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是一部由阚家伟执导,徐冬冬 / 张锦程 / 伍允龙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主是一个勤劳的漂亮姑娘,却有一个赌徒老爸,一个认命的老妈,和一个贪图权利的男朋友。
前半段受尽屈辱,受考验成为黑帮大嫂;后半段“花式复仇”,不觉悟最终命丧黄泉。
我觉得啥啥都明白的罪哥做的很对,左兰的选择也没错。人要有尊严的活着,在每个时代付出的代价是不同的,他人无法评说。
女主身材火辣,造型还算耐看。正常说话时虽然没什么表情低憨的嗓音很迷人,一发飙就破功,尬出我一身冷汗
《大嫂》观后感(二):大嫂
節奏挺緊湊的,尺度也很大,就是感覺缺點什麼,從開始父親好賭,左蘭被強姦,被男朋友出賣給上司,心灰意冷的時候準備跳橋輕生,然後遇到了罪哥,說可以實現幾個願望,第一個願望是迷奸她的人斷腿,罪哥做到了,第二個願望是希望看到救自己的人,她如願的見到了罪哥,罪哥問她只剩一個願望了,她要成為罪哥那樣的人,罪哥派陳傑帶他一起殺人,畫面一轉三年過去了,左蘭變成人人敬畏的大嫂,罪哥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感覺他們之間的感情戲太少,突然就變得很厲害了,罪哥提醒她小心陳傑後就不在了,她在罪哥的葬禮上自殺,故事就結束了還有一眾tvb龍套演員,故事情節還是不錯的。裡面前男友的現任居然是鴨王的女主角
给一星实在是看在整部电影还算有个故事的基础上的,不晓得那些打三星四星的小伙伴是怎么想的,这部电影给两星都已经很给面子了。影片最大的弊病在于黑帮大嫂的成长完全是非人性化的存在,导演究竟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没有主旨,感觉是想到哪拍到哪,估计制作周期很短,压根就没有编剧的缘故吧。其次,人物之间的感情戏显得非常搞笑,男主和老大明明很早就互相知道底细,为啥要死之前才说出来,为啥女主要谋害前男友,理由真的很可笑,是不是拍不下去,硬塞的情节,里面的探长警员就更是讲不清楚做事的动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有没有好好理理啊!唯一让我笑出来的地方是那个肥荣讲的一句话,算了给她吧,好好过圣诞吧!结果第一个就挂了。大嫂这是要干嘛啊,有病吧无力吐槽,差评
网络电影难出精品,往往就出在太过刻意模板化,同时又缺乏那种圆润的细节上的处理。此片过份生硬的剧情演绎,转折不够,演技有限,高潮处上不了,平淡中又得不到美丽。我就不明白,导演拍到最后,女主究竟干了些什么东东。先是悲惨前期,后来自杀神奇的被黑道大佬救了,最后一个个报复伤害过自己的人。然后大佬死去,自己被爱的警察也杀了。 导演似乎是想演绎一种落入悲惨境地然后奋发图强一路向上到达顶点,然后回不了头的女枭雄形象与感情。但是演到最后只体现了女主的无聊白痴腹黑怨愤妇女形象,毫无枭雄所具备的胆略智识,也并未带领社团创下怎样的成绩。就是一个演绎失败的被社会伤害过来回报社会的三流心机婊。 总而言之,一句话,太快。导演缺乏细腻的功力,剧本缺乏正常的高潮与转折,演员也缺乏驾驭角色的能力。
《大嫂》观后感(五):撑起来的只有衣服
明显是《余罪》的 同人剧,把大哥大嫂又搬出来了,甚至还沿袭了独树一帜的以“罪”为名。
但是,除了皮毛,其他的啥也没学到。
这场景实在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之前就有人评论王晶“他不是香港最好的导演,但却是香港最会赚钱的导演”,这下子可是真正见识到了。这边拍追龙,那边拍大嫂,一鱼两吃,啥东不用换。这成本算计的,真是到家了。
无奈演技是硬伤,大哥还是那个大哥,但大嫂已经不是你大嫂了,之前在张一山那有一搭没一搭的,好坏都能将就,比较配角的风采早被张影帝抢光了。这回不一样,担当主角,不仅没有高个帮忙顶着倒下来的天了,而且任何缺陷都将被聚焦的目光无限放大。
所以,这个大嫂实在是站不住脚。
除了上衣,哪哪都撑不起来。
逻辑上更是狗屁不同,一个女人遁入黑道,然后拉来三五个女的,这咋越看越像《赤裸特攻》。这桥段、这选角,典型的王晶路数,俗到家了。
以后看大嫂,还是看二维平面的吧
《大嫂》观后感(六):徐冬冬果然没让影迷失望!
香港导演王晶监制并编剧,想必大家能猜到该部影片属于什么样的套路吧?犯罪、黑帮、警匪、赌博、情色、枪战、复仇等等,诸如此类的情节,在该部影片中都具备。
徐冬冬在片中的表演,中规中矩,可圈可点。前半部分是清纯可爱的靠卖叉烧包养家的餐厅女小贩,后半部分是眼神凌厉霸气的江湖女老大,中间部分被男友出卖遭迷奸后的悲痛欲绝,和初入黑社会被逼持刀杀叛徒的孤愤决绝,演技都非常到位,果然没让影迷失望。
有两句关键处的台词,力度没上去,听着感觉软绵绵的。除此之外,再无瑕疵。
徐冬冬演技堪称上佳,对于人物角色的驾驭也没有问题,她造型百变,可清纯、可性感,是可塑性非常强的一位实力女演员。
《大嫂》观后感(七):开了一个还不错的头,结了一个狗屎的尾
《余罪》后的产物,沾点张锦程和徐冬冬的热度。但《余罪》也过去太久了,黄花菜都凉了,要是刚刚播完那时候,倒是能占到便宜,就像那部《站住别跑》()?)的网大一样。而热潮过后,即使是张一山主演的院线电影也毫无吸引力。不过在网大而言,受众使然,还是有一定噱头的。
剧情。算可以了。至少刻画徐冬冬的新路历程还是花了点心思的。切了未来岳父两根手指当求婚礼物是最大亮点。某种程度上比《追龙》好,《追龙》其实是明星效应拿“高分”。不过三个美女的线是败笔,不但刻意(尤其各人的擅长设定,最后更直接变成了杀手,就是王晶以前的《赤裸女特工》),而且有撑时间注水的嫌疑,这个复仇前渣男友的戏可以有,但可以放在更前面,而且篇幅压缩。主要的戏应该放在大嫂怎么上位,然后怎么应对张锦程不在后,她如何摆平黑白两道。对了,王晶抄(致敬)了《教父》。
张锦程像个救世主出现,三个愿望,简直是灯神啊。几个香港的绿叶老戏骨表演及格。徐冬冬的颜值无法跟胸围形成正比,不然可以追一追柳岩,但她的演技真比较一般,至少演这个大嫂不太像。对了,她的声音(配音?)也很难听,尤其笑起来时真吓死人。
《大嫂》观后感(八):下场
“全部看尽看透,以至无法留给自己哪怕是像火种般的微小憧憬。或许那本质上也是对人性的一种穿透。没有幻象。没有期待和失望。但经历过许多人许多事之后,她对交会过的人与事,从无有过任何怨怼。洞悉了解之后,剩下的不过是怜悯,那种深切无言的怜悯,没有一点点声音。给予对方和自己的怜悯。逐渐开始这样理性,心冷如冰潭。看到时间尽头的虚无。”
这是安妮宝贝曾经写过的一段话。濒临成为大嫂时的女主那一刻的心情大抵如此。谁都无法忍受被玩弄被摆布。而玩弄他人的下场,就是迎接被复仇。
有几句台词直触人心,如:“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我要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 “我给你一个重生的机会。”
每个人都活在宿命当中,命运逼迫女主持着一把刀亲手杀掉自己,而后浴火重生。她只把同情留给同类,对那些企图侮辱玩弄的群体毫不留情。现实生活中,女生可能面临一个境遇,那就是总有一些人评价她们:“你们作为女人为什么这么强势?” 请问这些人的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初你们用尊重平和且体恤而非尖酸刻薄计较的态度对待他人,还会被换来强势的态度吗?没有一朵白百何曾想过自己最终要变成带刺的玫瑰。就像女主,最初的她怎能想象到自己由一个甜美女生裂变成强势的江湖大嫂?
女主大嫂是悲哀的,最终在宿命的围困下,她倒在血泊中,惨淡收场。最后想起同样安妮宝贝写过的 一句话:“感情的虚假繁荣如此诱惑,刻意蒙蔽,借此过渡生命的荒芜凄凉。”这句话,足以形容女主大嫂一生的哀痛。
《大嫂》观后感(九):懂男人的王胖————关于《大嫂》的一点看法
片子从故事铺垫、演员演技、情节延续等方面可以说是一无是处,但为何有人愿意浪费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看这个片子,无他,只因为王胖子戳中了很多男人的G点。
王胖子是三级片导演出身,对男人本性自然十分了解。江湖传言其对女人向来是先潜后演,必须自己品鉴后才有资格入戏,当然,在他看来自己是被动的,正如其所说,如果他想潜别人,分分钟都是有靓女扑过来了。
作为鬼才,虽然近年来拍一大堆的烂片,让人有江郎才尽的质疑,但不可否认,对于80后,甚至不少的70后,他都是神一般的存在,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鹿鼎记系列、黄飞鸿系列、赌神系列,正是他拍摄的很多片子让我们知道了周润发、刘德华、李连杰和周星驰。那是香港影视圈的最好年代。
近年来,随着大陆经济的发达,各方面的虹吸效应愈加明显,人才、资金、技术、资源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发力,使得香港影视在观众的地位日渐削弱。从片子的综合评判来说,应该是相当的烂。但是王晶为何愿意拍摄,或是金主爸爸力推,或者是还人情,或者是给人上位机会等等,导演不会说,我们自然无从得知。
但是基于传播的考虑,王胖子的确是很有智慧,徐冬冬正是因为在《余罪》中的扮演角色太过于深入人心,所以才会有人将大嫂作为其称呼。不可否认的是与张一山的那段精彩床戏成就了彼此,让人将张一山因《家有儿女》形成的儿童人设逐步淡化,当然也让人记住了徐冬冬的风情万种。很多人看到这个片名,然后再看到徐冬冬主演,首先就来了兴致,然后再加上王胖子的导演和70年代九龙寨的背景设置,让人难免会认为是对《跛豪》、《雷洛传》等传统老片的致敬,从而增加兴致。
所以,对于这个片子很来想打很差,基于王胖子这么懂男人的小伎俩,还是给个较差的评价吧。
《大嫂》观后感(十):情怀为先的港味复刻
香港黑帮片是一代人的回忆,杂乱的九龙城寨,拖鞋白衫看报的租客,油头墨镜金表花衬衫的黑帮,腰肢柔嫩的旗袍歌女,无法无天的时代,带着一股烟草烈酒的江湖味。而那个停留在记忆中的时代已经随着黑帮片的没落被终结,之前星爷的《功夫》稍稍回味了几分,而本片可能是近几年黑帮片最有港味的一次复刻,我们看腻了高楼大厦的衣锦繁华,跟着大哥大嫂从看那个在记忆力贱贱消散的乱世香港。
作为一部有浓浓时代感黑帮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还原最为重要,一个出色的舞台可以承载起一个故事而不会让其失真,而本片无疑尽力做到了最好。在片中各种经典的港味元素设置的恰当适合,没有某些打着情怀圈钱的烂片那样生硬的堆砌一地鸡毛。钱花到该有的地方,小到一笼生煎一副妆容一份报纸,大到一群边缘人一个社会一个时代,这种细节上的真实可以让整部剧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能够让你在不知不觉沉浸其中。如果说艺术是在真实之上的升华,那么复刻就是对一种情怀的完美还原,而本片无疑做的非常出色。
在港片发展的初期,电影的情节是被淡化的,那种江湖感的形式往往建立于由桥段搭建起的宿命感,小人物的抗争是依赖于大的社会背景和舞台,而真正出彩的地方在于他们挣扎时的抉择。本片在情节的上的设置无疑沿用了这种经典的手法,为了表现大嫂这个人物的一路从少女变成叱诧风云的黑道大姐,她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人物和社会背景的冲突下表现出了强烈的戏剧性。她的每一个选择,从最初的心善软弱,到经历了欺骗背叛便的霸道强硬,这种逆转的过程可以最大化的带给观众内心的冲击,让人感慨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枭雄。作为一个游离于男人和权利边缘的人物,剧中利用不同层面上的感情纠葛打破了以往在塑造女性人物上的模板化困境,转而试图解放人物的自我性格,通过激励事件的引导促使她还原本身最强大的人物弧光,这也是左兰这个人物塑造成功的根源所在。
作为一部女性主角的黑帮片,可能她不能做到很多人心目中所幻想的叱咤风云的黑道巨枭的形象,但是通过对港味的解读和重塑,也在最大层面上让一个女性表现出了那种强硬冷血的霸道,这种人物形象上的反差让本剧充满了看点。任何时候女主在电影中的地位都不该是定性的柔弱,女权的冷艳狂傲也一样让人折服。
可能本片在情节上稍有瑕疵,但是从对港味的情怀复刻上来说,本片可能是近年来最好的一部,在片中你能看到那个熟悉的时代,也能感受到香港黑帮片那种最地道的滋味,让你感慨原来那段热血沸腾的记忆也能在一个女性角色上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