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习惯》是一本由[美] 马丁·拉尼克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以打造一支合格的团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也许是有上进心的领导者们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也许很多人还会参加很多线上、线下的培训班,购买大量的书籍来提升自我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等等,以达到“优秀”这个标准,另外,管理者们也更应该从自身入手,追根溯源,查找自己的不足并予以纠正、提升,才能带动员工,打造一支过硬的团队。那么,具体该如何去做呢?
对于美国组织心理学博士、Pinsight领导者训练公司首席执行官马丁·拉尼克所著的《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一书,《福布斯》杂志是这样评价的“拉尼克提出了一种全新而有趣的分析和训练方法。通过它,你将知道真正提高领导力是什么感觉。”
虽然是管理学专业毕业,但是学术不精的我,完全想不起来书本上的各类理论,只记得上学时对老师讲的那些知识似懂非懂,有时还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可能像我这样的学生也有不少吧,通篇的理论、概念确实是感觉有些乏味呀!
阅读《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书中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而是用大量的事例、数据统计等“说话”,直观地体现出了案例中主人公在工作中、管理中的问题,在改变后的效果等等。例如,在序言中,作者以护士劳拉为例,表明了管理者习惯改变的重要性,以及改变前后同事、家人对其评价的改变,让读者意识到改变自身习惯的重要性。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为领导力运行原理、建立你的领导技能、技能发展练习、鼓励他人发展新技能,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则是重中之重。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习惯,想要一下子改变肯定很难,那么,就需要先确定自己的性格特征,查找自己的不足,从每天练习五分钟,再到全面的技能训练,直到彻底转变。 书中还着重讲述了22项技能的微观行为、重要性、提升原因、如何将技能与性格特征保持一致、练习方法等内容。不论是从事何种行业的人,这本书都十分的受用。
“每一个认为读这本书能够提高你的领导才能的人,请相信,它可以做到,只要你把它付诸实践”,这是本书开篇的一句话,阅读完这本书,你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指示去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改变。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二):养成良好的领导者习惯
前阵子由于工作需要,看了关于中层方面的书。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领导的赏识,会慢慢进入管理层。中层真的不轻松,处在一个企业承上启下的位置。而中层的能力和领导,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整个团队。通过学习,我能更好的适应身份的转变,能很好的理解高层制定目标的意图,能很好的向团队传达,可以说给我提供了一个做中层的一个思路。
虽然思想跟上了,但是真正的想做好一个管理者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还是需要不断的琢磨和研究。最近看了一本书马丁·拉尼克博士的《领导者习惯》,马丁·拉尼克是组织心理学博士,是领导者训练公司首席执行官。他的其领导者习惯练习公式风靡30多个国家,已帮助数万名创业者、中高层管理者、董事提升自身领导能力。在书中,马丁博士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
管理界有句俗话,一只狼领导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领导的一群狼,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领导者的重要性,同时也揭示着团队的力量。作为领导者,除了自身必须要强之外,还要懂得管理。要想快速有效地行使领导的指令,单单靠制度、依靠行政命令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拥有令人信服的威信,才能对下属产生巨大的号召力。
书中先玩了个小测试,测试一下你适合做什么样的领导者。测试主要是从好奇心、有组织性、关心他人、外向、抱负心和适应力强这六方面来开展。在某一项得分高或低都很正常,并不是衡量能力的唯一指标,而是说明自己是什么样一种性格的人,然后可以对症下药,进行这一方面的加强。当然,指标越居中,就相对来说,在这方面比较灵活。这里面我想重点说说抱负心,一开始我也不理解,为什么抱负心得分高,反而不好。后面看了解释,对抱负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有抱负心的领导会做出坚定的决定,他们爱好竞争,也受到自身身份的激励。得分低者往往处事被动、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但是太有冲劲,有时会给下属造成专横霸道的感觉,有可能会鲁莽的作出错误的决定。个人觉得这个测试很好用,可以很直观的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不会盲目的自信或过度的贬低自己。
书上列举的22个技能非常实用,相辅相成,大家对症下药能更快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作者在这22个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学会把这技能融汇贯通,养成习惯。习惯就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本能反应,这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才能逐步养成。
理论储备好了,还是要付之行动。让我们通过这本书,认识到领导者应该掌握的技能,每天练习,打造自己的领导力,养成良好的领导者习惯。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三):领导者是由一系列好习惯养成的
领导者并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在一个卓越领导者的成长过程中,好习惯的作用不可忽视。
那么,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哪些习惯呢?美国作家马丁·拉尼克在《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给出了我们答案。
在《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这本书里,作者马丁·拉尼克博士根据全球知名领导者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22条领导者必备习惯,设计成易于掌握的管理者成功公式,再配合“5分钟行为练习”系列教程,让你的领导才能不再是梦。
作者马丁·拉尼克不仅是组织心理学博士,还是Pinsight领导者训练公司首席执行官,他的领导者习惯练习公式风靡了30多个国家,且已帮助数万名创业者、中高层管理者、董事提升自身领导能力。
而这本书,便是作者多年领导经验和好习惯总结出来的精华。
《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领导力运行原则、建立你的领导技能、技能发展练习、鼓励他人发展新技能等。通过这四个部分的练习,我想我们应该可以掌握领导力所必备的好习惯,进而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
在第一部分,作者讲到了领导者习惯公式,简言之,就是你先确定一个你想掌握的领导技能,假如这项技能是主动倾听,那么你就每天通过简短且专注的练习训练该技能,直至它成为一种习惯,而这被称为领导力习惯公式。
在第二部分建立你的领导技能时,作者主要讲解如何练习领导力技能。事实证明,坚持练习的最好方法,是尽量减少工作量,少即是多,可以每天只练习5分钟。
在第三部分技能发展练习时,作者在这里提到了22个技能,为什么这22个技能对领导力很重要,以及如何练习。
在第四部分鼓励他人发展新技能时,作者提到用动力来激励自己改变。人们必须找到改变的动力,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另外在培养领导者习惯的同时,要自觉规避坏习惯的影响。
我喜欢这句话,没有谁是天生的“领导者”。成功者都是那些后天养成“领导者习惯”的人。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的好习惯越多,我们的状态也就越好,成功的几率也会很高哦。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四):领导者不是天生的
大学毕业那一年,参加了很多场社会招聘会,期间做好很多关于性格测试,其中很多模板都将管理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区分标志,然而工作后才发现这种性格测试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并不是适用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的,尤其对于高科技企业,这种崇尚创新与自由的企业,对于管理力的需求是与其业务发展明显负相关。 曾经有人说,管理不是领导,管理的对象只能是人、财、物、供、产、销,是一些具体的事情,而领导的对象往往与战略、文化、蓝图有关,是形而上学的,这个论断从实证的角度告诉了我们领导者从来不是天生的,是将自我完善的人格投射到具体的管理领域。《领导者习惯》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卓越管理的二十二个必备技能,让我们丈二和尚终于摸着了脑袋! 每当职务升迁、岗位轮换,你都会陷入忙碌之中,一则你对新领域不熟悉,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依托,二则你对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不充分自信,总是以为彼得原理说得就是自己。通过本书的阅读,你可以轻松地跨越这二条自我限制,实现你的理想、甚至是梦想,只是在现实的平台上稍微努力一点。 领导者是一系列习惯的集合,而且这个集合运用数学的概念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而且这些习惯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有着不同的解释,也许你认为的坚持,往往体现了领导者的固执与不接地气,或者你以为的善良,却反映了你对人与事的偏知偏信;当然,我们不需要给这些习惯下定义,我们只需要应用这一思维模式,不断使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得到精进。 一年又一年,一天又一天,你所面临的环境是重复的无味的,正如青蛙跳进了温水,当你还在惬意享受的时候,将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之余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只是浪费时间,或者有无价的生命去追求有价的薪酬,活着固然需要吃喝拉撒,但是精神享受要远甚于前者。造成你一无是处的并不是那重复的工作节奏,而是你没有目标,或者说你习惯了自我麻醉! 新技能总是层出不穷的,你一天的时间只有二十四小时,你想学会过多的技能,想象工匠一样不断地丰富自我,其实是做不到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社会才有了分工,你也在这习以为常的分工中了解了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换句文绉绉的话说,叫作“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领导,你首先不应该想到让自己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是行家里手,而是鼓励或引导身边的追随者为了你的目标实现,去增长技能,所谓的众人划桨开大船,就是这种意义。 管理是一种技能,领导是一种文化,从技能到文化,正好见证了你的定位与视野,永远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创造,哪怕日积一事,也会功不唐捐,不过这个前提就是你要选定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只会嗡嗡。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五):卓越领导者需要培养好习惯
职场中,对于很多第一次踏上管理岗位的朋友来说,兴奋之后就会发现力不从心,觉得管理下面人有点难。从一个管理者变成了被管理者,角度的转变,身份的转变,这是难免的。领导者需要有一定的领导技能,要恩威并施,发挥领导者的榜样作用,但也要学会适当放手,不然会被累垮去。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时间。
领导技能需要通过培养成为一种习惯。
领导习惯公式就是通过将领导技能转化为习惯,训练人们用有效行为为自动对各种情况做出反应,从而成为更有效的领导者。
所有的习惯都包括配对的提示和行为,当提示出现时,你会以某种行为做出反应。就习惯本身而言,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只是对相应提示的自动反应。最高效的习惯养成方式是通过有意识的练习,将相同的提示与相同的行为一遍遍重复配对。对某提示仅有过一次反应的行为不会发展成为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大量重复。特定提示~行为配对,习惯的养成需要很多初始努力。
《领导者习惯》这本书总结出一个卓越领导者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作者是马丁·拉尼克是心理学博士而且是领导者培训这方面的专家,这本书前面两章介绍了习惯是如何养成和其背后运行的原理,后面两章介绍了不同风格领导需要具备的技能。
书中将领导技能分了两大类,分别是完成任务和专注于人。每大类下有11种技能,共计22种。作者提供的是五分种练习法,这样微习惯更易于坚持。
一种行为在无意识思考的情况下自动化地对一个提示做出反应时,我们称这种状态为自动性,当一种行为实现自动性并成为一种习惯时,它就不再是有意的或受意识控制的。
培养领导技能并将其转化为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持续的练习,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必然是艰难的。坚持练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练习那些给你带来内在奖励的技能。使自己进入一个心流的状态,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体会到心流。心流是专注和有意练习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它依靠内在奖励的力量来实现,你也可以借助同样的内在奖励的力量来帮助你坚持自己每日练习。
领导力技能是一系列微行为的链条,链条原则简单直观:首先,将复杂行为分解为构成它的微观行为,然后分别练习每个微观行为,最后将各个微行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复杂的技能。
建立领导技能,需要通过坚持不断的练习,从最开始的5分钟一个微习惯的练习到全面的技能训练,开始你的领导力习惯训练。
最重要一部分是实操,再多的理论不如练习,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属于哪种类型,需要通过练习改变的是那一些?
开始表现出领导力,如何影响他人,树立权威。书中每一篇都有个小测试大家可以自己测下是属于哪种类型的领导,根据作者提供的方法去每天坚持练习一定会卓有成效的。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六):领导力是由好习惯组成
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人,当我看了很多书之后才明白,优秀的人就是集各种好习惯于一身的人。
《领导者习惯》总结出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作者马丁·拉尼克是组织心理学博士,pinsight领导者训练公司首席执行官。
这本书的结构我很喜欢。前面两章介绍了习惯是如何养成和其背后运行的原理,后面两章介绍了不同风格领导需要具备的技能。
书中将领导技能分了两大类,分别是完成任务和专注于人。每大类下有11种技能,共计22种。作者提供的是五分种练习法,这样微习惯更易于坚持。
其中,任务导向型最密切相关的三种领导技能是创造紧迫感、管理优先级、计划和组织工作;专注于人导向型最密切相关的三种领导技能是影响他人、克服个体阻力、指导和辅导。
关于你是哪种领导者风格,本书有个小测试,我自己测试结果是完成任务型。但是从作者的经验来看,熟悉你的人往往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完全相反。嘿,我不信这个邪,找了三个好朋友给我测试。结果和我自己的测试完全相反,测试我的结果是更关注员工。
这就证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有时候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正确的。或者是我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这是个可怕的现象,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书中做了一个实验,与你所在地区的其他司机相比,你比大家的平均水平要强吗?与平无水平相同还是低于平均水平?
当俄勒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调查中提出同样的问题时,93%的人认为自己的驾驶能力优于平均水平。然而,这个发现违背了数学上的概论论——根据平均的定义,不可能出现93%的人成为水平比平均水平更好的司机。
这一调查研究证明,人们通常不善于自我评估,他们倾向于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并夸大自己的自我形象。更惊讶的是,这种效应在水平最差的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突然明白,为什么越成功的人越谦虚。同时还有一句无知者无畏,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无技能的人是无知的,我们要提高技能,必须要转变想法,从自身认识自己缺乏技能,然后激励自己投入必要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还有不到一个月,又到新年决心了。你的决心是健身还是减肥?还是要建立打造自己的领导者习惯呢?希望你这次能坚持久一些,要坚持个吉利的数字66天。因为这66天是养成习惯的平均值,你如果骨胳精奇可能21天就养成,如果你只是个普通人可能会超过这个数字。
无妨无妨都无妨,如果你想知道有用什么方法或标准才知道自己养成了这个习惯。我来告诉你,就是你需要有意识的思考,自动化的去做某件事情,这样你就养成好习惯了。
作者给出了一个领导力公式:
优先级管理*科学化决策*销售性愿景*团队式成长*战略性合作。
任何改变都需要行动,你想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就要有很强的行动力。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本书,每天五分种,打造属于你自己的领导力。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七):《领导者习惯》:如果能够做得更好,为何不放手一搏?
前几天一次同学聚会,再次遇到曾经学校里面的叱咤风云的班长,仍然记得当年在他的魔爪下,我愣是没敢逃过一节课,挂过一次科,当然也有我自身的努力。当我们还在吐槽曾经的过往的时候,班长却愁眉苦脸的说道毕业这几年虽然经历了很多辛苦,但是也总算有了点成就了,初做领导者的他现在就像是无头苍蝇一样烦躁不堪。后来私底下聊了聊,才知道对于领导者的思路他还不是特别领会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作为一个曾经在北京新东方做过管培生的我甚是有话说。
将一本《领导者习惯》放在了他手中,看着曾经的好友眉毛舒展开来,我心里开心极了。这本书全称是《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是美国“五大商业书籍”之一,由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博士马丁拉尼克写的,通过这本书他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巧新任领导者学会一种分析和训练方法,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领导力。
四个部分,九个章节,二十二个必备技能,时实训练,让初入领导者行业亦或是多年只是小领导者无法竞升等在管理方面有困扰的人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和技巧,看到了未来之路。对于领导者习惯中,我特别钦佩的就是作者说得系安全带的习惯,不管从安全方面还是设备方面我们一直被教育着要系安全带,但是现实生活中真的很少人能够做到,就像我自己有时候也觉得无所谓不系安全带。但是通过《领导者习惯》这本书我突然发现系安全带还有另一层意思,通过这个习惯的练习可以领导者注重行为的恰当,以及稳重作为领导者万万不能失去这些风范。
毕竟在社会上也摸爬滚打好几年了,也做过一些小领导,但是感觉总是不得要领,事情做的总是一团糟。看过《领导者习惯》这本书以后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以前一些做不好的事情也终于明白了问题最终出在了哪里。感觉从自己的精神思想双层面上,让我更上一层楼,对我以后的为人处世,领导管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使我对于以后的发展管理有了足够的信心。在这里我要非常的感谢作者能写这本书给我的未来指引了方向。 原来领导者不仅要的是霸气,驾驭手下的能力还应该有细腻的心思。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治大国如烹小鲜,万般法术殊途同归。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八):每天只需要5分钟,就能掌握卓越管理者的必备技能
杰出的领导者通常都会有自己做事和待人的卓越技能,并会把这些技能固化到自己的习惯中。
美国著名组织心理学博士马丁.拉尼克在其《领导者习惯》中总结了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认为只要能够把这些技能熟练地掌握固化为习惯,就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领导力。而这些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每天只需要5分钟的练习而已。这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自吹自擂,拉尼克的领导者习惯练习公式风靡30多个国家,已帮助数万名创业者、中高层管理者、董事提升自身领导能力。
和传统领导力提升培训以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不同,拉尼克更注重于日常生活中的反复训练。其实关于领导力的课程,培训市场上可谓是琳琅满目、流派众多,其内容更是包罗万象,从沟通管理、时间管理、问题管理,到心理学、逻辑学、行为学,都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大量的拥趸者,更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每次参加或学习类似的培训课程都会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培训结束回到现实工作岗位之后,学到的这些内容几乎不会对我们的现实工作起到任何帮助,就拿我自己和身边参加过类似培训的领导和同事来说,莫不如此。是这些管理方法或者理念不灵么?当然不是!只是我们和身边的同事都已经有了自己根深蒂固的做事的方法和套路,做事惯性的作用很快就会让那些先进的管理方法被抛之脑后。
另外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课程培训,注重的是知识体系的灌输,即使是有部分课堂实践,也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然而就算懂得再多的知识,也不代表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如刚入门的乐手也会懂得谈一首曲目所用到的所有知识,但远没有达到演奏出大师级水平所具备的那些技能。
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实践,而把技能转换为习惯并能够在工作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利用,更是需要漫长的过程。不过只要掌握了习惯形成的公式,就能够事倍功半的培养出一个好的习惯。
养过宠物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摇一摇铃铛或者是有个什么其他的操作,家里的宠物狗就会迅速的跑过来,然后美美的享受你给他的美食。铃铛的响声对于狗狗来说就是一个提示,收到这个提示之后它就会跑过来做出吃食的行为,而吃到食物这件事情本身对狗狗来说就是一种奖励。
习惯形成的公式就是提示-行动-奖励三个环节不断重复的结果,不管是训练宠物进食,还是是让自己养成早起锻炼的习惯,这个公式都能发挥作用。
习惯的力量可以节约人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迅速做出行为和判断。,我们的生活至少有一半是各种习惯性行为叠加的结果。早上闹铃响了之后,我们会用自己习惯的套路起床、穿衣、洗漱、早餐然后出门上班,到了办公室之后如何开启一天的工作,如何参加会议,如何与同事沟通互动等,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固定的模式。
这些模式或者说是套路,都是由习惯驱动的,只是有的习惯能让人积极向上,有的习惯却让人消极绝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个好的习惯,但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还需要有针对性和大量的反复练习。
不过复杂动作是很难成套的反复练习和形成习惯的,就如我们不可能一气呵成的练好太极拳。容易形成习惯的行为需要具备三个特点:简单、独立和一致。
简单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将任务进行分解,让每个步骤都比较简单,一套太极拳可以分成十三式,而每一式又可以分成好多个动作。一套太极拳养成习惯的时间会很长,但一个动作要养成习惯就简单的多。
另外行为要有独立性,一个行为只与一种特定的提示有关。如果某种提示背后会有很多行动的可能,就会让这些行动之间存在着资源竞争,就如上述例子中的宠物狗,如果听到铃铛的提示既是吃食,又是去叼东西,那就很难形成固定的习惯。
最后是一致性,为每个行为创建和完善一个特定的模式。如果你想培养授权下属的习惯,那么在问下属愿意在那些领域做决定时,每次问的问题越一致,就越容易让出固定的习惯模式。
简单、独立、一致这三个要素是理解行为最有可能迅速的成为习惯的关键,也是作者对领导力习惯公式灵感的来源。
对于领导力来讲,其需要具备相当复杂的技能,试图一次性掌握22种复杂行为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22项行为并不符合简单独立和一致的特点。拉尼克在《领导者习惯》书中又按照上述三个要素将复杂的领导技能分解成为更小的微行为,并为每项行为制定了具体的行动项,这让每天进行5分钟的练习成为了可能。
为什么每次5分钟就可以了?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失败的原因大多数不是因为没有目标或者目标过低,而是因为目标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一个习惯如果想长期坚持下来,那么少就是多。因为少做起来就可以不用费那么多礼器,从而可以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挤出时间把其坚持下去。
《领导者习惯:卓越管理的22个必备技能》为我们提升领导力提供了另外一种途径和可能。每天5分钟,或许你也可以去尝试一下。正如作者在扉页中所说的:每一个认为读完这本书就能够提高你的领导才能的人,请相信,它可以做到,只要你能够把它付诸于实践。
《领导者习惯》读后感(九):培训讲师翻书整理出的22个领导技能:2星|《领导者习惯》
作者是美国培训讲师,和团队一起翻书整理出来22个他们认为最重要的领导技能,然后每个技能给出3个比较虚的练习题。此外作者还借许多心理学实验结果来强调习惯的重要,强调领导技能可以通过逐步改变习惯来养成。
作者这套练习法效果如何,书中完全没交代。
总体评价2星,不推荐阅读。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
1:在我自己的研究中,我和我的团队回顾了有关这一主题的大量文献,以期能够在高效领导者中找出最常见的领导技能,让人们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之一。经过长时间的评议,我们列出了22项核心技能清单(见图1-1),这些技能成为领导习惯公式发展的组织框架,P20
2: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的研究团队收集了795位领导人的观察结果,其中56%是男性。我们样本中的领导人分别担任高级主管(26%),中层领导(27%)和一线经理(23%)。他们的平均年龄是40岁,有8年的管理经验。P37
3:结果表明,不管他们在与哪个演员交谈,学生们的行为在前一次谈话和下一次谈话中基本一致。事实上,学生的行为中有42%的行为是一致的,只有4%的行为变化是由不同的环境造成的。剩下的54%的行为是随机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行为受到实验环境无法系统解释的因素影响。P55
4:因子分析揭示了6类基本个性特征:有好奇心(Curious)、有组织性(Organized)、有关怀心(Caring)、性格外向(Outgoing)、有抱负心(Ambitious)、有适应力(Resilient)。P57
全文完
2019左其盛好书榜,没见过更好的榜单(截至1月31日)
2019左其盛差评榜,罕见的差书榜(截至1月31日)
2019年读过评过的34多本书(截至1月31日)
本号800多篇书评的索引与书单
想跟小编讨论请移步知识星球
更多毒舌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