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生气啦》是一本由【日】小池龙之介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018-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别生气啦
●Love&Peace
●说的都是大实话
●说的都是大实话
●评分8.1?!我本来没有生气,但是看了不到50页就开始生气了……这本书不是出给我们这种容易生气的人看的,是出给脾气比较好、又宽容的人看的!河豚女孩看这本书屡屡想和这位住持作者打一架,好让他践行一下“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更要宽以待人”!
●人应常怀慈悲之心,多做善事。但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体贴自己,不要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很有道理啊~
●座位边的一本书,看见喵就拿来翻。 读后感: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就在于它分了章,并且目录只设置到章,否则两页纸的东西怎么分两百多页摆放?花十分钟翻过去,真是何苦来哉。
●日本人是很爱写短篇感悟然后集结成书的,这本书的作者因为研究过佛法,读起来感觉好些,他也不是一味讲佛,也有对宗教信仰的一些反思。很温和的书,想学点佛法了。
《别生气啦》读后感(一):还是对自己挺有用的
如果某一天当我生气或者钻牛角尖的时候想起书里的内容,我可能会好过一些,说的都是大家懂的道理,可是有几个人都能禅悟呢。我觉得对我还是挺有用的,希望某天我在生气或者生完气的时候,能领悟一些,争取不会再同一类似的事情上再生气。我觉得要取其精华,虽然很多是适用日本人的,但是我们吸收它好的地方不就够啦。
《别生气啦》读后感(二):别生气啦
《别生气啦》这个书名本来就有种撒娇的感觉,让人轻松愉快。要是换成“不生气的秘密”,就变成紧箍咒一般可怕了。
有很多章节都挺老生常谈的,但就如大师在眼前温柔说话,自己也不由自主地在心里“嗯嗯嗯”回应。
有两个观点是挺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是公平一说。大师说,有人面对不公之事,容易生气,并抱着自己是正义一方的想法,既愤怒又觉得自己伟大。其实本质都是自私,为着高看自己。
虽然我们一直都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但是又时时为着“这事太不公平”而恼怒,实在是让人费解。
这里的公平指的并非是什么国家社会大事,而是平常人与人的交往。你要自己付出一寸,别人就回馈一寸,不然就心生波澜。真是平白地钻牛角尖。
最近我也应用到生活上了,就是办公室倒垃圾搞卫生这种小事,有些人就是不做,我做了也老是不开心,觉得不公平。现在我就是怀着“这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我是为了自己而做的事情”这样心情,内心就很平静了,也是神奇。
二是“言行总会对接下来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之前有一个言论说不开心的时候强行让自己笑,笑多了心情会转好。大师讲的更进一步,就是你与他人有争执时,建议做一个有善意的举动,给他倒杯茶或者之类的。心里就会冒出“我善待了他,那他肯定是我的同伴了”这样的想法,气氛自然就缓和很多了。
人总免不了生气的时候,但可以尝试着跟自己撒娇说一句“别生气啦”,也是可以的啦。
《别生气啦》读后感(三):不生气是对自己负责
初看书名叫《别生气啦》,封面很俏皮可爱,我以为是一本漫画故事,细细读完发现是一本教人如何放下,以及如何与自己和解的大智慧作品。
全书阅读起来毫无障碍,作者以幽默的笔触,深入浅出,将生活中、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各种小段子的方式呈现,很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作者直面自己的内心,毫不畏惧自身的各种弱点,大胆剖析,让人十分钦佩他的勇气,尤其作为一个寺院住持,一个经常接待各种禅修人士,给别人上课的老师,能做到直言不讳并坦然承认,想必内心十分坦荡,读来令人汗颜。我至今也不愿承认我的各种短处,即使心里默默的知道哪些方面是弱势,但也绝不想被外人所知,既担心坦然面对丑陋的自己的时候会接受不了,也害怕会成为竞争对手或是他人攻击的所在。
我很少有作品能够全部看完,一般看一半就大概知道是写什么了,后面也就随手翻过。但这本书在看的过程中总想往下看,想看看作者还有什么内容,我还能学到什么。直到看完深有感触。生活中每天都会有人情绪失控,伤心,愤怒,生气,抑郁,暴躁,这些负面情绪不仅会给他人带来不悦,更主要的是无形之中对自己的身体伤害很大,得不偿失。书里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很多时候是因为别人的缺陷而生气,因为对方的愤怒、欲望、愚蠢而暴跳如雷。生活中也常听人说起两句话,一句是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一句是为别人的错误生气是自己的修养不够。这两句话有个共同点,即都是劝生气者本身,应该放开心胸,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
书里还有一个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我觉得说的非常对,就是“诸行无常”。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因为发生了变化而产生苦恼,而是应该努力去适应各种变化,接收新鲜事物,在不确定中寻找和自己处事的平衡点,从而达到圆满。
作者不愧为得道高僧,红尘内的繁杂俗事尽收眼底,既不为所扰,反能认真思考,并从生活实际出发,所述的问题和解决之道亦是我们人人都要面对,深受启发。如若每个人都能超然于俗事之上,用作者的心态和境界去看待事物,找到一种和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那估计生活中会少很多烦恼,增添更多快乐。
如若你也跟我一样,俗事缠身又烦闷不堪,感觉自己就像钻进了生活的囚笼无法挣脱,建议你看看这本《别生气啦》,它能让你超脱生活本身,寻找到更多美好。
《别生气啦》读后感(四):我不知道怎么帮你休息,不过这本书可以
内心的安定,不是容易获得的。既要去思考,也要去不思考。思考是为了感受存在,不思考是为了放下。
星期五的晚上,在焦虑第二天的课程要不要去上。但是有很多自己想要做,也需要做的事情,去一项一项完成,根据第一次听课的感受,大多数时候自己是没有用心的。我担心的是别人对于我的看法。对自己的承诺还是没能做到。担心自己的不好印象对于别人。不过这些担心根本是多余的啊!!!!
后来在这样的的混乱思绪中不知道如何睡了过去。早上起床时候,身体没有一种像深沉入睡以后的放松。精神也有点迷失。就打开了窗户听风吹过杨树,树叶相互摩挲的声音。看树叶在阳光下映在窗台上的影子。
书是在周五晚上加完班同事送我的,说,我不知道怎么帮你休息,不过这本书应该可以很好的帮助你!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就急急的跑去打卡下班了。
周六的起床的时间比上班的时间晚了一个小时,不过睡眠的效果依然不是很好。我害怕睡觉时候有光亮、有声音、有蚊子,门外楼梯人们上下的脚步声都不行!
不知道干什么,看见混乱的桌面上有昨晚吃夜宵剩下的垃圾袋,还有平时要写字的草稿纸,一台被我倒放的电脑。看着多少有些混乱,暂时不想整理。看着那本《别生气啦》的书——108个管理情绪的简单方法,怀着疑惑的心情伸出了手。
新书《别生气啦》还放在我触手可及的枕边。拿起来随手翻了一下,是一本排版排的很舒服的小书,不是一篇又一篇秘密麻麻的文字,而是几十一百个字组成的小段,每段之间有一段空白的距离,在这什么都没有的空间里,我的眼睛在休息,心在消化上一段的内容。
第一章, 和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二章, 不要轻易动怒
第三章, 别找借口
第四章, 别着急
第五章, 别比较
就这五个章节组成的小小的书。花了两个小时看到最后,已经到十点了。
然后决定先去洗澡,然后整理房间,重新整理了书架和满桌子的乱七八糟,把桌子擦干净,打开电脑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度过愉快的几个小时。心情好多了。可能等会我还要自己出门去打网球。照顾书中说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修炼要同时进行。
关于知识层面的一些东西,涉及到一些佛学的知识,更多的是禅修,这是一行种身心的修行。感受生活和自己的一种生活。
《别生气啦》读后感(五):《别生气啦》:情绪管理的108个简单方法
日本有位寺庙主持,火了。
他在报纸上连载了2年的专栏,简单的佛法+诙谐的文笔+细小情绪管理
一问一答的形式,提出解决方案,消除人们心中的烦恼
他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大众佛法推广禅僧
很多人开始来寺庙,找他聊天,寻求解答的办法
这本小书,就是这些解答的精华
每一方法,都深挖、分析自己,总结出道理,修身养性
下面的并不是全部,而是精选出来的
第一章 和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信息量越大,心越混乱
从对方的屈服中获取自我价值,是愚蠢的
学会拒绝,别做 老好人
犹豫不决是心灵的损失
对他人的反复无常多些宽容
越想被理解,越不被理解
“我之前说过”潜台词是“请尊重我”
对方没有秒回信息,也不要着急
远离“犯错时不好的”这一思维陷阱
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更要宽以待人
别因自己不被重视而生气
坦率使心境更为开阔
学会在行动上善待对方
呵斥别人会让自己更为不快
第二章 不要轻易动怒
别为他人的愚蠢而生气
说“你够了”之前,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发脾气是对他人缺陷的连锁反应
接受好意,更要谨记“诸行无常”
对家人的支配欲是不幸的根源
“不可能”的傲慢与狭隘
道歉的时候别找多余的借口
放下“想要被理解”的欲望
我们都渴望理解,却无法互相理解
提升对话质量的秘密:认真倾听对方
不被倾听的寂寞,会累积成怒火
假装感兴趣注定被打回原形
第三章 别找借口
嫉妒不可耻,平和心看待
别随意树立假想敌
智者不受毁誉影响
修心之前先修身
修身的基础:吃饭不超过七分饱
糖的高甜度会让人心神不宁
精进料理:比起单纯的快感,安静的满足感才最高级
社交带来的满足感也是不幸的源泉
最佳休息方式:切断社交,独处
发消息时,别增加“免回”
冷静!大家都是自私的
大脑总是按照喜好来分辨善恶
保持自然举止的秘诀:承认自己的私欲
别马上说yes,给自己留点后路
对他人的失望无需太介怀
想法和感情都是一时的
别被思维定式所害
第四章 别着急
通过打坐,大脑重现生机
适度紧张,适度放松
避免无意义的争论
释迦牟尼化解争论:“我没有想法。”
别把失败者逼入绝境
不要当众揭别人的短
脑力和体力劳动结合
要有舍弃一切的勇气
对自己的期望时痛苦的根源
学会理智自省,而非全盘否定
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以受害者的姿态责备人,与“苦行”无异
急于求成,则事与愿违
别总想改变别人
每个人有自己遵循的法则
第五章 别比较
无论何时何地,保持内心平静
适度坚持,适当放弃
导致争端的是独善其身的信仰
保持干劲需要主动
远离让自己过度着迷的事物
不惧误解
不必强迫自己迎合他人
谦虚是进步的基石
渴望赞美与自大无异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不便
大胆承认自己的弱点和失败
能听进指责,才是真“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