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02-04 23:2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1000字

  《三毛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是一本由程碧著作,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精选点评

  ●三毛,不可复制一生爱情流浪写作合成完美的她…… 情更是贯穿了整个人生……

  ●从图书馆借来看完了,摘抄了三页纸,决定要买一本回

  ●在那样的年代,能有如此独立自由灵魂,真是可贵。在越来越开放的现在,自然读过会有一种“有什么了不起”、“不够深刻”的想法,但我们忽略了那在时的冲击力影响力,只因我们不曾活在那个年代。 荷西遇见你究竟是幸或不幸

  ●以前对三毛的了解仅止步于“为了爱情死的人”,第一次算是全面的了解,李敖这么骂也代表了这么一批看不惯的人,让我感觉话里又有点酸。在他们认为来来回回将一段爱情把炒红了,那又怎么了呢?大众买账不是吗。你不可能完全理解了解一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自杀逃世是她的选择。没精力死亡的人,没有话语权。

  ●徘徊于书店书架上一个不显眼位置陈立着这么一本书,目光快速扫了周围,聚焦在书名上,是的,我很喜欢三毛的故事她的人生,虽法复制其生活方式但通过欣赏找到生活的力量,虽无法企及其人生境界但通过阅读丰富自己人格。 她有着这么善解人意父母是她生活源源不断动力白云苍狗,一生真的就那么短暂,做成的事情并不多,真正爱的人也就那么几个,生而为人,好好爱自己。 ——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 ——一个人要想活下去,总会想方设法把痛苦甩掉,甩掉痛苦不是遗,只是把卸下来埋进更深的地方罢了。

  ●这本书让我几度陷入悲伤久久不能平静 但我竟觉得这与作者无关 在发现书中细节错误并跟该作者指出时 没有收到谢谢也没有看到态度 我已不好再说什么

  ●对于通读过她所有作品的人来说,大部分是很多她作品中有过的故事情节

  ●汇编,我曾经爱了又爱的三毛

  ●书本身三分,多给1-2分均可,因为是三毛。对于青春喜欢的作者来说,不愿轻易打开评说她的任何书,怕玷污美好形象,怕随书流出磅礴情绪无法落定

  ●第一次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便被标题吸引 翻开就停不下来了 文笔十分贴切不夸张 很好的还原了三毛的一生 推荐阅读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一):不是所有的,都能在同一片海;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活出同样的精彩

  以前看过三毛的各种书,对她的了解也都是从不同渠道碎片进行一个拼凑,拼着拼着,还是觉得不够完整。打开这本书,看到其中一章,是介绍三毛的审美趣味的,读完我非常欣喜,我终于又找到了一片拼图,让我发现,三毛若是放在这个时代,一定是个生活美学时尚博主!这也是我在读之前的三毛时隐隐有感,却无法总结提炼的一个重点。里边写的她的一些物件,也非常有意思!让我又看到了除了荷西除了沙漠之外的,那个明艳的、不可方物的三毛。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二):理想是脚下坎坷的道路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三毛。

  有多少三毛迷,是既欣赏她随性而有生趣的文笔,更佩服她洒脱不羁的流浪生活的呢?可是,看了《世界地理》上撒哈拉的图片,就有了想去那里生活的冲动容易,真正动身了,并不顾环境的极端恶劣,在那里定居下来并活得精彩,能有几人做到?

  撒哈拉,黄沙漫漫,又兼有大风,每出一趟门,就是一身一脸一嘴的沙子;撒哈拉,昼夜温差大,天的烈日把人晒得一身一身的汗,也把三毛晒得脱了相,眼窝塌陷,到了夜晚,又是骤寒;撒哈拉里的平民区,住着极不讲卫生的文盲无知的女人们,住着物质非常匮乏,全都爱向她要东西的撒哈拉威人;在物质匮乏、黄沙漫漫的撒哈拉,三毛初到时,忍受着恶劣的天气,忍受着家徒四壁,更忍受着荷西从早到晚在外工作,家中只有她一人的孤寂空虚。

  但三毛不理天气的恶劣,不顾脊柱的疼痛,不管可能会被沿途的流氓滋扰,以及穿过坟区不小可能会踩到尸体的恐怖,初到撒哈拉时,常常来回步行80分钟,去镇上自行提回10公斤的淡水;她也没有嫌弃当地平民女人们的无知和不讲卫生,反而是教她们打扫卫生,在家里举办基础常识学堂,也不顾她们的无知无礼,与她们打成一片,而对于看到她从外面世界带来的“丰富”物质,都会前来争相索要的撒哈拉威人们,她和荷西也是几乎从不吝惜,有救必应;在沙漠里安顿适应了以后,她也不再恳求甚至威胁荷西,不让他出门,她自己走出家门,拍摄沙漠风光,与有车的友人出门游玩,她更加学习当地语言,与当地撒哈拉威女人们建立友谊,教她们简单常识,与她们打成一片,她还想尽办法,在荷西的帮助下,利用有限的物料,将她们租来的陋屋,布置得意趣盎然。

  所以,梦想谁都有,可是能将梦想落实到现实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不顾道路的坎坷,品尝着辛苦,而活得有滋有味,精彩纷呈,才是我们更应该去勇敢追求实践的理想之路。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三):淳朴的情感

  一代文学大师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的睡去,其实并不代表着消亡,而代表着真正的永生。风雨同路,看到的现在的我们的世界的芳华,其实就是在我们世界中存在的某一个人,在某一个时间里,消失在我们的视线当中永远的消失了。

  国内的作家我喜欢的不多,但也有十来个,男女作家都有,但是之前我只是片面的读他们文章,很少去了解这些作家生活中的样子,也没有几位写过自传。那么想要了解这些作家最真实的样子,就只能够从其身边人的角度映射,这也就出现了很多别人写的名人传记。写三毛传的人有很多,有她的朋友,也有后来的崇拜者,这本程碧写的三毛传确实是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新颖。

  作者对于民国时期的人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所以研究的也比较透彻,再加上所谓的“花瓣式”写作手法,也就是适合现在年轻人断断续续的阅读方式,这本书跨越了年代的限制,让年轻读者重新认识了一个作家三毛。一般情况下,不要分析一个令人尊重的文学家,因为我们无法真正的走入他们的世界。人们看懂了别人的书,却没有看懂别人的想法,汉语博大精深,如果不结合作者的背景去读它,那么一篇文章则会理解出无数种寓意。

  之前通过三毛的文章就已经了解过她和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程碧当然也把这段故事写了进去,但这种旁观者的叙事方式明显轻松了许多,但会想起当时看三毛原文的时候还是觉得撕心裂肺。三毛并没有一直深陷悲伤之中,当我们的内心容易变得忧伤,读三毛的文字,总能给我们平息的力量。我们都是世俗中疲于奔命的现代人,许多淋漓的现实,往往令我们无奈。在越来越华丽的街头,我们更容易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我们学会了在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应付自如......我们身心俱惫,却不知何去何从。 三毛以她从容单纯的文字,以她高远的思想,在时间的暗流里为我们抚平流年的伤痕。在此要感谢本书的作者能够把更多的细节与真相告诉读者,像我这样不是不感兴趣,却没有途径去知道这些历史细节的人,就需要有人去替我们研究。

  三毛和荷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并没有因肉体的分离而终止,这就是最淳朴的情感。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四):再一次读到三毛仍然是满满的羡慕

  文:薇薇安

  第一次读三毛的书是大学的时候, 三毛写着她在撒哈拉的生活。 当时想这一定是一个特别爱自由的女子, 在撒哈拉生活,沙漠里估计是贫瘠的, 不论之前在哪里, 来到沙漠之后水源都是个难题了吧。 自己捡来的轮胎也能做成家具, 也是个热爱生活的女子。 羡慕起三毛随性的生活。

  再读起三毛的故事是今年了,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 现在依然是羡慕三毛的。 想到要去哪里就去了, 身边还有一位愿意跟着她一起生活的先生-荷西。 特别羡慕的是三毛和荷西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 虽然他们身处沙漠之中,但经常是休息的时候一起去沙漠探险,沙漠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个荒凉的地方, 而是充满了好奇的地方。 后来搬到大加那利的日子里,他们又一起去海边捕鱼,虽然没有什么钱,而且由于两人都不太善于理财,有时候生活还会很拮据,但好在在一起的点滴都是幸福的。一起开车去海边捕鱼,荷西负责抓鱼,三毛就在岸上装起鱼来, 海里的鱼种类很多, 拿到集市上去卖的两个人都不好意思叫卖, 最后还是一个路过的同事帮他们卖掉了鱼。 而一起捕鱼回家的时候就会招待他们的朋友,把鱼分给朋友们。 而卖鱼到饭店的时候,店里给的价格低一些,还是打白条的, 三毛回家洗衣服的时候又忘掉了白条, 于是最终本来想要借着捕鱼赚一些钱的两个人发现钱没有赚到反而花了更多的钱。 不过我觉得即使是这样, 他们也是开心的吧, 本身最初他们是想改善生活,但是这个过程他们也是开心的。 捕鱼的时候是这样,出去卖鱼的时候也是。

  从他们在撒哈拉沙漠里的婚礼就很不一样, 虽然没有教堂里的庄严的婚礼, 但对于两个都在外国生活的人而言, 能得到当地人的祝福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当地人都穿着隆重在路边参加他们的婚礼, 而新郎和新娘却衣着随意的走过街道, 在三毛的心里婚礼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而这个人懂得她的心思, 知道她想要的是什么。

  在荷西去世之后三毛还试图通过通灵的方式和荷西沟通,对于两个互相懂得对方的人而言,生与死并不能完全的将他们分开。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五):今时今日我们为什么还要回忆三毛

  三毛的书是我青春期时候的读物,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学业的压力和成长的负担始终伴随,内心所有的叛逆都随着那个流浪的女人一起去经历了万水千山和世事无常。期待着有一天亦能挣脱牢笼像她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现实的桎梏没有那么容易挣脱。远方虽美,大多时还是如同在眼前的苟且中偶尔抬头望见的海市蜃楼一样渺茫,心向往之,而无法到达。流浪与求知,如同青春时做过的其他梦一样在记忆的罐头中越藏越深,蒙上一层又一层现实的积尘。直到某一天,或者在自己差不多被遗忘的书架上,在书店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再次看到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久已不用的旧物,虽然现在已经被大众标签化,有人捧有人骂,虽已盖棺,尚无定论。年轻出国,独自去撒哈拉生活,游历大半欧洲美洲,能讲5国外语。这些对于那时的我又是何其遥远,现在想想,现在的我不是离那时更加遥远吗?越是遥远,越是佩服她当年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生活的勇气。回忆三毛,不仅仅在怀念那个充满梦想的青葱岁月,更是对现在生活做出一点点改变的不愿放弃的试探。

  回到这本书来,全书以文艺青年朝圣的心态,重新去梳理了一下这位女作家的一生,重点放在了她的感情生活。我读传记读得少,你们可以随便骗我,但是以这种仰望的角度去写传记会显得太不客观,读传如读史,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能让后人著书立传的人物自然有其过人之处,而我们更希望从人物的传记经历中有所借鉴,过分的溢美之词只会虚化人设,赞叹之余而无所得。

  三毛一生著书,除了《滚滚红尘》,都是散文、杂文、书信非虚构文体。主要写的自己的生活经历。我们看她的书,读到的都是书中的三毛,相信作家本人并不会对实际的情况做刻意的篡改,但是作为一个白纸黑字印刷出版的文学作品,不可不有艺术加工,艺术加工并非不真实,但是会引导读者去体验作者最想表达的主题,无论是主观还是无意。即便是基于现实,但是传记类文学作品,也无法做到绝对客观,尽管如此,作为读者的我,希望见到多角度的记述,至少有来自第三方亲历者的采访和描述。我想看到一个丰满立体的人,很可惜,本书中的三毛,丝毫没有跳出她本人作品中的设定,我好像把我青春期时读过的那一本本书又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仿佛以8倍的速度又看了一遍儿时的动画片。过脑子的只有那些猎奇的片段。在她的作品中把本人的经历和情感抽离出来,浓缩加工,遂成此书,对于没有时间阅读原作的现代人来说的确是一本了解三毛的速成书。而作品之外的那个女人,依然保持着神秘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