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的预言》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金 (Stephen King)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直很喜欢斯蒂芬金的作品,这本《约翰的预言》是《死亡区域》的译作,也是他少有的悬疑推理外衣之外,关乎人性与抉择的经典作品,主人公是一个赤裸裸的悲情英雄,拥有超能力于他而言即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诅咒。
●有的人就算拯救了全世界,但他的人生仍是一出悲剧。一旦发生了偏差,曾经以为可以拥有的那些幸福岁月,就再也不会发生了。一直喜欢史蒂芬金,他实在太会写了,太有画面感了,每一部都应该拍成电影。
●deadzone不再翻成死亡区域是现在书名不能带过激词汇了吗?愉悦度大约3星半,不过既然是早期作品就也OK。又是猴掌啊啊啊。书中很多点子,感觉在之后都单独拉出来又写了一本书…写约翰的严重车祸时,有想过自己之后也被严重车祸了吗
●一时说不清感想,一口气读完了459页的小说。只是在书店随意翻看了一下,便觉得自己会喜欢上这本书,就像当年饥饿游戏一样。冥冥之中这种事很神奇,就像书里写的那样。一个普通人,一个聪明善良的年轻人,本可以过着幸福平淡的生活,但不幸成为了“死神来了”一般的预言者。前后细致入微的铺垫,精巧的结构,细腻真实的情感。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如果能有一天拍成电影,我希望可以像第六感那样好看。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正确与否,你不知道他会永远昏迷下去,还是会突然醒来,你不知道他是在信口胡诌,还是确有此事,你不知道这是自己的命运,还是自己的臆想,或许你以为你知道,但是你可能是错的,我们只能相信自己,这是本书最像现实,也最有现实意义的一点。
●很狗血,但細節確實很好,關於美國“基層”政治的描述不知是否真切,總之很容易入戲。可是整個故事回到這麼一個問題,可不可以在惡魔成為惡魔之前把他幹掉?當然小說設置的前提是聖人男主真的有特異功能預見未來(還能動手改變未來),那現實呢?誰來判斷?這可以讓哲學家討論一下。不過普通人自然更願意有簡單的辦法一勞永逸,所以類型小說幫您實現英雄夢。可是,這真的正義嗎?另外是否也可以討論一下社會進階機制呢?(這點史蒂芬金應該有意諷喻了。)
●找kindle电子书时以为是金巨巨新作,想买才发现只能预购,12月才能到手。这时冷静下来看看内容介绍……这不就是《死亡区域》么?感觉受到了欺骗。
●为什么斯蒂芬金的小说会这么引人入胜让吃土少女熬到凌晨四点也要看完
《约翰的预言》读后感(一):为什么书名都改(《肖申克的救赎》所属的那本小说集也是的,搞不懂大陆,台湾的《四季奇谭》不好吗)
我相信这其中有出版社的问题——书的导读容易误导读者,以及个中错别字,翻译问题,语言的把握——不过总的来说是不错的。 斯蒂芬金总是善于把这种情感类小说的结尾写得美丽、温柔,尽管结局可能事实上可怖。小说塑造了约翰这一形象(不过书里出现不少典故约翰,不知是否是有意而为之),是个需要爱的大男孩,却一直牺牲着…… 该说的都在书里了,我没有资格在用我的方式复述一遍ヽ(  ̄д ̄;)ノ 《乐园》也不错。
《约翰的预言》读后感(二):让人心疼的约翰
好看!真好看!^o^^o^^o^斯蒂芬·金真是一个写故事的天才!
“有力,紧张,引人入胜,磁铁吸针一样!”--《休斯敦邮报》
“节奏完美……心一直都在提着。”——《洛杉矶时报》
“他的作品继承了美国文学注重情节和气氛的伟大传统,体现出人类灵魂深处种种美丽和悲惨的道德真相。”——美国国家图书基金会评。
这些评价极其贴切,翻看第一页,就被深深吸引,好久没有这样为了一本书废寝忘食了,就像看一部全程无尿点的大片。关乎有莫名特异功能的特殊人群,关乎政治、宗教,关乎信仰与信念,关乎人性的善与恶⋯⋯你完全无法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无法预料却又合情合理,展示出强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悬疑氛围与思考深度兼备,情节紧凑,引人入胜。整部小说充满了深刻的人文思考,塑造了一个可爱的,有温度、有吸引力、有魅力,让人心疼的约翰,那么清晰,仿佛站在你的面前,触手可及。
"一场关于灾难的预言,你会选择躲避争议还是坚守正义?"没有恐怖惊悚的元素,从中收获更多的是感动与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面对拥有世人无法理解的超能力的孤独感,以及独自承担拯救人们免受战争灾难的痛苦和勇气。斯蒂芬·金的笔法描述极有画面感,捧着这本书,脑子里全程都有清晰的画面,就如同时看了一部电影。查找了一下,写本书居然没有翻拍过电影
《约翰的预言》读后感(三):期望比较高,失望比较大
我是被封面的设计和作者的大名给诱惑了,所以选了这本厚厚的书。之前除了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外,都没有读过其任何文字作品。故而阅读前的期望比较高,阅读后的失望也比较大!
说实话,这本悬疑类的小说读起来还算是流畅的,但并不能令人感到情节太过诱惑,也没有那种环环相扣的紧凑感,只是感到那是一场交通事故带来的琐碎痛苦与烦恼,或者有主人公的良心与正义感,用自我的牺牲拯救人类的无私情怀等等;整体情节的结构构思上还算完整合理,思想立意也算高尚,但是要把那种“感触能预言”这个特异功能写到让读者认同信服却是有高难度的,比较佩服的是作者能把一些零零碎碎的琐事写得洋洋洒洒,最终令人感到是把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拼凑成这么厚厚的一个本故事。这其中,只有描写犯罪的场面还算是比较合格,或者说有点悬疑的成分,但是始终无法用合理的逻辑来判案,倒是要靠主人公的特异功能的预言来得出结果,这样反而让有情节和侦破看点的好故事变得不合常理,个人觉得这是本书最大一个的败笔!另外,书中那些工作、恋爱、家庭的故事的讲述也很稀疏平常,基本上没有太过引人的情节,读来感觉就像日复一日的普通生活,缺少戏剧性的冲突与张力,平庸、琐碎和无关痛痒的成分多了些。
可能是最近在研究如何进行小说创作的理论,所以对眼前作品的审视要求也就比先前苛刻许多。其实、作者完全可以砍掉大部分无关疼痒的纷杂情节,也无需什么特异功能,只要把犯罪与破案的曲折、正义与邪恶较量写精致些,就会是一部很好看、很吸引人的小说。
我深知,看人挑担不吃力,评头品足对于旁观者来说非常容易,况且像我这样的无名之辈胆敢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评判一位鼎鼎大名的世界级悬疑作家的作品,实在是有些自不量力,不过却自己真实的体会;也深知,每个人的感知、理解与视角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愿自己没有误导善良的读者!
《约翰的预言》读后感(四):生存不易,生命的智慧之光
坚守正义者往往会比迎合大众者承受更多的苦难和折磨,美国作家“现代惊悚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的这部《约翰的预言》 真实而痛苦地将人类社会这一冷酷残忍的真相揭露给诸多读者,剖析悲剧的发生,身处其中的每一份子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在斯蒂芬·金的《约翰的预言》一书中,约翰一生的悲剧,他的痛苦与挣扎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时代政治黑暗吞噬了像约翰一样众多的先知觉醒者。格里格·斯蒂尔森是斯蒂芬·金笔下的一个虚伪狡诈且心狠手辣地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众多无辜生命的政治掮客,这个形象的产生是对现实社会的控诉——约翰的善良和良知不应被毁灭,众多如同约翰一样的普通民众理应受到更温和和更有尊严的善待,而不是落入像约翰一样悲惨的境地。
书里另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莎拉,美丽健康的莎拉是约翰未发生车祸前的恋人。约翰与莎拉本应有幸福闲适安稳的一生,正如深情的人应该共白首,可现实却是如此残酷。最终莎拉的理想化免不了世俗化的窠穴。
约翰的过去何曾不是预言了人类社会对良知与善意的背叛。幸而斯蒂芬·金并非将约翰的死写成毫无价值, 以约翰的死亡唤醒麻木的普通众人看清格里格·斯蒂尔森这样玩弄政治与权力的人物的真实、丑陋的嘴脸。
只是这代价太沉重。
斯蒂芬·金的《约翰的预言》并非是纯虚构的文学作品,书里人物众多,衍生出万象的世态生活,各种人物交错在时间线内,将发生在现实生活里各种丑陋与善恶带入这样的文学作品里,看似荒诞,实则是真实生活的深刻刻画。
独善其身而不得的约翰,遭受多种人类痛苦折磨的约翰,最终怀着一颗希望仁慈的愿望——挽救无知民众的生命,走完短暂而凄凉的一生。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斯蒂芬·金敢于正视生命与人类社会里的各种卑劣,并以此约翰的一生悲剧来警示世人,生存不易,生命可贵,让智慧之光引领民众不落入惨痛绝境。
《约翰的预言》读后感(五):不要逃避,不要像以利亚那样藏在山洞里
命运在启程的时刻已经写好。就像约翰6岁时发生的一个意外。身不由己。又无从躲避。 更像乡村游园会和恐怖面具出现的那个晚上,不可思议的幸运大轮盘,还有,无法重来的爱。
斯蒂芬·金从来倚靠的不是故事,尽管故事一贯精彩。斯蒂芬·金最牛哄哄的地方在于把气氛和细节搞得云雾缭绕,盘旋不去。《约翰的预言》也不例外。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一条是后来成为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的约翰,一条是有野心的推销员格雷格·斯蒂尔森。当然,在约翰的线索中,还有父亲母亲和最爱的恋人。与格雷格平行推进的还有变态杀人狂。在以往的阅读经验中,斯蒂芬·金的书大致要到四分之一处才渐入佳境,在此之前,你需要耐受他的必不可少的絮絮叨叨的铺垫。
约翰6岁时发生的意外,让他不时会有预感出现,而真正的爆发,是23岁时的万圣节,约翰在一所中学教书,是学生和评审委员会一致好评的老师。约翰有了心爱的女孩,同在一所中学教书的莎拉。可是他们去了游乐场,遇到了幸运大轮盘。投资1美元85美分的约翰赢了500美元!谁说这不是幸运呢,可是谁又能说这是幸运呢?一场惨烈的车祸,一个无知无觉的植物人,一个超级能力的获得者——触碰别人的身体,就能在瞬间了解此人的过去与未来。在父亲赫伯特的心里已经忍不住希望这个儿子死去,因为自己的妻子近乎疯狂,家中捉襟见肘,他希望约翰死去,好放过他们。
四年半之后,约翰醒了,世界变了。约翰预见了护士的儿子手术的结果,看到了医生“死去多年”的母亲,被人们当做先知疯狂追捧又被视为骗子狠狠唾弃。
约翰只想安静地生活。而不可得。
妈妈临死前一遍遍地说:“上帝赐予了你什么样的天赋,他有任务交给你,不要逃避。不要像以利亚那样藏在山洞里,也不要让他派一条大鱼来吞掉你。”(详见《圣经》以利亚和约拿的故事)
如果说,连环杀人案的揭穿是被警长班纳曼苦苦相求的结果,并且约翰还因此被连累丢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工作。那么,精心策划和毫不犹豫地迎向竞选人格雷格,则是约翰全然的主动和决绝。从这里开始,约翰走向了他的人生的另一面。如文中所言:“向死亡、毁灭、命运致敬。我们有谁能逃掉这三样?”斯蒂芬•金要讲的从来都不是惊悚,他想告诉我们的不过是命运。幸运也罢,厄运也罢,只要是给你的,你就面对。你的天赋就是你的任务,不要逃避。纵观全书,神神叨叨的近似疯癫的母亲,是寓言般的存在。就像神明的旨意从来不被世人理解。
斯蒂芬·金想让人感动的时候,从来都轻而易举。当父亲赫伯特回忆陪伴儿子长大的一幕幕时,当莎拉感到一只手抚摸她的脖颈时,“一切已经够好了。就算不够好,它也必须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