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6-17 23:04: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摘抄

  《养蜂的秘密》是一本由[法] 伊夫·居斯坦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2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一):真的是秘密

  我这人小时候其实是不怕虫子的,但是在小学一次抓蜻蜓过程中抓到了一只没有头的蜻蜓,时的画面我现在还记忆犹新,从此以后我就开始对所有昆虫产生阴影,尤其是带翅膀的那种。后来长大了些我还被蜜蜂蛰过后脑勺,所以尤其对蜜蜂产生了特殊恐惧。每次电视上那些养蜂人,有的甚至都不穿防护服就去招惹蜜蜂,我想我这辈子都和这种事无缘了。为什么这本《养蜂的秘密》会吸引我呢,因为我认为对什么事物恐惧是因为不了解,再来就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十分信赖的出版社后浪出版的,我可不是因为觉得蜜蜂可才去选择这本书的,所以我和大多数人不一样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有了一些对蜜蜂十分表面的了解,因为成天在抖音,经常刷到养蜂人的视频,从下面网友的留言里我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了。这本书强调的是实用性,是能够帮一个小白进化成养分人的秘籍,除了介绍蜜蜂本身之外还有饲养的很多细节,如果从来没考虑过养蜜蜂的人在看过这本书之后可能也会产生兴趣。养蜂需要做的准备有很多,知识储备尤为重要,如果不了解其习性是养不好的,并不像我之前想的只要提供一个蜂箱再定期收蜂蜜就行。所以如果真的要开始养蜜蜂也要做好十分的理准备,真正专业的人会去自己动手准备一切事物,从一开始蜂箱的制作都要弄明白。书中的知识全面到连制作蜂箱的步骤都写得十分详细,还包括很多拓展的知识。

  这本书的叙述形式也非常新颖,是用的漫画形式,我认为这本书也完全适合给孩子看,因为这属于十分正统的科普知识。漫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直观文字图画搭配着看,更能够理解作者表达意思。加上现在很多东西都现代化了,作者对于养蜂的见解也都是最新的,跟随当下潮流的。这就像山里的野地也能打造成自家花园是一个道理,这是一个不错买卖,这本书也详细描述了相关的交易方法。有好多蜜蜂的用途我们之前是没听说过的,现在看来很有市场,只是养蜂的时候也有可能面临损失,这要做好心理准备。这本书让们了解到了蜜蜂的另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商机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二):原生态DIY养蜂一本通 ——读《养蜂的秘密》

  地球是一个完整生态系统,授粉昆虫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它们为植物传播花粉,我们生活大地将中断循环,成为一片荒漠,生命也随之荒芜。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这个采花酿蜜的物种,自古以来就是勤劳象征,在忙碌的造蜜季节,一只工蜂的生命只有6个星期,短暂的一生里,为蜜蜂族群、为人类贡献甜蜜,为地球创造果实。

  蜜蜂和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人工养蜂酿蜜的历史也已经超过5000年,这门古老的技术从古至今、代代传承,人类与蜜蜂互相影响,走到现代。

  在现代社会里,养蜂还是一门技艺么?如果我有一个追花人的理想,我该从哪里着手呢?在法国,有一位痴迷原生态养蜂的人,他叫伊夫.居斯坦,他热爱大自然,致力于学习各种传统技艺,包括养蜂,他从养蜂大师那里传承了大量的窍门技巧,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一个道法自然的养蜂人,他还是一位作家和漫画家,于是,他将自己对于养蜂这门技艺的了解,变成了一本漫画书。如果你有一个追花人的理想,你就可以从读《养蜂的秘密》(后浪出版公司2020年5月)一书开始着手。当然,如果你像我一样,只是对养殖蜜蜂有兴趣,也可以开启这本漫画书的阅读。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本漫画养蜂书,作者图解了所有蜂巢中的秘密。按图索骥,我们都能养蜂酿蜜。

  蜜蜂的家族里都有谁?工蜂、雄峰、蜂后在族群中具有怎样的使命?它们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各地区的蜜蜂种类有哪些?它们酿造的蜜有什么不一样吗?漫画以蜜蜂自述的方式展开了原生态养蜂的帷幕。好了,了解了蜜蜂一家,我们要开始养殖了。养蜂的方法古今并无不同,养蜂的工具不断与时俱进。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蜂巢是什么样的?如何自己做蜂箱?书中用非常详尽的图和文字,绘出蜂箱的式样和制作方法。虽然,作为一个动手能力不强的读者,我觉得很难,但是,我想,一个真正想养蜂的人,一定可DIY出他的第一个蜂箱,开启规划养蜂场的第一步。

  养蜂工具齐备,作者开始介绍什么植物是蜜源,主要介绍了是欧洲的12种草本植物和12种木本植物,以及养蜂场周边的22种木本植物,作者不仅画出了这些植物的模样,还教授了给植物嫁接的方法。即使不养蜂,拿着这些图认认草木也是有趣的事呢。

  不过作者还是很认真地在教我们养蜂。接下来的篇章,都是养蜂取蜜的细节。毕竟,细节可能决定成败。饲养蜜蜂也是需要运用管理知识的,漫画从蜂箱安置到采收蜂蜜,从蜂场转移到防止盗蜜,从四季的工作内容到蜂产品的加工,从如何分蜂到蜜蜂病虫害防治,甚至包括如何把蜂产品卖到市场上、甚至到如何给你的蜜蜂买保险,都画得清清楚楚,标注得得明明白,是相当详尽呢。

  原本,我是把《养蜂的秘密》当作一本闲书看的,最初只是一本有趣的闲书而已。我想着,在某天的饭局上,大家谈到昆虫和生态或者环保或者天然食品的时候,我可以装作一个蜜蜂方面的“饱学之士”,讲一讲蜜蜂和蜂蜜的故事,那些速写风格的漫画有助于帮助记忆罢了。意外的收获是,《养蜂的秘密》对目前的我是本闲书,但是,如果命运中真有某种神奇的相遇,我倒是确实能按照这本书建造一个自己的养蜂基地呢。

  2020年,人类前所未有地领教了病毒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我们的敬畏还真是不太够,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就需要以追逐花开饲养蜜蜂来度过一段时光,那么,这本《养蜂的秘密》所产生的价值,将远远超过我在饭桌上转述它,当然,更大的可能还是:我以聊天的方式和朋友们分享养蜂的秘密。不过这个分享,会让我变得更有趣,虽然,这不是什么打紧的事,但是在这个过程里,我制造了饭局话题的趣味,这滋味,或许也甜美如蜜。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蜜蜂,人类只能活四年”,这个推断获得了昆虫学家的认同。蜜蜂对于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性不必多说,嗡嗡的小生命,制造甜蜜,让人敬畏,我们和它们的故事,还在持续。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三):假如能有一箱蜂

  养蜜蜂这件事,一直在我的遗愿清单上。以前觉得死之前要去极北之地看一次极光才能心安理得地去死,现在觉得极光无所谓了,倒是希望能有机会养一箱蜜蜂。

  这个念头有可能来自于愧疚。我小时候总是被扔到乡下过暑假,老房子有一堵西晒的墙,里头住着落单的蜜蜂。大人经常拿个空啤酒瓶子蒙到蜜蜂住的小洞上,蜜蜂只要一飞出来就会落进啤酒瓶子里,成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玩具。

  这个念头也可能是来自于幻想。《蜜蜂与远雷》里男主的爹就是养蜂人,带着天才钢琴少年到处转场。《蜜蜂的秘密生活》里,养蜂成为了一种隐喻,代表种族隔离年头里最后的一点温情和拒绝绝望的生命力。

  最接近实际操作的鼓励来自浙江作协一个不知名作家写的书,他在里面讲他上山养蜂的生活,讲他分蜂遇到的困难,冬天低温给蜂群带来的挑战。我从来觉得养蜂是在远离城市的地方才能实现的幻想,他在城市周边的村庄养蜂的经历第一次让我感到,养蜂也许可以不仅仅止步于幻想。

  我在电影院里看《四个春天》,电影里父亲陆运坤得了一箱峰,兴奋得像个坐不住的小孩,一会儿就要去看看蜜蜂,隔一会儿又要去看看蜜蜂。这段镜头给我乐得不行,有点羡慕,也有点心有戚戚焉。我要是得了一箱蜂,肯定也是这个熊样。不管养蜂指南上怎么一遍遍告诫新人“别去打扰蜜蜂”,我肯定管不住自己这颗八卦的心,就怕蜜蜂饿了、热了、冷了,就算蜜蜂挺好,我也忍不住想看看他们在巢箱里神秘的生活。

《四个春天》里陆爸爸养的蜂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本蜜蜂的科普。你懂的,就是那种带一点实操的科普书,会介绍一下蜜蜂的身体结构、习惯、蜂巢的剖面图什么的。我万万没想到,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蜜蜂的知识,还是实打实地在讲“怎么养蜜蜂”。

  什么叫实打实地在讲“怎么养蜜蜂”呢?我举个栗子。在我的规划里,养蜜蜂用的巢箱,肯定是上马云爸爸那儿买现成的。可是这本书,不仅介绍了市面上常用的所有巢箱的种类、优缺点之外,还非常认真地教你怎么从木头和螺丝钉开始,自己做巢箱。光从这个细节,你就能明白,作者是真的实打实地在讲“怎么养蜜蜂”。

  也正因为这本书真真正正实打实地讲了“怎么养蜜蜂”,我明白了“养蜂”注定要待在我的遗愿清单上更久的时间。养蜂不易,从疫情期间有养蜂人无法转场、眼看一箱箱蜜蜂活活饿死的新闻就能略知一二。动保圈子里传来的也多是坏消息,中华蜜蜂种群的日渐衰落,外来蜜蜂的日益雄壮,都让我担心这个心愿难有实现的一天。这本书的作者兢兢业业地列出了养蜂人面对的种种困难——蜜蜂分蜂早了或晚了、导致损失了蜂群的精干力量,蜜蜂会被盗、会冻饿而死、会被寄生虫和天敌所杀、会应激、会生病、会因为在打过农药的地方工作而中毒……你越是心疼这群毛茸茸嗡嗡嗡的可爱的小家伙,就越是要把自己的一颗心赤裸裸地交给生活去吊打。

  何苦呢?养蜂人一定会这么说。

  但每次花园有花开了,野蜂绕着我嗡嗡飞、停在我的小池塘里喝水休憩,我还是好高兴有它们在这里。当然,它们对玻璃的识别能力真的差到让我有点心塞,每个春天我都得一次次打开窗户,把误闯进房子出不去的野蜂轰出去。

  我讨厌蜂蜜,所以养蜂不为了采蜜。

  可能就是需要有一群嗡嗡嗡,才会觉得春天一定还会再来吧。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四):打开蜂箱看蜜蜂的世界,原来养蜂也没有那么神秘嘛

  蜜蜂在很多漫画和影视创作中都是以一种非常可爱的形象出现的,我们小时候也常常唱着“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这样童稚的歌谣。

  但实际上,我是非常害怕蜜蜂的,不对,准确一点来说,我是害怕“蜂”,因为我压根儿就分不清什么蜜蜂、马蜂、胡蜂……

  管它什么蜂!反正每次看到这些“嗡嗡嗡”的小动物,都会躲得远远的,更不用说养蜂这件事了。

  事实证明,想要克服对一件事物的恐惧,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去了解它。

  就像对于害怕蜜蜂这件事情,看过《养蜂的秘密》之后,不仅对蜜蜂的恐惧心理大大减轻,甚至还产生了养养试试的奇怪想法。

  蜜蜂这个小东西呀,其实也挺可爱的嘛!

  在《养蜂的秘密》中,作者伊夫·居斯坦是一位养蜂20年的漫画家,他采用拟人的手法,让小蜜蜂们以主人翁和亲历者的姿态“亲口”揭开养蜂的秘密,他真的是很认真的在教你怎么去“养蜂”!

  工蜂、雄蜂、蜂后轮番登场,将蜜蜂们的生理特征与生活习性细细讲述,也告诉打算尝试养蜂以及想要了解养蜂的人们该去怎样饲养和管理他们,小蜜蜂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打造这本原生态养蜂DIY一本通。

小身体,大用途!

  蜜蜂小小的一只,看起来并不起眼,似乎一阵强风吹过,都能让它们晃一晃。但其实,小蜜蜂的作用是大到我们难以想象,这么说一点不夸张,没有了蜜蜂这类授粉昆虫,我们可能连饭都吃不上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伊夫在《养蜂的秘密》中,将大地比喻成了一个巨大的“消化道”,而大地上的所有生物都是植物的烹饪大师,这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的小蜜蜂了。

  那么蜜蜂在这道菜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首先,它们为植物传播花粉,让雌蕊和雄蕊完成异花授粉的交配,充当起了小“媒婆”的角色,成为生命循环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样才可以让植物们顺利地开花结果,我们才得以一饱眼福和口福,正因如此,蜜蜂是各种作物的最理想授粉昆虫,还被誉为“农业之翼”。

  其次,蜜蜂的授粉不仅保证了植物的生命循环,同时它们让植物更加蓬勃有生命力,给大自然的增添了四季变换的奇妙乐趣,小蜜蜂们成群结队唱着“嗡嗡嗡”的蜂之歌,从叶间花丛飞舞而过,成为大自然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蜜蜂用它们小小的身体维持了生态平衡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还提高农作物回的产量和质量,所以,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仅能活四年,没有蜜蜂就没有植物,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也就没有人类”,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小蜂箱,大世界!

  蜂箱是小蜜蜂们的家,以前的蜂箱形状各异,养蜂人们也尝试使用过很多种材料,如今的蜂箱外表上看起来则要整齐很多,《养蜂的秘密》中提到的比较常见的郎氏蜂箱看起来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木头箱子。

  很多蜂箱外表看起来朴实无华,并没有什么名堂,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小蜂箱里隐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当中,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蜂箱里结构严谨,不同“工种”的蜜蜂们各司其职,再加上养蜂人的悉心照料,三位一体保证酿造出属于自己的纯天然好蜜。

  各司其职的小蜜蜂们

  不同职责的蜜蜂根据他们工作内容的不同,身体和生理结构也会随之发生着改变,主要体现在口器和腹部的结构上。

  其中,最忙碌的要数工蜂,它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工蜂的一生可真应了它们名字当中的这个“工”字,忙忙碌碌,一生都在工作着。

  它们从一孵化出来就到做清理工,随着营养腺的发育,它们又变成了保育蜂来照顾刚出生的蜜蜂宝宝们,然后再继续担当起蜡蜂、仓库保管员、蜂巢守卫的工作。

  从孵化出来的第21天到生命的结束,工蜂们便专注于采蜜工作量,它们工作繁重,勤勤恳恳,所以它们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夏季的时候甚至只有6周的寿命,可以说,很多工蜂是被累死的。

  相对而言,雄蜂的工作似乎看起来轻松许多,它们只有一个任务——和蜂后交配!这听起来像是一桩美差,但是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平日里看起来游手好闲,吃饭都要工蜂来喂,到了蜂后婚飞之日,在风和日暖的好天气里和他们的女王进行交配,然而,和蜂后交配之后的雄蜂将生殖器留在蜂后体内,然后自己会马上死亡。

  不仅如此,雄蜂是没有螫针的,他们不会螫人,在蜂巢内的地位也很尴尬,没有和蜂后成功交配的雄蜂会受到工蜂们的驱逐,甚至会把它们咬死、饿死。

  “春宵一刻”的代价可着实不小啊。

  结构严谨的蜜蜂之家

  在蜜蜂的家——蜂箱的内部,其实是有着非常考究的构造和组成的,而且包括蜂箱盖、副盖、继箱、底箱和底板等多种结构组成,每一个部件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想酿出一罐好蜜,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不仅是蜂箱的内部,对于蜂箱位置的安放也同样非常重要,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小蜜蜂们迷路,偏离了航线回不了家啦。

  所以在摆放蜂箱的时候,不要把它们排成一行,而且要在蜂箱表面做上不同形状和图案的标记。如果蜂箱较少且没有适当的地方,那么在给蜂箱涂成不同颜色之后是可以排成一行的,这样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它们“导航”,保证小蜜蜂们可以顺利地回到家中。

  除了蜜蜂们的工作和机构,以及“蜜蜂之家”的奥秘,《养蜂的秘密》中还介绍了如何打理养蜂场、赶走天敌、人工分蜂等关于养蜂知识的方方面面,既专业又生动。

  拟人化的叙述方式非常有趣,甚至让我没有感到读一本科普读物的枯燥,就像阅读一本漫画书般的津津有味。

  怎么样?不如我们来跟随着《养蜂的秘密》的小主角们,一起来试试酿造出属于自己的纯天然蜂蜜吧!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五):养一群“另类”的小宠物吧,可爱,又能给主人带来食物那种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这个诗意化的比喻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蝴蝶效应”。 那么,蝴蝶扇动翅膀真的可以引发飓风吗?

  答案是:不能。那是因为空气作为流体,具有黏度,并不是刚性的。蝴蝶扇动翅膀只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起作用。当蝴蝶飞过,空气很快就恢复它之前的状态。所以,翅膀对空气的扰动不能传播更远,因此空气不会发生更大的“涟漪效应”。

  但是,有一类昆虫,如果没有它,地球上将会是这样的一片荒芜景象:只有沙漠和一些生命力最顽强的植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沙漠中这些最顽强的植物,也再找不到生存所必需的腐殖土,同时,人类和动物们便再也没有食物。

  其中之一,便是蜜蜂。

  地球上生命的循环,从农民们耕地播种,果农们种下果树,野生植物自然生长开始……开花,授粉,结果,多亏了蜜蜂和其他授粉昆虫,人类和动物才有了果腹的食物。

  废料分解,果实腐烂,植物衰败死去,它们重归泥土,变成肥沃的腐殖土,就这样,我们又回到了起点,人类与动物们,靠着蜜蜂朋友,运转起了“植物—动物—人类”的生物链,更何况,人类早就发现了这群小朋友,还能给不易的生活加点甜,它能自己养着,一边照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边与它一起分享甜蜜么?

  自蒙昧时代起,蜜蜂饲养,一直采用相同的方法,甚至,只要能找到一片隐蔽一点且阳光充足的场地,就可以成为“兼职”蜂农。

  一位拥有20年养蜂经验漫画家——伊夫·居斯坦,尽管他并非一位职业养蜂人,但是他从许多养蜂大师那里传承了大量的窍门妙招,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将积累了20年的经验编绘成一本漫画养蜂指南——《养蜂的秘密》,向所有爱蜂人士分享他的知识与热情,你也可以成为拥有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

01先安居,再乐业——人类有住房刚需,蜜蜂也一样

  要开创属于自己的“甜蜜事业”,得先让小蜜蜂看上为它们打造的“房子”。

  大自然中的野蜂筑巢,除了使用蜂蜡筑巢,往往在建造蜂巢的过程中还会加上一些其它物质来增加巢的牢固性,抵抗大自然的风雨,比如粘稠的树胶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野蜂的巢一般比较黄,但是韧性比较好。

  蜂场里养殖的蜜蜂,并不需要用韧性来抵抗风雨,筑巢的材料以蜂蜡为主,蜂巢相对白一些。

  在开始养蜂之前,有许多人都想象过漫步在大自然中时,能看到的精美的蜂场,但是有些人因为制作是怎么样太难,而放弃了,其实,如果你愿意的话,大可以跟着这本漫画指南,开始制作蜂箱。

  备木材、切割、安装巢框、加固……未了,便在巢框上铺上巢基础蜡纸,就可以着手引入一个优质的蜂群,并好好照顾它们啦!

  优质的蜂群,对于居住环境,也是相当挑剔。巢框里铺的巢基,通常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要么是纯蜂蜡的,要么是混合蜡的。尽管混合蜡的价格更低,也能被蜜蜂接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对于蜜蜂和养蜂人都会有一定的危害;

  纯蜂蜡有香味,它们对蜜蜂非常有吸引力,“纯蜂蜡”是吸引蜜蜂前来安居的关键。因此,还是选择纯天然的蜂蜡吧。

02若要“招蜂引蝶”,居所“地段”、时机,都很重要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创造自己“甜蜜事业”更是如此。

  首先,要吸引蜜蜂,得挑选它们“分家”的时机,用养蜂人的话来说,这叫自然分蜂。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的时候,是自然分蜂的最高峰,此时进行诱蜂的话,成功率会比较高。

  想要吸引蜜蜂,除了纯蜂蜡的巢基,还可以使用糖浆、蜜水一类的饵料,吸引这些正在“分家”的蜜蜂前来筑巢。

  人类不会喜欢居住在杂草从生、树林凌乱,蚊虫蛇蚁自由奔跑,附近无法觅食的地方,蜜蜂和人类一样,它们也不喜欢。

  蜜蜂对于蜂巢的选择,是非常谨慎,它们一旦定居下来,就会考虑居住环境。

  太多的杂草,会挡住它回巢的大门;树叉凌乱的树林,随时会有粗枝掉落砸毁家园的危险;蜘蛛老鼠蜡螟蚂蚁,会毁了一个它们一个族群;远离蜜源,会影响蜜蜂的生长与蜂蜜的收成。

  可见吸引蜜蜂,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开始的。

03既然都忙碌了一年,那收获甜蜜时的“小麻烦”,也就不是“麻烦”了

  罐装好的蜂蜜晶莹透亮,但这可不是直接从蜂巢里滴出来的,还有些“小麻烦”需要处理呢。

  从前,养蜂人收蜜时,用针式割蜜刀将蜂蜡盖平整地铲开,将蜂蜡收集到合适的容器里,出售的蜂蜜,是一大块一大块的固体,顾客需要哪一块,养蜂人便用铁丝切下客人需要的部分,然后,再把这一大块蜂蜜用硫酸纸包起来。

  20世纪后,人们改变了蜂蜜的包装方式,有玻璃罐,有涂蜡纸盒等等。于是,收蜜的方法,也进行了改良。

  通过摇蜜机,分享蜂蜜与蜜蜡蜜基,摇蜜后的蜜基,可以再次使用。

  再用滤网过滤摇出的蜂蜜,把它们放在密闭容器里静置几天,当它表面出现一层白沫时,要将白沫撇去,直到没有白沫为止。

  如果发现没有白沫的蜂蜜,颜色变深并逐渐结晶,就要开始进行搅拌,让它变得柔滑、细腻,当它变得黏稠时,就可以罐装了。

  每创造一份甜蜜,都是从引蜂入住开始,到“麻烦”地装在罐子里,运送到千家万户结束,读完漫画家养蜂经验谈,我似乎看到,某一天,在自家阳台上,或是楼顶蜂箱,或是自家小花园里,㧟(kuǎi)上一勺蜂蜜的情景。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六):蜜蜂带给人类的甜蜜缥缈梦

  最近在家中看《风味人间第二季》,而在第一集节目中,节目组追寻甜味最初的来源来到尼泊尔,为大家献上当地的“蜂蜜猎人”遵循最传统原始的猎蜜手法,看着当地的部族的老人几乎毫无防护地在陡峭的悬崖上与危险的蜜蜂搏斗,以获取“崖蜜”这一野生的珍贵食材,当地人称这过程为“猎蜜”。猎蜜的整个过程惊险、刺激。然而,节目播出后,也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对此表示异议。认为这种毁巢取蜜的掠夺,如同杀鸡取卵,破坏自然而且不卫生。

  对于“猎蜜”可能会引发的争议,节目组特意在节目中打出字幕警示:本片如实记录传统部族生活方式,食用野生蜂蜜有风险,请谨慎尝试。

  每个地区,每个部落都有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方式,我们应当尊重和理解。但是针对这甜美的蜂蜜而言,并不是野生的就好,人工养殖的蜂蜜和野生蜂蜜具有同等的营养价值,对于大自然没有任何的破坏,而且还很干净卫生。

  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经过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古希腊人把蜜看做是“天赐的礼物”。中国从古代就开始人工养蜂采蜜,蜂蜜既是良药,又是上等饮料,可延年益寿。

  养殖蜜蜂是获取蜂蜜的主要途径。喂养蜜蜂在中国拥有优良的传统,苏轼的《收蜂蜜》和南宋杨万里的《蜂儿》等诗文中,都记载了当时养蜂和采蜜食用的真实景象。但是蜜蜂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养殖其实也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所以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小心谨慎,同时也要培养和蜜蜂之间的亲密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养殖蜜蜂。

  《养蜂的秘密》这是一本拥有20年养蜂经验漫画家的原创养蜂手册,也是一本图解养蜂指南。比文字书更直观,比实物照更清晰。伊夫·居斯坦,漫画家兼写作者,同时也是一位深度养蜂爱好者。他将这两项专长完美结合,创作出了这部原汁原味的漫画养蜂经验谈。是一堂图文并茂、货真价实的养蜂课。形式生动有趣,内容严谨专业。图像的表达方式,使养蜂的职业更易于被了解和学习。道法自然的理念引人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从蜂后的一生到繁殖蜂群、从蜜蜂的舞蹈到蜂箱的活动、从蜜源植物到制作蜂蜜水,伊夫·居斯坦以最尊重自然的方式,为我们详细介绍这门学问的方方面面。

  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

  蜜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蜜蜂种类很多,主要有小蜜蜂、黑小蜜蜂、大蜜蜂、黑大蜜蜂、沙巴蜂、苏拉威西蜂、绿奴蜂、西方蜜蜂、东方蜜蜂、中华蜜蜂十大种类。

  蜜蜂为社会性昆虫,由蜂王、雄蜂、工蜂等个体组成。

  蜂王就是专职产卵,肩负着繁衍后代的社会重任;雄蜂是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蜂群内的雄性“公民”,其存在的唯一作用是与蜂王交配。不过,雄蜂当发挥了这一作用,就要献出其宝贵的生命;除了蜂王与雄蜂各自的任务外,蜂群内的其他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工蜂要酿造1千克蜂蜜,需要采集10千克花蜜。来来回回总共要飞行32万千米,这个路程大约相当于绕地球8圈。工蜂一出生就开始工作,其任务就是采集花蜜、水分、花粉、蜂胶及巢门防卫。

  蜜蜂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它们用辛勤的劳动,给我们带来芳香甜美的蜂蜜、营养丰富的蜂花粉、高效调节机体代谢的蜂王浆、有诸多医药保健功能的蜂胶和蜂毒、以及美味的蜜蜂幼虫和蛹,还有在工业上有广泛用途的蜂蜡。

  不仅如此,蜜蜂不停地在花间穿梭采集,同时也为开花植物传花授粉,提高作物的产量,改善果实的品质。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主食是靠风授粉以外,全球三分之一的农作物依赖动物授粉,其中80%~90%的工作量由人类饲养的蜜蜂完成。所以,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将最多再存活四年”,由此可见蜜蜂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都知道蜜蜂对于人类的贡献,可是当我们看到眼前有一群蜜蜂飞过的时候,下意识里的第一反应还会是害怕。害怕什么呢?当然是害怕被蜇。通常会蜇人的是工蜂,它的针是产卵管退化形成的,位于腹部的末端。但是蜜蜂蜇人后,自己也会死去。它的内脏会被拉伤甚至脱掉,然后死去。

  所以,蜜蜂并不会无故地蜇人或其他动物,这仅仅是它自卫的本能。当它感到自己遭到侵犯和攻击时,才会将针从体内伸出。如果人们去逗弄或扑打蜜蜂,它才会奋起自卫,向敌人发起进攻。

  蜜蜂是敏感的昆虫,对于很多气味和颜色是相当敏感的,主要体现在衣服颜色、汗味、酒味、蒜味、香水味等等。所以,在饲养蜜蜂时候,首先要注意身体最好带防护纱罩,长衣长裤不留缝隙。其次要多熟悉了蜜蜂的生活习性,避开蜜蜂的敏感区域,爱惜蜜蜂。

  打理出优质的养蜂场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养蜂而言也不例外,想养好蜂就必须配备实用的养蜂工具,这些工具中对养蜂有决定性影响的是蜂箱。蜂箱是养蜂过程中供蜜蜂繁衍生息的处所,是最基本的养蜂工具。1857年美国人郎氏发明了活框蜂箱与随后发明的巢础机和分蜜机一起被称为蜂具的三大发明,而正是这些养蜂工具的使用,结束了数千年传统养蜂采用土窝、毁巢取蜜的生产方式,奠定了新式养蜂的基础,使养蜂生产出现巨大的飞跃。

  制作蜂箱首推朗式蜂箱和达旦蜂箱。

  朗式蜂箱又称标准蜂箱。根据郎斯特罗什蜂路结构和巢框设计的一种活框蜂箱。每个箱体可容纳十个巢框。这种蜂箱供蜂王产卵和蜜蜂贮蜜的空间充足、能利用蜜蜂向上贮蜜的习性生产高质量的分离蜜和巢蜜、有利于蜂群越冬和便于饲养管理。因其既符合蜜蜂生物学习性,又适于现代科学养蜂生产,被公认为饲养西方蜜蜂的标准蜂箱。

  达旦蜂箱在世界各地的应用仅次于郎氏蜂箱,欧洲的养蜂者采用尤为普遍。达旦蜂箱每个箱体容纳巢框10~11个。达旦蜂箱箱体容积大,春季可多栖息蜜蜂以推迟上继箱,冬季可多贮蜜,无需再加饲料箱越冬;框间蜂路大,夏季有利流通空气降温,冬季有利蜜蜂结团保温。在蜜粉源丰富地区饲养具特高产卵力蜂王的蜂群时,采用这种蜂箱能获得较高产量。

  对于养蜂业来说,场所的选择十分重要。首先就要蜜源充足,蜜蜂的采蜜范围在2.5Km左右,附近最好要有两种以上大面积的蜜源植物。

  其次,养蜂场地不能选择在山顶或经常出现强风的山谷中。因为蜜蜂采蜜时需要频繁外出飞行,如果场地的风太大,会给蜜蜂飞行带来很大的困难,不利于蜂群采蜜,也会给蜂王交尾带来困难。

  还有场地要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蜜蜂出工和酿蜜。同时蜜蜂对震动较为敏感,场地一定要相对安静一些,如果附近有经常制造噪音的工厂或工地,会使蜜蜂紧张无法正常工作,严重的还会使蜂群出现飞逃的情况,所以一定要避免将场所选在吵闹的地方。

  蜜蜂在气候炎热的季节会出巢去采水,因此养蜂场附近要有清洁的水源,但在水库或湖泊等大面积水域附近不适合养蜂,否则极易导致蜜蜂尤其是采蜜蜂出现溺水情况。

  养蜂是一件极为“甜蜜”的事业,但怎么引来蜜蜂是一个技术活,不但要具备一定的蜜蜂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经验。《养蜂的秘密》作者伊夫,将小蜜蜂们拟人化,让它们变身和蔼可亲的朋友,亲自向我们讲述它们自己的那些事儿。

  正是有了它们的传粉活动,植物才得以繁衍后代,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它们往往是受到难闻气味(比如汗液、香水)的刺激才会攻击人;现在很多农作物被施以农药,这导致蜜蜂在授粉的过程中毒身亡……这些鲜活的蜜蜂小人儿完美地唤起读者对蜜蜂的亲切感,让我们从更有趣的角度认识到,蜜蜂是人类的朋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养蜂的秘密》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