沙漠都可以下雪了,那长岛的雪还会远吗?

  《沙漠》读后感(三):是拒绝油腻的沙漠下雪ᕕ⍢ᕗ

  这本书和以往伊坂老师作品会显得更不同,是简单的故事。但是也有不一样力量(伊坂还是最最最可爱)。大学春夏秋冬,遇到的东南西北以及鸟瞰型异想天开朋友们,麻将/中文和概率、朋克、游戏、超能力、冒险。我不得不说我又找到了我爱伊坂的理由之一,那就是不矫情,在他的书里有好多次这种大学感情丝毫不是矫揉造作,大都是在背后默默的为这份感情而守护着,在见面的时候一拍即合。实在是太棒了,不得不说我十分羡慕,因为大学遇到这样的好朋友真的好难啊! 有很多地方伊坂会写自己的脑洞看起来是很多刻板发生的美好结局故事,但是抛开这部分幻想他会说:“——咳,压根儿不会有这回事儿……应该不会。” 比如保龄球馆鸟井无论多少倍也没有赢,还有在狱内家门前鸟井被撞,失去一只手,还有大学学园祭为了吓唬不讨人喜欢、高调的麻生,几人积极策划,可事情却并没照着预想发展,朋友见面并不同由自己想的那些油腻那些肉麻情节一样,相反大家非常的自然而然,还有南北cp没有在一起,东西cp在一起也花了不少时间哈哈哈。 就是这样面对各种事情,我们的无能为力,看着所期待的事从自己眼前溜走很心累。而对于感情,向来在心中的期待和现实会有更大的落差,但是这并不影响好的感情。这种不矫情,让我感受到和自己的生活贴近。最后感谢热血感谢超能力感谢朋克!我爱夏天也爱伊坂,希望还剩两年的大学生活,也能有更多的不同吧,最好能学会中文和概率。我也期待沙漠里下雪。

  《沙漠》读后感(四):总之大学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这本《沙漠》在我心里不是最好的一本伊坂,但是确实是一部非常标准的伊坂,我一直觉得他的小说概括起来都是“荒诞且暖”的调调,而我一直没看厌。

  我想如果是在大学读到这本应该会很喜欢吧,性格迥异和团结互爱的小团体,执着于某些外人看来毫不起眼的事物,青春、麻将、燃、拨乱反正,都是迷人的字眼。伊坂说“想把那种无所事事、优哉游哉、在合法延缓期内挥霍青春以及可笑的感觉写进小说里”,他做到了诶。如果不是伊坂粉,我大概看到一半不到就想弃了,故事划分为春夏秋冬,情节基本靠角色的对白推进,但我知道他在最后一定会把所有支线汇合到一起,高光时刻往往就是最后那几页,可前面的细节一点也不能落下。只可惜这一本的“巧合”并不是很多很妙,所以不够过瘾。

  特别认同校长在毕业时说的话,学生时代可以怀念,但绝对不要想着回去。我的学生时代当然也错过了、搞砸了很多事,但我们幻想的是以当下的智识去改变过去不够完美的一些事而已,只是单纯的回到那段青涩单调的日子再过一遍的话,我才不愿意。现在是好的,每一个现在的我都比之前的我好一点,会遗憾,但绝不后悔。所以鸠麦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她是成熟的代表,是已经在沙漠里摸爬滚打的人,是知道青春的好,依然热爱青春,但不迷恋青春的人。说到这里,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子好像都比男孩子成熟,东堂和南,从头到尾都很坚定自己的选择。男孩子们呢,北村从一个冷冰冰的人变得有人情味,西岛坦坦荡荡地古怪但也为东堂打开了心扉,鸟井经过人生劫难原地爬起还越来越坚强。男孩子们都在成长,不管快慢,总是好的。所以得出结论了,这是一本很适合“进入社会前的男孩子”读的书!

  春夏秋冬每一章都有大事发生,但结尾都草草概括了一些琐事并说“差不多就是这样”“就说这么多吧”,有点调皮还有点傲娇。可能大学就是这么回事吧,一晃而过的日子,不值一提的小事,好像原地踏步却也默默生长了,一粒粒种子,在心里发芽开花,可以带去沙漠用哦。

  《沙漠》读后感(五):学生与超能力与朋克乐团与麻将

  打开豆瓣,点开第一版《沙漠》的页面,算了一下时间,我标记“读过”已经是七年之前的事了,出版竟然整整十年了。

  我一向恨极了时间的残忍和不回头,心里一惊,颤颤巍巍地开始回忆以新旧两版《沙漠》为分割线的人生,淹没在人群中的、丝毫不特殊的人生,能称得上“成就”的事情,一件也没有(也依然没有学会打麻将)。心下赧然,脑海中浮现出七年前在学校图书馆抽出这本书,花一下午时间看完的自己。和《沙漠》五人组的西岛一样,当时的我不知道也不愿去想未来在哪里,奢侈地挥霍着青春。但也仅此而已,如同伊坂幸太郎在新版后记所“澄清”的那样,我的大学生活没有超能力、没遇上过抢劫,也“绝没有《沙漠》中飘浮的那种闪耀气氛”。

  这种“闪耀”自然不是彼得·帕克那种突然被蜘蛛咬、获得超能力最后变成了闪闪发光的超级英雄的低概率事件,也没有《家鸭与野鸭的投币式寄物柜》里刚住进公寓就被邻居邀请去抢书店那么刺激的开头。主角们不过是在仙台的大学相遇,过着上课、逃课、联谊、打游戏、打麻将、打保龄球的正常校园生活。只是在这些悠哉晃荡的时光中,还存在着不满、愤怒、焦躁、笨拙的反抗与呐喊;还有一种明明还没出社会,却摆出一副老成的脸孔,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什么都办得到的理想主义,即使幼稚无比,却是无可替代、也无法找回的青春宝石。

  值得一提的是五人组凑在一起的原因,东堂、南、西岛、北村,同班同学里刚好能找齐名字里有东南西北的人,再加上一张“幺鸡”——鸟井,不凑成麻将搭子都说不过去。于是在成为大学生一个月后,只想认真上课、讲究逻辑、对人毫无兴趣的北村,稀里糊涂地被拉入了这个五人麻将团。麻将团成员说普通吧,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鲜明特色:东堂,冷面美女,从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追求者就源源不断;南,始终散发着置于阳光之下的温暖气息,会使用折弯(勺子等)、移动物品的超能力;西岛,胸怀世界的朋克音乐爱好者;鸟井,有钱人,贪玩好色。将人从禁锢自己的小世界中解放出来,互相影响,共享人生体验,朋友的意义就在于此。北村同学本来毫无波澜、最多也就打打麻将的大学生活,就因为鸟井组织的一场八人联谊变得“麻烦”起来,看低身边一切的“鸟瞰型”冷血北村也变了不少。

  与一开始想要远离麻烦、被迫加入的北村截然相反,伊坂幸太郎让西岛成为了理想主义的化身,承担了这个故事成立的两个关键词:“麻将”和“朋克乐团”。这位脸圆圆的,腰腹上堆着些许赘肉,戴着黑色眼镜,与动物比起来并不可爱的男生,出场第一秒就在新生聚会上发表和平演讲,说什么自己期盼和平所以打麻将拼了命地想要做出“平和(hú)”来;什么美国又要打中东了日本的年轻人居然不生气;什么乔·斯特拉莫死了,乔伊·雷蒙也死了,“朋克摇滚的精神只有傻乎乎的学生才能继承下来”——真是奇怪的人啊!

  如果你觉得突然出现摇滚啦战争啦有些莫名其妙,请将时光倒回十六年前,伊坂幸太郎于2004年秋天开始动笔写这个故事,构思还要更早。2002年底,英国朋克乐队The Clash的主唱乔·斯特拉莫去世,他去世前不久,美国朋克乐队Ramones的主唱乔伊·雷蒙也去世了。伊坂从高中就开始听他们的音乐,“听到他们的死讯时,我很寂寞”。第二件事是伊拉克,同样是2002年年底,美国强力主张伊拉克拥有大规模破坏性武器。不知道局势会如何发展,“在日本地方都市傻傻过日子的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祈祷着世界和平,然后打麻将时打出平和罢了。”

  “拉开距离,想着什么只要我们自己好就好,什么差不多普普通通过完一生就好,然而这样的活法怎么可能好啊。”

  这种不再过于关注自我的共情感,我在长大后才有意识地体会到,如果刚上大学的我在那场新生聚会上,想必也是被西岛骂作“冷漠”的那群多数人吧。

  虽然有推理元素,但《沙漠》更像是一个青春故事。春天和牛郎赌保龄球,夏天卷进入室抢劫案,秋天的学园祭,冬天一切尘埃落定,然后又到了该分道扬镳的春天。四季轮回,伴随着友情与爱情的甜蜜和痛苦,拯救世界的幻想,青春的热血与无力,大家终要离开名为“大学”的绿洲,踏入这个被称为“社会”的、环境残酷的沙漠了。

  “那里土地干裂,充满怨言和钩心斗角,绝望和叹息;我们在那儿的每一天都要拼命挣扎,努力熬下去,然后慢慢适应这样的地方。”

  踏入沙漠前的恐惧我曾深切地体验过,比起七年前的未知,再次翻开《沙漠》时,我已经是能努力在沙漠中找到安宁之所的人了。

  在最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让大家无论多么怀念,都不要想回到那个时候——(曾经因为不再是十六岁而深夜痛哭的)我又被戳中了。

  是啊,无论你现在身处绿洲还是沙漠,请务必听校长的话,要向前看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沙漠》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