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100字
日期:2020-07-11 23: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100字

  《宗教本质》是一本由[德]费尔巴哈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75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2010-10-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宗教的本质》精选点评

  ●上帝本身并不是别的,只是信仰者表象实体或者说人心的实体。首先“世界”即是我们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产生后果,宗教或者说上帝也是这样产生,只是我们对某些自然之物认识的后果(因为某些自然事物无法用人思维解释,于是我们将之定义为神的领域),事实上“世界”和“上帝”并不是真实存在。如何克服?必须认识到自然就是自然本身,人类也确实有无法认识之物,有限科学等。

  ●这本书的名字也太唬人了,倒是一点也没说清宗教的本质是什么,通篇都是以唯物主义起点又回到唯物主义循环论证,对于解决有关“宗教本质”的问题来说一点价值都没有,受够了回到自然的[唯]论,对于解决小观点、小命题下的对立问题倒是有所参考,比如——人应该上溯(归因)到哪里呢,“那么我难道应该把孝心一直推展到亚身上吗?不是的!我有充分理由守着那与我最切近的实体,守着我的父母,把他们当作使我存在的原因,向他们作宗教的崇敬”——就挺有意思。我总是倾向福柯的观点,“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思考,有些时候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

  ●简明,扼要。然全书最打动某的,不是论述过程,而是那句“生,的确是羞耻的;死,的确是痛苦的;但是一个人若不愿生与死,便是放弃做一个生物永恒排斥生命,生命排斥永恒。”一下子就让人肃然起敬起来了。

  ●宗教起源依赖? 这种不可思议,不能证明你假定的一些虚构东西,来解释那个无法解释的东西是对的,也不能证明你愿意援引一个什么都解释不了的解释来自欺欺人是对的,也不能证明你把你对于那些自然的物质的原因的无知化为这些原因的无有是对的,也不能证明你有理由把你的无知神圣化,人格化,对象化成为一个可以消除这种物质的东西,这东西所表示的不是别的,只不过是你的无知的本性,只不过是缺乏积极的物质的理由来解释而已。

  ●呵呵,对开篇的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说明雷到了!马克思主义很有意思啊,你老婆漂亮,让给我一下,另外,你房子不错啊…… 另外,这个雷人的目录……,你咋不把页码直接写上去呢?第3页有错误标点,因为我主观意识觉得好像很奇怪的顿号。另外,论据我不认同,难道苍蝇离开大便跑到了花上就叫作蝴蝶?

  ●德国作家费尔巴哈对宗教的论述深入到了本质,不错的书!

  ●表象是先在的神满足人对未知和变化的确定性,实则神是人为了摆脱不确定性而创造的抓手;表象是上帝为满足人的目的而创造了诸奇迹,实则,人为了使奇迹合法化而创造了上帝;表象是仰者依赖于神,实则,神依赖于信仰者的信仰。机械唯物主义的唯物是跟唯纠缠在一起的。为了论证这是一个唯物的世界,用了很多唯心的论据。 “世界、自然,在人眼里看来是个什么样子,它便是那个样子,亦即对于人、按照人的想象的那个样子;人的感觉、人的想象,对于人直接而不自觉地成了真理和实在的标准,而真理、实在在人看来正如同他自己那个模样。”(P46)

  ●英雄本色中mark有一句话:“神,也是从人来的嘛。”

  ●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对象,依赖感是宗教的基础。神性不过是人性的外化与实体化。人性的超拔才是神性之超自然的本质。宗教的内核是人性,参照平面是自然,低于这个平面则因恐惧与依赖而相信自然皆神;高于这个平面就会生出创造,设计,维持,操控的超越体验。宗教便是在上下摆荡的运动中,异化出来的人性关联物的集合体。有趣的是,费尔巴哈抱持着坚定的唯物主义立场来揭示宗教的本质,可也是在他充满辩证的叙述中,对宗教的批判成就了对宗教的确认。不同于无反思的无神论,这是诚实的无神论。在诚实的怀疑中,在否定的乌比斯环上,又一次沐浴在肃穆与宁静的圣光中。当人性成为了神性的界域,神性则成为世界的地平线。人只能无限接近,却无法超越。神性象征着人性完满的境界。也正因此,费尔巴哈才是谦逊的人本主义者。

  ●本书批评基督教的部分全错,两三处甚至很轻浮。底气可能来自无神论的时代风气。不过,对宗教的一般性认识亮点颇多。如节日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告白;鬼是人与自然的联系等,对弥补我思考链条上的缺环启示尤多。神即人的希望;天福与神性同一等则与我不谋而合。其思考的深度和表述之准确生动,令人叹服。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一):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本书批评基督教的部分全错,两三处甚至很轻浮。底气可能来自无神论的时代风气。不过,对宗教的一般性认识,亮点颇多。如节日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告白;鬼是人与自然的联系等,对弥补我思考链条上的缺环启示尤多。神即人的希望;天福与神性同一等论断则与我不谋而合。其思考的深度和表述之准确生动,令人叹服。越是如此,其另一半之轻浮越难索解。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二):还行吧

  打四星良心不会痛吗?本来想打两星又觉得有点残忍…三星吧。

  就一句话:宗教是自然必然性的对象化、客体化和具体化。

  把道德实体和自然实体结合起来的想象实体,这个类似于四不像的两栖东西在人类知识限制下的虚幻产物。就像某些人爱说: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未知的东西,所以xxx也是有可能的吧?就是把未探索的领域在主观上加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陷入了神秘主义的思考里。

  这本书有些地方翻译有点拗口,不太容易理解,不过大部分还是可以的。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三):直率得可爱

  很直率的一本书,书中能看出作者的勇气和坦诚。

  作者所持的自然观,致使其认为宇宙和万物都出于无序和偶然。这样的观点不是很令人绝望吗?可是,即使是绝望,作者也勇敢的坚持了它,因为这是他认为的真理。多么可爱的娃。

  书中有的地方简直直率得可爱,在地铁上曾看着看着忍不住就笑了出来~

  的确,我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我们的感官是有限的,我们的理性是有限的。但若让我不用这些有限的东西去思考,而完全靠想象和自我麻痹去“体验”,我怕是更情愿待在这个始于绝望无序的世界里。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四):个人记录

  费尔巴哈这本不到一百页的小册子写得很有意思。作为半个唯物主义者要去批判唯心主义的产物,总得要花点功夫。他指出我们对自然的改造是在建立人的较高合法性之后,在理论方面把自然弄成一个可以了解的东西,把实践方面把自然弄成一个如人意的、适合人类需要的东西。 即,让自然人化。而被人的情感祝咒过的、与情感息息相通、符合一致、趋同化、因而本身充溢情感的自然,就是成为宗教的对象的自然,就是成为神性的实体的自然。但人对于未知和不能掌控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所以对自然的依赖感才是宗教的根源,但是这种依赖性的消灭,从自然手中获得解放,则是宗教的目的,即人的神性则是宗教的最终目的。人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自己成为自然的最终目的,成为自然的中心点和统一点。

  最后他谈了谈目的论的事情:目的论的秘密,建立在自然的必然与人类的任意之间的矛盾上,建立在实际的自然与人类所想象的自然之间的矛盾上。我不清楚这样的观点和英雄史观是否有关系,还请专业人士明示。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五):困惑倒更多

  总感:2020.6.25 说实话看完以后,我反而不知道费尔巴哈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了。也可能是我中间间隔20天没读这本书,思维的连贯性被中断。 书很短,前后加起来应该不超过5h,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首先来说,费把宗教所崇拜的对象从客观性上证伪,从他唯物主义者的立场来看,很正常。但是最后一节,我的主观感受是,费尔巴哈反而替全文所批判的宗教找到了主观上的合理性(不知道是不是与费最初的想法相悖,也可能是我还未能准确理解)。虽然虔诚的有神论者断然不会接受费的论证结果,但给我的感觉,确实有种替宗教去粗取精、提炼精华的意味。 个别论证些许霸道,用观点代替论证。但是整体的论据还是挺充分的。 说点自己的想法,宗教其实和哲学有很多相似点,最相似的地方就在于二者都在探求人类的“终极关怀”问题。这个问题好像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考虑过,毕竟人活一世,各有活法,想那么多干嘛?有的人认为“这关我屁事”,不不不,跟你的屁没关系。有的人认为“没有精神寄托我就死了”,希望别死(花开富贵请求添加好友)。有的人就想“那我应该是哪种人”,我就想“这关我屁事”。这几种想法我在身边都见到过,我可能是当杠精的那一个(苏格拉底不也爱干这事吗,笑) 更多的人诉诸于宗教,大许是因为相比于哲学,在人们的观感上来说,宗教的门槛更低,教化更普世,需要付出的更少。但是如果能从宗教信仰中,一个人解决了自己的终极关怀问题,那这信仰也没白费,现实中不乏真实的例子。(以宗教作为手段进行其他行为,不在讨论中) 不想写了就这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宗教的本质读后感1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