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鱼就是鱼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06-17 23:30: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鱼就是鱼的读后感大全

  《就是鱼》是一本由(美)李欧·李奥尼 文/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40页,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鱼就是鱼》精选点评

  ●想象力。自我认同自知之明

  ●青蛙就是青,鱼就是鱼,没有为什么 ps:颜色很美

  ●鱼脱离不开鱼的想象,人脱离不开人的想象。不同阶层的人脱离开本阶层的想象也不容易的。

  ●画面开阔干净语言简洁,虽然寓意小朋友暂时无法体会,但鱼形的鸟和奶牛勾起他的很大兴趣

  ●绘图精美,颜色柔和内容韵味,是难得的好童书大人读也有启发

  ●做好自己

  ●色彩丰富而不锐,想象力丰富,叙事娓娓道来,没有生僻翻译痕迹印刷设计精美,好书

  ●鱼就是鱼,蝌蚪就是蝌蚪,青蛙就是青蛙

  ●很感动,保持自己的本性就好,他会带你去你该去的地方

  ●是尊重,是离开,是,是友情,是亲情【2018 No. 17】

  《鱼就是鱼》读后感(一):青蛙,请带她去看看世界

  非常意外地,被这个绘本打动了。

  俗套地说,一只鱼为了想看看岸上的世界,奋力地跳到了岸上。

  去掉这一点,我发现是在说我和母亲,我的长大

  鱼是母亲,我们是青蛙,我们住在水里的乡下。鱼可能不希望我长大,但腿啊脚啊还是自己变长了 ,青蛙要出去看看了,长大真的是一瞬间的事,不知为何,我们要离开鱼,离开水下,到未知的岸上。而鱼,依然在水下,等着见了世面的青蛙回来。

  青蛙回来了,给鱼说了好多好多她看不到的世界,鱼就努力想象,可是根本没见过,怎么想象呢?或许我们在给我们母亲说着大城市繁华地名时,母亲能听到的只是儿子介绍的繁华,和说出的地名,仅此而已。

  母亲不能像鱼一样跳出岸,她能盼望的就是有一天,青蛙能带那个笨拙不知道规矩的鱼出去看看。

  农村的青蛙,好像自己还没在外面的世界转悠够,什么时候又能带鱼出去呢?

  《鱼就是鱼》读后感(二):鱼就是鱼,我就是我

  《鱼就是鱼》是一个非常简单故事,米诺鱼和小蝌蚪一起生活池塘里,后来小蝌蚪变成了青蛙,把池塘外的看到的世界告诉鱼,米诺鱼根据青蛙的描述幻想外面的世界,可是不管他如何想象,不管是鸟还是奶牛还是人都是鱼的身子(有鱼鳍和鱼尾、用腮呼吸)。米诺鱼最终决定要到岸上去看一看,结果是无法行走无法呼吸差点丢了性命,幸好在青蛙的帮忙下它又回到了池塘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这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努力过探索过,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安于他的选择。

  3岁的柚子,我读这个故事给他,每次读到小蝌蚪变身,他都要钻进被窝,似乎他自己也在经历一次变身,等读到蝌蚪变成青蛙时,他也跳出完成一次蜕变。

  读完故事,我问柚子,“如果你是鱼,你想怎么办?你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他就突然抱住我说“我不是鱼,我要妈妈”(哭腔)。显然,依旧还没摆脱分离焦虑的阴影。

  我告诉他,等你长大,终究会有一天要离开妈妈,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不管去哪里妈妈都支持你,不管你走到哪妈妈都永远爱你,妈妈相信不管你走到哪你也永远爱妈妈。

  给柚子盖好被子, 他说了一句:“妈妈,我是人”,然后心满意足的闭上了眼。

  就像青蛙说的那样“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

  是的,你就是你,妈妈现在就像青蛙,或多或少的告诉你关于这个世界的各种事情,而随着你慢慢长大,你将形成你自己的世界观,成为独一无二的你,选择你自己喜欢的生活。

  《鱼就是鱼》读后感(三):鱼就是鱼,青蛙就是青蛙

  该如何说这本书呢?似乎它有太多的内涵可以让人去体味,不同的角度甚至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而作者在书的开始就告诉我们了——“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一只蝌蚪可以长出脚来,从池塘跳到陆地上去“周游世界 ”,而一只鱼便只能也只可能长成一只更成熟的鱼。当周游世界回来的青蛙再次与鱼相遇了之后,书中便开始了属于鱼的“奇幻之旅”,青蛙告诉鱼它看见了有翅膀、脚和许多颜色的鸟,有四条腿、长着犄角,吃青草,肚子下坠着些粉红色奶袋子的奶牛,以及人类。这些鱼从来没见过、没听过,压根也不会想到那些对它而言无比新奇的事物,在它的脑海中变成无比绚丽奇幻的存在,这些存在让鱼奋力跳到岸上,只可惜岸上没有它希望看见的那一切,而且也无法上它呼吸。在青蛙的帮助下,它重新回到水中,并且明白了青蛙一开始就说的那句“鱼就是鱼”。

  结局有些悲伤,不是嘛?小鱼儿是可悲的,它无法去岸上去看看青蛙描绘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因为“鱼就是鱼”,它注定离不开水。在这里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我们自己,生活中有许多无奈,有些事情我们永远无法做到,有些东西我们永远无法得到。

  不过,也正因“鱼就是鱼”,我们需要做的是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的世界和解,在自己的界限范围内,愉快地游来游去,或许也会发现如书中所写那般——“阳光从水面上照射下来,揉碎在水草间,柔柔地变幻着亮光闪闪的色块。这个世界的的确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处了。”

  《鱼就是鱼》读后感(四):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

  餐后的故事时间放了这个绘本的视频,引来最多笑声的果然是小鱼听到青蛙的描述后想象出“鱼鸟”、“鱼牛”和“鱼人”的画面。而我看着他们,就像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小鱼。

  故事始于一个池塘。

  幼年的小鱼和蝌蚪有着相似的外形,常在水草丛中游来游去,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所有的变化都是从“小蝌蚪”长出脚开始的。小鱼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朋友昨天还是“鱼”,今天却变成了“青蛙”?

  故事里的青蛙作为两栖动物,似乎具备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开池塘之后,它几乎把世界都跑遍了;当它再回到池塘,向小鱼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时,是多么的自豪啊。

  惟妙惟肖的描述让小鱼产生了无限的联想,可是再怎么想象,世间的万物还是脱不开“鱼”的模子。小鱼太羡慕它的朋友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让它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去岸上看一看。然而,迎接它的却是险些丧了命……还好有青蛙的帮忙,小鱼才最终得以回到池塘里,继续它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

  我不解的是,为什么作者对小鱼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向往要给予这样消极的回应?

  当我问他们:如果你是小鱼你会怎么做?

  大多数孩子都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带一个氧气瓶(我想他的意思是水瓶);把小鱼放进鱼缸里带出去;让小鱼多跳出水面看看......

  只有一个孩子说:我觉得不出去也挺好的,大海里也有各种好玩的东西。

  这个心态几乎惊艳了我。

  小鱼们,随着你们的长大,童年的玩伴不再形影不离,你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自我建构出一套独一无二的经验;在不断的交往和比较中,也难免会羡慕别人,甚至陷入盲从。希望有一天你们也会意识到,大多数人选择的道路未必是适合自己的,你所在的地方也可能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处”。

  就像青蛙说的:青蛙就是青蛙,鱼就是鱼,就是这么回事。

  《鱼就是鱼》读后感(五):鱼就是鱼

  这本书,或者说这部动画短片,应该是读过很多遍了。

  朱雄教授特别钟爱这个故事,几乎每次用《鱼就是鱼》来阐述

  建构主义思想。

  我每次都会很认真的听,

  也几乎每次都要记笔记。

  o(°▽、°o),很难为情。

  《鱼就是鱼》,讲述了一个极简单的故事,

  米洛鱼和蝌蚪一起在一片平静的池塘生活,

  后来蝌蚪不完全变态成了青蛙,

  跳到岸上去游历回来后和儿时的好友米洛鱼讲述岸上的新鲜见闻。

  鱼有鱼的思维方式和受限制的想象力,

  脑补出的五彩的飞鸟、

  产乳的牛,形形色色的人们都带上了鱼的印记

  ——侧面单眼、没有脖子、用腮呼吸的鱼的形象。

  谁说不是呢?

  因为鱼从来没有离开过池塘啊!

  平静的池塘里只有他和他的朋友而已。

  他能构建出蝌蚪到青蛙的变化,却难以勾勒别的形象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并不会凭空降世。

  儿童也一样是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理解和探索未知世界的。

  儿童一开始也是通过同化作用来纳入新的经验,

  当出现矛盾的时候,才选择性地进行吸收进而平衡,

  获得新的经验。

  这就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儿童建构的过程。

  当一个新的条件刺激米洛鱼去拓展的时候,

  他没有想过离开池塘吗?没有尝试过吗?

  尝试的结果是什么呢? 差点就“壮烈”在泥土上了呢。

  鱼就是鱼,用腮呼吸,终身生活在池塘中。

  这似乎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令人扼腕。

  但鱼又可以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了,

  他自己反倒是没有什么惆怅沮丧的心情。

  不禁宛然一笑。

  蓦地想起一句古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年纪大了,就不会觉得鱼的安然是没有出息的颓唐,

  做一个自在的自己,有一个过命的朋友,

  足矣。

  o(°▽、°o),又思维混乱地罗嗦一通。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鱼就是鱼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