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遗忘》是一本由王周生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的420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怕这本书是近期看得落泪最多的一本。并不是故事怎么感人,打动我的是一个女人对感情的执着,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的这一份感动。我想我会好好地仔细地再读上几遍。再来和大家分享
●一路看一路眼泪止不住。情节很琐碎,很真实,好像就陪这这家人经历了一年多的变故。爱极了那个长不大的老先生。
●Lethe
●与《陆犯焉识》并读,二者有许多相似。只是冯婉喻是在释放中遭遇压抑,而凌德磬是压抑着释放。《陆》以男人视角写显深情,《生》以女人视角写显酸楚。柳沁是最幸运的人,她的幸运是选择过程不问结果。凌德磬对“事不做尽、话不说尽”过分执念。其实什么都是假的,死在一块儿才是真的。因为死亡才是结束。不知道肖子辰是否记得曾经的凌德磬,但肯定的是他爱着他遗忘后的磬。
●不曾思考过自已老了之后会是什么样的生活,老了之后又能记住些什么,看了之后会有些担心,在记忆的长河中,逝去的和记忆的会是些什么?读完后心情比较沉重,是不是应该做些什么----特别是老年人?
●小说铺陈看似很大,却散落一地,无比俗气,凌和肖莹典型的中国式“我这样是为了你好”行为模式实在令我不能欣赏。
●如果有一天你也忘记了所有。
●两条主线——外公生病的遗忘和历史在代际传递过程中的遗忘,但没拎清。
●蛮适合拍电影的,为什么没人愿意拍?与其碰《陆犯焉识》那种深不得浅不得的硬骨头,还不如拍这部呢。
《生死遗忘》读后感(一):十分感人的故事!
一本让我读到痛哭失声的书。
让我难以自持的,是小说描绘的生命的美丽,却又描绘了这些美丽的渐次消无.........而我们面对失去颓然无力。
不堪面对,又不得不面对。
《生死遗忘》读后感(二):糖葫芦串化的故事
听别人推荐,买了此书。目前快读完3/4了。 里面的一些上海本地的语言,人情,典故使用较多。或许地道的上海人读起来更有共鸣。
总体感觉,小说想在多个方面的话题展开, 比如老人的婚姻与爱情,小一辈的爱情,护工的生活,教授夫妻的心路。甚至由遗忘谈到了政治上的遗忘,以至于我读到一般,以为这才是故事的重点呢。 然而很快又进入下一个话题。 所以,我觉的小说就像一串糖葫芦似的。 每个话题甜甜的,咬两口就没有了。
另外,在我看来, 作者表达思想稍显直白。 她想说的,通常都会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者内心活动直接就写出来。 读的时候不容易沉浸进去,从而由读者自己思考出来。
《生死遗忘》读后感(三):一片书生气
小说笔触细腻,基本功扎实,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情怀。凌德磬、肖子辰、肖莹、魏得彰,甚至第三代魏乐,俱有着深厚的知识分子气息,书里头的书生意气使人感慨。王周生此生顺矣,理想矣,耳顺之年仍一派纯净气息。
小说中的“遗忘”,一指肖子辰的病,二指时代的遗忘。“二”是老生常态,已无新意,在书里反复出现无非是借托一片情怀。
可读,读来动人。但止步于小说,无气象无格局。还是那句话,王周生此生顺矣,理想矣。她在时代的边上,打量着时代的窄门。她望见一个与她相似的凌德磬,她细碎扎实地写下来了。她描绘了09年前后上海生活的某个片段,那个片段单纯,干净,寄托着人生美好情意。
女作家写小说,能写过严歌苓的,至今还真没见过。
推荐。
《生死遗忘》读后感(四):生死,遗忘和惜缘
关于生死:
以前就说过,死亡是漫长且痛苦的过程,我欣赏这本书细致地叙说死亡来临前的痛苦幸福,却轻描淡写地说——厨房里那个死了,房间的那个还活着。因为实在有太多书和电视作品想靠极具悲剧色彩的死亡来袭人眼球。书看完了,该去的人去了,才算了事。活着的人想通了也好,继续折磨自己与爱人也好,接着活着。我唯独不怕的是死,唯独怕的是精神干瘪地活,连死都觉得遗憾地活。
关于遗忘:
个人的遗忘,是身边人的痛苦。因为共享的记忆不再,曾经一起经历的,对其付出的,都不作数了。而且那些记忆就像蒸发了的水汽,你永远不能伸手让老天把vanish掉的东西还你,其身边人自然会寒心绝望。
集体的遗忘,就是死亡。这个观点对于我来说很新鲜,像是为我打开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很多国人愤懑不平地谈论日本修改教科书的事,直至今日我能释怀了。一个民族,一个庞大的集体,选择强迫遗忘,极可能会让这个民族重蹈历史的覆辙。
关于惜缘:
书里和现实里的老人都说缘分像风一样,来去都是自然,可这种来去总有着命运般的契机。也许到“对不起”和“我想你”都变成“来不及”时,人与人的缘分才真的开始,这种缘分可以是长久地念念不忘。惜缘也需要勇气,此时的我仍没鼓足勇气。
《生死遗忘》读后感(五):碎感小记
王周生老师的《生死遗忘》,很精彩,读过久久难忘的一个长篇,没有时间写长长的书评,记下这短短的,仅是一部分的读后小记——
面对爱情,磬是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就算心灰意冷的将昔日珍藏的那些鸿雁全都化为灰烬也是枉然,记忆刻骨铭心的摆在那里,爱是不能忘记的。
沁是第三者么?有点是,又不是。很多时候,非黑即白无法成为判断对错的依据,人生太复杂,每一个如果的背后都会有个不同的结局,选择哪一个如果才会演绎一段最近完美的人生?谁也无法做出精确的判断。其实人生从来都没有完美之说,连近乎都没有可能实现。
那么,子辰呢?似乎,终老,他还是个老小孩。那些当年他对磬的誓言,他没有兑现,而磬却用生命无声的再一次书写,唤醒之时,也是戛然而止那一刻。
生命的尽头,我依然爱你,我一直等你回到我身边,而你的归来却源于渐次加深的遗忘。你依然才华横溢,还会背诵当年送给我的诗,可你是不是从来都不知道,我爱你,到底有多深。这是我的错,还是你的错?都不是。你怎么就没有明白,让你离开的那一刻,我在心里说了,我等你。走在人生边上,我只能说,这就是我的宿命。
我爱你,你也爱我,在爱情里,这是相爱的对方都知道的事。但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需要的,怎么可能仅仅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