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0-02-04 23:52:0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摘抄

  《埃及四千年》是一本由(英) 乔安·弗莱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51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埃及四千年》精选点评

  ●一部跨越了前年时间又跨越了数个阶层领域历史书,值得一读

  ●拉个excel表格,填上时期、修墓特点、出土墓葬与相关神话传说就可以完成东西作者硬是扯了一本书,枯燥流水账,叙事十分混乱

  ●埃及四千年均涉及,有点泛泛

  ●非常不错的一本书

  ●《埃及四千年》破解四千年王朝兴衰秘密里程碑巨作

  ●20190407 看过了,看的不算很细致,很多细节算是粗略的看,但也基本算认真。 1、昨天开始开始看,今天上午陪上课、路上、在机场飞机上认真的看了应该差不多6-7个小时吧,专注的感觉挺好。 2、公元前几千年前的,是否完全史,难说,作者应该有个说法。 3、公元前一千年前,发展痕迹基本类似,只不过是不断的更迭,随后的算近代吧,变化明显提速,形式也多样化了。 好像各个国家都类似。 4、财政能力政权影响真大,尤其是在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社会。 5、埃及艳后的影响力实际中到底是怎么运用的,真的能一笑倾国? 6、欧洲史要找时间好好看一下,还是有很多借鉴的。 7、老外名字真难记。引文、索引还是应该翻译的。

  ●英国视角。和大学时候上的埃及学课程重合很多,读起来不算吃力,Ra神、埃赫那吞、神庙、拉美西斯、克里奥佩特拉,凡此种种,似乎发生在另一个宇宙

  ●在金字塔诞生之前,古埃及阔佬还有很多炫富的方式——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刚刚知道

  ●翻译问题比较严重,对古埃及史没有了解的不建议读本书,而了解古埃及史的大概也不需要这本书。 人名神名都翻译的很随性,八成是译者看着原文随便想一个音译就放上来了。我按着翻译去查书中出现帝王神祇时候,很多完全搜索不到,只能退一步去查英文名。 举个例子,前面有人提到的“塞提一世”,本书翻译成“塞狄一世”。百度“塞狄一世”是根本搜不到的,而百度“Seti I”能搜到的相关内容只有英文版维基百科。 回到本书,可能史料不足原因,二十章里有十几章中大量的篇幅被用来描写统治者臣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的陵墓寺庙、金字塔,作者写起来是不厌其烦,但作为读者来看,实在是有些琐碎。所以我大致看完一遍本书后,对埃及那些帝王的印象,除了个个都是建筑狂魔外,其方面的了解实在是淡薄的很。

  ●一直很喜欢埃及,读了一些,虽然有些神的名字没有按约定俗成的中文来翻译,但是并没有太影响我觉得这些故事有趣,还是推荐一下,配合一些埃及的古文物图册看,效果会更好。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一):《刺客信条:起源》玩补课之选

  应该说是一本很有质感的书。我对古埃及的了解仅限于中学历史课本。仅仅对胡夫和大金字塔、埃及艳后几个时间坐标有点印象。直观一点的只有在大英博物馆看过的木乃伊,以及罗塞塔石碑的复刻品,还有就是《刺客信条:起源》了。而这本巨著则填补了我的认知以外的空白。这本书需要静下来,慢慢读,边读边脑补当时古埃及人的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读完以后,回去玩《刺客信条:起源》就更带感了。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二):观后感悟

  可以理解作者以修建陵墓为主线,表现埃及王朝的写作手法,但是整篇文章读完,觉得不免以偏概全,帝王维持政权的方式被简单的划分为了信奉神灵,修建神庙,笼络神职人员,联姻,通婚等手段,埃及人民被描绘的愚昧无知,帝王家族,代代亲兄妹通婚,甚至一妻多夫,叔叔娶侄女等伦现象,竟然没有出现一个畸零儿,也是运气够好的了,极少数君王能老年身死,王位甚至极少争夺,就顺利传递给下一代,并且也没有人去考虑继承人是否有能力管理庞大的国家,所有的事物包括战争,都依赖于神的意志。从伦理道德上,觉得这个国家愚昧,而另一方面在科技与算数,历法上又先进于世界,这样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会中道断于历史,也就不稀奇了。其实读本书也产生了许多疑问,横向对比古代中国至今,从未把神明的位置和皇权并驾齐驱,而同时期的古代文明都是皇权借助于神权,诸多问题还需要其他的书籍来解答了。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三):历史谁来书写

  古埃及,在我心里长期以来是神秘的代名词。金字塔、木乃伊、狮身人面像、法老的诅咒是我给古埃及贴上的标签。 拿到这本书让我很兴奋,终于可以系统地了解一下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了。本书首先介绍了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和主要的神灵们,古埃及人相信法老就是神,这些神话故事和神灵贯穿了古埃及的始终。接下来,从公元前5300的新石器时代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的五千多年,作者对三十个王朝及马斯顿王朝和托勒密王朝的大多数法老及他(她)们的配偶进行了介绍。令我惊喜的是,古埃及妇女的地位比我想象中还要高,曾经有多位女法老统治埃及或担任联合执政人,她们的墓葬中也出土了很多武器和权杖(可气的是后代的考古学家时常因为武器的存在而认为墓葬中是男性法老,多谢基因技术!)。即使是普通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也占据着很高的地位。

  我想说说书中给我留下比较深印象的是“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在各种小说,影视作品中的克娄巴特拉形象乃是游走于恺撒、安东尼、屋大维中间的美艳轻浮妇人形象。而历史上的克娄巴特拉(克娄巴特拉七世,古埃及人总乐于给后代起和前人一样的名字)是个“高尚的、真正的学者”,除了标准的希腊语还通晓其他八种语言。她不是艳后,而是女法老,更是让罗马人恐惧的“罗马政权的敌人”!

  古埃及历史上,建立过伟大事业的女法老不止一位,然而她们的功绩往往迅速被后代男性执政者抹杀。纵观世界史,无论是在政治军事领域,还是科学文艺领域都有很多出色的女性,可是在男性的书写中,这些女性时常消失了...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四):埃及考古四千年

  7.5/10:断断续续的看完,此书其实不太好评价,优缺点都非常明显。优点自然在于作者作为专业一线埃及历史研究者和考古专家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直到2015年的一手资料,可以说本书所提到和引用的文献之多和真实性目前在史学界都是罕见的,而作者凭借着较为生动的语言和对史料出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也在讲述古埃及通史的同时介绍了古埃及的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是考古史的上乘佳作。可本书的优点其实也是缺点,作者过分依赖于引用文献和介绍出土文物,使得应该作为重点的叙事环节被严重割裂,读起来常常找不到重点,读完什么也记不住,而过少的插图、重复的考古分析也让本书中占了大篇幅的考古研究论述失去了意义,让“埃及四千年”活生生的变成了非常无聊的“埃及考古展示四千年”,或许做成纪录片会更好吧。另外本书的翻译让人非常头疼,如“赫梯帝国”翻译成“希泰”,“安提轲”翻译成“安提戈涅斯”,著名城市昔兰尼翻译成“锡仁尼”等等,音译的确没错,但这种学术界公认的最佳翻译都不知道可见译者之不专业。

  总览埃及历史,其作为单一的文明在公元之交时便彻底毁灭,在长达四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也经历了不为人知的几次大起大落,从分裂的部族到纳美尔统一上下埃及,到金字塔时代,到由于资源枯竭导致的动荡,到再次复兴,到外族入侵,再到拉美西斯的繁盛时代,最终在与巴勒斯坦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的抗争中悲壮的败落,埃及的历史总被蒙上了一层神话和史诗的色彩,而诸多金字塔的建造,都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思想生活有莫大联系,因此金字塔——皇室墓葬的位置与形态,远不止一个漂亮的“奇迹”那么简单,而是研究古代历史的最好突破口,考古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回顾伟大的人类文明,规律是存在的——封闭就要落后,思考才能进步,统一才能繁荣,冲突才能伟大,存续才能不朽。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五):遥远的古埃及

  这本书让我对古埃及有一个更立体的认识。

  回顾人类文明史,古埃及占据了初始的重要位置。对于古埃及,我的印象是遥远、零散的。古埃及非常遥远。放在时间线上,当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追忆古埃及时,大概相当于此刻我追忆春秋时期至今,而希罗多德则在战国初期,如此对比,这种邈远感就非常强烈。至于古埃及的印象,首先涌现的是尼罗河、金字塔、木乃伊,还有图坦卡蒙金面具和埃及艳后。这些零散的印象,来自于世界通史的片段、猎奇的未解之谜,以及电影。

  本书的内容,则展示了古埃及更多的细节。在三千多年的跨度下详细叙述了王朝更迭,国王及其家庭、臣属以及一些普通人的生活。对考古信息解读,还原出许多有趣的细节。而在这些细节之外,则形成了如下印象。

  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性。《地理与世界霸权》一书对此有阐释。尼罗河带来丰饶,孕育了最早的文明,而当水量减少时,直接影响王朝的稳定。构建法老们的金字塔的石条、王宫中的诸多宝物也是通过尼罗河运送的。

  古埃及有着相当复杂的神话体系,分为动物、人、抽象三种形态。和所有古文明一样,神话和王权有着紧密联系,因为政治的原因,神话主角不断被重塑,最高神太阳神就经历融合。国王、王后则始终作为诸神的化身,为此建造了诸多神庙。

  古埃及人对死后世界有着根深蒂固的追求。正因为此,几千年后我们才能对那个湮没的时代有所了解,古埃及的信息主要是由陵墓传递给我们的。法老自登基伊始就着手建造金字塔陵寝,而死后则做成木乃伊,这几乎贯穿整个古埃及的历史。当然这些宏伟的建筑,也是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体现。

  以及王室近亲婚配的习俗,遗传缺陷必不可少。所有这些故事,让模糊的古埃及印象变得清晰、完整了一些。

  不过,本书讲述如此长的故事,叙事平铺直叙,在短时间阅读,累牍连篇的内容读来有冗长乏味之感。或许需要一章章慢慢阅读。

  对中文版的批评:

  译者将原书引文注释、参考书目和索引去掉不收录,仅是认为读者仅有极少为古埃及学专业研究者,不可思议。这不单是破坏了书的完整性,书中大量引文无注释显得云里雾里,而略去参考书目,对于古埃及历史爱好者来说是一大遗憾,本可方便延伸阅读。

  另外,中文版的副标题为「主宰世界的伟大文明」,较原书的The Civilization that Shaped the World含义夸大了。而封面上的「里程碑巨作」、「年度好书」之语则夸大甚至虚假,查看了几个杂志的Best Books 榜单,未见本书列于其中。对出版商的营销手段真是反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埃及四千年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