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是一本由[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常住身死者的单人殉情。奔向死亡的犹大已不再是人,而是纯能量的火。塞巴斯蒂安在一垛染血玫瑰下窒息而死的片段,致命的,至高的,慈悲一击。所有的矛盾都将在远古意象里轮回重生。
●翻译一言难尽,怀疑是照着奶奶的原文谷歌而成。文盲如我也觉得尤瑟纳尔奶奶对三岛的理解到底是隔着一层东西方文化渊源的障碍,她其实并不完全明白三岛的目的是什么,不过说到底,谁又能真正理解他呢?
●读完还是觉得如果现实里遇到三岛这样的人,大概并不会想去认识。嗯,除非在瀑布下。
●不太客气地说,这本书对于研究三岛基本没有什么用处,是的,没有用处。她说的别人都说过,还不如去看《美与暴烈》。记忆里唯一有点意思的地方是她看到三岛在描写剖腹和生子时都用了“呕吐”这个比喻…能看到这里还是很为作者的敏感惊讶
●“我读过三岛的某小说,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听到过三岛的某八卦,内容是怎样的”。以上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这么一本小册子,翻了好几天。什么效率。翻译好搓。而且也就是把丰饶之海禁色爱的饥渴午后曳航什么的情节给复述一遍。新观点不多而且没讲很透还不如《~之剑》那本有意思。倒是前言里莫言的话让我为之一惊。
●作家写文学评论就是任性啊,字里行间透着“别跟我提理论,我才不用你们精神分析那套”,写的是好看。
●其实翻译的挺差的,有几处译者翻译得连基本的意思都读不明白,即词不达意。尤瑟纳尔的整段整段组合长句一向是她的特色,充满激情,带着一种史诗般悲怆且优雅的气质,即使这只是一篇评论性的文章。所以也能想象翻译的艰难,又要还原出尤瑟纳尔的优美语句,又要传递出清晰的意思,但法语的逻辑转换成中文逻辑,也真不是简单的事。
●这本书很赞,但是剧透严重,所以我选择性地跳过了部分内容,等我看完三岛再细读一遍吧。翻译不好。
●翻譯是硬傷,尤瑟納爾敘述都是大長句,要優美精準的表達意思確實對翻譯要求很高。
读到前面部分的时候,我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有作者本身的问题,作为一个评论性的书,写的句子长但是还不能理解其具体的意思。我十分喜欢华丽的句子但是这次读起来,让人感到厌烦。对于三岛作品的分析,简介倒是有一大堆,但是我想了解的关于三岛作品一些情节的问题倒是没有一个说清楚的,若都是模棱两可的答案,“这我也无从得知了”这些话,那么我买这书有何用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读后感(二):瑕不掩瑜
今天下午拿到书,此书很薄,不到100页,在银行排号的一个小时之中我就读完了,然后回图书馆又读了一遍。首先最大的感触是尤瑟纳尔评论三岛的语言文学性很强,区别于死板的学院风,并且还把三岛的作品和西方作家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此外此书还提及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过,甚至还没翻译成中文或简体中文的作品,比如《英灵之声》《我的朋友希特勒》等。但美中不足是书中出现了一个历史常识错误,不知道是原文如此还是翻译错误,亦或是出版错误?该书74页倒数第五行提及“1967年定居东京的明治天皇……”,我头像上这个人1912年就去世啦,1967年从何谈起?怀疑为1867之误。不过总体来说,这本书还没有让我太失望。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读后感(三):怎么读《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怎么读《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入口:空
尤瑟纳尔笔下,三岛由纪夫的笔下最后演绎了一个虚空的景象。虚空之物是东方文化里的一场真理。但在四部曲里,至少前两部完全不是虚空,而是与虚空对立的少年,充实的少年,理想的少年,与世人的世俗格格不入的少年,与岩井俊二不同的少年,这少年也正是东方文化里的另一场真理。
文艺不一定全会带来快乐,读得进才是正道
公众号:怎么读。(赠书赠碟目录见内)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读后感(四):生之空,死之盈
尤瑟纳尔这部作品的核心词是“空的幻景”。这主要针对《丰饶之海》四部曲来说的:“在相继煽动连续四代人的这种激奋中,在如此多的作为和反作为中,在虚假的成功和真正的灾难中,最终脱颖而出的是无,虚无。”“空无”是《丰饶之海》真正的主角,月亮上看起来像大海的部分实际上是一片荒凉。本多在四部曲中作为一个窥视者,试图见证所有转世轮回的奇迹,但他对于透的希望破灭后,所得到的仍是一片空无。聪子在《天人五衰》的结尾更是直接否定了清显的存在,也许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都是空无,连本多自身都是不存在的。这就是生活的大可怖处。在尤瑟纳尔的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思想:三岛激烈的自戕行动,正是以死来反抗生的虚无。这种虚无感有何而来,恐怕三岛有自己的理解,但可以肯定的是,有许多敏感的诗人作家,他们是切切实实感受到生活中“空”之所在的,死亡反倒显得充盈,也许在三岛看来,死亡可以让人以一种永恒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生命诚有限,但愿能永生”。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选择。世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空“,灵魂的”空“,虚无是存在在每一个人身边的。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读后感(五):想写的和不得不写的实在太多
《三岛由纪夫或空的幻景》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但是密度很大,词藻绮丽,逻辑清晰。读起来蛮轻松——前提是对三岛由纪夫的作品有一定阅读量,否则一定会一头雾水。
之前看过一些文学评论,把“知人论世”四个字诠释得令人头皮发麻,死抠作者的生活细节,以求与其作品对应。像这本书里形容的那样:
“就像我们这个时代批评的许多观点一样,它没有考虑到一本书在一个生命过程中所处的特殊时刻,而是坚持用缆绳而非细如发丝的纤维连接在一起。”
看那样的文学评论是被灌胃,而看尤瑟纳尔评三岛由纪夫是饮。从三岛的主要作品出发,间或点缀三岛当时的生活状态,我蹭个热度——这像是莫吉托里的薄荷,让人神清气爽。
然而真正的精华在于,尤瑟纳尔是以三岛由纪夫的主要作品为线索,来探讨他的精神世界的流变,为何从一个才华横溢的得志少年走向那暴烈的结局。从她的文字中,也能够理解为何三岛能够在西方引起强烈的注意:他如此坚守(或是说受困于)独特的日本文化,又如此贪婪地汲取西方文化——
“正是由于在他的多部作品中有这种杂糅,让他成为日本真正的代表,那个本身就经历了剧烈的西方化进程的日本,但无论如何仍然带有某些恒久不变的特点的日本。”
或许我可以这样理解,三岛的作品享誉西方,是由于他日式的欧洲创作,或欧洲式的日本创作。
幸运的是,本书中着重解析的《假面的告白》、《爱的饥渴》、《金阁寺》、《潮骚》、《禁色》、《丰饶之海》系列都已看过,看完后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遗憾的是,三岛的戏剧作品只看过《萨德侯爵夫人》(从中有自己的影子,我只会爱上被理想丰富了血肉的幻影),不幸中的万幸:本书对该剧本评解良多,哈哈,我是一个幸运儿。
一直想要看看《忧国》,小说也好电影也好,要开始发动我万能的资源网友,做一个可耻的伸手党了,笑。
趁热打铁,接下来就把《三岛由纪夫传:美与暴烈》看完吧。三岛由纪夫一生太多产了,我哼哧哼哧看了好多年,感觉稍稍一了解,嚯!他还有那么多作品没读!
也好,别跟我当年看《红白蓝三部曲》,看了《红》,觉得好绝好喜欢,剩下两部竟然就不舍得看,生怕看完就再也遇不到那么好看的系列了。拖拖拉拉的,吝啬的,隔了很久才把这个系列看完。
看三岛就不会了,放心大胆地看,他留下了太多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