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是你的人生》是一本由蔡康永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一):人血馒头高端吃法——蔡康永情商课的真相
我是微博@你们命都太好了 的主人。前半生经历家破人亡,各种事故,母亲,父亲相继离世。百无一用,手里只有一支笔杆子,会写点小文章。 2017年开始,我在微博上陆陆续续把家人的真实经历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文章。《苦经》写了两章,写的是我母亲和奶奶的人生故事。《高校老师的画像》写的是自己在大学被精神虐待的经历。《大丫》写了三章,是解剖自己,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用灵魂写的自己的隐私。 写《大丫》的时候,发现被人围观。为了保护自己,我把所有微博全部删除了。本以为安全了,可是,冯唐先生不知用了什么手段,找人把我的微博全部复制出来了。冯唐先生看我的微博,发现我很喜欢作家蔡康永先生。于是,把我全部微博内容给了蔡康永先生,请他写一本书给我。这本书就是《蔡康永的情商课1》。当时,我买到这本书时,这书已经上市了很久了。我发现整本书的框架是我的微博内容和我的文章。只是蔡康永先生进行了分析,添加了一些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翻遍了整本书,他没有一个字提到他使用了我的微博和文字。我认为这是剽窃,立刻联系了出版社法务。法务让我发邮件提供证据。当时我父亲刚刚去世,不愿动干戈。而且我也不愿意别人再看到我的文章内容,只是在邮件里进行了文本分析,没有提供原文,放弃了维权。 《蔡康永的情商课1》是蔡康永先生仓促拿到我的微博文章,没有看懂就动笔了,所以写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我放弃维权,也在微博和他说清楚了,说他受人所托给我写书,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谁知道,我一时心软,往往会让人得寸进尺。 近段时间,我发现蔡康永先生出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这一次,蔡康永先生通过我微博里新写的文章《穷小子的故事》《所得甚少的人生》《哭泣的羔羊》,了解了我前半生全部的人生故事,并读懂了我文章里的智慧。吸取了上次直接用我微博内容和文章会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教训,他把我文章里要表达的内容给归纳总结出来,写成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 蔡康永先生知道我在微博里都是免费写文章的,都没有发表过。知道我父母双亡,经历坎坷,现在孤身一人在外打工,身上最有价值的就是几篇以真实经历为题材的文章了。可是,蔡康永把我写的文章——我家族奶奶父母的苦难,我前半生的苦难,通通读懂后,把里面的思想抽出来,当作自己的写作素材,写成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 法律关于剽窃抄袭有明确的界限,是以抄袭文字为标准。抄袭思想,不算抄袭。所以,这件事,我连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条件,都不具备。 但我还是要说出来:蔡康永的两本情商课,是拿我的文章,拿我家族和我自己前半生的苦难经历和智慧为底本。主要是我的文章和经历,只是加了一些他自己的经历和分析写成的。 蔡康永先生,人血馒头好吃吗?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二):蔡康永情商课的真相——人血馒头的高端吃法
蔡康永情商课的真相——人血馒头的高端吃法 我是微博 @你们命都太好了 的主人。前半生经历家破人亡,各种事故,母亲父亲相继离世。百无一用,手里只有一支笔杆子,会写点小文章。 2017年开始,我在微博上陆陆续续把家人的真实经历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文章。《苦经》写了两章,写的是我母亲和奶奶的人生故事。《高校老师的画像》写的是自己在大学被精神虐待的经历。《大丫》写了三章,是解剖自己,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用灵魂写的自己的隐私。 写《大丫》的时候,发现被人围观。为了保护自己,我把所有微博全部删除了。本以为安全了,可是,冯唐先生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找人把我的微博全部复制出来了。冯唐先生看我的微博,发现我很喜欢作家蔡康永先生。于是,把我全部微博内容给了蔡康永先生,请他写一本书给我。这本书就是《蔡康永的情商课1》。当时,我买到这本书时,这书已经上市了很久了。我发现整本书的框架是我的微博内容和我的文章。只是蔡康永先生进行了分析,添加了一些他自己的人生经历。我翻遍了整本书,他没有一个字提到他使用了我的微博和文字。我认为这是剽窃,立刻联系了出版社法务。法务让我发邮件提供证据。当时我父亲刚刚去世,不愿动干戈。而且我也不愿意别人再看到我的文章内容,只是在邮件里进行了文本分析,没有提供原文,放弃了维权。 《蔡康永的情商课1》是蔡康永先生仓促拿到我的微博文章,没有看懂就动笔了,所以写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我放弃维权,也在微博和他说清楚了,说他受人所托给我写书,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谁知道,我一时心软,让人得寸进尺。 近段时间,我发现蔡康永先生出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这一次,蔡康永先生通过我微博里新写的文章《穷小子的故事》《所得甚少的人生》《哭泣的羔羊》,了解了我前半生全部的人生故事,并读懂了我文章里的智慧。吸取了上次直接用我微博内容和文章会有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教训,他把我文章里要表达的内容给归纳总结出来,写成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 蔡康永先生知道我在微博里都是免费写文章的,都没有通过其他出版途径正式发表过。知道我父母双亡,经历坎坷,现在孤身一人在外打工,身上最有价值的就是几篇以真实经历为题材的文章了。可是,蔡康永把我写的文章——我家族奶奶父母的苦难,我前半生的苦难,通通读懂后,把里面的思想抽出来,当作自己的写作素材,写成了《蔡康永的情商课2》。 法律关于剽窃抄袭有明确的界限,是以抄袭文字为标准。抄袭思想,不算抄袭。所以,这件事,我连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条件,都不具备。 但我还是要说出来:蔡康永的两本情商课,是拿我的文章,拿我家族和我自己前半生的苦难经历和智慧为底本。主要是我的文章和经历,只是加了一些他自己的经历和分析写成的。 现在,蔡康永先生把我的文章思想全部剽窃以后,低价出售。我不知道这种事情大家怎么看?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三):“升级人生”——读蔡康永《因为这是你的人生》
上一次读康永哥的书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为自己活一次》中我还记得我最喜欢的是“没有黑影,你就感受不到光亮,没有黑影,你就会把光亮视为理所应当,人不会只有快乐,还会有悲伤,无奈。”一年过去了,我好像并没有什么长进,这一年总是被情绪掌控,潇洒不起来。直到读了这本《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其中有句:“如果实在潇洒不起来,就假设给他写个追悼词,想想你会写些什么?”时间可以磨平一切,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回忆和情义。 这些天,我总是在想,为何我总是潇洒不起来?真是时间还不够吗?还不够磨平我的回忆,我的情义吗?我反复告诉自己,这样的结局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这样处理的方式很好,很成熟,没有情绪化,特别好。我也反复告诉自己,聪明的女生,早一点离开,就早一点重新开始。可我还是过不去。书中提到:“既然一定要有别人,当然就要把别人搞定,接着才能搞定人生。不要自暴自弃的去跟一些容易搞定的人混在一起,而是反过来,找到值得在一起的人,想办法把他们搞定,开放的去想,去感受他们为什么可能进入我们的人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会从我们这得到什么,他们适合在我们的生命里待多久,我们合适在他们的人生里待多久...” 这段话,我想了很久,为什么我会遇到一些人,一些我搞不定的人,为什么我会为了搞不定的人伤心难过,我怎么就掌握不住自己,每天让情绪左右。他为我带来了什么?嗯,我想想,为我带来的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是一个自律的好作息?是对各种事情各种人温柔的态度?是如沐春风的情商?嗯,这些,我有学到了。那我呢,我为他带去了什么?我好像只为他带去了一个大麻烦,还有我的愧疚,对不起.... 康永哥是一个温柔的绅士,还有一些可爱。在今年之前我特别喜欢温柔的人,觉得温柔是一个人最大的武器,他可以保护自己,保护身边人。可是有时的温柔,它就像一把刀,在你身上割的一刀又一刀,最后致命伤你都不知道是哪一刀。或许就是那句“你也不用回复我,就当作从来没认识过吧。”也很温柔了吧。 生命中的人来来去去,没什么大不了。原本之前就没有花费足够的心力去维护的关系,是因为这关系,没有给我们带来足够的满足,就像是所谓的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应该就是这样吧。只要弄明白自己对于一段关系的需求,才会知道是要维持,还是要转化,或者是结束。可惜,我明白的有点晚。 如沐春风的关系是“刚刚好”。这三字做起来不容易的,是需要我们成熟的心智,过往的经验和恰当好处的温柔。以及头脑清楚,心思明白,内功强大。并且还要扔掉年轻的执着,粘人的情感以及曾经落下的泪。做到这些,我们就可以说出那句“一切无非就这样”。 这是你的人生,要让来到你生命中的人带你去你原本不知道的远方,让他们陪伴你成为比你原本想象中更好的自己,才不愧对他们吧,继续前进吧。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四):蔡康永:判断一个人活得好不好?最简单的标准就是...
被问到喜欢伴侣比自己高还是矮时,可以回答高矮没关系,谈得来比较重要。
这些回答就表示我们有选择,不只二选一,而且可以选择要或不要,我们的意志得以实现,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选择所带来的幸福。
1、人生多点选择有那么重要吗?
一个商人去了一个小岛出差,他在小岛的海边遇到一个渔夫,这渔夫的船很小、捕到的鱼也很少,但渔夫不在意,懒洋洋地躺在船头享受阳光海风。
商人发现鱼这么多,渔夫却这么懒,忍不住职业病的发作开始为渔夫规划:如何向银行借钱来添购设备、成立捕鱼船队,然后就可以整合上下游、多角化发展等等。
“然后?然后你就可以退休,找个漂亮的小岛,整天悠哉地享受阳光与海风啦。”商人说。
“我现在就已经在过这样的生活了啊。”渔夫笑着说。
商人辛苦奔忙那么多年,最后得到的无非是渔夫早已在享受的生活。
这个故事当然能打动不少为工作所苦的人。但这个故事没提到一件很重要的事。
如果渔夫依照商人的建议,奔忙多年,也幸运地赚到了钱再退休,所换到的生活真的只是跟渔夫本来的生活一样吗?
当然很不一样。
渔夫目前虽然悠哉,但谁也不知道他心中是否偷偷在忐忑:他其实已经提早把他的选项用掉了,他选择不要忙于赚钱,他要悠哉度日。这个选择不劳我们来评价好坏,渔夫自己高兴就好。
但是每个选择,都会使我们之后的选择变更多或变更少。你会翻开这本书,也是一个选择:好奇是否人生有更多的可能,而我作为作者,当然也是为了令看书的人,能一步一步累积更多的选择,才有动力写这么多字啊。如果每读一页就关上一扇人生的门,这种书写来干嘛呢?
渔夫目前选择悠哉度日,把接下来的门关上了好几扇,渔夫之后如果静极思动,可能没预算离开小岛、没能力转行去做其他的职业。(除非他竟然捞到一箱沉在海底的古董,或是水中冒出女神,问他是不是掉了金斧头还是银斧头……)
努力赚钱的人,未必有什么高尚的目标,大家无非只是想给自己多一些选择而已:选择住的地方,选择吃的东西,选择生活的方式。
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只为了多一些选择?
想翘课不能翘课,想辞职不能辞职,想离婚不能离婚……只要没得选择,我们就会感到身不由己的痛苦。
我们被生出来是没得选择的,我们最后会死也是没得选择的,在这生与死的两端之间,我们渴望给自己多一些选择。
只要你起心动念,不必辛苦奔忙,就能如泉涌一般多出来的人生选项。
这些多出来的选择,并不要求我们拼命去赚钱,而且拼命去赚钱,人生能多出多少选项,但同时又会失去多少选项,其实很需要盘算的。
从头到尾完全自己一个人的人生,是不可能的。我们想完成的所有事,从马桶冲水到生孩子,只靠自己的话,马桶冲不下去,孩子也生不出来。
拿笔想画一个圆,在圆形画成的那一瞬,就势必会同时出现圆形的里面跟外面。没有外面,就没办法有里面,也就没办法形成那个圆。
这个世上,没有所谓的别人,就没办法形成所谓的自己。
即使是人们出于需要而形成的各种造物主、各种神明,再怎么神通广大,也没办法自己一个人独活,也还是需要有相信他们的信徒,这些神明才可能存在。
所谓离开俗世的出家人,许愿要度化众生,那也要有众生,出家人才有对象可以度化。
世上任何物种,如果只剩最后一只,那很快这个物种也就灭绝。
没有别人,可不只是没了水电交通医疗美甲店以及麻辣锅,而是这一生就注定永远没了可说话的对象,没了被认识的可能,没了被需要的机会,没了爱人与被爱。
既然没有别人就无法有自己,那就无可回避地剩下一件事:如果真心想要“做自己”,我们一定是在别人环绕之下做自己,而不是搭火箭到空无一人的火星上去做自己。
做自己的人,人际关系是这样的:
是由你来引导别人如何看待你,而不是你被迫接受别人的看待。
是想要独处的时候才独处,而不是被迫一个人孤单。
是恰如其分地理解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不是照别人的意思而活。
这些就是活着的重要选项,听起来平凡,但生活过就知道,能活成这样,需要一些本事。但这些选择权,值得我们努力,一旦能拥有了这些选择,我们才有机会决定自己在世上的坐标,决定要怎么样在别人的影响之下,依然能做自己。
不能等别人心情好时,把这些选项赏赐给我们,这些选项本来就该由我们为自己制造出来。我们能吃能拉、能自行制造出生活所需的能量,当然也就能制造出这些本来就属于我们的选项。
3、春风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特定的企图,春风是一种存在的方式
蔡康永在新书《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建议,为我们自己制造选择的方式,可以说开始就下一秒开始,不必报名学外文学咏春,也不用考执照筹资金,书中建议的,全都是信手可以拈来的日常之事,既不神秘、也不困难,唯一需要的,就是我们能鼓励自己放开来想象、放开来感受我们与别人的关系。
人生既然一定要有别人,当然就要把别人搞定,接着才能搞定人生。不要自暴自弃地去跟一些容易被搞定的人混在一起,而是反过来,找到值得在一起的人,想办法把他们搞定,开放地去想象去感受他们为什么可能进入我们的人生、会带给我们什么、又会从我们得到什么、他们适合在我们的人生待多久、我们适合在他们的人生待多久等等。
作家萨特说过一句广为传诵的名言:“别人是地狱。”这话之所以广为传诵,应该就是因为很多人有共鸣,我们的生活是既时时离不开别人,却又常常受不了别人,于是别人成了地狱。
但天堂或地狱,说穿了都是一念之间的事,怀抱着错误且不必要的期望,当然就会遭受混乱又不必要的失望。朴素一点,不要期待别人是天堂,也不用把别人当地狱,干净简单的、把别人就当成别人。自己以外的人,就是别人。我们需要别人,但我们更需要在别人环绕之下,依然保有自己。我们需要的别人,是能够成全我们做自己的那些人。
所有与别人的相处,都是为了让我们这个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能够活得更自在,而不是更委屈。
想象、感受,并且迈出步伐、付诸行动去安排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我们才有机会住进内心那个柔和又坚固的居所:做自己。
体会活着的美好,不可能是依赖那些别人硬塞给我们的、根本感受不到的、各种虚构硬编的“意义”。活着的美好,只能靠感受。
一个情商高的人,能令别人感到“如沐春风”,春风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特定的企图,春风既不是来拍人马屁、也不是来压人跪地的。春风是一种存在的方式,要成为一阵一阵的春风,有各种形成的条件。希望你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适合你的条件,渐渐的,你找到一些令你如沐春风的人,而你自己也成为了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人。
你要活得自在,这不用跟任何人解释任何理由,因为啊,这是你的人生。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读后感(五):三十多岁没有想结婚的念头,我有错么?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但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远方吸引我们的不是因为诗和田野,而是……
没人催婚
《人民日报》的报道显示,2018年我国结婚率仅为7.3%,创近十年新低。
所以“结不结婚”一度成为家庭冲突的最大元凶。
那么为什么要结婚?为什么要生孩子?很多人穷极一生都没想通这个问题,但一生也就这样过了。
在传统观念中,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如果你打算不结婚或者做个丁克。那么,你在绝大数人的眼中就是不正常的。
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结婚生子是常态,是人生必经过程。
就像小时候,到一定年纪就得上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到了该结婚的年纪就结婚,结婚后就该生孩子,不然你这一生就不完整。
如果非得要说结婚有什么好处,那就只有一个。
可以少一些“烦恼”。
那等你真的结婚后,是不是也会因为这些“烦恼”去生孩子?
为了在他人的眼中成为一个“正常人”,而违背自己的初心,为了躲避一个烦恼,让自己过上不想过的生活,反而适得其反增添了更多的烦恼。
这不是你的人生么?为什么要在意他人的看法呢?
你才是你人生的主宰啊。
我想要这么生活不对吗?(婚姻是我人生的选择,不是我的全部人生)
之前看《我家那闺女》,焦俊艳和她爸爸的日常就是“催婚与反催婚”,简直就是当代年轻人跟爸妈相处的模式。
节目里爸爸们认为,女人只有结婚生子,老了生活才会有保障才能幸福圆满。
而女儿们立场认为,婚姻不是定夺人生幸福与否的条件,结婚生子这事儿要随缘。
爸爸们要么觉得女儿不会做家务不会下厨自己照顾不好自己,要么觉得女儿独自一人孤独需要有个男朋友或老公来照顾,要么觉得女儿不懂得化妆打扮不够有魅力。
总之父母的观点就是:你不结婚,以后老了躺病床上连个倒水的人都没有。
而女儿们不解的是:为什么没人相信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呢?一个人就会不幸福呢?人活着有很多种乐趣的,幸福也有很多的。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繁衍”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结婚生子并不是必选项。但对于老一辈的父母来说,结婚生子是你的责任,你在不同的阶段就该承担你必须承担的责任。
我理解他们的观念,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更多的是“搭伙儿过日子”,人必须要在一起,才能生活下去,所以“有伴侣”被当做默认设置。
但是,现如今的我们早已远离了封建时代,结婚生子不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
节目的对话中,能看出来,大家并没有非常恐婚或是抗拒结婚,只是没遇到对的人。也不是标榜"宁缺毋滥",只是不肯委屈将就,不能随便找个凑活的人过一辈子。
甘愿为了爱人亲自做羹汤固然温馨;可独自飞翔,去追寻自由和更多的可能性,也未尝不是一种值得尝试的人生选择。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逛街,有人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找个人来陪伴,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不是也说明,一个人也可以活得丰富多彩。
人生该是一个过程,选择一个人独自流浪或者两个人携手共生,都是自己的选择。
就像一条分叉路口,风景各异也都充满未知。
无论选择哪一条,请永远记得,一定要做自己,过得快乐才是最重要的。
你们有你们的人生,可我也有我的原则
我记得蔡康永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对我爸爸妈妈最感激的事,是他们从来没有催过我结婚。中国人很容易被孝顺这两个字所绑架,就无法进行任何观点的讨论。当爱太巨大时,他可能会干扰我们人生的节奏。爸爸妈妈对小孩子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想要他变成的人。”
我们一生所有的努力和打拼,难道恰恰不是摆脱别人眼中的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难道不是为了像那一刻的蔡康永,直面事实剖开内心,拥有说真话的权利?
你们有你们的人生,我也有我的原则。
希望你一生,不必非常精彩,但必须温暖,你不必大有作为,但必须纯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丢失追逐爱的能力,也永不丢失追求自由的勇气。
我们这一辈子可能都没办法完全脱离家人、社会的评价去做自己。
我们时常需要把工作、家人、钱等因素都排在自己真实的渴望之前,但千万不要因此屏蔽了你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不要以让自己失望为代价,去满足外部的标准,迎合别人的期待。
用蔡康永的话说,不要给自己贴满名叫“应该”的标签。
你要活得自在,不用跟任何人解释任何理由。
因为,这是你的人生啊。
最后,我想对被催婚并单身的你说:
你自认并不是一个恐婚的人
只是不愿意凑合
也并不以单身为可耻
单身也可以过得很快乐
你还有许多事可以做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事都是非有伴不可
如果没有爱就努力的去赚钱
现在的一切努力提升
都是为随时准备好迎接爱情
如果有幸遇见那个对的人
会毫不犹豫地奔向对方
你不是想单身
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