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上)》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307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2010-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句句精辟! 子知持后,则可言持身矣。有眼光,知道动的结果,我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在信息泛滥的年代,怎样才能不迷失,怎样避免多歧亡羊,多方丧生。
●尽力读全,尽力读懂
●秀户侯门女,高卧青灯古佛旁。
●越看越觉得祖宗的文化了不起。我们走得太远了,多岐路,今安在?
●倒着解读的,很有意思,特别是对杨朱的深刻分析,让人重新审视这位被误解多年的圣人
●20130205 #南怀瑾# 人要读书,读书不是为知识啊!是要回到自己身心上用,这才叫学问。就像仿佛先生所説:人生苦短,几十年转眼即逝!若仅如梦如幻地活于生存,而未能智能清醒地活于生命,那才是人类生命的最大遗憾。就这个意义而言,生命是人类最重要的学问!
南怀瑾讲列子,通俗易懂,无论是在图书馆、咖啡厅还是洗手间,都能很顺畅的阅读。可以一目十行的当作知识补充,又可以拿起小本边读边写感想和思考过程。这就是好书坏书的鉴别方式,不拘泥于某一种阅读形式,我自认为。
《列子臆说(上)》读后感(二):比短评略长的短评
完完整整读过的南老夫子的第一本书,不错 很有意思 文章当中逐字逐句的翻译 先不论对错与否都是很令人感动,尤其是道家通过各种有趣的寓言故事对于人生的思辨哲学 不断地演绎不断地印证真是与我心有戚戚。另外南老夫子旁征博引的小故事小典故也是生动至极。不过南老夫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的苦心的确令人动容,但是也有些吹捧之嫌,说的神乎其神 不置可否也。
《列子臆说(上)》读后感(三):列子
当时看理想国一点也没觉得美好啊………………………………………………………………………………………………………………………………………………………………………………万缘放下,一念皆空。………………………………………………………………………………………………………………………………………………………………………………………………………………
《列子臆说(上)》读后感(四):原来,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聪明的老虎。而只有少部分人才是高超的养虎人
知道南师,源于数年前一位相识的朋友将自己的小孩送入太湖大学堂就读。经朋友赠书,我于近期阅读了《列子臆说》,书中的不少内容虽然似懂非懂,但是我觉得已获益匪浅。
首先,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前人的智慧值得我去参悟,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去开创未来。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列子》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再加上南师的讲解,真的让我觉得,如能当面聆听南师的教诲将是莫大的荣幸,可惜南师早已仙去。历史总是不断地在重演,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或前车之鉴,都值得我去学习、思考、借鉴和警醒,以便自己继续走好接下来的路。
其次,要珍惜与人交流、与书交流的机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入三十多岁的年龄,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再像青春年少时那样做事鲁莽和粗糙。很多事,也许亲身经历过才会有所领悟,但那些领悟中又有多少需要一定的代价来交换。偶尔也会慨叹自己真正懂得一点道理的时候,自己也不再年轻,便愈加严格要求自己成长和进步。作为机场的医护人员,我经常需要与人交流,也着实让我从周围人身上学到不少。当然,我也喜欢读书,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列子臆说》因是根据南师口述整理,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文中不断出现“年轻人要注意”等相似的字眼,有这样的良师陪伴,能有幸阅读其著作,真得感觉很幸运。
最后,一本好书要反复阅读,慢慢体会,逐步扩展。《列子臆说》虽然分上、中、下三册,其实篇幅并不是很多。但是,要读懂它实属不易。即使上册中很多道理我已知晓,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也许是我“功力”不够,但是我觉得也不必过于求成,慢慢积累便好,特别是其中一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话说上古有一位奇人,能与老虎等猛兽友好相处,于是就有人问其诀窍是什么?奇人回答:“我没有诀窍,只是在它们需要食物的时候,适量地给予煮好的熟食,但不能给生食甚至活禽,让它们有机会自己撕扯拆解。这样,它们就对现状很满足,不会有别的想法,更不会对我形成威胁了。
”南师注解:养老虎和养(领导、管理、相处)人是一样的道理,人喜欢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现成的熟食)。如果你给他(她)的好处需要有一定的付出(给老虎生食甚至活禽需要捕捉撕扯),那他(她)就会对你有意见(搞得不好老虎就要咬人了)。
原来,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很聪明,要做老虎。然而,只有少部分人,才是高超的养虎人。
正如南师所言——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是需要你自己去参悟的。因为,自我的醒悟最真实、最有用。
《列子臆说(上)》读后感(五):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是需要你自己去参悟的
站在30多岁的人生路口,突然醒悟到一些道理,也让自己对哲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南师,源于数年前一位相识的朋友将自己的小孩送入太湖大学堂就读。
首先,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前人的智慧值得我去参悟,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去开创未来。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列子》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再加上南师的讲解,真的让我觉得,如能当面聆听南师的教诲将是莫大的荣幸,可惜南师早已仙去。历史总是不断地在重演,这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或前车之鉴,都值得我去学习、思考、借鉴和警醒,以便自己继续走好接下来的路。
其次,要珍惜与人交流、与书交流的机会,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入三十多岁的年龄,感觉自己越来越不再像青春年少时那样做事鲁莽和粗糙。很多事,也许亲身经历过才会有所领悟,但那些领悟中又有多少需要一定的代价来交换。偶尔也会慨叹自己真正懂得一点道理的时候,自己也不再年轻,便愈加严格要求自己成长和进步。我经常需要与人交流,也着实让我从周围人身上学到不少。当然,我也喜欢读书,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列子臆说》因是根据南师口述整理,给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文中不断出现“年轻人要注意”等相似的字眼,有这样的良师陪伴,能有幸阅读其著作,真得感觉很幸运。
最后,一本好书要反复阅读,慢慢体会,逐步扩展。《列子臆说》虽然分上、中、下三册,其实篇幅并不是很多。但是,要读懂它实属不易。即使上册中很多道理我已知晓,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仍然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其中一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话说上古有一位奇人,能与老虎等猛兽友好相处,于是就有人问其诀窍是什么?奇人回答:“我没有诀窍,只是在它们需要食物的时候,适量地给予煮好的熟食,但不能给生食甚至活禽,让它们有机会自己撕扯拆解。这样,它们就对现状很满足,不会有别的想法,更不会对我形成威胁了。”南师注解:养老虎和养(领导、管理、相处)人是一样的道理,人喜欢轻而易举得到的东西(现成的熟食)。如果你给他(她)的好处需要有一定的付出(给老虎生食甚至活禽需要捕捉撕扯),那他(她)就会对你有意见(搞得不好老虎就要咬人了)。原来,大部分人都是自以为很聪明,要做老虎。然而,只有少部分人,才是高超的养虎人。
正如南师所言——很多人生的大道理,是需要你自己去参悟的。因为,自我的醒悟最真实、最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