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葡萄酒》是一本由[法] 朱斯蒂娜·圣-罗 / [法] 弗勒尔·戈达尔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一):葡萄酒还是天然的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酒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通过前期对葡萄酒知识的学习,笔者了解到,葡萄酒中除了酒精跟糖分,还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单宁、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健康功效可谓确凿有据。
那些年,曾经有人猜测,法国人经常吃高脂肪的膳食像鹅肝,却患心梗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少,这可能跟他们经常喝葡萄酒有关。既然葡萄酒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瓶葡萄酒就是极品呢?情况绝非如此,非也。最关键的是要饮用天然葡萄酒。天然与非天然葡萄酒的区别在哪里?说实话,仅停留在看广告、听推销员介绍层面,显然有点儿小儿科,也比较幼稚。
好葡萄酒的秘密在哪里?百闻不如一见,关键是要自己懂,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实地到法国庄园显得比较奢侈,也不大靠谱。买本好书读一下,到是比较实惠的好办法,于是get啦!天哪!有关葡萄酒的书太多了,令我眼花缭乱的,于是我心里乱套啦!
通过长时间的对比,有一本书《天然葡萄酒》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开始网上试读几页,感觉不错。因为这本书是法国亚马孙网站五星级好书,业内一致好评,权威葡萄酒鉴赏家、“活着的葡萄酒百科全书”弗朗索瓦·莫雷尔热情作序,天然葡萄酒领域的权威读物。实事求是而言,这本漫画书《天然葡萄酒》,从源头,全面、深入了解天然葡萄酒!这本书通过一幅主情境图把读者带到法国乡间的葡萄酒发源地,从原野、葡萄园周边,葡萄的土壤酸度等细节入手,通过一幅幅别致、精美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幅幅美好的葡萄酒酿制的画卷,然我们行走在山水之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好的葡萄酒,从土壤的酸度、科学种植葡萄树、在最佳季节采摘葡萄。葡萄酒业有一句话: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
《天然葡萄酒》这是一本葡萄酒界的圣经级书籍,让笔者爱不释手,非常喜欢。它仿佛是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不不不!更加确切地说,它简直就是一部葡萄酒的发展史、葡萄酒的酿造史。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二):干了这“本”葡萄酒
今年春节,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忘了是谁送来了一箱葡萄酒。我本来是不喝酒的,但是我哥在吃饭的时候就会端起半杯葡萄酒跟我讲起他的品酒经历,虽然说不是很专业,但是本来我感觉苦涩的葡萄酒原来也有细微的差别。对于未知的事情我总是会感兴趣,当我碰巧遇到了这本《天然葡萄酒》首先其实不是被内容吸引,主要还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水彩画是我的老本行,书内的画风很有趣,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小时候看漫画书的感觉。
葡萄酒的年造过程很考究,我相信对于专业的品酒师而言,这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人们说82年的拉菲为什么好,其实不只是说它的口感好,而是从原材料到各个工序,这些才塑造了一瓶好的葡萄酒。对于葡萄酒而言,最好的葡萄当然是来自天然之中,根据当地的土质、光照、选种等找到最适合的,所以也就产生了来自不同产地和不同味道的葡萄酒。
光是种植就占了很大的篇幅,由此可见好的东西都是从开始便打好了基础,虽然说如今很多东西都是机械化的、可控的。但是对于天然葡萄酒来说,很多都需要人工去做筛选和作业,那些真正热爱葡萄酒的人甚至会自己去种植和采摘。说了这些其实都是酿造葡萄酒的工序,其实味道的不同,如何不同在书中也有详细的讲述。
有的人可能有一种学习误区,那就是不喝酒就没有必要去了解酒,其实这会让一个人错过很多知识上的乐趣。在我看来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和一副艺术画作的完成属于异曲同工,因为好的作品就是需要从各个细节入手,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产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果。举个例子,我原本是不喜欢喝咖啡的,但偶尔陪朋友去咖啡厅我也会叫上一杯,但是朋友问我喝什么我永远是来一杯不是很苦的就行。其实这样在无心之中就会被朋友和店员瞧不起,后来我花了一个小时在书店找到了相关的书了解了一下,于是在那以后无论是和谁去咖啡厅,我可以无形之中装个X,并且还使尴尬的局面变得有话聊。这就是我认真学习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以后在酒桌上哪怕是我不喝酒,我给朋友去科普这些知识,相信他们也会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毕竟一个人如果真的想去评价一样东西的时候,前提必须是真正了解它,当然遇到同样感兴趣的人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他,因为真的太实用了。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三):热爱自然的你,也来一杯葡萄酒吧!
文/舒念
周末的夜晚,手中执起精致的玻璃杯,摇晃着杯中的葡萄酒,你有想过葡萄酒的独特风味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也许你了解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甚至参观过知名的酒庄,在人群的带领下去参观机械化的生产过程,而这本《天然葡萄酒》要告诉你的完全不是这样的故事,不是随意哪一串葡萄都能酿成一瓶滋味悠长的葡萄酒的,在这本书中,你会真的体会到一个道理: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地,产自这里的葡萄酒似乎自带一种历史的传承,而这种传承的根本就来源于法国的葡萄。《天然葡萄酒》的作者朱斯蒂娜与弗勒尔走访了法国数十家葡萄园,与每个不同主张、不同个性的农场主交谈,而与我们想象的那种葡萄藤下的闲庭信步不同,这本漫画也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农业科普书。
在这本书中,两位葡萄酒爱好者和农场主聊的不光是经营一个农场的艰辛与喜悦,更多是真的扎根葡萄种植本身,而最令人惊喜的就在于此,朱斯蒂娜不仅能够完整地记录这些复杂的专业种植知识,还能用漫画的语言传达出来,关于嫁接、剪枝、裸藤、霜霉菌、粉孢菌、根瘤蚜虫害……
这些在纸面上让人看着就头大的专业词汇,在朱斯蒂娜的笔下都会变得有趣,她将这些晦涩的解答化为农场主的一部分,将每个农场主的身体拉伸变形,以阐述植物的生产法则。这不仅是为了清楚地表达这些专业知识,也让阅读者更容易地领会到,这些农场主就是这个葡萄园的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受自然、并传递自然的力量。
生命是一个互动的世界,植物的生命也是一场自然的循环。诚然,每个农场主都有自己的种植习惯与信念,他们也会针对地域环境与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种植方法,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每个农场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理解了自然循环的道理,他们探究土壤的不同特性,不是为了选择更好的化肥,而是为了想办法让生物作用来创造更好的环境,蚯蚓和野草都是疏松土地的能手,但野草一方面提供了腐殖质,一方面也会吸收葡萄藤的养分,你需要了解的就是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这样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半功倍。
这不是一场机械化的游戏,对于这些葡萄农场主而言,种植葡萄就是他们十几二十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有些人也许在自己的父辈手中继承了葡萄园,这也就成为了一场终身的事业,他们雇佣很少的人手,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在土地间耕种,而当你真的了解这些葡萄的生长的时候,你也会获得最好的收成。
天然葡萄酒与添加了酒精与香料的葡萄酒酒精会有什么差别,也许我们还需要品尝一下,但是必须知道,天然葡萄酒虽然只使用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成,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一个味道,甚至同样品种的葡萄都会因为种植环境与收割时间酝酿出不一样的风味,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这就是自然的魅力,也是我们通过化学的手段无法重现的纯粹感受。这些葡萄酒农不是在重复传统的耕作,而是在葡萄园里耕耘未来。
ur jus
Cultivons l'avenir dans les vignes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四):天然葡萄酒前传,以及人类与作物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这本书是天然葡萄酒的前传,收录了作者走访法国数十个(以及西班牙马略卡岛上的一个)葡萄庄园,整理出来的关于葡萄种植的故事。
天然葡萄酒,是“没有添加任何通常用来改变葡萄潜质的各种东西的葡萄酒”。这些葡萄园分布在法国各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为了收获“天然的葡萄”,种植者们(他们必须持有植物病药物学使用许可证)根据各处的土质、气候以及栽种品种等等,探索寻求相应的种植方法。
方法各有不同,如作者所说,有时“他们对同一主题的说法甚至是矛盾的”。即使剥除自然条件的差异,某些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在自然面前,人类还只是孩童,在学会更好地与自然相处之前,矛盾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他们的探索,走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外。
例如关于除草:
除草剂和化肥,让农业生产踏上发展的高速轨道,然而极高的速度裹挟着种植者,需要不停地投入,再投入,否则地力马上衰歇。
不除草,或者除一部分草,可行吗?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例如对于病害的看法:
病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病害所指示的——失衡。平衡被打破——环环相扣的自然的齿轮,任何一个,哪怕是最小的一个被卡住,都会导致失衡,然后就很可能发生病害。害虫暴发,并非扫除干净就好了——其天敌也会因此被扫除,种植者将不得不依赖药物。
其实,葡萄园里的葡萄,已非“天然”葡萄,而是传统农业或者现代农业的产物。但是,种植者们的尝试,又仿佛要回归天然,在传统与现代之外,找到人类与作物和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维持或提升,自然界的维持甚至转好。
这一点,可以看作葡萄的回味。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五):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
喜欢漫画和美食的朋友,也许对《神之水滴》这本累计销量数百万的人气日本漫画有所耳闻,据业内人士称,这套书帮助日本最大葡萄酒商打破销售记录,甚至有力地提升了整个亚洲地区的葡萄酒销量。类似的作品还有出自法国本土的《波尔多往事》,讲述酿酒世家传奇故事的畅销系列,同样在全球范围广受好评。市面上不乏这一类型的漫画作品,它们的故事更倚重于酿造和品鉴的环节,而像《天然葡萄酒》这样专注于讲述种植故事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行业内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话叫: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这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天然葡萄酒》仿佛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借由善于捕捉细节和充满幽默感的文字和绘画,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
《天然葡萄酒》嫁接、裸藤、根瘤蚜虫害……一些高频出现的专业词汇也许会让门外汉看得云里雾里或者望而生畏,但好在本书的优势之一在于——它是一本漫画!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酒农们的常用术语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说到上面那三个词,理解了它们的逻辑关系之后,你也可以对它们信手拈来。比如,根瘤蚜虫害是葡萄种植史上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19世纪初,携带根瘤蚜虫卵的美国种葡萄藤被带到法国,导致欧洲传统酿酒国家葡萄园的大规模消亡,因为欧洲的葡萄藤对这种小虫子没有免疫力。有人说,欧洲在殖民主义时代将瘟疫传到美洲,致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根瘤蚜虫害则是美洲对欧洲的反殖民。那么,怎么对付这种虫害呢?解决办法就是把欧洲葡萄藤嫁接在有免疫力的美洲种做的砧木上,因为这种虫害攻击的是葡萄树干的底部。而在这场葡萄瘟疫中幸存下来的葡萄树,现在都成了高龄老树,就被称为裸藤,即未经过嫁接的葡萄藤。对于坚持天然理念的酒农们来说,裸藤就意味着品质、纯粹、自然。
《天然葡萄酒》是一曲关于自然的赞歌,也是一次次人与人的相遇,与那些耕作于天地间、用双手来感受和创造的匠人们的相遇。它用温柔的线条和诗意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以大自然为师的酒农肖像。他们拥有相同的激情和多样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话常常让我想起在法国参观葡萄园的经历。比如说,他们的葡萄园大都种在山丘上,曾经有位波尔多的酒庄主告诉我,越是好的葡萄园,越是种在山丘上,因为有坡度的葡萄园可以享受更多的阳光,排水性更好,但也会让生产成本上升,因为山坡上只能采用人工劳作,拖拉机上不去。
《天然葡萄酒》内页书中的酒农们常把“生物动力法”挂在嘴边,但究竟什么是“生物动力法”,也许很难一言以蔽之。我所了解的是,生物动力法与有机种植是有区别的。有机种植是指使用纯天然的肥料和驱虫办法,拒绝使用任何化学产品。而生物动力法则是在有机种植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大自然的运转规律,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举个例子,我在法国南部见到过一个重力酿酒窖,整个酒窖按照功能分为三个车间,借助地形条件呈阶梯式分布,一个比一个低。葡萄采收后被运到位置最高的第一个车间,第一道工序结束后,依靠地球引力的作用,葡萄汁被引导至第二个车间,然后以此类推,直到酿造完成。这意味着,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泵机,单纯靠重力的作用完成酒汁的运输工作。这就是生物动力法的概念之一。
《天然葡萄酒》内页《天然葡萄酒》是朱斯蒂娜和弗勒尔两位作者的倾情之作,也像一本老友们的葡萄园札记,一本二百来页的小书记录了她们与数十位酒农的对话。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场景,书中人物的用词大多口语化,而且经常会说一些行话,这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葡萄酒的王国疆域广阔,遨游在其中真是学无止境。如果有翻译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还望读者朋友包涵与指正。
本书法文原名Pur jus,意为“纯净的汁液”,是法国行业内人士对天然葡萄酒的叫法。愿这杯集结了心血与热爱的纯酿能为你带去一缕葡萄园的灿烂阳光,一抹沁人心脾的酒香。
二零一九年夏
天然葡萄酒评价人数不足[法] 朱斯蒂娜·圣-罗 / [法] 弗勒尔·戈达尔 / 2020 /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选自:《天然葡萄酒》译后记
作者:(法) 朱斯蒂娜·圣-罗, (法) 弗勒尔·戈达尔
译者:彭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