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6-29 23:0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

  《最后的武士》是一本由永仓新八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20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一):可能他们用自己方式践行"诚"

  新选组,幕府的鹰犬?背离武士道精神流氓组织?其实初他们这群人都是为抱着"勤王"实践"公武合体"的目标走到一起的,"佐幕勤王"对他们来说可能就是践行捍卫自己武士精神,践行报效国家的最好一种方式。可是,这种方式后来我们到并不是最合适的。不得不说一句近藤勇太特么城府了,跟宋江真真是有一拼。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二):“诚”

  第一次接触新选组题材的书,作者永仓新八是新选组第二番队长作为新选组重要人物,在日本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以为会是一本回忆录似的书,但读起来就会发现作者的个人情异常平静,更像是一本对我这样的小白友好的科普类读物。在开始读之前我简单查过一些资料,从历史结局来看,似乎新选组给人留下了不识大体,开历史倒车,佐幕派的“走狗”等印象,但读罢本书,不仅洗刷掉了这些印象,也会对日本近代以来最重大的历史转折:倒幕运动有更加深刻理解。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有历史责任感的“败者”。作为一本一百多年前完成的书,读起来却并不晦涩难懂一方面由于中日文化一衣带水,很多成语可以直译过来,另一方面译者水平在线文笔流畅总体来说,本书可以说为此题材大陆出版物填补上了一块空白,为我这样的小打开了一片新大陆,是一本有趣的新选组入门小书。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三):最后的武士-新选组永仓新八

  本书是甲骨文系列丛书最新的出版的一本书,本书使用甲骨文惯用的精美装帧风格,本书篇幅较短,大半天即可阅读完毕,内容大量使用成语,让本书可读性非常强。 原作者是永仓新八,永仓新八古稀之年接受记者采访口述自己在“新选组”的事迹,记者连载发布在报纸上。 永仓新八作为新选组的重要骨干,将新选组事迹进行详细回忆。 新选组13名骨干成员在“尊王攘夷”的宗旨下到京都,但与发起者“观念不同分道扬镳,后依附于京都守护成立“新选组”,从此在组长带领下变成了幕府将军的走狗爪牙,虽然有部分组员不愿意这样,但大环境让他们无法改变。 新选组在存在时间内,经历多次血雨腥风,以及参与明治维新战争,战争的失败让新选组从合法组织变成了“非法组织”,最后无赖的解散。 阅读本书后,看出永仓新八参与的历次任务均在九死一生中活下来,看出日本武士在刀头舔血中度过,将生命看得很淡,新选组成立13位元老,仅永仓新八、冲田总司2人自然死亡,其余11人均死于非命。 本书中也能看出,武士在日本地位很高,能对普通人具有随意的生杀大权,在“游女”得罪队长时,队长本意将“游女”杀害,永仓新八作为有良知的人能想办法保护弱小,值得让人钦佩。 战败离京时,永仓无法预测自己在即将接下来的战争里的生死,因此泪别自己女儿,也让人不胜唏嘘,永仓再见她时,她已长大成人。 回顾永仓一生,能生儿育女,安稳的度过余生,最后有个完美的结局,也让人欣慰。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四):时代的棋子,最后的武士

  抽到社科的试读,篇幅也不是很长的书,到手以后两天看完。虽然之前知道这本书是关于日本幕末时期新选组的事件,但是本书还是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一、体裁。本书是把一百年前在报纸上的当事人口述连载进行整理汇编而成,因此,在语言上非常易读,虽然归为正史,却又有小说的阅读感受。一段一段故事情节紧凑,以当事人的视角讲述池田屋事件,禁门之变,油小路事件等,与传统书籍相比,这种讲述当时细节丰富,更多的展示事件现场,而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事件后果。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故事和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虽然标题是“新选组始末记”,但其实还是一些片段,作为对当时历史背景有大致了解的读着,可以丰富那段风云变幻时期的更多内容,但是对不那么了解的读着,可能会会显得跳跃太快。

  二、书中有一出内容让我颇有触动。新选组一次去大阪,和一群相扑力士发生冲突。力士们也有“尊王攘夷”之,于是,五六十个力士带着他们准备去“攘夷”的武器-八角橡木棒,去教训十几个武士,结果棒子对上了刀,五六十个人死了五个,抢了二三十个,十几个武士无人战死。脑补一下,当时武士也好,力士也好,目标都是“攘夷”,刀剑遇上英国人的枪炮,估计也一定是全面溃败啊。正如清末曾格林沁的八里桥之战一样,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终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三、时代的棋子。新选组所面对的命运,并不由他们掌控,虽然他们自身有着良好的目标。但是,在时代的洪流下,那样一个组织,无论成立的初衷是什么,最后也只是在各方的势力冲突中,被随意塑造揉捏。威风也罢,叛匪也罢,都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掌控。时代需要他们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就被摆在什么位置。在王政复古,明治维新的背景下,他们正如标题所说,是最后的武士,是武士时代走向终结的注脚。

  四、总结。本书是一本有新颖叙事方式的书,类似于口述历史的演义版,可阅读性很强,不会很坚深晦涩。但是也正因如此,可以搭配更多同期书籍一起阅读,才能将那个时代的拼图拼完整。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五):人来人往皆是惑,难退难进诚可哀

  在日本幕末历史中,新选组的名字被经常提起。众多的小说和动漫作品,让“新选组”的名气越来越多。但这些作品当中存在着夸大的成分是不容忽视的。《最后的武士:新选组始末记》一书,带着我们重回血腥风的幕末时代,见证真实的历史现场。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真实可信的?因为作者名叫永仓新八,曾是新选组二番队队长。他是历史的参与者,也是历史的见证人。本书正是他当年亲身经历的回忆录。

  新选组,是幕府组建的浪士团体,主要承担着维护京畿治安的重任。他们身着浅葱色山形条纹羽织,高举红底白色“诚”字旗,狠辣果决打击倒幕志士和不法之徒,让敌人闻风丧胆。因其成立于京都壬生村,故有“壬生狼”之称。在幕末的历史洪流中,新选组扮演着重要角色。池田屋事件,新选组挫败了长州志士的阴谋;禁门之变中,新选组协助幕府军守御京都;鸟羽伏见之战,新选组拼死作战,终究难挡历史车轮,落得战败解散的下场。

  这些事情中,都有永仓的身影。永仓在回忆录中深度还原了事件发生的情况和细节。也为后人解开了诸多谜团。

  在后人的眼中,新选组打击维新志士,是德川幕府的走狗,是忠实的佐幕派,是国的叛徒。但是本书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永仓等人之所以加入浪士团体,成立新选组,是因为抱着“尊王攘夷”的宏伟愿望的。他们所希冀的“攘夷”方式是实现“公武合体”,即天皇与幕府的合作。局长近藤勇曾试图将新选组变成自己的家臣集团并以此为进身之阶,遭到了永仓等人的极力反对,山南敬助不惜以切腹表达心意。但由于一直备受幕府的恩顾,他们不得不走上“佐幕勤王”的道路,这也是武士道“忠诚”的体现。只可惜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在倒幕的大浪之下,新选组最终解散。

  通过永仓的叙述,对于历史人物的看法也打破了文艺作品的固定模式。第一任局长芹泽鸭,生性倨傲,肆意妄为,这也是他后来被近藤勇等人暗杀的主要原因。但他也是一位颇有作为的豪杰。他的攘夷决心坚定不可动摇,他的豪气烈胆让人钦佩。面对混乱局面镇定自若,处理问题面面俱到。

  近藤勇武艺高强,勇猛果决,但也有着极重的心机。他想把新选组变成他的私属,以此谋求更多利益。他忘记了攘夷的初衷,甘当幕府的鹰犬。如果说芹泽鸭被暗杀是咎由自取,那么山南敬助的切腹和油小路暗杀伊东甲子太郎则是他排除异己的表现。山南敬助是新选组元老,因不满近藤勇专断独行、忠心佐幕而离队,被追回后切腹自尽。这是近藤所乐见的。伊东甲子太郎密谋带领新选组重回尊王攘夷之路,被近藤勇于油小路暗杀。后来幕府式微,近藤勇哄骗队员被识破,直接导致新选组的分崩离析。

  新选组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处在时代潮流当中的一叶小舟,只能随波逐流。作为当事人的永仓新八,他把个人的亲身经历汇聚在这本书中。作为报纸连载刊登的形式发表,本书更加的通俗生动。译者也纠正了许多书中存在的错误,对我们阅读和认知历史真相提供了极大帮助。如何正确看待新选组的人和事,也许本书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后的武士》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