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3-01 23: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锦集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是一本由[乌拉圭]奥拉西奥·基罗加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精选点评

  ●基罗加生前获得了很大的名誉,但晚年却由于新小说家世代兴起而被如博尔赫斯这样的小说批判嫌弃,认为他的创作太过老套。此外,基罗加小说中对社会现实大多简单触及,并没有深入挖掘,这一点也确实是他作品的局限。虽然如此,基罗加的短篇小说能够在百年之后读来依然令人惊喜入迷,我想这和基罗加小说结构精致、将拉美丛林神秘人类生命脆弱性结合体现出“生命的悲剧意识”,带给读者“死亡”的震撼反思是分不开的。而他创作的那些温暖有趣富有想象力童话,更是在所有年龄人中传播着基罗加的文字魅力

  ●《中暑》《挨宰的鸡》《獨粒鑽石飾針》《腦膜炎及其影子》《死去的人》《自殺的船》,最喜歡這幾篇,黑暗驚悚又瘋狂。後面幾篇關於動物的則略帶說教意味,像是給小朋友看的

  ●影响众多拉美文大师的“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 基罗加的作品,对马尔克斯科塔萨尔波拉尼奥等拉美文学大师的写作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他的小说技巧娴熟,常被大师引作给年轻作家的小说写作范例

  ●爱这个人自然温柔舔舐的世界

  ●“不过这次要用鞭子抽在闹得最凶的人头上。这一举措是个惯例船长的鞭子抽得又快又狠。这场风暴立刻平息。” “干活吧,朋友们,想着我们为了人人幸福目标花费我们的力气,每个人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受累,也是非了不起的。人们把这种想法叫作理想,这是有道理的。在人和蜜蜂生活中,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哲理。”

  ●魔幻主义动物相关性较强的短篇故事,动物神性召唤别具一格

  ●基罗加的作品充满了玄妙色彩,对国内的读者来说,他所展现的南美依旧是玄妙而奇异的。

  ●非常喜欢这一类,我的灵魂属于拉美。

  ●还可以。最喜欢:挨宰的鸡、独粒钻石饰针、胡恩达里恩,充满寓言的故事。美洲大陆炎热宁静森林… 这些都让这本小说充满了瑰丽神秘的色彩。

  ●瑰奇、热烈异域风情。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类是以拉美独特惊悚题材配合亨利式结尾的几篇——《羽毛枕头》《挨宰的鸡》《独粒钻石饰针》等,起势平平伏笔藏深,结尾险峰绝谷大开大合,如豆瓣网友程灵胡所言:情节有种于无声处惊雷感觉;一类是《爱情季节》《儿子》等几篇以哀婉笔调情感悲剧的,初恋美好沦为肉欲慈爱父亲幻想死去的儿子尚在人世,有种“长亭更短亭”般隐忍又无穷的悲哀感。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一):也许我不适合看小说

  由于我阅读能力十分有限,基本上能读懂并理解的情节还是比较稀少的。以后有机会再读吧。

  现阶段最喜欢最后一个故事《脑膜炎和它的影子》。男女主人公对对方怀着无比intense的感情互相试探,故事里男主的思想活动描写得非常细腻,不停地在猜测/叹息/责骂/焦虑/压抑自己的过于强烈的爱情,费尽力试图在女主的love game中不败下阵来。这不就是我自己嘛!

  《被砍头的母鸡》和《羽毛枕》我感觉是最像爱伦坡的两个故事。背景荒凉压抑,不安感一点点build up,结局血腥猎奇的死亡却也差不多早已被读者猜到了。

  这本书让我想到了我初中最爱的中二非主流伤痛哥特神作《毛骨悚然的爱》,比那本书多了强烈的代入感和exotic的热带风情,几个故事带入了动物的视角也是非常新鲜的。故事情节简单短小,铺垫细致琐碎,啰哩啰嗦的家长里短后急转直下,很多故事是戛然而止。我所能唯一感受到的就是诡异荒诞的气氛,融合了拉丁美雨林闷热潮湿的陌生感,真实和魔幻的界线模糊了。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二):异域、热烈、瑰奇

  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由拉美著名作家、诗人基罗加(1878—1937)所著,收有小说二十八篇。在作者的笔下,人同老虎、鳄鱼、鹦鹉、蜜蜂毫无区别,都是生命的一种。丛林世界这形形色色的居住者都是他笔下的主角,共同演绎“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在异域、热烈、瑰奇的拉美总体风情下,基罗加尝试了多种主题与文风。《羽毛枕头》《待宰的鸡》以惊悚小说般的笔调书写离奇死亡故事;《爱情季节》《伊索尔德之死》《独粒钻石饰针》《脑膜炎及其影子》等或惋叹或阴郁或温情地写男女的相依或分离》;《漂流》《雇工》《一掴之仇》细致描写了底层劳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大森林的故事”里收录的几篇也写生物之间(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的厮杀与温情,颇有些童话故事的意味。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类是以拉美独特的惊悚题材配合欧亨利式结尾的几篇——《羽毛枕头》《挨宰的鸡》《独粒钻石饰针》等,起势平平、伏笔藏深,结尾险峰绝谷大开大合,如豆瓣网友程灵胡所言:情节上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一类是《爱情季节》《儿子》等几篇以哀婉笔调写情感悲剧的,初恋的美好沦为肉欲,慈爱的父亲幻想死去的儿子尚在人世,有种“长亭更短亭”般隐忍又无穷的悲哀感。

  除此之外,其他人、鱼、蛇、龟种种的“动物故事”,写来写去,重重复复,有些审美疲劳,像是南美故事会。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三):死亡,我们唯一确定又不确定的事

  在走偏的路上越走越偏,在孤独的道上我行我素。

  2018年12月30日读完《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乌拉圭作家基罗加,拉丁美州短篇小说之王,影响了马尔克斯、科塔萨尔,第一篇魔幻现实主义等等。重要的是,他开始让我认真的思考了死亡——唯一确定又不确定的事。

  没有什么比死亡更能让我们确定的了,除此以外的友情、爱情、事业等都是不可预测的,但同死亡又是变换莫测,是意外之死?是病痛而亡?还是主动选择结束生命?南美洲大概有千百万种死法,死亡就如同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被羽毛枕头中的虫子吸血而死(《羽毛枕头》),中暑而死(《中暑》),像鸡一样被自己的傻子兄弟宰死(《挨宰的鸡》),被蜜蜂蛰死(《野蜜蜂》),疟疾而死(《雇工》),被丈夫用胸针刺死(《独粒钻石饰针》),莫名其妙集体跳船而死(《自杀的船》)。。。。。。

  现在的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仅仅活着,如果你去思考为什么活着,去寻找你最初的理想是什么,那结果就只有一个——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既然我们不能选择生,那宁愿在死这件事上有点主动权。所以,到底是主动结束生命还是顺其自然享受死亡,就像朱德庸在《写给童年的一封信》里所说,人生就是一座迷宫。我们的一生也都不过是在走迷宫罢了,所以就让这终有一死的结局顺其自然的发生吧,毕竟死亡可能是下一个起点。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四):随笔

  奥拉西奥·基罗加被誉为“拉丁美洲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200多个短篇,本书精选了其中大约30篇。今年有一个很火的动画短片合集《爱、死亡与机器人》,这本书的名字跟这部动画名很像,正是因为这一点吸引我看这本书,其实内容风格也挺类似的,除了没有机器人,一样地追求爱情、疯狂与死亡。

  可能我看的书不多,第一个故事开头就有浓浓的契诃夫的风格,到结尾突然变成爱伦坡;再看几个故事突然又觉得也颇有拉夫斯威夫特的感觉,后面连一千零一夜的风格都出来了,题材也十分庞杂。之后看序言果然作者被所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们深深影响着,虽然即视感有些强,但能写出精髓到这个地步的,自身水平也很高了。而且故事里有很多关于拉丁美洲特有的细节,无论是社会、生态、人文都非常有特点,一边读一边查资料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尤其是许多动物拟人的题材都非常有意思。相较于其他比较出名的拉美系作家,基罗加真是难得的传统型作者,也相当注重故事的结构。这些作品的文学价值也许没那么高,但对于我们学习短篇小说写作是非常好的素材。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叫《胡安·达里恩》,讲的是一位失去孩子的母亲收养了一只小老虎,智慧老蛇的预言给予了它人类的身体,取名胡安。在母亲的深情照料下,胡安无忧无虑地长大了,他的心灵纯洁而平静,是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也并不知道自己的原身是只老虎。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母亲病逝后,村里的视察员怀疑上了孤儿胡安,逼迫他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但恢复记忆的胡安并不想当老虎,他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也爱这个从小长大的村庄。可是害怕老虎的村民们通过各种虐待的手段强逼胡安显了原型,还差点烧死他。大难不死的胡安只能重返森林,永远做回了老虎。当老虎胡安跪在母亲的坟前,一番柔情剖白令人垂泪:“母亲!在所有人里,只有你承认,天地间所有的生灵都有生的神圣权利。只有你明白,人和老虎仅仅在心地方面有所不同而已。你曾教育我,要爱,要理解,要宽恕。母亲!我确信你在听我说话。我永远是你的儿子,不管以后发生什么事,我都只能是你的儿子。再见了,我的母亲!”动物的杀戮多是为了生存,人类则要残忍复杂得多,而他们却总说动物是多么得凶暴,真好笑啊。

  我觉得还不错,很好读,拉美系的“异类”值得体验一下。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五):现实的自然魔幻的情节

  在看后浪出版收入的这个系列中,我把其中除了童话之外(童话应不属于爱疯死,属于大森林的故事)二十个长短不一的小说故事大致分了一下类别:

  1.人类爱情家庭疯狂和死亡的故事

  羽毛枕头,挨宰的鸡(宰妹妹),一对移民,爱情季节,伊索尔德之死,独粒钻石饰针,脑膜炎及其影子,漫漫长夜

  2.动物视角及动物主角的故事

  中暑(狗视角),有刺铁丝网(马视角),阿纳孔达(蛇开会),胡安达里恩(老虎儿子)

  3.野外环境的死亡故事

  野蜂蜜(吃毒蜜被食肉蚁吃掉),漂流(蛇毒死),雇工,自杀的船,死去的人,儿子

  4.昏昏欲睡我己经不记得的故事

  一掴之仇,香木屋顶

  应该说基罗加的作品是很特别的存在, 他因为自身背景的特殊性,不光身在南美这片拥有亚马逊雨林的神奇的土地(与其说是乌拉圭,他的经历更加阿根廷),更因为围绕在他身侧太多的人的死亡,给他的故事画上了离不开死亡的终结之景。

  他对南美森林,河流,气候,季节,动物的描述是细致入微,切切实实的,这些亲身经历和体验观察,恐怕是城市作家再怎样饱读博览都无法描绘出来的内容。所以基罗加无需华美的语言,只需简单而质朴,就足够了,因为简单而质朴的大自然就足以让人感到光怪陆离了,更何况我们是来自于另一个半球,遥远中国的读者。

  而魔幻的部分,有一些是来自于情节的设置,死亡的方式,有一些则来自于幻想动物的视角。这些千奇百怪的设置里不乏智慧和幽默,疯狂死亡中少了伤感的因素,反而让人啧啧称奇。惊叹作者怎会如此切实地知晓怎样吃到有毒的蜂巢然后被食人蚁吃掉;惊叹他怎么知道被毒蛇咬了从脚,到腹股沟,到胸口再到意志层面的一连串具体的感受等等。

  而动物视角的故事,无论是吃瓜gossip的马和羊,蛮力倔强的公牛,还是形形色色斑纹美丽,战斗力强劲开着大会的蛇,都显得愚蠢而好笑,他赋予了动物人类的语言和人格,却似乎仍在揭示动物在于人类pk后,死亡结局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这本书里的爱情故事普遍比较尴尬,可谓凤毛麟角,篇幅比较长的“爱情季节”,这个故事只是把初恋和经年的初恋化作肉欲的悲哀作为一个侧面草草了事地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被贪婪的母亲从头到尾等我姿态给搅乱地索然无味。反倒是“脑膜炎和其影子”故事里的小情人,姑娘的傲娇和故作不知,小伙子的心急如焚和为爱痴迷痛苦,给描写的有滋有味,相当小清新,是一个相当可爱的故事。

  全书最难忘的故事是我自己归纳为“宰妹妹”和“钉媳妇”两篇,相信读完的你也会感同身受。

  但如果真心要找一找基罗加的中心思想,政治倾向,就像传统中文译作序言里所言,热爱大自然那是毋庸置疑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那就只能说还是牵强的,比如那自己赌博把做林木工人的预付款放纵花完,然后被捉去做工,然后千辛万苦逃出来同伴还死了,居然不思悔改继续去赌,继续乱花钱然后又被捉去打工...恕我境界不高,这里实在没看出来基罗加的同情,只看出来他讽刺这些人屡教不改,狗改不了吃屎的现实。

  既然脑洞这么大,死亡这么狠,他的故事却一点也不显得黑暗而变态,反而很轻松愉快,在血腥场面的描述上也不是实打实地去写,而是侧面采取写意的方式,比如从观者的反应(宰妹妹),或者无法面对至亲死亡就陷于自己美好幸福结局的幻想的结局(儿子)。这样也让他的文字多了空间,少了压抑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情、疯狂和死亡的故事》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