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推背图》》是一本由许钦彬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93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烂的书,当连环画半天翻完。只留了个印象,金圣叹是脑补YY帝。活人写的书到底不行。
●这种书,根本就应该烧掉
●这种书,根本就应该烧掉
●interesting
●一点激情都没有……
● 其实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指推背图]
《解读《推背图》》读后感(一):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是不是想的太多了,简单的想想,是不是古代人按照历史的发展而写的本小说(还是漫画版本的),故事情节是六十个基本套路,现代人只要一有事就想起了《推背图》总是能在里面找到你想要的那副画,和现在买的彩票预测图画一样,忽悠你没商量~
《解读《推背图》》读后感(二):敬畏天地,人类如何预言?如何解读预言?
《推背图》是中华预言书中最为著名的奇书之一,相传是我国唐朝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时期,当时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风和袁天罡所作,以推算大唐国运。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 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名。
其实我自认没有什么水平来给这本书《解读推背图》来写评论的,因为我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个完全的菜鸟,对于《易经》,我也只买过几本讲解《易经》的书,看完的只有曾仕强的《易经的奥秘》和傅佩荣的《我读<易经>》;关于《推背图》,我也只是以前由于好奇就在网上看到过一些关于《推背图》如何神奇预言了中国几千年来来发生的大事,有的帖子的解读那真是天马行空,神乎其神,更令《推背图》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但是我想,这个世界上除了像作者这样的高手之外,还是存在着很多像我这样的对《易经》《推背图》完全一无所知或者迷迷糊糊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吧。因此我写的评,是可以表达出我这种菜鸟看完《解读推背图》的所想所获。
《推背图》既然是唐代的两位专家级预言大师李淳风和袁天罡对唐朝及以后朝代重要事件的预测。全书共六十图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别命名。每幅图像之下均有谶语,并附有“颂曰”诗四句,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书名“推背图”,是根据第六十图像(最后一卦)中的颂曰“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而名。书中的预言诗句多隐晦深奥,需要丰富的历史和文字知识才能有所领悟,后来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子金圣叹对其作了注解。《解读推背图》本文作者既是一名企业高层管理者,也是易学研究者,他结合了易经来解读《推背图》,其中有一些现代的元素,算是古今结合。写得相对通俗一些,但是说实话,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还是觉得比较难懂。
正值日本大地震期间,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什么特效再好的灾难片都没有真实的灾难那么令人可怕。还有什么“超级月亮”、“2012地球毁灭”等等谣言更是惑乱人心,可见虽然现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人类在某些方面还是和古代人的水平一样,希望能够预言未知的事件从而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工作。那么,不妨读读《解读推背图》,看看现代人如何解读古代人的预言吧。当然,你得准备好自己的判断,是是非非,自行分辨哦。
《解读《推背图》》读后感(三):顾左右而言他——评《解读推背图》
解读,有正解,有曲解,有浅释,有深究。然未见曲解如此者,手拿双斧乱砍一气,却说枪法很好,亦可说成一位只会英语翻译的人在帮别人翻译阿拉伯语,其意大致如是。
《推背图》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其书的性质千百年来自有定论,未有驳者,即占卜类,旨在探引未来;二是作者之说,有争论,或言他人托袁李二公而传,未可知也。然自易而论,自成其法,自成其道。《推》虽非开先河之谶书,但影响之广其它书所不能比拟。虽然汉以来即有射覆之传,终是物易于事,更何况后世之史?而于此类有名的谶书亦有诸葛亮之《马前课》,宋邵康节之《梅花诗》、明刘伯温之《烧饼歌》等,各有建树。再比拟一则,科学的发展源于探索,探索是人类的本能与好奇的驱使,那么对未来世界的推衍无可厚非,至于准与不准则是另外的问题。
神仙也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先不论解秘,单说占卜,正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有一来人之父病况,得卦地天泰,爻动亦吉,卜者即告之曰无恙。康节先生却道,以卦象看,坤上乾下,坤,地也,乾,父也,父在地下,死矣,又合应卦之期,果死。此类差误不胜枚举。再来论解秘,难在何处?预言所说无非四个元素,关键人物、应期时间、应期地点、发生事件。一图、一谶、一颂,图只一张,谶颂不过五十以内字,而历史大事错综复杂,可见信息量之大,善易者纷纷注,迷雾更重,众说纷纭。金圣叹于三十四象注坦言,“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此象注一乱也。后应证在太平天国运动。金公大才,然终损文字狱,胡运不长之说,可谓中的。
现存金圣叹版本之原象并无冠六十四卦之名,六十甲子而已,即六十数,而非六十四卦之六十四数,若此,何来卦象详解,八卦象意代表近取诸身,远取万物,以现代数学来计算,这是一个组合的概念,每一卦代表的数的平方,何处可解?
既是传统的东西,必以传统解之,如传统绘画技巧,何以如此说?但见本书P115,第二十象,不知许先生何以将图看成是“一片沙漠中艰难地生长着两小丛杂草”,明明是水,流动之曲线,图尚且看错,其解就不必说了。
以上是从技术角度小议。再言历史背景——书中以袁李二公为《推背图》作者,那么一个问题就非常突出,如此隐喻所谓何来?一则身为司天监自是深知在其位谋其政,以天象献策者有,如以星断吉凶胜负,劝喻皇帝者未见,非言官之责,必不为之。二则唐太宗纳言之量之真,唐之前未见,唐之后少闻,何事不可明说,非隐晦如此之深表达?即使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亦可直言,而非以此徒费。
技术、情境皆不通,所解何来?
另所厌者,每篇必列袁李两位智者云云,篇后必列仅供参考云云,江湖有言:光说不练是嘴把式——前有篇幅言易之基础知识,无非饶舌而已。
书之贵在专,人之贵在知,纸遇刘勰幸矣,版逢许公殆矣。
《解读《推背图》》读后感(四):也说《推背图》
以前对《推背图》略有了解,但仅限于金大才子的批注和现代人对谶语的推测解读。许先生从周易文化的理论解读《推背图》的前、颂,倍感受益匪浅。本人对周易理论了解不多,感兴趣的也仅仅是《推背图》准确的预测,仔细的看了《解读推背图》后,也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推背图》相传为李淳风、袁天罡奉召所作,这一点感觉是可信的。《推背图》共六十象,其中宋朝前有十五象,平均约二十年一象;从十六象到二十四象为两宋三百多年,平均约三、四十年一象;元朝从铁木真到元顺帝北逃一百多年间一首一尾两象,约五十多年一象;明朝事六象,约四、五十年一象;清朝四象,近七十年一象。可以看出,《推背图》作者所言重点放在宋朝以前,且随着事件的推移,每一象间所跨年代愈长,这与作者奉诏推测唐朝事相符。从这一规律,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很多人对《推背图》的解读或许有明显的误读曲解。我看到过有的人把清朝灭亡后的第三十三象至四十二象都解读为二十世纪预测到的大事,一百年间十象,这岂不比对唐朝所作预测密度还要高?我仔细分析过这几象,对这十项今人的解读大多有些知识牵强附会。第三十九象没有人有异议,很明显,此象是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个人认为第四十象似乎正在当下。第四十一项解读为文革,四十二想解读为四人帮乱政,观《推背图》前文所预测到的,简洁明了,甚至直指名姓年号,一看便知。如果四十一、四十二解读为已发生之事,则言语过于隐晦,解释实在牵强,与前文文风岂不大异?其实,我认为三十九象后均为未来事,每一象间有可能间隔百年以上,不然到第五十九象的大同世界岂不屈指可待了。
个人还有一点不同认识,徐先生言《推背图》一书曾被赵匡胤打乱次序,有颠倒本,有人认为金批本即为颠倒本。我们看一下第三十五象,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三十七象为民国初年。那么三十六象所言应该介于其间,但这段时间里根本没有女子定都中原这等大事,硬解释为慈禧出逃西安过于勉强。那么我们再看看推背图第三象:为武则天当国;第四象:为武则天退位。如果这是一个连贯的预测,那么唯独缺少了武则天入宫!再回头看第三十六象谶图:女子身着铠甲,丫鬟提灯引路。稍微发散一点思维就能看出此非武装女子,实为武氏女子。(夜间)偷偷摸摸并非正大光明的入宫。再看其颂:前一句指此女子手腕了得,后一句“母子不分先后”实指武则天先后废其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称帝,退位后中宗李显继位,此正是“母子不分先后”。再看“西望长安入觐”,入觐就是朝见皇帝,长安入觐就是长安入觐,为何还要西望?不通啊。其实,西望长安之地,东都洛阳是也!唐高宗时,唐高宗、武则天多年代在洛阳,当时称洛阳为东都,为则天称帝建大周即定都洛阳。所以这句不通的句子应为“东渡洛阳入觐”。金大才子曰“此象疑一女子能定中原,建都长安”,猜到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此第三十六象实为第三象,或许发生太靠近太宗皇帝当时,李淳风、袁天罡怕泄漏天机,故意把此象放到后面,也可能是赵匡胤对《推背图》打乱次序后所流传下来的版本。
谶图中,每提到外虏时就有长袍马褂的清朝服饰形象,因此推断谶图有篡改的可能。而且,可能是在清初反清复明的背景下,清中期以后,满蒙已经融入中华民族,为汉民族接受,很少有那么强烈的排斥情绪。基本没有可能是现代人篡改,现代发达的咨询,别说清朝,任何朝代和民族的服饰都能挖掘到。第四十五象许先生理解为西北方的国家,我深以为然。
.S.某日,朋友看到我在看这本书,便说:最近在学推拿啊。因为这么个小插曲,便把《推背图》名字的由来贴在这里吧:《推背图》是唐初司天监李淳风与术数大师袁天罡奉唐太宗之命合撰,因李淳风某日观天象,得知武后将夺权之事,于是一时兴起,开始推算起来,谁知推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中国2000多年的命运,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泄,还是回去休息吧!”,即第60像所述,所以《推背图》由此得名。
《解读《推背图》》读后感(五):玄学、哲学、文学——读《解读〈推背图〉》
我以前没有读过《推背图》,倒是读过一些简单的《周易》研究著作。这次读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许钦彬撰写的《解读〈推背图〉》,可谓是眼界大开,对《推背图》,对《周易》,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许钦彬的解读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推背图》原有的图、谶、颂,以及金圣叹的点评,其次就是许钦彬结合周易的逻辑方法对《推背图》进行的形象理解和逻辑分析,以及他自己对《推背图》的点评。许先生的点评和金圣叹的点评完全是两个角度,金圣叹主要是对“数”的角度、亦即从预测的角度进行的点评,而许先生则是从《周易》的内在逻辑出发,对《推背图》进行了一种形而上的点评,他更多的阐释了治国的道理。和金圣叹一样,许先生的解读也有着很强的时代性。有一段话在书里格式性地反复出现:“袁李两位智者,借图画加谶(颂),实际也是在用比喻的方法,而且是非常谨慎、隐晦地在向李世民述说……”后面的述说,其实就是表达着作者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的主张。而且,作者还把石油资源、热兵器等一些东西加进了“袁李”二人的述说,在这一点上,作者就和金圣叹一样,有了一点事后诸葛亮的意思了。
说到事后诸葛亮,就不能不说《推背图》在“预测”上的神奇,诚如许钦彬在后记当中指出的那样,金圣叹的一些点评有一些是附会之语,但是我们还是得说,如果《推背图》是真的,那么它的预测能力真是太强了。即使有些东西是附会出来的,但是还是可以大概看出《推背图》所演示出来的中国历史的一段脉络,至少是从武则天到英法联军进北京这一段还是清晰可辨的。当然,有一点要承认,有些东西是因为我们知道了这段历史,再用历史去套《推背图》,自然就可以套得上。也就是说做事后的诸葛亮还是很容易的。不过有时候也会有些迷茫,比如我个人就不知道描述日本侵华的到底是“一口东来气太骄”,还是“旭日升,万民哭”,如果《推背图》真的描述了这一段的话。但是话还是要说回来,即使是用事后诸葛亮的看法,能够对应上那么多的历史事件,也足见《推背图》的神奇。也有可能此书为后人伪作,以后人的视角去写历史,当然很容易契合。但是这本书最早见于史书是在南宋,那么也就是说,它最晚也是宋人所作,而其后面的预测依然有些让人不可思议。
如果《推背图》是一部精准的历史预言,那么它最后展示出来的东西是足够让我们乐观的,在倒数第二象中,它的谶曰“无城无府,无尔无我,天下一家,治臻大化。”颂曰“一人为大世界福,手执签筒拔去竹。红黄黑白不分明,东南西北尽和睦。”那么这就是天下大同了。当然,也有极度悲观的解读方法,有人就认为这是世界末日之象。不过,天下大同也好,世界末日也罢,应该离我们很远——从《推背图》上看,这倒数第二象应该发生在很久以后,因为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过。所以,也只能去由后人去证明。
发生过了事情不需要证实,没有发生过的事又没办法证实,所以,不管它是不是一部精准的预言,对我们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发生了的无法改变,没有发生的如果是注定要发生的,我们也无力改变,这就是金圣叹说的“数”吧。
对于我们最为有意义的,还是《推背图》和《周易》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对这个世界事物的看法。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许钦彬的研究比金圣叹的点评更有意义。中国的太极只有阴阳两象,通过排列组合,最多也就形成了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也只有六个爻。六个爻的位置、形象都是固定的。但是,每一个卦、每一个爻的意义都不是固定的,它们都是可以动起来的,可以冲、可以刑、可以生、可以成。一个固定的卦象,通过一个“太岁”的冲动,就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从而得出一整套的道理。《推背图》的作者所作的谶和颂就是这样得出来的。这个东西其实远比预测神奇,而那些预测如果真的是从爻的变动而产生的谶颂、进而产生预测的话,那就是太神奇了!
即便是抛开预测,卦本身所存在的变动也足够说明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所以说,《周易》可能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辩证法。我们不得不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拍手叫好并五体投地。
最后要说的是,《推背图》里的图、谶和颂的隐喻效果,完全是一种艺术。它的拆字法、谐音和象征,都体现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当中。其中的图加诗的谜题模式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最为突出。也难怪金圣叹在看到一幅画着三个人围着一捆禾的图之后,认为那是在象征一个秦姓的人了。
总之,在《推背图》上,集中着中国式的玄学、哲学和文学,是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读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