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是一本由肖恩•B•卡罗尔(Sean B. Carroll )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90,页数:26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精选点评:
●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则,人类社会也有自己的法则,其实都一样,归根结底是要遵从自然的选择。人类的进化,大脑领先身体太多,很多大脑想做的事,身体都不适应。是该考虑不要让人类发展成为地球的癌细胞。
●吴伯凡推荐的,万物兴衰的生态系统相依相存。书中道理讲明白但是感觉语言顺序表达很奇怪,案例也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深度不够。
●有一点啰嗦
●干货太少,定价当减半
●有点意思,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通过平衡法则深入到了很多方面,包括宏观微观等等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读后感(一):双重负向调节是这本书的精髓
《生命的法则》详细地阐述了双重负向调节如何对小到单个生命、大到生态系统进行调节和“维稳”。
其实这里面的负向调节或反馈调节在高中生物学中都是重点,我对其中的知识点也都记得非常清楚。但是,生物书中并没有详细阐述“塞伦盖蒂法则”的发现过程和事例,让我了解的并不是很清楚。我给这本书打五星就是因为它能娓娓道来而不是生搬硬套。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读后感(二):科普强于哲学意义
本书的内容对没有接触过生物的文科生来说,有普及意义。但是对我们理科生,即使非生物专业,所述的知识大多属于常识性内容,系统性回顾和补充一下而已,哲学思辨上也未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启迪。故事倒是讲得不错。
这些生物普适的抑制,反馈抑制,再反馈抑制机制,生态系统研究得很早,内容也很多,作者将其发现过程描述了出来,案例详实,也触类旁通,读之能增长知识。
总体来说,诸多名流评价抬举过多,有的甚至说成此书可名为天道,多少有些夸张。我觉得作为科普读物是不错的,但要说到哲学和自然道法,还欠缺那么一点突破。局限在几个生物机制上的强调,没有越出生态学的范畴,在这个基础上应该能提取出更深刻的人类生存和发展思想。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读后感(三):这是一部关于自然与生命的书
在分子层面上,过高的胆固醇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基因突变会导致各种癌症,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与调节失控有关的疾病。
在塞伦盖蒂草原上,动物的地位并不平等,关键物种的作用举足轻重,它们的影响会向下延伸至更多的营养层级。同一营养层级的物种,也会为生存而相互竞争。
然而,分子层面和生态系统中的调节都遵循着同样的普适逻辑---正向调节、负向调节、双重负向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无处不在。
我们只有遵从生命的法则,才能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这本书,让你了解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的法则”!
据说扫一扫上方二维码,有彩蛋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读后感(四):21世纪生态学理论将会改变世界
生物学当中的生态学更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在20世纪出现,但是它发展得非常迅速。生态学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甚至有人说21世纪生态学理论将会改变世界。
《生命的法则》就是这样一部生态学著作。它从小到大,从基因、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整个生态系统中找到自然进化的根本规律,由此总结出了六个基本法则,统称为塞伦盖帝法则,也有人称它为生命的法则,揭示了生命运作的规律。
这些法则不仅适用于塞伦盖蒂草原,事实上它们适用于世界上很多区域,从海洋,湖泊,到陆地以及人类社会。这些法则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出人意料:出人意料在于它们能够解释看起来无关的物种之间的具体联系;第二个是意义深远:意义深远在于一旦你了解并运用了这些法则,那么就具备了通过调控其中的关键物种进而调整各种资源的能力,比如:植物,树木,空气以及水资源等等,而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能直接启发我们去思考和分析人类社会和商业经济问题。(这些法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进而影响它)
《生命的法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在遥远的非洲草原,在寒冷的北极,在微小的基因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和你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同样剧目。它让你不断的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让你一窥这个世界的奥秘。
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当中,生命科学将会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尽快的发现和遵从自然法则,人类就会成为最大的赢家。
《生命的法则:在塞伦盖蒂草原,看见万物兴衰的奥秘》读后感(五):生命调节机制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用于从宏观的生态系统到微观的生物分子级的生命调节机制。从大肠杆菌到大象,遵循着同样的生命法则,同样的逻辑原理。“一切都像设计好的,处于被调控的状态下。”而疾病通常就是这些严密的调节机制发生了异常,例如癌症就是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从宏观上来看,人为地破坏自然的调节机制,后果也是灾难性的。
作者介绍的四种调节机制为:正向调节,负向调节,双重负向调节和反馈调节。
在这本书里,我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精彩人生
作者很会讲故事,书中在介绍重要的学术发现时,也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且有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分辨重要线索的能力。他们并不是整日关在实验室中不问世事,受环境所迫,有些人还需要参加战争,甚至成为地下党。但脱下戎装后,他们又能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做出贡献。
抛弃执着
在做出重大发现时,突破往往源于打破偏见。在发现酶的双重负向调节逻辑时,科学家最初以为乳糖是酶的诱导剂,但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后来他们打破思维偏见,终于发现,乳糖是抑制了酶的阻遏物,“解放”了酶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负负得正。他们抛弃对简单因果关系的执着,开始从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最终为难以破解的问题带来新的思路。
系统理论
在这本书里,很多地方都体现出系统理论。自然或人体都要做为一个整体来看,割裂开来就容易造成偏见。正反馈、负反馈这些理论,在书中都有体现。参见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
传承
书中的人物,很多都有师承或朋友关系。让人不禁感叹,朋友圈很重要啊。
查尔斯-埃尔顿(动物生态学)的导师朱利安-赫胥黎,他的祖父是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托尼-辛克莱与查尔斯-埃尔顿的儿子又是朋友。这些耳濡目染对于他们的人生方向肯定有不可忽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