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星球》是一本由刘洋 等著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马上要过年的流浪星球电影,所以想提前去看一看书本。然后看到了这本书呢,全书不长,基本上用了半个小时时间就把整本书读完了。他其实讲述了一个地球,非常可能实现的一种情况。时间限是在我们当今时代的大约四个世纪之后的时间,然后队里面进行了一些非常合理的幻想,比如人们在面临大灾难前时候,面对爱情的态度。当主人公的爸爸,和他的母亲说,她想去另一个女子身边的时候。男主的妈妈,情感上没有任何的波动,甚至有些嘲笑四个世纪之前的人类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所以我认为在大灾难面前人类的一切理性的东西都是至高无上的。一切感性的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比如在大灾难面前诞生的孩子们 对于他们的基础教育更多的是要求是理科的教育,而历史哲学课,等一些的文科类教育都进行了相关的缩减,甚至没有。总而言之,非常期待吧
●当初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就觉得很惊艳。而现在电影要上映了,总是觉得很感慨。
●我就是来刷分的流浪星球那么好还是有sb差评zjl 简直了
●没有预想中的好看
《流浪星球》读后感(一):读过
读科幻,体验脑洞,必读读物!感受一下脑洞开成筛子的快感 3.5,好多点子都不错,但还是受限于篇幅。(刘洋那篇已经到了政治讽刺的高度,很黑很精彩。集结了知名的、无名的、莫名的作者与文章。 凝聚态的创意与故事,碎片化科幻的大胆尝试。逃逸时代、叛乱时代、流浪时代。 宏达的想象力,给你一个末日景象下的人与情:哪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哪些则带给人们死亡和绝望
《流浪星球》读后感(二):流浪星球,流浪思想
因为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所以看的比较快。本书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大致三七开(第一人称读起来怪怪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意象,比如鲲鹏、王昌龄和楼兰等。
写书评之前,习惯性返回目录回忆一下内容和笔记,发现没有摘抄什么内容。对比其他名家之作,文笔还是不够老道。短篇小说的创作,更考验作者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创意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在短短几页篇幅内把故事讲的扣人心弦。
此书与我而言,非是一本文笔盛宴,而是点子盛宴,在奇妙的点子海洋里流浪自己的思想。
《流浪星球》读后感(三):每个宇宙平面上有且仅有一片银杏树叶在飘荡
银杏树叶纷纷飘落,广袤的宇宙空间被划分成一系列平面,在每个这样的平面上有且仅有一片树叶在飘荡。
这些树叶,就是在脑中盘桓数日逐渐坍塌成形的科幻设想,每一片都独一无二。小科幻合集《流浪星球》便收藏了42片这样的银杏叶。
首篇《流浪星球》:有着大刘《流浪地球》和《黄金原野》的气势,人类住到热流奔涌的地下城,开始了“新征程”,可惜篇幅实在太短!
《百口莫辩》:一个利用黑洞引力加速执行抛垃圾任务的清理工捡到一个危险品——超维度实体能量转换器,从而引起了一系列麻烦。
《成都是地上的一座城》:大洪水来临,成都化作海上的一座有动力的浮城,瞄准旧金山开炮,并驶往南极圈。
《玛佐和她的鱼》:在北冥星,每个孩子12岁时都会领养一只鲲鱼,未来化作鹏鸟载着鲲鹏骑士遨游世界。
《庞贝之殇》:用细致的幻想描绘庞贝古城灰飞烟灭前的市井生活,重现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场景。
《我的室友徐志摩》:一个任劳任怨连房租也帮自己付过了的最佳室友,没错,这绝不是人类,而是最新研制的“室友款”智能机器人。
《须弥山上》:须弥山是处于世界中心的一座山,四周咸海环绕。由金、银、琉璃、水晶四宝构成,山顶为帝释天,山中花果繁盛,香风四起,奇鸟相和而鸣。这是一则基于佛教典籍的有趣小故事,六道轮回即进化,人类用物种的多样性、野蛮的数量来欺骗宇宙大筛子,在各种灾难中幸存下来。人和十七年蝉的生存方式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
《雨神》:一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下雨的“雨神”,其原理是呼吸中会散发出一种促使水汽凝结的神秘气体。
《秀色》:宇宙美食家,成年恒星突然失去能量变成黑矮星,或许是因为有些恒星级的美食家在吃零食。
太阳系的往事太久,新作者流浪的航程太长……
《流浪星球》读后感(四):《流浪星球》序(原稿)
序
小科幻APP创建于2013年秋季,在这四年间先后开展了“微科幻”和“千里码”两项征文活动,积累了两百多篇文章。在三丰主编的《中国科幻年度坐标》的序中提到2014年的三个半专业科幻平台,现在彗星科幻已停摆,不周也未出了,只有小科幻仍在继续自己的路,这是源于小科幻团队的一个信念——只要默默生长,终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小科幻的坚守一半源于团队的热情,一半则源于作者们的鼎力支持,点子高手刘洋,改稿狂魔焦策,有毒的游者,文风多变的赤膊书生,注重细节的流沙,脑洞与梗齐飞的海客,构架大世界的于博……是他们将小科幻的小说库变得充实有趣。
和渺渺创立小科幻时,完全没想到过某一天小科幻的文章能够结集出版,既然有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团队就挑选了这几年“千里码”征文中比较优秀的文呈现在大家面前。这里面,作者既有像李兴春这样获得过银河奖的大神,也有刘洋、焦策、无奖这样的科幻新锐,主题涵盖了从外太空到地球的某座城市,从远古到未来 。两个数学基础不同的世界相遇会怎样,冥王星上怎么下起了雪,鲲鹏是怎样的存在,宇宙尺度的美味盛宴是什么样,一首古诗隐藏着怎样的惊心动魄,这些脑洞都在八千字以内完成自己的绽放,这种短暂而剧烈的写作呈现,会产生怎样的阅读体验?翻开第一个故事,然后去感受吧。
从小科幻走出的文章有的已被翻译刊登在《Clarkesworld》,有的经修改发表在《科幻世界》,有的入选了中国悬疑小说年选,这个平台见证了很多作者的成长。小科幻团队希望这个平台将来能发展为中国科幻新生力量的输出平台,科幻作者自由创作的港湾,科幻读者交流反馈的聚集地。当然,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最后这次出版要感谢李雷的牵线,感谢博峰文化对小科幻APP原创内容的认同,同时也要感谢团队另外两位伙伴渺渺、天木的辛勤付出。没有你们,这本书无法呈现在读者面前。
《流浪星球》读后感(五):小科幻,大格局,好作品 ——浅评《流浪星球》
由“小科幻”APP上的42篇历年优秀征文组成的小说集《流浪星球》,读起来真是让人大呼过瘾,分分钟颅内高潮。 《流浪星球》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所选小说篇篇都是短小精悍之作。正如封面上的宣传语:“八千字之内,从宇宙尺度征服你的大脑”。无疑,这是一句广告,但,如果你读过全书的话,就会发现,这绝不是一句虚假广告。宣传语与文章质量,只有四个字可以概括:名副其实。 短小精悍,是整本书的显著特点。这些八千字以内的小说,却创造出了别样辉煌。说实话,作为学文学的大学生,我对小说一直情有独钟。但在众多国内科幻作品中,几万字的短篇小说比较常见,但以“千字”为单位的小说实属稀罕。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骑慢未必比骑快更容易,在八千字以内构建情节、控制节奏、塑造人物和详略取舍,未必比在两万字内更简单。字数的有限使各位科幻作者更加惜墨如金,所以在《流浪星球》中,小说的语言既简练又富含张力,人物塑造也在短短数十字中完成,情节上更是尺水波兴,令人读之欲罢不能。可以说,这本书中收录的42篇作品中,绝大部分都是上乘之作;即使少部分有不足,也是瑕不掩瑜,没有丢了科幻的脸面。 在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流沙、赤膊书生和于博的《霾海孤云》。流沙的多篇作品都有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而且善写古人,将科幻与历史交织一处,相得益彰。因而在读他(她)的作品时,总是有种似真似幻的朦胧感,并夹杂着一丝历史的沉重与沧桑。赤膊书生与流沙正相反,他(她)似乎是理科男(女),作品环环相扣,总是在文章结尾才窥得事件真相,丝丝入扣如同推理小说。笔下的文字如同日出时的海风,清凉冰冷而又觉得出温热。不过,赤膊书生也善写历史,与流沙不同的是,他(她)擅长写的事。 于博的《霾海孤云》,格外吸引我的眼球。这篇小说,很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背景是雾霾入侵,人类阶层分化,有钱者有权者居于云端生活,穷苦人在地下苟延残喘。这显示出了作者的环境危机意识和社会危机意识。妙处在结尾,为了底层人们不惜以身犯险的艺术家还是没能从思想上让云端的人重视起他们,仅仅是激起了他们的好胜之心,追求治理雾霾带来的成就感。这真是讽刺。 简而言之,《流浪星球》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