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斯王朝》是一本由[美]约翰·罗斯柴尔德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39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此书9.0分,这本书给我的投资理财观打开一个新的大门,持有保险股,因为保险公司会进行资产配置,让专业的人给你的资产进行增值,好过自己乱投资好,因为你喜欢追涨,这很危险,会让你的收益低2.7%个点。戴维斯十大投资原则,戴维斯投资检查清单。这本书要做读书笔记.
●值得再看一遍。通过回忆戴维斯的过去,不断地穿插其理念。投资理念这东西在最后就是人生哲学,知行合一。
●之所以读这本书还是因为谢尔比曾是老板的客户,这次回国发现这本书在国内还挺知名的。一直不知道谢尔比和老戴维斯之间有这么多的过节,初读还觉得老戴维斯不近人情,能建世功却不能齐家,及至读到老戴维斯其实采纳了谢尔比的诸多意见,将他们体现到自己的组合中多年,才知道老戴维斯原来一直为儿子自豪。老戴维斯临死前谢尔比执其手宽慰他的那一幕也着实令人感动。三代中克里斯善定性分析,安德鲁擅长演算,而托利则是两者的结合体。
●戴维斯先生的投资能力圈很明显就是保险行业,即便如此,也难免错过行业内的牛股——GEICO!所以,投资真心艰难!书中基本还是典型的价值投资体系!
3.找到一个坚强的靠山,后来的美国总统杜威,当上纽约保险司长,占比40%
这本书着重写了第四点,即他怎么炒股获利,我觉得这都没什么技术含量。真正有技术含量的还是前3点,这3点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二):家族投资史
不是家族,而是王朝,不知道英文名叫啥。实际上讲的是家族三代投资史,从人物开始。是仅次于巴菲特的世界第二大投资成功商人。有许多的经济和金融常识,历史是最好的镜子,反观当今的经济社会更有一种对照。“节衣缩食”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如果还能做到这四个字,那必是很大的回报,物质简单、精神富足。但愿可以做到节衣缩食,不受环境所控制的自我体验 以史为鉴,阅读这本家族的历史也是了解基金股票的历史,对周期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任何事都有周期,掌握周期的节点非常关键 语言很轻松幽默,对人物的拿捏恰到好处,在投资行为和人物性格架起了关联,栩栩如生。是少有的那种可以看下去可以和别人讨论可以传给下一代的财富经,如果拿别人的经验也算得上的话 引:戴维斯的错误相对于他的成就而言,就像一只小虫子相对于一头大水牛一样微不足道。解:掌握了几只超级成长的股票,长时间的持有,便是投资的秘诀。经得起折腾,起伏,岿然不动的定力依靠的是判断和信念
很推荐的一本财富书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三):价值投资永不过时
戴维斯闻名已久,看这部三代人的投资传记还以为和彼得林奇、巴菲特类似都是大幅投资记录总结,看完却被三代人传承者价值投资的脉络所感动。
好书总是这样,总以为大V的只言片语先锋又深刻,其实不过是拾着前人智者的结晶罢了,所以多读书多好书,方为上策。
对于价值投资来说,其实它的特点鲜明,内核简单,但是需要长久的坚持和耐心。这部书最大的特点是讲述一个家族三代人如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走上了价值投资之路,并且努力让这经典传承的理论延续下去。
历史在曲折中前进,人也一样。无论哪位戴维斯家族成员都在股市的波折中前进,一番经历后才形成自己一套稳健的投资风格。这样看多了活生生接地气的感觉,也多了些亲情的感慨。
传说中美国富人的挫折教育在这本书里面有了多方位全面的刻画,但以投资为主题来看的话,更多的体现不是父亲的良苦用心,而是整个父亲人生的准则和规则,对己对人都一样。
当然在消费主义日渐繁盛的今天看这本书非常适合,它再次提醒你:勤俭节约,锻炼身体,时刻学习,追求时间的复利从未过时。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四):一群短线杀手的故事
《戴维斯王朝》
杠杆,投机的基石,赌徒一夜贫富的工具。而在我看来,杠杆是个非常恐怖的东西,因为在失控以后,这样东西将会万劫不复。尤其在使用杠杆的大部分时间里,失控是常态。
因为杠杆错配的是时间,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东西。
戴维斯家族,总结起来,成功技巧简单,极度节俭、坚持复利、认真选股。后人将其称之为,戴维斯双击效应。该理念的传承,也使得这个家族罕见地成为靠炒股致富的家族。
其实整本书我觉得看起来,更像是个名人传记,以我的媒体经验,这些传记真假难辨,真实性无法考证,尤其是有权势在位的人的传记,多半隐藏了真相,而过于对于优势吹捧。此书应该也没有例外。
但是,此书算是对于戴维斯双击,阐述最为精准的一本。
所谓戴维斯双击,即有关市场预期与上市公司价格波动之间的双倍数效应。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投资中,价格的波动实际上会与其投资人预期的关联程度达到70%~80%。那么在此基础上,假设抬高预期配合不断抬高的PE,成为了一种非线性关联关系。而此关系,恰是分析师、经济学家以及媒体口中的非理性行为。
短线杀手戴维斯并没有对此指责,而是以低PE购入,成长性显现的时候,高PE时卖出,享有EPS和PE同时增长的倍数效益。这个招数恰恰与名满江湖的巴菲特价值理论相悖,尤其是新兴市场。
基于此,我觉得此书还是有必要看一看的,不用太仔细,至少读完还是能掌握一些炒股技巧,当然,还有一个逻辑获得,在赚钱的手段上永远万变不离其宗,商业本质从未改变。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五):于我增长的见识很少
评星两个星,于我增长的见识很少。
1、书中一些对行业、选股的基本面分析建议,现在来看有点过时了,用处不大,并且现在的基本面研究已经非常成熟了;
2、投资理念,整体就是现在流行的基于基本面分析的价值导向的选股;
3、个人觉得最有价值的是戴维斯整个家族贯穿的观念:
1)节约,储蓄,投资;汗颜,消费的钱,是资本增值的本金,如农民的种子,这个道理浅显易懂,但是无论赚多少,还是月光。资本积累太痛苦。
2)不要给后代留下太多的钱,而只是提供饿不死的安全网;
1947年,38岁,开始做保险股投资。1994年逝世,留下9亿美元,如果继续全部投资标普500指数到2018年末,值49亿美元,按6.8汇率,334亿人民币,按照中国福布斯2018年排行榜,能进前40。
一代投资成功的几个重要因素:
1)国运好,标普500指数从1947年末的15.3点涨到1994年末的459.3点,47年年化收益率7.5%(注:数据来源于choice,价格指数);
2)使用0.5倍的杠杆;
3)投资起始时间1947年正处于市场低点,1947~1967年,标普500指数9.6%pa。
4)很早就国际化,买日本股票,多元分散;
5)基本只投资于保险股,这个行业可能存在超额收益,但没有数据验证;
5)基于价值导向的选股,暴露了点价值因子;
6)投资股票,而不是债券;
7)这里有很多东西在目前来看是投资的常识,但当时都是创新之举,事后归纳容易,事前发现难,比如基本面选股、调研公司、股票比债券长期收益高、价值因子长期有正收益,多元化国际配置等等;
8)初始本金也很关键,一代及其老婆,都是家底丰厚,教育良好,社会顶层。
大学毕业后先干卖方研究,后面自己开基金公司,当基金经理管理共同基金,没有啃老,收基金管理费卖铲子。后面戴维斯一代死了之后,这些钱也申购成了这些基金。
业绩记录在戴维斯纽约风险基金,1969~1997年共28年,同期标普500指数8.8%pa。
投资业绩,20年,相对于标普500指数4.7%pa(注:书P329)的阿尔法,与林奇同期的牛人。但是这个数我自己没有计算。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这个数大致4%pa左右。嗯,当时市场不是很有效,基于基本面投资还是有阿尔法的,当然二代也牛逼。
两个儿子,其中克里斯接管老爸的戴维斯纽约风险基金(1997~2018年)。现在还在当基金经理,下面的表近20 Yr和 25 Yr大致就是他的投资业绩,几乎只是接近标普500指数而已,战胜市场太难了。如果考虑跟踪误差就是风险,这个超额收益不值得,也就是说信息比率太低了。
美股市场太有效,很难有投资英雄了,这是三代们的不幸。但是戴维斯基金公司是他们的,他们主要的生意是卖铲子,同时管理爷爷留下来的钱。
数据来源:戴维斯基金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