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是一本由赫尔曼·黑塞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不太懂
●算上我這匹。
●好看!//开头和中间太高潮,结尾倒是有点相形见绌之感//此外牢骚太多...不过总体真的好厉害!//翻译的也很好!
●后半段直接飞了,好好看
●终于看完了这本该死的杀千刀的书!!!我想把它从七楼扔下去!!!从没有一本书让我的心绪起伏如此之大!!!我从喜爱它就像喜爱自己到厌恶它就像厌恶我本人!!!
●主人公再次从妓女那里学到了宝贵的知识;最后一幕“魔幻剧”不知花了黑塞多少毒品
《荒原狼》读后感(一):译本精良
在《荒原狼》诸多版本中选择这本,主要是冲着译者,李世隆老师是资深翻译家,我曾经买过他翻译的《德意志皇帝列传》。事实证明,我的眼力不错,很棒的一本书,装帧设计精良,译文流畅,比别的杂七杂八的译本强太多了。
《荒原狼》读后感(二):人要给自己留条活路
《荒原狼》为什么在中国火不起来,虽然是黑塞的代表作,但是由于时间、空间的隔膜,写作习惯、语言风格、风土人情的差别。理解这部小说的确有点困难。在我理解,黑塞在这部作品里其实表现了一个患“外向孤独症”的人。种种纠结,种种矛盾,终于把自己逼疯了。一言以蔽之:别想太多,给自己留一条活路。
《荒原狼》读后感(三):李世隆译本重新上市
《荒原狼》是黑塞192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在小说中以荒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叫做哈立.哈勒的中年知识分子,在浮华虚荣的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挣扎。黑塞告诉我们: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与人之间原本质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现实和功利,人的本性也越来越越远离本我,每个人不得不带上虚伪的面具生活,这是遵从丛林法则的一种适应,也使得人的内心极度的痛苦。面对内心的痛苦,有人会更加努力地伪装,而且伪装得很好,而有人则伪装得不好,或者根本不会伪装,只能在半人半兽之间挣扎——哈立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故事本身不长,还有些魔幻的色彩,尤其吸引我的是书中大段富有哲理的精彩论述,读起来引人入胜,值得深思。幸而本书是李世隆先生早年经典译本修订,文字流畅严谨,使得阅读更增加乐趣。
《荒原狼》读后感(四):随记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荒原狼,是兽性和神性的象征,是神兽。 人,是本我和超我的罅隙,是自我。 探究高雅艺术和普通生活的矛盾性,依旧是黑塞大多作品的主题。这本书也不例外,有《悉达多》的映影,就算资深了解艺术,信拈宗教圣书,明白现实一切,也值得不断去重新经历洗练,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一份平衡与中庸之道,才是人生的完美。 跳舞,把妹,经历一个又一个情人,在公路车上杀人。难怪这本书会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样在当时青少年中掀起一股黑塞热潮。 就像结尾所说的: 愿意再一次开始这个游戏,再次去品尝他们的痛苦,再次因荒诞不经而颤抖战栗,反复去穿越,经历我内心的地狱。 我一定会把人生这场戏演的更好些,我一定能学会笑。巴伯罗在等待我,莫扎特在等待我。
我愿意这样经历,像荒原狼一样。
《荒原狼》读后感(五):与自己和解,就是同世界和解
这是一本适合研读的书,情节不长,但都是作者黑塞在当时的心理与背景下由心而发的字字真言
故事很简单,一位圄于中产阶级城池的荒原狼哈立,因为想要冲破平庸却不得而终日郁郁,在无法承受自身的无力与惶恐后选择要以死亡获得解脱,却在执行自缢之前碰见了美好的赫尔米娜,以及玛丽亚,巴伯罗等让其体味生活中美好一面的人物,最终在巴伯罗的魔术剧场中哈立完成了自己和世界的和解,决意要把人生这场游戏演得更好一些,并且学会笑,懂得生活的幽默,懂得这生活的绞刑架下的苦笑。
最初,哈立以为自己只是由荒原狼和人两部分组成,他摒弃中产阶级的迂腐,却又跳不出这个圈子的界限,身体里的狼性和人性无法共存,互相撕咬,一方落魄,另一方就嗤笑喧嚣。然而后来哈立明白了,人的灵魂并不只是二分法可以轻易参透的,而是有成百上千个棋子形象摆置拼接,它们可以通过随意组合,生成万种变幻。我认为,文中出现的大多数人物,无论是亦真亦假的赫尔米娜,玛丽亚和阿伯罗,还是在臆想中与哈立对话的歌德及贝多芬,都是他数种人格的迥异体现,是他的本我和本性。正是哈立同自我对话,同自我舞蹈,学会爱上自我,才最终与这个仿佛处处受限的世界达成了和解。因为外部世界是虚无的,我们每个人真正行走的天地,即是个性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