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是一本由[美]约瑟夫·亨里奇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201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学
●作者是斜杠学者但专业度满分。文章中的问题提起与分析回答,让我点头恍然大悟。
●不知为何,感觉译文有的读不通顺。观点不错,正好对冲一下《自私的基因》里的一些观点。
●人类因群居、交流、相互学习、数量众多、活得久......等等原因而统治了地球。我只想说,地球君,不反抗一下吗......
●作者挺厉害,自行探索了人类的文化进化,并有所觉见。但思想太一般了太一般了,结构也不好,章标题跟小标题完全是想到什么取什么。平庸道极致的作品。文化进化可以有更好的书,但绝不是这本。亏他还读过托马塞洛(汗)
●包含大量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知识,对于理解人类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很有帮助,可以学到不少东西。人类是文化主导进化的生物,这真是醍醐灌顶。
●这书的核心有点类似于自我训化的路径:文化,工具,心理机制,行为,生理结构。感觉里面的故事和科普很有意思,文化累积带来的工具进步,但工具总是会反复丢失,因为环境的变化,因为迁徙,或者文化人团灭。最终在跨过卢比孔河后就再也无法回去,现代人在极地和雨林作死就可以看出。还有社群对于人类文化演进的重要性,落地,抱团,社群规模越大,交流越频繁,工具的提升机率就越高。说的是大方向上的事情。除了心理机制,演化方面偏前人类社会。我们丢失了牙齿,肠胃,肌肉,获得了学习,社交和文化,察言观色,荣誉制度,家庭。
●超牛
●不错 一口气看完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读后感(一):这是一本神书,你一定要看。
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人说,这是一本神书,你一定要看。于是我看了,合上书惊叹,真神啊~
书名看起来有点中二,但讲的还真是这个事儿,也即,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文化如何驱动我们成功?
它的结论是,我们人类现在几乎占领全球,发展出了丰富的文化,是因为文化演进和生物演进一起,催生了强大的集体智慧,驱动我们走上了地球生物的巅峰。
这个角度非常有趣,而且作者写得逻辑清晰,论述精彩,讲故事与做实验兼而有之。不过,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排布得有条不紊,读起来非常流畅。
书的关键词是人类、生物、文化、社会、群体、进化,作者基本上是把社会科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观点整合到了一起,从文化演进与自然选择协同进化的角度,推演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着重论述人类这种文化学习者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书中论据超级丰富,涉及:现代小型社会的社会模式(太有意思了简直是人类社会演进的活化石)、考古学上的发现(哇它们居然都是可以连起来的)、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文明接触(这些犄角旮旯的资料也都很好看,而且能很好地论证群体演化)、大学实验室里所做的关于经济/社会/人类决策的一系列实验(原来各个领域里科学家/学者做过这么多有意思的事儿),还有简单的数学模型推演(对对对这个过程居然可以这样去理解),作者把这些综合起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读来常常有惊喜。
作者是从工程师辞职去读人类学后来做了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的,写得了代码,做得了田野调查,数学好也关注人,背景很多元,这可能也是本书内容如此丰富的一个原因。
读完这本书,我的最大收获是,开始试图从一个更广阔的时空关系中去理解人类、文化和自我。
人们习惯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观、习俗和体制等一系列的框架去界定自己,由此分出了我们和他们,但是,原始社群的部落战争和现代国家的民族认同,背后是一样的逻辑,婴儿的社会参照和成人的慕强臣服,背后是一样的机制,这一切的一切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系统,而现代生活只是系统中很小的一端。当然,它是目前文化演进的顶点了,但系统本身仍在生长,演进从未停止,我们虽然是非常渺小的个体,但也都是巨大进程中的一部分。
这本书用文化演进的思路,串起了巨大的信息量,很好地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我们”,“我们为什么对我重要“,至少我看完之后会觉得,还是应该多跟聪明的头脑多交流多学习啊。
集体智慧是推动我们走到现在的成功经验,可别因为怕麻烦而自我封闭起来呀,于是,我开始认真考虑组织读书会的事情了。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读后感(二):你知道人类到底比猩猩聪明在哪吗?
地球上有这么多的物种,你知道为什么人类最终成为了这个地球的主宰?而不是猩猩、猴子或者其他生物?
其实这也是人类从很久以来一直研究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猩猩的智力其实和人类也是相当的。为此,甚至出了好几部畅销小说来描绘在某一个时空里猩猩开始觉醒并且反抗人类的画面。其实,在这些关于猩猩进化为高级智慧生物的书中,你会发现不管它多么聪明最后都是一个集体。这是为什么呢?
在《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这本书中就给出了答案,这本书通过对人类进化史上的各个事件的描述来给出我们人类的与众不同的。这些事件包括失联的欧洲探险家、落单的女人、对猩猩与儿童的测试以及种族与声望的关系等等。在这些看似单个却紧密相连的小事件中,我们最终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智力并不是我们成功的捷径。而我们可能忽略的群体的智慧、文化的积累才是我们得以成功统治地球的原因。
约瑟夫·亨力奇是本书的作者,在此之前他的身份仅仅是一位工程师。处于对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兴趣爱好,1933年他辞去了工程师一职前往加州大学开始攻读人类学系研究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踏上了研究人类进化史的漫长道路。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约瑟夫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并且组织了多次实地考察队。《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这本书可以说是积累了作者的毕生心血。
书中的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我们面对猩猩或者猴子的时候,其实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聪明,甚至会输掉和他们的比赛。但是,我们却又如何成功的成为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这是为什么呢?
在一组人类小孩和猩猩的实验中,也许可以解释这一切。莱比锡大学就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将106只黑猩猩、105名人类小孩和32只猩猩放在一起进行了38组认知测试。这些测试包括空间、数量、因果及社会学习能力。最后的结果是人们都意想不到的,黑猩猩在所有测试之中所表现的基本和人类小孩没有区别,除了社会学习能力这一项。在社会学习能力上人类小孩可以说是完胜黑猩猩和猩猩的。这可能就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并且取得成功的原因吧。
人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群体,并且随着文化的积累和演变慢慢扩大,直至现在。当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每当历史上一次小小的整合,其实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都是一次质得跨越。就像我们最熟悉的秦始皇一统六国一样,他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上的一统天下,更是经济、农业、商业等行业迅速的发展。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人类群体的智慧和文化的积累。
那么,在现行的世界,你可能会说:既然人类都已经成为地球的主宰了,我还要了解这些干什么呢?当然不是,你会发现现在的社会每过十年都会是一个新的阶段,现在互联网的传播更是让群体的智慧得到了急剧的扩张。为了能更好的生活,我们需要不停的接受新的文化、新的科学。未来,将是未知的,而我们都将成为这未知的探索者。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其实远不止人类演化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在未来我们如何利用这些智慧将我们个人、将我们自己的小群体获得成功。
总结前人的经验并且延续下去,这才是文化积累的本质,这也是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不是吗?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读后感(三):论弱小的人类如何霸占这个世界?
纵观历史的长河,许多比人类强壮、聪明的动物都没有能够像人类一样统治地球,甚至有很多的物种是在经历自然种族变迁、演化的过程中种族甚至灭绝了。 我们人类又是靠着怎样的智慧和能力成为这地球上的统治者? 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授亨里奇认为,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不在于先天智力,而在于我们的集体头脑,在于人类群体的社会互联性和互相学习的能力。一句话:仪式、信仰、文化、规则……人类凭借着集体智慧一步步走上了食物链顶端。 1、人类不是最强的物种 人类虽然不是最强的物种,但是成年后人类的适应、学习能力远超其他动物。 人类在一系列的检查测验对比的实验中,并不是最聪明和体力最大的在年幼的时候,但是随着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地随着人类的演化和进步,在成年人类和成年猩猩的对比中,人类的学习能力当热更胜一筹。 虽然人类在体型上不占据超多的优势,人类和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巨型动物相比虽然我们没有锋利的爪子,尖锐的牙齿,也没有毒液这些足够让威胁到其他生物的一切,但是人类拥有一系列的工具和诡计,但是大约55种的巨型动物在人类登陆澳大利亚后走向了灭亡,这证明了人类虽然不是最强的物种,但是人类的对适应不同环境的方式却是超过其他动物。 2、文化演化推动了人类的进步 人类之所以“变得聪明”是因为从文化学习中习得了诸多的认知能力,文化演进构建出了一个充满了工具、经验与系统学习机会的发展性世界,使我们的心理能力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得到磨炼和验身。 人类的一系列的文化演化,包括饮食、择偶标准、经济策略、技术的引进、词义与方言、信仰、社会规范等的,让人类群体能够更适应生存环境。通过这些文化的演变人类去不断地学习。 文化的演进产生了包括公共意识、饮食禁忌、和亲属规则等一系列社会规则。 这些文化规范,我们对行为有了判断,比如那些违反饮食禁忌,违反婚姻规则的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群的制裁和监督,让那个时候的狩猎者能够更好的合作,遵循同一个规范,使得合作能够多的同步及发生。 这些社会规范更加促进了群体间的社会性,和谐性以及合作性。让人类能够在被规范地约束下群体能够更加协同一起进步。 3、人类的集体智慧推动了文化演化 个人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的协同效应,产生了人类的集体智慧。 社会群体所谓的集体智慧,进而演变出的有效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其他形式的非物质文化,让这个群体能够精确的学习别人的经验。 正如书中举例了,极地地区的因纽特人,能够维持复杂的技术能力,取决于他们广泛的接触社会的能力,这不是我们现代人去探索的时候一个探索队三四个月能完成的事情,学习需要集体的智慧。 随着集体智慧的传承,使得人类的技术更加复杂,有更多的知识,更推动了文化演进,并维持文化专门更多的复杂的体量。 4、新物种人类-统治整个地球 人类为了生存而累积文化,在生活中相互合作,交流,制度,技术,语言和心理偏向,使得人类满足成为一个新型的物种。 因为社会制度规范的原因,使得人类看起来比其他的动物更具有合作性。我们强大的文化学习和社会学习,学习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让我们看起来比其他的动物更加的聪明。然而文化对人类遗产眼睛产生的影响还在继续,人类会朝着文化世界的方向发展,向前发展,统治着整个世界。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读后感(四):人类其实是一种新型动物
人类是靠什么统治地球的?一般而言主要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人类拥有比其他动物更高的智力,具备所谓“即兴智慧”,比如了解木材的特性后,就会想到可以制作弓箭、标枪等工具来进行捕猎,即智力论;还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大脑基因中充满了先天赋予的认知能力,我们可以生来就懂得如何解决生存方面的问题,比如寻找食物和水、选择配偶和朋友、躲避毒蛇的本能等等,即本能论;最后一种说法是,人类的高社会性和团结能力,比如拥有语言、文字、信仰等等可以进行团结协作的因素,并因此征服了地球。
但《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这本书告诉我们,这三种说法都是错误的。科学家们将人类幼童与黑猩猩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空间、数量、因果性这三个方面,人类与黑猩猩差距不大,甚至还落后,所以智力论是错误的。而本能论,书中举了一个探险船队被困北极圈的故事,上百名水手们既没有激发出制造雪屋的智慧,又没有激发出捕猎海豹的技术,他们最后都被活活饿死、冻死,本能论错误。而高社会性和团结能力,上百名水手够团结了吧,最后还不是全挂。
本书的作者约瑟夫·亨里奇认为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在于人类的集体头脑,在于人类群体的社会互联性和互相学习的能力,即人类是一种文化演化物种。约瑟夫·亨里奇,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授,加拿大人类进化与文化研究领域的“国家首席教授”,并于2004年荣获“美国总统学者奖”。其将20多年的研究成果写就本书,主要就是为了清楚的告诉我们,人类真正的独特之处、人类是如何进行文化演化的、以及这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真正的独特之处
在幼童与黑猩猩的对比测试中也发现,人类比黑猩猩的模仿能力强大的多,并且通过观察婴儿与儿童的行为,我们发现人类的模仿能力还是无意识的,这里的模仿不光是行为上,还包括语言和思想上的模仿,而且在模仿对象的选择上,优先模仿有声望或者权威的人或人群。
有声望或有权威往往意味着这个人或人群具备值得学习的一面,比如幼童总是看向父母,模仿父母的说话、行为方式;再比如去陌生的城市旅游,在一条美食街选择要吃饭的饭馆,人们往往会选择人多的那一家;再比如,我们总是对高声望“成功”人士的语录、思想、甚至穿着充满好奇并模仿。
因此,强大的模仿学习能力,是我们人类真正的独特之处,这也是文化的传承和演化的基础。什么是文化?作者认为,文化是由实践、技术、探索方法、工具、动机、价值以及信念构成的整体概念,这些“文化”大部分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别人那里习得的。
那么,人类是如何进行文化演化的?
作者举了个很通俗易懂的文化演进示例,一个早期人类(类人猿)掌握了制作木头棍的技术,用来捅白蚁窝来捕捉白蚁,其他人类一看他的办法好,纷纷学习模仿。又过了很多代以后,有一个人类偶然掌握了追踪兔子的技术,知道兔子窝在哪里,同时他从别人那里学会制作木头棍的技术,他可以捅兔子洞捕捉兔子,于是他的做法得到的扩散,因此人类进化出新的技能—捕捉兔子。同时有一个人类发现空心的芦苇可以插入树底下饮水,同时他也学会了捕捉食物的技能,他的活动范围开始扩大,不仅仅限于森林附近,这代表着能够捕捉更多的食物,同时这些技术在人类中开始扩散,最后一套可以在热带草原生存的组合技能开始成型,人类从热带森林进入非洲大草原。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这条文化演进的路一旦开始,就没有办法再回头了,假如你作为一个原始部落新成员,你是会专注发明一整套生存组合技能,还是确保自己忠实的模仿别人已经掌握的技术?也许你可能会创造出某一新的技术,但你永远不会独自想出一整套生存技术,如果你不专注于文化学习,将会输给这样做的人。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核心观点就是,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大约200万年前,人类第一次跨越了进化领域中的“卢比孔河”,即一旦开始再无回头的可能,文化演进成为了人类遗传进化的主要驱动力。比如,人类掌握了烹饪食物的技术,导致牙齿、嘴巴、结肠等变小;人类掌握了储水技术、远距离连续追踪技术,因此人类逐渐进化出了足弓、慢肌纤维、冲击强化的关节、发达的汗腺;人类为了更好学习长者的智慧和文化,儿童期、青春期变得越来越长,喉咙骨骼、声音处理、大脑特定区域逐渐变化,使语言能力变的更强,文化传播率大大增加,并随之促进了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等等的演化。
总之,文化和遗传演进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自催化的过程,自我产生推动演进的燃料。文化信息一旦开始积累并形成文化适应,遗传的主要选择压力会改善我们的心理能力,以获取、存储、处理和组织一系列群体中其他人也可以做的技能和实践。随着遗传演进改善了我们的大脑和学习能力,文化演进自发地产生了更多的、更好的文化适应,这使大脑有了更好地获取和存储这种文化信息的压力,不断的扩大一个人能够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的规模。这种文化与基因的共同演进造就了人类。
这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类正处于生物学家称之为“重大转型”的阶段。当不太复杂的生命形式与某种方式结合产生出更复杂的形式时,就会发生这样的转型。比如从独立复制分子到“染色体”复制聚合体的转变,从不同类型的简单细胞到复杂细胞的转变。其中这些曾经简单的细胞开始执行关键功能并形成完全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比如我们细胞中的细胞核与线粒体,以及身体不同器官不同的功能一样。人类物种为了生存而累积文化,生活在相互合作、异亲抚育以及劳动和信息分化的群体中,交流活动意味着人类已经开始满足生物重大转型时所需要的所有要求。因此,人类确实是一种新型动物出现的开始。
这一切仍在继续,并且在一万年前才开始加速。全球气候在1万年前的逐渐稳定以及粮食产量的增加,加剧了群体竞争并促进了新制度形式的形成,这导致社会越来越大以及人类越来越多。最终,这种竞争有利于新社会规范的兴起与扩散,更支持与他人的信任、公平与合作,并依靠着日渐复杂多样的政治、宗教和社会制度的结合而维持下去。
作者认为为了更好的了解人类的生活,我们需要接受一种崭新的进化科学:一种聚焦于心理学、文化、生物学、历史学以及遗传学之间丰富互动与共同演进的科学,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比如为什么一夫一妻制度更有利于社会稳定?为什么地域/种族歧视从政治正确变成政治错误?为什么人类的儿童期、青春期变得越来越长,婚育年龄越来越晚?为什么人总是跟风、轻信他人,被割无数次韭菜?总之,在这块还未被开发的全新知识领域中,这条道路向我们承诺了一场令人兴奋的探索之旅。
《人类成功统治地球的秘密》读后感(五):DIT:最有望弥合社会科学与生物学的理论
本书作者亨里奇在书中所倡导的理论叫做:文化-遗传协同演化,或者叫做双重遗传理论(Dual inheritance theory,简称DIT),即基因与文化的共同演化作用,造就了我们“人类成功统治地球”。
要评价这样的理论,我们首先得从社会科学与演化生物学两方面着手,看看他们在各自的理论框架内所遇到的问题。
社会科学,特别是社会学和人类学(以及其他交叉学科,广义上包含了经济学、政治学),早期的经典理论通常认为,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科学家把那些仍旧过着采集狩猎的社会称之为原始社会,无论研究者是否带有种族和文化偏见,这些社会科学家始终是西方中心主义式的。经济学者也是如此,认为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的社会才是高级的,而仍处在以物易物阶段的社会是低级的,所以他们以市场经济为核心,构建起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随后人类学的广泛研究,否认了上述人类社会单线演化的观点,提出了多线的社会演化理论,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每个社会传统和文化都值得重视。这种多元文化主义,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此时结构主义试图将多元文化从毫无共同和比较性的泥潭里解救出来,但很快遭遇到了解构主义的批判。
人类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在后现代主义那里变成了“西方文化的霸权”,最著名的便是由福柯影响而发展出来的“东方主义”(萨义德)批判。最后,西方科学、医学等也变成了一种权力话语,如此等等。
另一方面,在生物学领域,自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综论提出之后,为演化生物学家提供了基础范式,到了50-70年代,哈密尔顿亲缘选择理论的提出,特里弗斯三篇重要论文的发表之后,演化生物学中“自私的基因”成了主流,以此为基础,社会生物学以及后来的演化心理学纷纷构建其各种研究和理论。
如果说社会学和人类学看到了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不同,缺乏相似性,那么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关注点更多在于不同社会之间的共通性。以亲属关系为例,人类学家发现各个社会里各种不同称谓,并试图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其共同之处,例如所有人类社会的亲属关系都区分男女、区分长幼等,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试图为这种寻找生物学遗传上的解释,如亲缘选择理论解释了我们是按照亲属关系的遗传距离来进行互惠的。
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试图直接跳过人类文化这一层属性,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归结在基因(遗传)上,一个知名的例子就是“教养与遗传”或者“先天与后天”之争(见朱迪斯·哈里斯《教养的迷思》),原本主流观点是来自社会学的,认为人类心智是一块白板,后天教育就是在这幅白板上进行,把儿童培养成才(见斯蒂芬·平克《白板》)。后来来自生物学领域的证据提出了反驳,尤其是分子遗传学指出,孩子出生后就已经预制了很多先天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我们的祖先在演化过程中留给我们的“遗产”,而后天的教育,或者父母的影响非常微弱。
撇去各个领域学者之间的争论,利用常识我们就能知道,若是没有先天的认知条件(可塑性的大脑),任何后天的教育都无法进行;当然如果没有后天的教育,仅靠演化而来的装备,我们也是不可能长大后成一种喜欢吃特定食物(如米饭)或者喜欢某种音乐的个人。
基因可以作用在个人的性状上,但不可能决定一个人的音乐喜好。虽然对于同卵双胞胎的研究表明,被分开抚养的兄弟姐妹,多年后发现竟然喜欢同一个人的音乐。这看起来像是基因(遗传)决定个性的例子,然而,虽然被收养在不同家庭,或者相隔异国,但西方社会还是具有很多共同的文化,比如找到生长于50年代美国任何一个地方的两个人,都有可能喜欢猫王的音乐。哪怕是60、70年代一个生长与中国,一个生长于印度的两个人,都有很大机率喜欢披头士的歌曲。
因此,虽然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在解释人类共性的问题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和研究,但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新的知识。例如戴维·巴斯的跨文化的大型研究,结果表明了一个我们都熟知的道理:男人喜欢年轻美貌的女性,女人喜欢有钱有地位的男性。
当然,不可否认演化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在一些方面给了我们一个长期的观点,即我们的一项功能为何进化而来?比如怀孕初期女性的晨吐,是因为胎儿为了防止母亲吃进去有害自己的食物所演化而来的防御性机制。
在大致明白了社会科学和演化生物学各自面临的问题之后,我们才可以理解文化-遗传协同演化理论的重要性。
文化-遗传协同演化理论(DIT)的基本论点是,遗传基因无意塑造了我们人类认知的基本先天条件,但文化让我们依靠基因缓慢的突变才能得以演化的瓶颈,文化能够加速或者延缓基因带给我们的影响。
以亲缘选择理论为例,该理论认为,人类发展出互惠的能力,是基于基因相似度,例如和我们相似性近的人我们就会帮助他们多一点,离得远的或者没有血缘关系的我们便提供很少或者根本不会提供帮助。著名的生物学家霍尔丹曾经说过,只有当两个兄弟姐妹,或八个表亲掉进水里,才会搭救(因为亲兄弟姐妹之间的基因相似度为50%,而表亲的相似度是25%)。
但实际上,很多人看到人落水后会去搭救,不管是不是亲属。这里文化的力量占据了上风,在一个群体里,见死不救是文化所强烈谴责的,那么这个人会在这个群里很难生存,甚至于被驱逐的风险。同样,其他不被群体认可,或是群体禁忌的行为和规范,如果违反了,那么同样会损害当事人,其基因很可能被清除。这是文化-遗传共同作用的一个例子。
这里提出了演化生物学(心理学)一直以来的难题,那就是互惠、利他主义如何演化而来,在“自私的基因”占主流的学科中,特里弗斯的互惠理论成为了基础范式,将群体选择理论驱逐在外。近年来博弈论和合作的神经机制的发现,让群体选择理论有了死灰复燃之像。
基因作用于群体和个体之争,如同上述的先天与后天之争一样,如果通过文化-遗传协同演化的观点来看,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基因当然作用于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身高、相貌和智商,社会文化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加亲社会的个体,给予其声誉或者权威,那么这个个体的基因就会得以扩散。然而如果这个聪明的人反社会、或者与社会格格不入,那么就很难在群体中生存,更别提如何繁衍自己的基因了。
文化让人类超过于自然遗传的缓慢机制,同样也把那些不符合社会规范和文化习俗的个体排除在外,可能这些人是天才。我们回到了福柯所提出来的“知识即权力”的观点上,文化的确是一种强大的筛选压力,让人自我规范。
最后,简单回顾一下DIT理论的发展。早年将文化与遗传结合来进行研究的理论者有唐纳德·坎贝尔,当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最后所提到的文化“模因”也有所影响,真正建立模型的是马库斯·费尔德曼和卡瓦里·斯福扎(斯福扎的评价见我的两篇书评《基因能告诉我们从何而来吗》以及《人类起源,还欠缺中国浓重一笔》),随后鲁姆斯登和E.O.威尔逊的《基因、心灵和文化》一书也提出了模型,威尔逊本人也一直对此摇旗呐喊,从早年提出社会生物学到近年来倡导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大融通(见我的评价《第三次启蒙》)。
其次就是罗伯特·博伊德和皮特·理查森的《文化与演化的进程》,博伊德两人最新还合著了《不单是基因》(Not By Genes Alone,中文版翻译为《基因之外》)。此外,托马塞洛的《人类认知的文化起源》也非常杰出,而最新关于DIT理论的著作就是亨里奇2017年出版的这本《我们成功的秘诀》了。
本书作者亨里奇是罗伯特·博伊德的学生,而博伊德的《文化与演化的进程》则受到了斯福扎的启发。在追溯《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的思想起源时,我画出了这样的路线:赫拉利>戴蒙德>斯福扎,那么我们画出亨里奇的思想起源则是这样:亨里奇>博伊德>斯福扎。再次向这位意大利遗传学家斯福扎表示致敬,同时,在DIT领域里,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挖掘的研究空间。
在此仅举一例,演化生物学家特里弗斯提出来的亲子冲突理论中,包含了父母与子女、同胞子女之间和夫妻之间的冲突,基于基因的相似度,那么根据DIT理论,文化目的在于解决基因的冲突,我们便可以据此来研究儒家伦理规范,是如何解决这些冲突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儒家孝道的发端和影响:文化是如何被用来为父母解决进化问题的?》,或许并不完全足够,但也表示社会科学的学者已经打开自己的视野,将演化生物学、演化心理学甚至是认知科学与脑科学引入进来。
相关书目参见我的豆列:基因-文化协同演化理论(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