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马文的房间》的影评10篇
日期:2017-10-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马文的房间》的影评10篇

  《马文的房间》是一部由杰瑞·扎克斯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 黛安·基顿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文的房间》影评(一):一个纵火的冷血的孩子

是看心理学推荐来的,放在发展那一章,所以全程比较关心小李子所扮演的叛逆少年的发展

从开头的纵火,只留下了父亲的照片,说明他很恨妈妈,而为什么恨呢,从后面的剧情可以看出,是由于妈妈的管教方式,两人疏于沟通,以及把爸爸离开归于妈妈

这个孩子性格很鲜明,也很简单,这个阶段的孩子最想证明自己,也最爱面子,也最无知无畏,所以他敢放火,所以他向阿姨吹嘘,所以他酷酷地桀骜不驯,所以他隐瞒自己害怕做腰穿的事实

但其实他也最需要关心,最需要交流,最需要引导,最需要鼓励,最需要包容

遇到癌症阿姨后的改变,可以想想对待这样孩子的方法。可以说最开始很让人寒心,他认为所以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可以说没有感情可言,阿姨叫他们来不过是因为有需要,妈妈也决不可能因为他们放弃自己的造型梦。后来,事情发生改观,总的来说就是无私的包容和爱。给他想要的工具盒,帮助剖析他自己,鼓励他做自己想做的,不勉强,但相信,顺之。然后同意做手术,然后在妈妈与阿姨争吵时维护,然后外出时想到阿姨的担心,一切似乎变好了,可是还是与妈妈缺少交流,虽然可以说妈妈说最爱他的

再来看看妈妈是怎么做的,从吃薯条一事就可见一斑,两个人都很横,如此严格又没有方法的管教,虽然有爱但也不会想要主动交流,很多亲子关系不好应该就是这样来的吧

全篇赞扬了爱,也赞扬了勇气,关于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方法虽然也许不止电影中看到的爱,尊重,相信,包容,交流,但这些肯定是必须的,而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

  《马文的房间》影评(二):《马文的房间》——三个老戏骨和一个小鲜肉

        电影的开篇始于一个室内长镜头,这个镜头拍得挺漂亮,从窗边开始至窗边结束,镜头扫过一排排药瓶,向观众预示了一种“困境”;影片的最后终于一个室外全景镜头,镜头里的画面清新祥和,意味着剧中人在经历多种矛盾冲突和自我挣扎后达成了最终的和解与释然。
        《马文的房间》所取的题材并不新鲜,却完全跳出了一般有关疾病和死亡影片可能会走的烂俗、煽情的套路,取而代之轻松平和的基调和情绪的隐忍克制。客观地说这片子拍得不错但是却不够好,除却一些颇为动人的时刻,影片整体上关于人物情感的交流治愈的简单急躁拼凑式处理则暴露了导演的有心无力
        想来年轻时候的莱昂纳多运气真的不赖,在《男孩生活》里与伟大的罗伯特德尼罗演对戏后不久便在这部电影里又迎来了另外两位老戏骨——梅丽尔斯特里普和黛安基顿(此次德尼罗这老头只是打了个酱油)——对于她们的演技实力自不用多说,都属于影后级别的顶级演员。
        据说在这部电影开拍之前片方曾拒绝使用黛安基顿,然而梅姨却点名非要她不可,否则辞演,后来片方只好因此妥协。实际上最终的效果也证明了梅姨的眼光还是很独到的,在这部电影里她们的发挥都非常出色,对情绪的拿捏自然到位,收放自如,对手戏碰撞出的化学反应异常出彩,眼神和皱纹里全都是戏,年龄这个问题只是为她们赋予了更多的魅力
        在这部电影里梅姨饰演的角色是两姐妹中的妹妹莉,她是一个即将取得美容业证书的单身母亲,有一个叛逆的儿子汉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和一个安静好学的乖儿子查理。二十年前她的父亲马文因中风而瘫痪,莉因为担心自己的未来,害怕承担责任而最终与姐姐大吵一架后选择了离家出走,自此以后二十年来都没有和姐姐有过正式的联系。
        然而现在的她,理想依然没有实现,不仅为眼下的生活所困,还与大儿子汉克的关系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莉的脾气虽然急躁却始终不忍告诉儿子她和他父亲离婚的原因是因为小时候的汉克常遭到父亲的虐待,但是在不明真相的儿子汉克的眼里,她的行为是无法被原谅的,因此他变得非常叛逆,后来还因为烧毁母亲的房子而被关进了少管所。
        黛安基顿所饰演的姐姐贝丝是一个几乎尽善尽美的角色,她的性格温和,二十年来一直悉心照料着瘫倒在床上的父亲马文和患有背部疾病的阿姨露丝。自从她的男友不幸去世后,她的一生都没有选择婚姻,她的生活完全被困在“马文的房间”。然而更不幸的是,在二十年后的某一天,她在检查身体的时候被医生沃里(罗伯特德尼罗饰)告知,她患了血癌。
        就这样,两个性格和追求迥异的姐妹俩因为姐姐得了血癌需要进行骨髓配对和移植的原因而再次重聚了。她们带着各自的问题见面和相处后却发现原先关于照顾父亲的问题变得厄待需要解决,她们之间的矛盾在重拾亲情之后还是浮出了水面:贝丝认为莉当初太自私,而莉认为贝丝为父亲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有个人企图的,她认为当时自己所做出的人生选择也理应得到贝丝的尊重;贝丝在亲人的骨髓配对不合后决定把房子留给莉,希望在自己死后莉能够担起照顾父亲马文和阿姨露丝的责任,而莉也在了解姐姐和融入体会她的生活之后面对自己的事业和责任陷入了自我审视和选择的两难境地......
        影片的配乐不错,舒缓的调子和人物情绪的乐观克制相得益彰,不煽情也不压抑沉闷,适时出现的笑料也透着一股平实的可爱劲。故事以疾病和死亡这种题材带入却完全绕过了对生命的感慨、即逝的恐惧离别的煽情这些着力点而转向对亲情和责任本身的探讨。略显刻意的情感交流和温暖真实的生活化片段不仅再次证明了人类间亲情的不可割舍和难以抹去的微妙关系,也表达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事业、亲情和情感问题时,时间、沟通和理解才是良药——现实生活里大多只有苟且,没有妥协和遗憾那是扯淡的事情,只是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如何让自己活的开心幸福心安理得,恐怕是每一个人都得认真琢磨的一件事。
        本片的几个配角的演出一律出色,从美貌如花,帅气无敌的莱昂纳多到呆萌乖巧的弟弟查理再到始终有一颗孩子心乐观又可爱的露丝阿姨,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演都令人难忘

  《马文的房间》影评(三):爱的能力:面对衰败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十几年前了,记得当年片中的贝西对两位老人的爱深深地触动了我。而那时,我才走出校园没几年,对于何谓家庭责任是无甚概念的,已然感动得落泪。十几年过去了,自己已经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准中年人,突然想起这个片,找来重温一下,看看有何新的感悟
依然是内心温暖,眼框湿。依然象十几年前那样希望当我面对枯老的亲人时,能象贝西一样有那种长久的爱的能力。要知道,面对朝气蓬勃的生命,爱可以是油然而生的,延绵不绝地去爱并非难事;但是面对已经缺乏生机的生命时,能够持久地发现它的美并珍视它,就需要来自更豁达的内心的更深层次的能力了。
 (写于2012年。现在我已得了“失语症”)

  《马文的房间》影评(四):马文的房间

       之前因为看了泰坦尼克号,对小李子迷的不要不要的。于是就找了所有他的所有电影,一部一部看。小李的电影若只看片名,是会误导的(泰坦尼克号除外);这部也是一样,之前还以为这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励志片呢。一直纠结到底是看马文的房间还是罗密欧和朱丽叶。后来了解到马文的房间,梅姨在里面,便果断选择了这一部电影。
      这部电影的主要主题是为姐姐为了父亲而放弃自己的生活,值得吗?把这个故事理解成好姐姐、坏妹妹实属简单化。在现实生活中,像姐姐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基本上不会有人为了照顾自己的父母而选择20年不结婚的。像妹妹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是多数的。当然也不是谁好谁差的问题;这部电影其实也可大家留下了一个疑惑,在生活中;该如何权衡此问题;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已经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事情。
     同时这部电影也反映了亲子的关系问题;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双方之间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挺感人的;片尾曲超好听;

  《马文的房间》影评(五):被低估的家庭温情

和很多人一样,观影动机完全是因为cast——女神戴安·基顿,梅姨,鲜肉时期的小李子,罗伯特德尼罗。这部电影知名度低、拿奖少、评分低(豆瓣7.7,IMDB6.7),不难推测,编剧和导演太平庸,演员是无力回天的。
但真真观影后我发现并非如此,影片的结构算是中规中矩,不惊艳但不拖沓,没有高峰体验,但不难受。镜头语言也特别老实,这就是庸才的吃饭方式啊,尽量把舞台交给一干演员。
但与此同时,尽管结构不出彩,影片的台词以及细节都非常有趣。
以开场贝丝看病为例,前台告诉贝丝苏大夫不在,要找华大夫时,贝丝一脸疑惑,镜头立刻给到了前台写给华大夫的辞职信:「Dr. Wally, I quite.」德尼罗饰演的华大夫(这翻译)先是叫错名字,后是找不到橡皮管,给人十分不靠谱的感觉。一句「通常都是苏大夫看病,但我在病理方面非常擅长」让人哭笑不得。贝丝谈到苏大夫时,说他给露西姨妈装的电子麻醉器,很有效地缓解了她的背痛——只要在疼的时候按一下。但是弊端是开车车库门的时候也会触发麻醉器。抖包袱的节奏感不疾不徐,又各种戏谑讥讽,配上戴安·基顿,让我有一种在看伍迪·艾伦电影的错觉。
在交代完贝丝线的必要信息后,影片切换了另一条线。交代了贝丝妹妹Lee(梅姨)的现状,并用贝丝需要配型将两者联系起来。在这条线里镜头语言也很简洁,信息量不小,算是把Lee的生活现状,几个成语的性格框架立的比较明确,好在之后的主线中不断的填充。
影片中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在精神病院探访,Lee想抽烟,于是有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介意我抽烟吗?
-介意,谢谢你问我。
-那我往那边吹好了。
-这里不准抽烟。
-好的,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说完,Lee固执地点上烟。
而去了贝丝家之后,Lee的回答却是我不一定要抽烟的。
Hank拿着父亲的照片,问人是否见过,回答没有。回到房间,告诉弟弟这里的人都知道爸爸。
吃薯片的片段很有趣,是四种性格直接的碰撞——无理凶巴巴的Lee,体贴温柔的Bessie,叛逆自我的Hank,逆来顺受的charlie。
海滩飙车,来得突兀却浪漫
结尾处,Lee进门时关门不小心有点重,然后作出吓了一跳的姿态——反正和我关门重了的神态很像。
在架构上,Lee和贝丝都较为立体,Hank次之,其他的角色都各司其职,比如搞笑担当华大夫和他的弟弟兼医院前台巴布,精灵担当Ruth姨妈,体贴担当小儿子charlie。在影片前段,Lee和Bessie算是两种人的代表——利他与利己。Bessie照顾了两个老人二十年,而Lee一直在想方设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所以她会一直强调,我即将拿到学位,我在处男朋友,等等。所以被猜中酬劳的时候她显得很生气——赚多少不重要,数字让别人吃惊才重要。
Hank这个角色很有意思。小李子颜值巅峰,演技也日趋成熟。编剧在处理这个人物上肯定是下了功夫的,他渴望关注和认可,渴望接近,但排斥接近,算是比较典型的焦虑-回避型依恋。他通过编故事获得关注,通过将爱倾注到没怎么见过的父亲身上,来消除和母亲关系不好的痛苦。他易怒——一句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就让他生气——他的回答是,我已经长大了。但关于这种种,片中并无深究,似乎觉得并无必要。但还是非常可惜的,完全可以节奏更紧凑,把更多的信息塞进去。
影片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到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这很显然,可推动的过程中亮点够不够多,手法够不够新颖,细节够不够诱人,信息量够不够大,都是影响观感的关键元素。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文的房间》只能算是中规中矩了。
在临近结尾,Lee与Bessie互开心扉,走向和谐。戴安·基顿又用讲笑话的口吻讲了一个悲剧。此后小李子还在Lee面前故意吐了口痰。
戴安·基顿在片中的表演依然很有个人风格,好几处笑容,都让我觉得,唉,好久不见。标志性咧嘴大笑,露出一排丑丑的牙齿。那就是曾经离开的安妮·霍尔呀。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马文的房间》的影评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