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善熙》是一部由洪尚秀执导,郑有美 / 李善均 / 郑在咏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善熙》影评(一):洪尚秀和女人
看过所有洪的电影,感知到洪尚秀和伍迪艾伦共同的恐惧即是女人。“pussy is a powerful thing,you konw”女人令男人恐惧,恐惧于善变,恐惧于无法抗拒,恐惧于在那对乳房之下,自己回到了孩童的时代,恐惧于自己除了掏出稚嫩的心别无他法。可是,如此强大的女人本体是怎样的呢?一个美丽的女人会在第一眼就击垮最坚强内心的男人,摧枯拉朽一般。在她面前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只有听从,只有感慨,只有揣测。她就是一个审判者,我们只有遵从她的条款要么就完全唾弃她。
可是这些强大的女人却又那么难以捉摸,她们前一秒还说爱你爱的发狂,后一秒却又投入他人怀抱,她们可以完全推翻自己的喜好,喜爱和厌弃可以相互变换,她们抓着你的心残忍的摔打,却为了某个呆滞的男人流干眼泪。这里面的规则在哪里?如果有规则的话,可是难道没有规则吗?
但凡谈到爱情,必然谈到的是女人,因为男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很具化,爱情就是我只想和你在一起,只想和你做爱,物质上的拥有你。而女人则不同。就像片中“表哥”说的,“女人是现实的,她们考虑的事情有很多”其实女人的现实只是她们的一个闪烁的情绪,女人既抓不住别人也抓不住自己。女人就像一个一直在追索和奔跑的人,她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因为想要的会失去,失去了再拿回来,就像一个玩溜溜球的小孩,“我想看看它在我手里的感觉,当她滑出去的感觉,当她回到我手里的感觉,再看看滑出去的感觉,我要确定她在我手里的感觉。”
这就是女人。
曾经是用情至深的,看《猪堕井》、看《处女心经》的时候,有感受到身处情感纠葛的女主人公的苦闷和纠结。看《我们的善熙》,情感的成分已经稀释了,只在乎那一刻的真情,那个当下,如同演员的入戏出戏,转换自如。
不得不说,洪尚秀的女主人公日渐成熟。吹皱一池春水,她无心的哟。
前男友
她未必不知道自己漂亮,对于皮囊之外的,她像是迷糊的。她内向、优秀、聪明、富于艺术感、勇敢、天真、古怪,这些标签都来自于与她生命有所关联的男性:前男友、前辈、教授。如果不是非得要一封推荐信才能出国,谁会想听你们在这给我评头论足。说是还没有忘记她的前男友,不是刚和一个姑娘在路边分手,要知道,这姑娘已经走进一家小吃店点了啤酒,正好撞见前男友这个故旧。她对他如同对兄长一般,聊他新拍的电影,他却接着话头,说他现在将来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关于她。有那么个瞬间她还像曾经的那个小姑娘,跟她娇嗔:服务员对我的态度很不好。不晓得他是否误会她的娇嗔,或者他根本就是要扮演情圣,问她当初为什么要走。如果他能换个话题,说不定还能扳回一局呢。过去不要你是因为你的假,现在不要你是因为你还是那么假。
教授
善熙需要推荐信跟教授见面,他们见面的地方是校园的长椅和最后的昌庆宫。校园景色宜人,红枫满地。昌庆宫更是美如画。和女学生在这些美景中会面的教授可是会突然抓住后者的手的哦。推荐信起初写得一般也是方便和女学生再次见面吧。对这位教授其实并不讨厌,讨厌的是推荐信这种东西。他们还是去了小酒馆攒了几杯,教授覥着脸说,都不和我联系。没关系,不论过多少年,对于女人,恋人般的絮叨嗔怪永远适用。你看,喏,借着酒劲,女学生在昏暗的小路抱住了身板僵硬的教授。
前辈
和前辈的见面无外乎烧酒,站在咖啡馆门口本来要喝咖啡的,前辈突然问说,吃过饭没有?和前辈的见面才是最接近恋爱本质的,对他没有现实欲求(对比教授),他们也没有牵缠的往事(对比前男友),真正能跟他谈人生谈梦想,可能也真正的被他关心。虽说那个梦想听起来也不怎么样,可是更重要的,她表示,不想再见男人。要是围绕在你身边都是前男友教授这样的男人,真的没什么见的必要了。前辈是一个感叹词。偶遇是好的,刻意就不要。有才华,又会照顾人,看起来软弱退缩,更是温柔敦厚,若可以大谈精神恋爱而不必考虑人间烟火,前辈无疑是最合适的。剧情到这里才见电光火石,要做吗?她紧贴着他,紧接着热吻,接着她说我还不是很醉(并不想去你家),然后分手。
果然还是对自我的兴趣胜过对男人。果然男人是容易叫人厌倦的东西。果然连烧酒都无法麻醉。
对男人来说,只有水里的和想跳进水里的,女人只有岸上的。
他们每个都说过,你是我见过最漂亮的女人,她就要当一下真。所以不厌其烦地喝酒,然后发生一些酒后癫狂都是酒到渠成。内向善良勇敢这些都是精神的附会。我们总要提醒自身对精神的重视,可往往肉身走在我们前头。说到底,情感这种东西也不过是肉身的附会吧。虽说这部洪尚秀的电影禁闭得不得了,床都没上一个。
果然还是男人更需要烧酒。
《我们善熙》是洪尚秀导演的第12部作品上映于2013年,题材上仍旧关注于男女之事,本片讲述了:毕业后消隐一年有余的女大学生善熙,因留学需要老师的推荐信而不得不返回大学校园,重遇了对她怀有暧昧的电影专业教授、在本校念研究生对她还念念不忘的前男友以及她一直敬仰的导演前辈,在此其间善熙多面周旋但暧昧、意外之事总是难免发生,最终善熙还是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充满赞誉的推荐信并顺利脱身,留下了相遇偶见、而面面相觑莫名尴尬的教授、前男友、导演前辈三人,并不约而同地拼凑出一个我们的“善熙”。
在叙事结构上,相较于洪导的其他片子来说相对平实易懂,没有在叙事结构上耍太多花招,影片主要围绕着中心人物“善熙”展开,为此剧情不得不增加偶然因素去推动叙事发展,让善熙偶然遇见前男友、偶然遇见导演前辈、又让教授、前任和前辈三人偶然遇见,这种巧合设计也是洪导片中经常出现的创作元素,从而增添戏剧性和反讽。除此之外,几个主要的场景仍旧是充满酒味的餐馆、暂时清醒的咖啡馆、潜藏恋情的校园以及空旷清冷的古建筑公园,并用无关叙事的空镜头连接;影片仍旧一如既往使用固定镜头和少量推镜拍摄,让观众更多地去注意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神态、动作的细节。因而人物的对话在洪导的片子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本片中人物对白的“精心”设计也是洪导的其他片子从未有过的强度。
善熙,这一中心人物性格的塑造除了来自她本身的语言直接塑造外(如她对捉弄自己的学长发疯似地大喊大叫、对待她有些怠慢的女服务生骂其为疯子),更多地是来自他人的评价(教授、前任、前辈),他们使用他们的语言将她塑造成“善熙”,塑造成:单纯、善良、漂亮、聪明、有艺术才华、有眼光、但是有点内向和神经质的“善熙”,并且这些作为语言的词汇一旦通过电影人物口里脱出,它们就有意无意地将观众引向它们所指引的方向,形成一个个由概念的词汇所组成的形象,这些频繁出现的词汇让人去注意观察“善熙”这个人物,去判断这个人物的言行是否与形容她的词汇和谐一致,从而将“善熙”一直固定在关注的中心,成为神秘而富于变化的靶心。而围绕在她周围的男人们,导演则更多地利用人物的语言的重复性、言语与行动的矛盾违和去表现男人的虚荣和虚伪。例如善熙前男友与善熙的酒局中直言自己真的很喜欢她很想她,紧接着他在和前辈的酒局中同样很喜欢前辈、很想前辈(语言的重复性);例如教授在湖水前等善熙,撞见自己的学生(善熙的前任)和朋友(善熙的前辈导演)却假称是来看枫叶(言语与行动的矛盾)。
除了语言的塑造性,言语的传递性在影片中亦尤为刺眼。影片中教授鼓励要拍电影的善熙说“虽然难是难了点,但应该试着尽力去做……如果你回学校读书,就会给自己找借口。觉得还有时间,不肯放手一搏”;而善熙告辞教授偶遇前男友后,就前任说毕业后想去其他地方的话题,善熙则直接将教授的话改头换面地用以教训他“别找借口了,要干就好好干,读书或者逃跑,全都是借口,你要一直努力坚持下去,才会知道自己的极限所在,知道自己是谁”;紧接着善熙的前男友在与导演前辈的酒局中就前辈劝阻不要与前任复合,又再次将这段话改头换脸地拖出——“可是我要努力了才知道啊,如果我什么都不做,我怎么知道是好是坏……我怎么也得一直挖、一直挖到那里,才能找到我自己”;随后,导演前辈在和善熙的碰面中又再次将这段对白大同小异地用来鼓励善熙道:“可是听起来都像借口……就干你喜欢的吧,你不是说要制作电影吗?所以也要写剧本啊,那就继续做你喜欢的事情,坚持不懈地挖掘自己,趁还来得及,还有力气,坚持到最后试试,坚持到底看看到底会是什么结果,也能看到你的界限在哪,也能知道你是谁”;到最后,这种传递又由善熙传回给教授本人“我相信老师的话,我一定会鼓起勇气努力去做。真能成功的话,要下定决心挖到底。对,往深里挖掘自己”。这样的对白设计虽然甚为反讽,但不由得想起了作家司屠的一句金句——我的语言对谁有效,我就和谁在一起。反过来也就是,我和你在一起,是因为我的语言对你有效。我的语言能让你记住、让你再次使用,甚至影响你将来的行动。
但这种语言的传递性也可以感受到日常用语的同质化和贫乏。例如导演前辈在听取大学教授对某个女人的描述之后,又将这番描述原封不动地拿去形容作为仰慕者的善熙:你很善良,虽然性格有点内向,不过脑子很聪明,真的有非常好的眼光,稍微有点疯,不过有时你那勇气令人赞叹……在我遇见的所有人中,你是最漂亮的。而且这种撩妹的套路,除了必须夸对方好看漂亮,还有评价一个女孩,不能只说一面,什么你很漂亮啊,很吸引人啊,很善良啊,要挖极端 。一旦你给人指出两个极端,是没有人不钩的: 你从外表来看,性格十分外向十分开朗,而在你的内心深处,却藏有一个十分忧郁和悲伤的一面 。你表面看上去会像一个干练的现实主义者,而内心深处却是一个极度感性的人(在他的另外一部片子《北村方向》中借老司机之口说道)”。
当然这种日常而口语化的对白,也与洪导的剧本创作方式有关,一般拍摄当天早上写剧本,给演员一两个小时当场背台词,于是这种口语化的台词很大程度上出自导演和演员的即兴创作。而这种语言所带来的重复、同质、贫乏也使得电影人物产生出意外的反讽和喜剧效果,从而动摇了电影人物中语言的可靠性,那么到底善熙是否真的是他们所形容的那样呢?
我们回过头来纵观全片地去评价善熙,抛开电影中没有展现的艺术天分和眼光不谈,在稍微内向和神经质的评价上倒是准确的,影片中善熙得知学长恶意捉弄自己后大喊大叫疯子似的要求对方道歉多少是有点神经质,再者她面对他人时多少有些欲言又止而只能借助于酒精的效力敞开心扉不能不说是偏于内向;但在单纯、善良的维度上却是值得商榷的,善熙除了与前男友的交往外又与自己的老师、前辈产生暧昧,周旋其间,甚至利用教授对自己的好感进而用自己的身体去交换她所期望的推荐信,很难称其为单纯、善良,倒可以说是脑子好使相当聪明。
如果我们再用他们(影片中的教授、前任、前辈)使用的词汇去描述善熙,那么不免显得一厢情愿,他们将那些美好的词汇组合成一种与现实不符而仅仅是自我臆想的想象体,构造出一个单纯美丽善良的天使形象;但如果我们使用当下语境中频繁出现的“绿茶婊”去评价,则不免过于狭隘,如果将善熙的女性身份置换成男性,那么围绕着他展开的就是他与三个女性之间的暧昧关系,对于男性拈花野草风流成性的道德批判多少要低得多。所以善熙的形象就显得尴尬和暧昧起来,我们如果只用简单、单薄的语言就很难去描述、去把握一个真实的形象;因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我们看到的就是什么样的事物。
《我们善熙》影评(四):真实的可能。
上一部看的洪尚秀的电影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看完《我们善熙》后发觉,“我们善熙”同样不属于任何人。不同之处在于,海媛是在真实与梦境中切换,依靠幻觉产生故事,是一种虚幻的不属于。而到了善熙身上,就是真实的不属于。海媛与善熙并不重复。
真实体现在哪里?这同样也是电影最明显的特征——固定长镜头。
主角除了善熙,无非就是最先出镜的崔教授、后遇见的文洙、再到后来的宰学。而整部电影就是这三男一女,两两之间的对话。大部分镜头都是一个人首先在画面里,另一个人再走入其中,两人坐于桌旁,镜头从侧面拍摄。至于对话的内容都是次要的。看完以后我甚至在想,如果这部电影是无声默片,同样能够准确无误地表达人物之间的关系。
长镜头,长镜头,长镜头,还是长镜头,5分钟,6分钟,11分钟,最长一个镜头逼近12分钟。洪尚秀向来是个人风格强劲的导演,不过这一作品里标志性的推镜倒是不多见,片长只有88分钟的电影全是用长镜头拼。最初以为善熙和文洙在“Hot Sun”炸鸡店那个6分钟的镜头已经长到头了,结果后来居然出现了接近12分钟的最长镜头。
仔细对比后能发现最长的镜头是文洙与宰学两人之间的对话,没有女主角善熙。而善熙分别与崔教授的三次见面、文洙的一次偶遇以及宰学的一次见面,镜头时间都未超过文洙与宰学的那一次。长镜头这一拍摄手法最能体现的就是真实,时间空间和人物都不容作假,包括角色之间的对话氛围以及情绪的微妙变化。在一个全部都是长镜头的电影里,越长的镜头则说明故事越真实越贴近,两两之间关系的不同全都依靠时间的长度拉开差距。
比如善熙与崔教授、文洙、宰学三人之间,最长的镜头在宰学身上,其次是年轻的文洙,最短的是崔教授,但与崔教授之间关于推荐信的对话发生过三次,宰学又分别与文洙和崔教授都有过一次交谈。实际上通过这种镜头时间长短的比较能够反映出善熙内心对这三人的喜爱程度,或者说她更偏爱于谁。结局是三个人一同去厕所,善熙从旁边女厕出来后没有与他们碰见。他们一同走入宫殿,善熙独自离开,谁也没见着她。众所周知她不属于任何人。但仔细揣摩还是能看出端倪,发现三人之间的不同点,以及谁更讨她喜欢。只是在这电影里无须选择,“我们善熙”谁也不属于,但她却又同是“我们的善熙”。
长镜头只是一种拍摄手法,与电影好不好看并无关联。洪尚秀的故事总是非常平淡又乏味的,剧情太小,不大会用故事来冲击,情绪没什么起伏,神态需要摸索,镜头固定,场景就那么几个。故事简单无聊,但需要比较,经得起推敲。他的用意也没那么显而易见,多靠对内心的洞悉以及对镜头和时间的挖掘,想表达的全都通过镜头的长短来实现。
对他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看得明白的人懂得琢磨,看不明白的认为完全就是烂片的,多数是懒得思考,只看呈现在眼前的,而不试着去发掘镜头以外真实的可能。
《我们善熙》影评(五):#我们善熙# 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
洪尚秀的独立电影,看得不多。第一部是《惠媛》,别名《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推镜和配乐的别具一格,深感突兀,却也着迷得紧。这一部《善熙》,怎么看都是《惠媛 2.0》,甚至连两个女主角都穿着同款大衣,索性就叫《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好了。
在洪尚秀的这两部电影里,男性角色都是在生活中不上不下、抑或郁郁不得志的样子,自私,甚至猥琐。而女性角色,却漂亮、善良、坚强、宽容。导演还借角色之口说出“男人看见什么女人都喜欢,可女人不一样。女人比男人好几百倍。”这样的话。如此揶揄女性,真让人不适应。
好在《善熙》里推镜和配乐的使用,三段式小品的反复出现,尴尬得让我笑了出来。
第一次,善熙独自在餐厅,只想点杯啤酒,却被店员告知本店必须点炸鸡。满肚子不高兴的善熙从窗口望见久未联系的前男友,直接把他叫了上来。没喝几口,前男友就借着酒劲说出“我很想你;我处女剧本都是以我们的故事为原型”的傻话。善熙问,真的吗?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便甩手而去,留他一人徒生伤悲。
第二次,善熙请教授喝酒,请他在推荐信里对自己的评价写好一点。天真纯洁、尤其是不吝于表达崇拜的女学生,往往是很多大学男教师的中年春梦。几个回合之后,教授真就有了中年心动的感觉:“她有点内向,但很有眼光,也很聪明。虽然有时候像个神经病,可是很好。而且她很勇敢。”善熙理所应当地得到了一份充满溢美之词的推荐信。
第三次,善熙偶遇学长,二人随即转去餐厅喝酒。年轻女孩陪中年男人,酒过半巡,微醉。男人开始口吐莲花,女孩勇敢接住话茬。“见到你真高兴啊!”“我也很高兴。” “就算是有些辛苦,只要不卑鄙就行了”。她在酒桌上主动托起他的脸,她在马路上主动搂住他的身体,却也是她在他家楼下主动拒绝他的要求。
在每一段故事渐入佳境的时候,背景音乐强势进入,欢乐的调调催着他们谢幕。仿佛在说,我们善熙玩腻了啦,你们还赖在这里干嘛。
善熙真是聪明。她最聪明的地方恰恰在于她并未意识到、更未刻意利用自己的聪明。她活得纯,活得真,甚至活得傻。想要什么就说,不想要就一把推开。来去自由。但是,她真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吗?我想并没有。她没有长远规划,她一直不断强调“如果我再挖深点,我就能知道我是谁”。 她的所作所为,更多地是出于漂亮姑娘的求生本能。
何况,三个男人对善熙的评价竟然惊人的相似:内向、有眼光、聪明、勇敢、天真、古怪。
你说,这是男人们在骗善熙,还是男人们被善熙骗了?
故事的最后,三人为了见到善熙,在昌庆宫尴尬地相遇。三人甚至同去如厕,这一幕,尴尬极了,却也妙极了。善熙悄悄离开,三人在秋色中愉快地同游了起来,口中还念念有词“你们说善熙会不会又像之前那样潜水不理我们了呢”。一厢情愿的无力感呼之欲出。然后镜头拉开,人景合一。
镜头感真是很要命的东西。常常在对话的中间,镜头突然拉进,强烈的入侵感,对话双方仿佛被迫卸下防备,瞬间体无完肤,嘴角和眼尾的每一次抽动都被看得一清二楚。然后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这一次,男女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那些有形和无形的来回拉扯,和变焦镜头的推拉统一了起来。艰涩、生硬、尴尬、好笑。
善熙总是在酒桌上说话。而我总会先问一句:“你先告诉我,你没喝酒吧?”
《我们善熙》影评(六):一个女人的能量究竟会有多大
《我们善熙》中的镜头平淡至极,甚至有些像纪录片的感觉,通过三个男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喜欢善熙的男人,至今对她念念不忘。一个被喜欢着的男人,还有一个是她的导师,一个不付出就不给你写推荐信的奇葩男,最后也陷入了自己画的陷阱中,无法自拔。
影片的男女主角李善均和郑有美都是导演洪尚秀的御用班底,他们都是当今韩国的实力派演员。他们一同创造出来的很多美丽的电影,让观众们都印象深刻,在各大电影节上获奖无数。这个片子也是一样,是唯一入选2013年洛迦诺电影节的韩国电影,这也符合导演的作品特点。
一个像小绵羊一般的女生可以迷倒多少人呢?其实即使不太漂亮的女人只要她想勾引别人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更何况像善熙这样一只尤物。善熙喜欢潜水过日子,但是据我看完影片后的想法来看,我觉得她可能去寻找自己更想要的生活了,但是事与愿违,又回来了。想要去出国读书发展。她去找自己的导师开推荐信。导师把她的恶劣特点都写了出来,其实他们都懂老师需要的东西,后来他们晚上出去喝酒,后来镜头没有表现,但是一看善熙酒后的状态和剧情走向就知道他们一定是...这也正好与后面结局呼应,她获得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推荐信。
李善均饰演了一个看着善熙的人,在偶然一次见面的喝酒后,他又对他念念不忘了。后来善熙不想见他了,说早晚我会告诉你的,这是一个借口吗?
学长是善熙喜欢的人。也许他们的偶遇是她的安排,也许是留学前最后一个心愿。女人心海底针啊。在同样剧情场景喝酒后的晚上拒绝了学长一同上楼那个的邀请,假惺惺的离去了。这也更激起了男人征服的欲望。人就是这么的矛盾,往往更难得到的东西也就更加令人向往。 不能说善熙计划了一切。不能说男人欲望太强。我觉得后来三个男人在公园相遇的时候他们心中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们都是有妻子有对象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自然心中会有定论,一切都有因果。他们也知道对方和善熙的关系,但看到后面我知道了,姜还是老的辣!
有些事情不只是表面那样,正如我们的生活!
《我们善熙》影评(七):有时淡然才真正残酷
1.善熙是一面镜子,不动声色地轻易照出三个男人心底的涟漪和淤泥。她在崔教授的推荐信中,以及最后一幕三个男人的对话中,被提及最多的是善良、单纯和聪明。这些都是去肉欲化的、精神指向的、充满躲闪的形容词。但同时,这三个男人在单独面对善熙的时候,他们所说的最真切的评语是“漂亮”。这才是三个男人被突然出现的善熙搅成漩涡的最根本原因。
2.崔教授的人物设定是那种自我感觉良好、内心蠢蠢欲动却又道貌岸然的中年男人。他的白色西裤和一丝不苟的分头既是人物的标签又是对这个身份最恰如其分的反讽。对于善熙来说,他的身份是最实际的那种需要。一封推荐信。但善熙需要的是崔教授的“身份”,却不是“身体”。但她的出现却搅动了崔教授肉身的欲望,他像一个小伙子一样开始有那种搅拌着不知所措的愉悦感和憧憬。
3.善熙的前男友是个可怜巴巴的角色。看似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但实际上内心脆弱不堪。善熙的出现让他看似坚固的一切瞬间崩解。
4.载学似乎是崔教授的反面,那种陷入中年危机的人物。生活在混沌之中。因为经历和年纪,他被善熙的前男友当做倾诉的对象,他也给出看似充满道理但实际上空洞无物的解决方案。而当他自己与善熙面对面的时候,他所做出的举动却是三个男人中走得最远的那一个。而善熙与他的关系似乎最接近肉欲。在善熙这一方,崔教授是现实需要,前男友是青春记忆,而载学与自己的关系似乎更加单纯。
5.影片最初出现的善熙的学长和后来载学家附近小酒馆中的女老板其实是更值得玩味的角色。前者与善熙从玩笑开场以口角结束,看似不睦的关系,与后面三个男人的境遇相比,那似乎才是更加合适的相处方式。而女老板的身份暧昧而游移,她像个脑子空空的倾听者和陪伴者,又像与载学有着暧昧关系的角色,但同时又显得与发生在身旁的一切疏离。相比于卷在一团迷雾中的三男一女,她似乎是个隐藏的旁观视角。显露了一点点曾经沧海的味道。
6.在洪尚秀的镜头中,男人的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隐藏,但又无法不败露。他们的形象可爱、真实,同时也可怜与猥琐。而女性角色所做的一切似乎都可以被轻易谅解。
7.最后一幕中,善熙的突然离开就如同开场之初这个女孩的突然降临一样。她犹如神迹,出现然后消失。让枯干的生活变得潮湿,但那三个男人似乎看着水迹慢慢变干,开始怀疑她是否来过。善熙最后的离场,如同梦醒的瞬间,让三个男人恍惚间回到现实,尴尬、无措、别扭却又不知道为何。
8.洪尚秀似乎越来越喜欢那种切分明确、节奏感十足的音乐,那样的音乐中总会透露出一种装模作样的感觉,拿腔作调的声音中渗透着无法言说的幽默感。
9.这个导演举重若轻的本事愈发纯熟了。这是个充满谎言和无奈的世界,洪尚秀看得很明白,只不过他不想沉重的表达,用看似轻快的、去戏剧化的方式写出了生活的真相。有时候淡然才真正残酷。
(文/杨时旸)
《我们善熙》影评(八):他們的善熙.《我們的善熙》
「導演」、「電影學院學生」、「燒酒」、「海邊」或是「山上」都是洪尚秀的關鍵詞,他並不是一個令人一見鍾情的導演,但他的電影如同醇酒一樣,第一次喝或者會覺得不外如是,或是無味。愈看就愈發現,最簡單的電影也可以變得有趣。一個好的導演只要找對了方向,就一直會有支持的人,順著方向拍下去。《我們的善熙》也離不開這種手法,結構與層次分明,有幽默感,某些情節更令人想起早幾年的《玉熙的映畫》。
今年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先後上映了兩套洪尚秀的作品,往年的電影節一直都有他的作品,例如是《他來的那一天》(The day He arrives)、《玉熙的映畫》、而今年年頭的影展更有兩部,分別是《在異國》(他鄉的女人)與《白日夢女兒》(惠媛)。這次亞洲電影節選映善熙的確是有點喜出望外,皆因《我們善熙》在九月中才在韓國上映,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幸在影展看到。
《我們的善熙》是一部很有趣的電影,或許男性觀眾看法會與女人觀眾有所分別。圍繞在善熙身邊的有三個男人,一個替她寫推薦信的教授、一個是她的老師、另一個是她的同學與前度戀人。在男人眼中,善熙是聰明、有藝術感、有時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但認為她是勇敢的女子。外表與內裡實在是兩碼子的事情。或者在女孩子眼中看善熙是糖衣毒藥,她是逃避、集郵、楚楚可憐的樣子,還有她的飄忽。
影片最主要是講述善熙為了出國留學而回校找教授拿推薦信,在此之前她失踪了一年。起初在教授眼中善熙是個不善交際、保守、沉默寡言的人,漸漸地透過與她的交談之中,忽然「愛上了」她。師生戀的這一段與《玉熙的映畫》與《白日夢女兒》都有相似之處,兩者都是愛上了老師。在小酒館裡,二人喝著酒,撫慰寂寞的心。洪尚秀所寫的出軌的故事寫得像紀實一樣,電影通過許多的對話來表達,彼此的交流與認識。彼此喝著很多酒,幾乎是無酒不歡。體現了酒不醉,人自醉。美人在前,老師也變得春心蕩漾。
善熙與《白日夢女兒》裡的惠緩也有相似之處,就是她們的大衣是一模一樣的,不知道洪導是想延續還是有別的意思,這方面要猜猜。在這部片特別的是透過一首歌貫穿著幾個男人,結尾更加是出乎意料的。洪尚秀的電影的其中一個特色是分段,而《我們的善熙》把三個分段緊扣在一起,結構的鋪陳相當有驚喜。
先是遇上了前度戀人,彼此的爭拗。然後是教授的一段情、對彼此有好感、對教授的推薦書有意見,要爭取更好的。再後來是電影學院的老師,老師其貌不揚,但他分別知道上司(教授)與學生(善熙的前度戀人)都對一女子有意思。誰知道這一女子竟然是同一人,更諷刺的是連自己也對她有好感。關係變得似是擬非,又變得撲朔迷離,善熙的愛,到底是屬於誰的,真是天曉得。
在這部電影裡那種交錯的關係,拍得層次分明。一個四角戀的故事也沒有變得世俗化,不就是喝咖啡、不就是喝酒、吃炸雞。電影拍得生活化,對愛情的滋長也是從對話開始,主觀的、單一的,或者是大家都寂寞要找個人陪,他們付出的愛都是事與願違的。三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帶出的不止是愛情的付出,還有是三個男人之間的從屬關係,他們都如此的相似,他們都是單純的。像是形成一道屏障,要保護這個小女生。善熙,其實是男人們的善熙,他們都美化了愛情的幻想,但其實什麼都得不到,得益的是善熙,沒有損失。
現實中,也有如「善熙」這種人,廣東話來說叫做「收觀音兵」,有美貌但未必有智慧的,總會有很多男生主動纏繞。善熙,或者可以被解讀為「新一代的集郵女」,她擁有最多的愛,但偏偏她未必全部都愛,總帶給男人無限的幻想。其實最終也只是貪戀美色,又或者應驗了男人與女人是來至不同的星球?
剛巧,善熙與《玉熙的映畫》也有種偶然性,洗手間的鏡頭,洗手間猶如一道虎度門。還有善熙與玉熙之間的緊密度,從玉熙的三角關係演變性四角關係。還有是兩位主角依然是李善均與鄭有美,兩者似乎有點關係。至於是什麼關係,留給觀眾猜想。
(P.S 個人喜好:還是喜歡《白日夢女兒》的惠媛(鄭恩彩飾),長髮飄飄,又騙酒喝、又迷茫,漂亮。)
文/Dorothy
《我们善熙》影评(九):洪尚秀的情欲循环赛——食物链顶端的绿茶
声明:本文所用词语作中性理解,以期最好描述概括而并不做道德批判。
最近在狂看洪尚秀,倒不是喜欢他讨论的主题,但他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意思,粗粗地看,非常新浪潮,尤其Rhomer,在道德问题上边打转,但细看却有超过新浪潮的,或者准确说不同于新浪潮的追求,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的追求。洪尚秀并不是现实主义那路子的艺术电影,不是的,他比那路电影更有意思,他是讲故事的,你说明明多半也是一种情绪啊,对,但你能看到他并没有一个劲塑造情绪或者体验,其实是一直在努力变着花样讲故事(即使是非常没有内容的故事)。譬如这一部(看之前其实也没有很大的期待),简直亮瞎了我的狗眼。就凭这部的叙述水准已经甩你国故事都讲不好的艺术片几条大街了。现在来做个简单分析
I.循环赛制叙事(round-robin narrative, or all-for-all narrative)
我自己发明了这个词(我目前还没见过有谁这么叫的,希望真有的话还请大家指正),我觉得比较能够贴切地反映这部片子的叙述逻辑,它不是循环首尾相续,也不是碎片(或者我叫做“洗牌式”)叙述,而是在个体人物与个体人物之间的排列组合式叙述,这个现象David Bordwell是从双人镜头(two-shot)来理解,认为是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境界。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想更进一步地提出这种叙述方式通过下面II中的手法与本片主题灵肉相合,难解难分。懂点叙述学或者结构主义批评的同学知道主题内化于形式的叙述作品一般都不会太差,属于上乘的或是比较实质性的实验。这片子的循环赛叙述就在于一个女主串起了(毫不夸张地说)三只男角,而三只男角恰巧又都是一窝的!简直不能更赞。那么如何在叙述中去实现这种循环赛呢?
II.重复:
洪尚秀用了一招非常讨喜的方法,也是喜剧中惯用的手法——重复。尤其是能够在观众那里产生dramatic irony,尽管在此片中显得很奇特。我简单总结一下,大概有三个重复在这部片子里特别重要
1.对女主评价的重复:善良、内向、有眼光、勇敢(分别出自三个男角之口,表达出了惊人的口味一致...不愧是一窝的,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女主自己还是观众都反复地听到了这个评价,于是就有了神奇的效果)
2.交谈境况/场景重复:hotsun炸鸡店*1,小店*3,咖啡馆*2,饭馆*1;都是一张桌子,两个人面对面(小店老板另谈)一来一往的对话(被Bordwell叫做duologue的变体),全片几乎就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场景接续而成,不无震惊,这种场景有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必须喝酒,洪的角色只要不喝酒就都是别扭鬼,话也说不利索,但只要喝酒就可以张口“我爱你”,而同时这种“我爱你”显然又是被导演嘲讽的(Implied Author),是假的,是喝酒后的情欲话语。洪的角色关系却又无不建立在这种情欲之上,因而对话显得特别有看头。而是要配3当中重复的元素。
3.背景音乐(演歌)、酒、炸鸡重复:这三样东西都被不断重复,酒我做了一点分析,至于炸鸡我还是没有想明白,希望哪位高人给点指导,假若炸鸡代表了韩式的温暖幸福,那信息就很直白了:“幸福”触手可及,而幸福遥不可及。而那首演歌一样的音乐不断出现,并且都出现在对话后半段(或者是结束后)就很耐人寻味,歌词体现的是怀伤旧情,而演歌的调性和节奏都和角色情绪形成微妙的映衬,每一次都不一样,前男友的失落、导演学长的迷离等等
虽然这片没有了洗牌式叙述,没有了时间跳跃与平行,甚至没有了真真假假,却是非常难得的一部叙述突破极大的电影。这种循环赛叙述在于看似四人地位相当,但却始终被其中一方主导。我们现在来理一下主导方女主,女主究竟是个啥?我们得到了三个男角几乎一致的评价,表面上女主就应该是评价中的那样哦~三人成虎嘛(错…这叫主体间客观性…)而我们来看女主从片头开始是为了干啥才回学校,为什么从潜水状态下浮出水面?对嘛,为了一封推荐信,准确的说是为了一封她自己配不上的推荐信。那么结尾呢?哈哈哈,洪尚秀巧妙地让三个男角抓了瞎,就好像一群被挑起食欲的恶狼被猎物给耍了,而女主片头所需要的她配不上的那封推荐信已然到手了~讽刺的是,并不是女主主动潜回水里哦,明明是你教授发了短信让我潜水的!哈哈哈哈,绿茶婊就是这样一种神奇而又机智的生物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天底下有这么多绿茶婊,因为妹子永远是渣男的,渣男则永远是绿茶的,绿茶是食物链顶端!这只还搞的全是一窝的!另外惊觉《失恋巧克力职人》简直太对了,绿茶们属于自己一无是处(除了勾搭男人)全靠勾搭男人获得认同也是惨。不过虽然惨,但她们又最理智,她们知道男人这东西是最不可信的,获得认同和满足之后就得甩!
好,再说些有的没的:
1.这部的小店老板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笑盈盈地见证了几乎所有狗血,两次要了炸鸡…;
2.写推荐信的梗简直太讽刺了,我寻思着这教授要是英文推荐信文采真能这么好,那水平是了得(细思恐极,反正我写不出来)
3.音乐很赞,充满了机智的幽默感
《我们善熙》影评(十):你们的善熙,我的洪尚秀
洪尚秀的摄影机永远是稳重的,生活在他的影像里普通的真实着。固定机位下的长镜头已然是他钟爱的手法,“我们善熙”里这种方式更是用到一发不可收拾。去电影化是很多评价洪电影风格的一个词,而我更愿意简单的把娄烨的“我的摄影机不说谎”用来形容他。在洪式所有影片里固定机位是多见的,而在我们善熙里则用的更为反复。几个镜头悠闲的讲完又一起类似的男女故事。洪尚秀擅长玩弄男女关系,他是个踏实的人,他很钟情的在自己的电影里只讲这些事,一成不变的是男人周旋女人的故事,道出的却是千万种可能。他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站立在摄影机的背后操纵着这一切。很多时候看他的电影总会觉得导演每次只是把摄影机往某一处一固定,然后演员背好台词演去吧,导演不在也完全有可能。当然我只是在亵渎一下导演。
与以往不同的是,明显的段落式结构在我们善熙里弱化很多,但还是能够看出这样的特征来,我们善熙很容易让我联想到玉熙的电影,同样是师生恋情,几男一女的搭配方式,写出的却是两个不同的女人,玉熙对待男性是内敛的,而善熙其实是大胆的。玉熙对待爱情也有贪心,而善熙更多的是麻痹的,其实说到底不过都是可怜的女人。爱情对于生活和前途来说太多时候也都成了铺路石。
喝酒聊天是我在介绍洪尚秀电影时的说法,韩国烧酒在他的每一部影片里你都能看到,坐谈会是他的钟爱,几个人喝喝酒聊聊天便成就了洪尚秀电影。从多人组合到我们善熙里的两人组合,洪导是越来越底气十足。以往他的电影中总有个不是嗜酒就是嗜烟的明显人物,现在我理解为被隐藏到了主角的身上,苦闷的人生境遇在烟酒的世界里总是能得以慰及的,虽然喋喋不休交谈甚欢,可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谁也给不了你回答,洪导大抵很清楚这点,正如他总在电影里调侃导演这一职业一样,有再多的潜规则,再多的不如意,也只是说说笑笑,借作品的手来报复一下,最后怎样谁又能够知晓,倒不如一醉解千愁,是麻痹还是豁然,也只有你自己能够找到答案。
原先喜欢洪尚秀纯粹是因为一个导演能把那么无聊的事情拍得那么有趣,后来不知怎么会越发的喜欢,我告诉自己,也许是因为那平常不过的生活。开始看洪尚秀的电影时,会莫名的讨厌里面的人物,尤其明显的是男性。他电影里的大多数男性身上都带有点小猥琐,爱耍小聪明,有点小自私。甚至于以前发出过如果喜欢男生的,那就都来看洪尚秀的感叹。现在慢慢的发现其实他们才是真实的。也许是真的讨厌过,可始终不敢否认那也许有我的影子。而在看我们善熙时,突然发现里面的男性没以往的那么讨厌的,不知是洪导弱化了这一点,将之分担点给了善熙,还是我越发的可以接受这样的男性的原因。实然喜欢洪尚秀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不变,他能够一直只拍男女关系的事情,竟然每一次都能让人有所期待。我喜欢钟情于做一件事的人们,也相信终有一天会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个可爱的洪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