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一本由[芬兰] 劳尔·洛依奈 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一):我们已经长大,故事还在继续
对孩子来讲,童话是童年的一个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东西,正是因为有了童话,童年才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我们的一生中会听说过很多很多的童话,白雪公主,灰姑娘,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等。童话使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想象,没有童话的童年,将是暗淡无光的。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童话,他们彼此传播着,带给孩童最为美好的童年回忆。世界在不断的变化着,而童话依旧经典不衰。这些被反复多次讲出的故事, 它们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们以温暖,给人们以鼓励。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收集了1000多个世界上经典故事,来自遥远的人类童年,来自遥远的他乡,这一站,我们听一听芬兰的故事。相对于童话王国丹麦,芬兰对于我们来说有些陌生。它位于北欧的北部,是一个充满童话氛围的国度。置身于芬兰,感受一下那里的文化。
无论童话故事出自哪里,带给孩子们的定是要美好的,充满着希望或是有着向上意义的。要给孩子们带来勇气和智慧,让他们明白勇敢,诚实的力量。这样的童话故事才有着意义。在《力大无比的马蒂》中,马蒂是一个强壮的小伙子,他有着无比强大的力气并且很勇敢。因为太过于强壮,总会因为某些事情误伤他人,也便被村民们排斥,铁匠父亲无奈的让马蒂去做一些平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并且以为这样马蒂便一去不回。然而勇敢的马蒂总是能闯过难关,带着战利品回来。小小的村落没有意思,马蒂最终决定去外面闯一闯,在路上遇见了其他人并且结伴而行。在马蒂解救了公主收获了大量金银珠宝的时候,其他人抛弃了马蒂,使他困住无法出来而他们便可以分珠宝了。故事的结局马蒂赢得美人和财宝。勇敢,坚强,善良是我们看到的马蒂,正是他这样的性格才有最完美的结局。
《兄妹俩》并不是一个关于美好亲情的故事,或许一开始是的。失去双亲家境贫寒的兄妹俩带着一只猫和一只山羊离开了破乱的老家去外面看一看,在路上因为没有食物他们吃了山羊,而猫咪带领他们走到一个果园,在这里他们吃着树上的果子,然而果园是属于巨人的,他们被迫留下来做工,一次又一次不停的逃跑,一次又一次被抓了回来,终于逃脱了巨人的控制。这一段很精彩,误入一个地方,不停的逃脱,在动物的帮助下,要勇敢坚强的去一次次尝试。逃离巨人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城堡,那里有吃的,住的,仿佛一切都是为两人准备的,不过这是一个恶魔,它化作年轻男子的模样诱惑着妹妹,经不住诱惑的妹妹也跟着恶魔去伤害自己的哥哥,不过漂亮的哥哥每次都有惊无险的逃过一劫。故事的最后恶魔得到报应,哥哥幸福的生活下去。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悲伤,或是喜悦,在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成长,他告诉我们要勇敢,无论有着怎样的危险都要勇敢的生活下去。世界在变化,故事在不断的传诵着。它们或许变了模样,却依旧是有着传奇色彩的。《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还在继续,人生还在继续,无论这个世界有着怎样的变化,无论人类有着怎样的更替,故事在继续,那些勇敢的人们教会我们如何去生活。故事在继续,我们也在继续倾听。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二):故事——钥匙、起初与历史的积淀
陈丹青在纽约听木心讲世界文学史时,记录有这么一段话:
以前母亲、祖母、外婆、保姆、佣人讲故事给小孩听,是世界性好传统。有的母亲讲得特别好,把自己放进去。【木心:《文学回忆录》】
我想起,我幼时,母亲也经常在夜晚给我讲故事。或神奇,或瑰丽,或有趣,或精彩。种种描述,不及故事妙趣之万一。而潜藏在其中的,是母亲的爱心,也是幼童的好奇心。从此而论,故事是少年接触世界的一把钥匙,而好的故事则是一把万能钥匙,足以令我们领略世界的风景,启迪心智。故事是年轻的,有活力的,更是让我们能够快活的。而这种钥匙,不论是幼童,少年,青年或是中老年人,都需要。
这一系列,每本书开头都有“厄运威胁犹太人”的故事。其中谈到了地点、篝火、祈祷文与故事。如果从隐喻象征来考虑,地点是生活与方向,篝火是希望,祈祷文是信仰,那么故事是什么呢?故事,是这起初,是这件事的本身,是我们了解地点、篝火与祈祷文的途径。尤其是在现当代,故事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我们有很多能够代替故事的事物可做,却没有能够充当故事的替补。也就是说,故事是唯一的。
故事之所以唯一,在于其历史性。或者说,这些故事是经过历史洗练的,是在历史长河中延绵不绝而存留至今的。因此,这些故事往往为民间所搜集,民间的土壤是故事,而故事的土壤是生活。每一则故事,都是一则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得以领略生活的意义。更加重要的是,每则故事都有其韵味,值得反复思量。
例如,书中有一则“国王与狮子”的故事。故事大意为,一国王出国考察,船在大海上失事,只有国王幸存,流落荒岛。途中看到山鹰和长毛狮子狂斗,帮助狮子杀死山鹰。而后狮子与国王相互陪伴,度过七年。第八年,妖魔经过,提出可以帮助国王脱困,要求是索要国王的小女儿。国王勉强同意,要求带上狮子一起回家。到了王宫,发现有一位新国王,狮子帮助国王赶走新国王。而国王不愿意将小女儿交给妖魔,因此找牧师来商量对策。牧师给公主一本《圣经》,让其待在靠近教堂圣坛的地方,坚守到天亮,妖魔就无法带走公主。公主抵抗住了妖魔各种变形的诱惑,没有被带走。而过了一段时间,国王年事已高,去世。狮子趴在墓顶上不吃不喝,五天后随之去世。而为了纪念友情,狮子仍在王国国徽中。
初读来,觉平淡无味。但仔细思考,其中提到了人与生物的关系,如国王与长毛狮子的友谊,国王帮助长毛狮子杀死敌人,而长毛狮子为国王寻找食物。相依为伴七八年,友谊深厚。国王最开始形容长毛狮子,为“长毛兽”,后面则形容为“忠实的朋友”。后面背景一转,妖魔登场,帮助国王脱离困境,而索要他的女儿。而国王寻找牧师,让其商量对策。牧师提出《圣经》,其实是反映基督教传入芬兰这一事实。
如果将一切人和物“符号化”,其实可以发现这是一出极为有趣的宫廷剧。国王为宫廷掌权者,而狮子则是他的忠臣与护卫。新国王是反叛军,而妖魔则是觊觎国王的外邦。这个故事可以改写为:国王因外交出国访问,途中结识并拯救了一个人,而这个人成为他忠实的护卫。因特殊情况,他无法回国,而外国发现了他,答应把他送回去,但要求娶他的女儿,继承王位。国王无奈,只得答应。回国后,一直跟随他的护卫帮助他平定了叛乱,但国王不愿将女儿嫁给外国,便求助于教廷。教廷提出解决方法,外国无奈,只得退去。
如此一看,这故事依然连贯。而这类事件,在中世纪并不少见。虽然这种改写缺乏实证证据,但仔细品味,却又合情合理。当时的老百姓讲故事,不就是这样吗?将一些现实发生的事情,予以改编,然后随着时代改写,更迭。最初的色彩,虽然难以再现。但长久的深思与感动,不绝。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三):在童话里遇见更好的自己
没有人不喜欢童话。因为童话能够照亮生活,也能够照亮我们的人生。童话的魅力,在于用生动好玩的故事讲述人类最朴素的道理,具有最广泛的普世价值。放眼世界,经由各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童话故事,一代代的经过口头和文字等方式流传至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不仅被当地人所喜爱,也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喜爱。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童话故事集大概就是《格林童话》了,被称为是两百年来最重要的一部经典童话故事集。说实话,我也是这本童话故事的忠实读者,许多名篇至今记忆犹新,令人难忘。
不过,世界上除了《格林童话》,还有许多的童话一样令人难忘。比如,北欧童话、挪威童话、俄罗斯童话等等,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阅读这些流传至今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够触摸童话创造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民的价值追求,也能够在新的语境和环境下感受童话故事新的意义。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由乐府文化精心编著的世界著名童话选集中的一部,根据芬兰著名童话作家、童话大师劳尔·洛依奈创作的并经过芬兰文学协会同意从其档案库收藏的大量童话故事素材中精选和重新创作成的一部大型芬兰童话故事集。本书的译者杜钟瀛老师曾经担任过我国驻芬兰等国的资深外交官,对芬兰文化有深入的研究。
全书所收集的芬兰童话故事共有63个,故事的主角除了人类之外,最常见的有牛、猫、大鹰、狗等动物以及其他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通过一个个情节婉转的故事,讲述了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和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书中既有善良的农夫,也有贪婪的黑巫师,既有力量庞大的谁要,也有舍身取义的老水牛;既有贫穷的小伙子,也有富贵的公主。这些故事无论是放在哪一个国家,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因为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63篇故事中,每一篇故事都有血有肉,通过一个个刻画鲜明的故事形象,表达了种瓜的瓜、种豆得豆的朴素道理。尽管每一个故事都有反派的形象,但是终于还是被正义的力量所消灭。所以,每读一个故事,内心都会感到一阵愉快。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相对较长的故事是《兄妹俩》。这个故事通过相依为命的兄妹俩经历数次生离死别的考验,赞扬了坚守亲情和正义的哥哥,刻画了一个贪慕虚荣逐渐迷失自我、丧失亲情最终和卑鄙邪恶的恶魔一同死去的妹妹的形象。这个故事里,善良的哥哥为了挽救妹妹的性命,甘愿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的赴汤蹈火为其取来救命良药,也一次次的将生的希望带给妹妹,但是他的妹妹却被恶魔的花言巧语迷失了心性,一次次的被恶魔设计利用,好在哥哥是一个善良正义的人,他用真诚感化了他的动物朋友公牛、狼、熊、狗、乌鸦等等,都成了他一次次战胜挑战、化险为夷并最终战胜恶魔的最强“CP”。这个故事也说明了“得道者多助”的朴素道理。
通过阅读这本童话故事集,我更加认识到了保持正直善良是不变的价值追求,也更加锻炼了自己的心性,让自己变得更好。同时我也感觉阅读这本童话集,也丰富了自己的语言素材,特别是自己讲故事的素材,或许我也能够通过这本书的启发,去发现新的故事呢。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四):口耳相传的故事汇总
故事开头总是相似的,比如“从前”“很久很久以前”到底是多久呢?没有人知道。
以前,书是极其贵重的。没有钱买书的人,通常都是听别人讲书。再不然就是抄书,等有了钱才舍得买书。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故事,会让你觉得熟悉,曾经小时候听过。
比如这本书《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翻开来看,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熟悉。
如《力大无比的马蒂》这个故事,铁匠和森林姑娘生的儿子,马蒂力气很大。像小时候就能挥动铁锤,推摇椅能把摇椅推破裂,这种力气大的事情,数不胜数。后来他遇见了三个同样有力气的小伙子,便结伴而成,可是在美丽的姑娘和大袋财宝面前,这三个同伴,露出来贪婪,产生了邪念。没有了互相帮助,没有了诚信,自然可以想到他们的下场。
而在《聪明勇敢的裁缝》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小裁缝利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国王消除了灾星,智取胜利。而国王也信守承诺,给予了黄金。互帮互助,诚实守信,自然可以想到裁缝过得很好,国王的生活也更好。
这二个故事,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结局,但是故事内容,都是有关于诚信,智慧,更有对人性的考验。特别是当处于诱惑时,面对人性的贪婪和各种邪念,能否经得住考验。所以有时候,我们真的是需要听故事,从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而不是摔得头破血流才悔悟。
特别是这个《聪明勇敢的裁缝》拍死七个苍蝇,缝上一下打死七个,是不是很熟悉,我们曾经肯定听过这个故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小开本的书,精美的硬封面,还带着充满故事的插图。这些版画插图是由北京某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
版画看着简单纯朴,却正和这些故事相通。每一个故事里都蕴藏着道理,道理简单,执行起来却是难。这也正是这些故事流传下来,要告诫我们的。
真是似曾相识,未曾知是何人编的故事,未曾遇见创作故事的人,不曾见面,却在千年之后,有幸听到这些故事。
在乐府文化故事系列中,这套“讲了100万次的故事”系列真是非常适合孩子阅读。这套丛书里的故事都是民间传说,神话类的,都是祖祖辈辈讲述出来的故事。现在被整理成册。
这系列故事中,呈现出来的,不仅是人与人,人与神,人与魔,还有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等之间的故事;故事内容不仅有关于诚信,守诺,还有关于勇敢,智谋,更有关于梦想,思考等等。千百年前的古人就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就能体会到这么多的内容,并且将之以故事的形式流传下来,确实是瑰宝。
特别是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文字并是特别小且密集的。恰好是因为这样,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服。以纯文字性质,配以这些传说,神话和童话,恰好可以让开始自主阅读的孩子,来尝试阅读。
更为关键是这本《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是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某些故事与现实的地理相貌还有相吻合之处,更可以让孩子看到大自然和人类的想象力的关系。也有助于孩子通过故事去认识这个地区,通过故事去旅行。
该系列除了《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还有法国,俄罗斯,非洲等等,共计八套,喜欢的朋友,可不要错过。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读后感(五):《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为大家讲述真善美的故事
提到芬兰,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圣诞老人的故乡,“千湖之国”。但若是提到芬兰的故事,可能就不怎么能说的上来。 说到故事,更多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最先浮现的是《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童话故事。当然了也会有一些神话故事,诸如《北欧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之类的。这些故事是我们嘴边经常提及,并且会一直喜欢下去,甚至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为我们的后代讲述。我们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听者感受到故事里的美好,让我们自己也能重新回味这份美好。
有人说,看故事不如给别人讲故事,毕竟看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而讲就意味着传播,意味着让更多的人知道,故事的魅力在于传扬它所想表达的内核,并引发人们的思考。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同一个故事听的人不同,感受到的细枝末节也不尽相同。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通过将芬兰本土有文字记录的和没有文字记录仅流传在人们口中的故事重新整理成册,并出版发行,以期让更多人感受到那些经典故事的魅力。
看过《芬兰童话故事》的可能会对这本书感到更为熟悉,因为“讲了100万次”中的很多故事都在此书中有所收录,比如说“力大无比的马蒂”、“聪明勇敢的裁缝”、“杜基摩斯的梦”等等。但若是你没有看过《芬兰童话故事》,你也可能会对《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感到熟悉,《格林童话》中的某些故事也会和这本书有所重合。 比如说在各种童话里出镜率都极高的“一下打死七个”的小裁缝,招摇过市的途中和小巨人比力气,利用他的才智欺瞒过小巨人之后,又和巨人回家喝酒吃肉。最后在国王的雇佣下,设计让两个为祸国家的巨人自相残杀,最后赢得让自己一生顺遂的财富。
站在小裁缝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他聪明睿智,善于利用他人之矛攻他人之盾,不费摧毁之力就可以赢得成功。但偶尔也会让人觉得他的成功极其侥幸,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巨人一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轻而易举就会被人玩弄于鼓掌。 再说若是置身事外再看这个故事,小裁缝除了聪明之外,他同样自大狂妄,并善于包装自己,为自己谋取利益。若是仅仅只看到好的一面,或是只站在人的立场上,小裁缝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可是童话意味着物种的丰富性,每个种族都有他自己的生存轨迹,小巨人一家只是因为受到了威胁才想要除掉小裁缝,其心不诚而遭反噬,谁能说小裁缝和巨人一家谁对谁错。一开始力量的不对等,注定了人和巨人不能成为朋友。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芬兰》里很多故事都像“小裁缝”一样,具有双面的矛盾性,好与不好都是在一次次试探博弈中揭示。若是单纯生而为人,那主角人做的都是对的,他们是正义和美的化身,其他牛鬼蛇神都是为了衬托他们。但故事的开始没有守住自己的心被诱惑了的人又该怎么想呢,以及主角在旁观他人徒劳无功却作壁上观的时候又该怎么想呢。 这个时候的故事是复杂的,故事中的人性也是复杂的,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都推崇美好的品德,所以看见我们想看见的,听见我们想听见的才是我们的故事。故事不会改变,但却会因为讲故事的人的心态而改变。故事的形态千千万万,它的内核却是永恒不变的,伴随着传扬和批判,它们会一直活跃在人群之中。
由此可见所有什么东西是各国人民共同拥有的,那肯定是非故事莫属。这些在各个国家流传的故事,让我们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因为故事而瞬间拉近距离。故事可以说是沟通人类的桥梁,让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不复存在,让心与心的距离更加贴近。我们想说的而没有说出口的,我们怕说的而不敢说出口的,都可以借由故事光明正大的表达出来。 《讲了100万次的故事》,会继续被人讲述,直到第101万次也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