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鸭川食堂2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21 03:02: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鸭川食堂2读后感10篇

  《鸭川食堂2》是一本由[日] 柏井寿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19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鸭川食堂2》读后感(一):《鸭川食堂2》:舌尖感知的是心的秘密

  《鸭川食堂2》:舌尖感知的是心的秘密

  中国先贤曾经说过: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在我们生存与生活中的重要性。至理名言也在民间获得无条件的认同,我们都知道,中国人的寒暄中的一个最核心的语词是:吃过了吗?

  “吃”是生存的根本,也是美味的感受途径。所以,“吃”里面包容着并不仅仅属于生理上的新陈代谢的基础环节,更蕴含着人生重要的心理感受。这使得“吃”远远超越了它的最低廉的物质层面,而具有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的光晕。前一度时期,一部名叫《舌尖上的中国》所引发的广泛反响,折射出的并不仅仅是味蕾的直接的感受,更触及的是心灵里的一个民族与国家的集体回响。

  毫无疑问的是,舌尖感知到的是酸甜苦辣,汇总到最后的分拣中心却是我们人类的灵魂的方位,舌尖犹如“肉”的部分,而它联系着的是人的“灵”的纵深。一个简单的味觉,实际上包含着人类最根本的生存命题——“灵与肉”,升华到哲学上来讲,就是“物质与精神。”

  这是大道理。但能够把这些大道理执着地化成生活的小体验,那就必须靠独到的发现眼光了。

  日本作家柏井寿所著的《鸭川食堂》系列作品,就是这样的对味觉深层内涵进行追踪与发现之作。

  我看到的这本《鸭川食堂2》,是作者前作的续集。日本人的侦探小说素有渊源,而《鸭川食堂》作者的标心立异之处,是小说借用侦探小说的笔法,去破解“味觉”的秘密。

  小说的架构颇有一点“以不变应万变”的程式化态势。在京都的一个貌不惊人的角落里,座落着一个冠名为“鸭川食堂”的小小味觉侦探所,这里不会卷入刀光剑影,客户中也没有谁会裹胁腥风血雨,但上门的客户,却无一不是带着一种浓重的“心结”,他们来的目的,都是想寻找曾经经识过的一个食物,一种蕴含在食物里的“味道”。

  这份“味道”,并不仅仅是可以感知到的味道,它还有维系着那份过去了的氛围,那份远逝了的情境,“味道”包容的记忆里有着太多的珍存,这最根本的关键是,“吃的东西”事关着“人的味道”。所以,这些前来寻访味道真相的客户,他们找的是味道,实际上找的是“心的秘密”。

  “鸭川食堂”侦探社的主人是一对父与女。父亲负责去侦探,女儿负责接待客户。这对父女以如出一辙的模式接待形形色色的上门寻求帮助的客户,其经营模式,很有一点冯小刚电影里占了一半容量的“三T模式”,只不过这对父女俩把“三替”的范围仅仅局限到“替你寻找食物真相”这个狭窄的领域而已。

  《鸭川食堂2》里建起的框架,像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喜欢采用的静止镜头,始终如一、一动不动地架在那里,观望着“鸭川食堂”这个斗室间的人来人往,风起风落。书中的六个故事,都用着这一成不变的框架去应对着来来往往的顾客。这个框架的固定性颇有意思,尽管看起来有一点单调重复,但当每一篇故事都用这种看似呆板的模板去套用鲜活的生活的时候,会发现这看似简单的“三板斧”,却能够映射出人心世界的包罗万象。就像日本的浮世绘一样,虽然寥寥几笔,却能够点染出生活中的全部,囊括对生活的全部感知与体验。

  《鸭川食堂》结构上的“三板斧”程式如下:第一个出现的视角,是上门的客户寻找僻居一隅的“鸭川食堂”,所有的顾客,都要对这个侦探社的那只著名的小猫逗弄一番;第二个出现的视角是女儿接待客户,了解客户的诉求;然后中间是一段跳跃,接下来第三个视角就是告知侦探的结果,揭开味觉记忆里珍藏的秘密。

  与小说结构模式的单一相呼应的是,侦探出的结果,也有着单一的命运,几乎所有的味道它都关乎着“心”。而因为“心”的复杂性,这种“心的秘密”的形形色色,构成了《鸭川食堂》里最为珍贵的发现。鸭川食堂侦探社发现的“味之觉”,打开的是“心的结”。

  食物构成的是“心结”,所以对食物的追访,关涉到的都是心的结。书中的故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主题,用以申说对“心结”的连接与拆解。

  第一主题,是打开“味觉”背后的“心结”。

  书中第一篇《海苔便当》中的客户对嗜赌的父亲感觉并不好,但他一直留恋着父亲曾经做过的一道便当,当侦探社告诉他父亲为了做出这道美味付出的辛苦时,他释然了对父亲的责怪,感受到了父亲融化在这道平常食物里的那份关爱。食物里揭露的真相,是一份心的真情。第二篇《煎肉饼》中一位母亲想通过食物的比对,让她的儿子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味,但是在对儿子曾经吃过的一道煎肉饼的追访中,她才发现,融注在食物中的“用心”、“心情”才是食物美味的最有价值的营养,而并不是什么时候“国际化的品牌”,“一流的事物”。(P45)。《中华面》也是这样的主题,一位父亲在面对着儿子执着于自己梦想的选择时,想到了当年自己也是“少年心思当拿云”,犹记得当时在那个多梦年代吃过的中华面,在寻找这一道平常的食品的时候,他也参悟到该怎样去对待孩子的梦想,这就是“年轻时的梦想有多少也不能卖。”在寻找味觉的过程中,他坚定了心的判断,就是即使梦想会失败,但依然值得去坚持。

  第二主题,是终结“味觉”背后的“心结”。心结也会淤积成心里的阴影,成为生活中的痛,这就必须借助释放机制,解开“心的结”。在《圣诞蛋糕》一章中,一对夫妻一直生活在孩子意外去世的阴影中,无法释放内心的痛,他们找到侦探社是想重新品尝一下儿子在世时喜欢吃的蛋糕,以此对过去作一个告别。“味道”在这里变成了一种句号,它终结的是过去的回忆,开始的是自我的新的生活。《天妇罗盖饭》里,讲述了一位城市打拼者,想最后吃一次她记忆里的美味,回到家乡,去孝敬父母。味道在这里同样意味着一次最后的告别。

  第三主题,是传承“味觉”背后的“心结”。既然味觉里隐藏着那么多的亲情与心灵的美好感受,那么,把这份“心结”或者叫“心绪”传承下去,也是寻找味道真相的一个重要原因。《炒饭》中的女孩有了男朋友,她想把母亲小时候给她做的炒饭的美味传递给她的恋人,为此开始了她的寻找,实际上,味觉在这里成了童年时代的象征,成了她的情感归宿的一次凝聚,她把自己的味觉记忆传递给心爱的人的时候,也意味着把自己的历史、自己的过去、自己的家庭都拱奉给他。味觉成为一个过往生活的全部代表与象征,交出了味觉,也就是交出了自己的全部。

  可以看出,《鸭川食堂2》里的六章故事始终围绕着“味觉”与“心结”之间的灵犀相通,展开了味觉所具有的或疗愈、或慰藉、或终结的几乎称得上是异曲同工的诸多职能,从一个非常小的角度,折射出人们心灵中的的那份对家庭、对亲情、对童年的执着的期冀。而日本人本性上的执着与认真态度,使得《鸭川食堂2》构造出来的侦探社与顾客需求,都带着我们匪夷所思的剑走偏锋味。《鸭川食堂2》这本书让我们感到惊讶,惊讶于作者竟然想象出这样的一个侦探社,想象出有这样的市场需求,而这里面建基于一个根本性的民族性素质,我想,应该是日本民族的那种什么都往细里做,什么都做得认真的一股劲。

  《鸭川食堂2》读后感(二):寻找记忆之味

  《鸭川食堂2》始终给我一种白米饭的感觉,最纯粹的香味、最朴实的味道、最治愈的体验。当第一个故事“海苔便当”在我眼前展开之时,我体会到了鸭川食堂的不同之处。鸭川食堂最大的魅力不是在于美食的制作,而在于美食的寻找。鸭川食堂表面上是一个卖美食的地方,实际上也是一个美食侦探所,它可以帮助顾客寻找自己想找的美食。

  看鸭川食堂不只是能看到各种日式的料理,还能看到各式各样有故事的人。自小与父亲有隔阂的北野恭介,想寻找小时候父亲做的带有微微酸味的海苔便当;想让儿子成为上流社会成功人士的竹田佳奈,想寻找儿子一直惦念的“廉价”“不入流”的煎肉饼;坂田夫妇在痛失爱子之后,想寻找曾经贡在儿子灵位前的圣诞蛋糕;成长在殷实家庭里早已成为知名模特的白崎初子,想寻找自己生母在儿时为自己做的粉色炒饭……

  每个一个人都想寻找一份只属于自己的美食。当曾经吃过的食物,融入了亲人朋友乃至陌生人的最真挚最纯粹的感情之后,那些食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食物了,是世间最美好的感情的结晶。最美好的感情和最美好的味道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深深的烙印在人的内心中。人往往都会忽略眼前的美好,在失去之时才会分外的惦念。其中滋味如果此生再无缘品尝,终究会成为心中执念,求而不得忘而不舍。于是,鸭川食堂就成为每一个食客的求索之处,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记忆之味而来,寻求答案化解执念。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鸭川食堂是一个美食的天堂,也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为人奉上人间美食,给人寻找记忆之味,帮人化解心中执念,也潜意识的助人抉择人生。而每一个前来寻求答案的食客,也让鸭川食堂变得与众不同。厨艺了得深沉内敛的店主鸭川流先生和乐观开朗的女儿鸭川小石,以及每一个来往的食客,乃至门口那只叫午睡的小猫,每个形象都在纸面上鲜活起来了。

  曾在初中时的夏天里得了重感冒,昏昏沉沉地睡了两三天,第四天感冒症状转好,于是养病场地从卧室的床转移到客厅的沙发。还记得那天下午,我从小睡中醒来,整个人虚弱的不行,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一时也答不上来,我妈说要不给你买一张馋掉渣饼吧,我说好。

  关于那天吃饼的细节好多地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和我生命中每个细碎的过往片段一样,随着年龄增长一点点的被不灵光的大脑遗忘。我想我妈和小堂妹也和我一样,我妈一定不会记得她层给我买过那张饼,小堂妹也一定不会记得她奶声奶气的和我说真好吃。

  如果你问我,馋掉渣饼是什么味道的,真的好吃吗?我只能回答你:好吃。却无法形容味道。我和书中每个人主人公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美食回忆,我们可能都无法用言语形容出记忆中那个味道,但是我们都没有遗忘,那种味道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道细微的刻痕,明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淡漠掉,却有偏偏在某一个时刻如一道闪电在脑海中一闪,成为一个执念萦绕心头。

  如果,有朝一日,我能找到鸭川食堂,我想问老板:能帮我寻找那年夏天的馋掉渣饼吗?

  《鸭川食堂2》读后感(三):寻味

  寻味

  ——评《鸭川食堂2》/By Rene-summer

  岁月流逝,每个人都在逐渐老去,当年的事情已然成为了故事,而当年的味道也成为了回忆。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化着,然而不变的则是鸭川食堂,依然没有招牌,没有菜谱,广告也只是寥寥几个字,还是没有联系方式。主人还是那鸭川父女俩,一个经营鸭川食堂,一个经营鸭川侦探事务所,乐此不疲的帮助着一个又一个的来客,寻找着当年的味道。

  《鸭川食堂2》是日本作家柏井寿的鸭川系列作品中的第二本,这本书延续了第一本的风格,一道菜一个故事,整本书讲了6道寻常而又普通的菜品,讲述了6个故事,菜品虽然看似普通,但其中隐藏的故事却是各不相同。

  午餐吃海苔便当,初中三年雷打不动,如果换做他人,估计早已经腻烦,甚至可能不会提起“海苔便当”四个字,但恭介却依然坚持要寻找父亲当年做过的那个味道。他应该在心里不止一次的埋怨过父亲,但他也只是皱皱眉头,还是想要知道父亲当时做海苔便当时候的心情。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莫过于用心去做的食物。鸭川先生还原了当年的味道,恭介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每每一个答案尘埃落地,小石总会说“只要把你觉得合适的金额汇入这里就好”,类似的话语总会让我有一种《深夜食堂》的感觉,但鸭川食堂只是白天开门,晚上不营业的。相比较《深夜食堂》来说鸭川食堂更侧重还原环境。就像寻找煎肉饼的佳奈,鸭川流为了还原当年的味道,不仅借来了米老鼠叉子和唐老鸭筷子,就连盘子也是从佳奈父亲店里借来的,一切都是为了还原当时的环境。当年的环境,当年的味道,即使佳奈已经是孩子妈妈,口味也变得刁钻了,但还是能感受出来父亲的爱。

  爱存在于食物之中,爱更存在于记忆之中。每一位来过鸭川食堂的客人,通过一道道美食,都找到了各自遗失的味道,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也找回了遗失的记忆,鸭川父女也不例外。“老妈可是最喜欢海鳗寿司”“京都的男人更温柔,掬子最清楚这点了”父女俩的加长话语更是表达了对妻子对母亲的思念,而他们也在每一次寻味的过程中,通过一道道美食,找回了曾经和妻子和母亲美好回忆的点点滴滴。

  《鸭川食堂2》读后感(四):《鸭川食堂》里的日本饮食文化

  对于吃,日本人一向比较讲究。传统的日本料理精巧悦目,被称作“用眼睛看的食物”。在日本独特的风土、自然观及禅宗影响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逐渐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日本人的美意识与料理相互影响而发展,因此,日本料理不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艺术。

  日本小说《鸭川食堂2》,便是写了一个以美食为基础的故事。

  鸭川食堂位于京都一个偏僻的小巷里,没有招牌,没有门帘,客人却络绎不绝。这里不仅经营着美食生意,同时还是一个能帮人们找寻美食的侦探所。很多人几经辗转打听到这里,就是想找到藏在岁月中的深情。前来找寻美食的人们,有运动健将,有美食记者,有当红模特,也有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拜托鸭川食堂找寻的食物里,都饱含着亲人浓浓的爱。

  在我看来,《鸭川食堂2》不仅仅是一部充满爱与亲情的小说,更是一部宣扬美食文化的优秀作品。民以食为天,这是在中国长久以来的一句谚语,其实也是昭示着世人对于饮食方面的重视,由此可见在生活中食物方面所拥有的地位和魅力。书中提到的海苔便当、煎肉饼、天妇罗盖饭等,都是日本传统饮食,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特色,影响力久远且深刻。这些料理不仅追求的意境十分闲静,禅宗修养也十分高雅,日本民族特色和审美意识十分显著。正如有为日本作家说:日本料理从未舍弃古老的调理观念与方法,而是继承传统,并不断融合新时代的精髓与风格。因此,阅读了《鸭川食堂2》对于料理的描述,大概就能清楚掌握日本料理的源流脉络了。

  《鸭川食堂2》读后感(五):细微心事处

  初读《鸭川食堂2》,会让人很容易把它归类到那种流行的廉价美食作品里。在那些作品里,食物与记忆的关系被过度强化,人们似乎必须为食物加上一段故事,方才能凸显出食物的珍贵。与此同时,又因为过分滥情的情感注入,故事往往呈现出奇怪的、扭曲的面貌。这种感觉,就像在一碗普通的米饭硬加上各种重口味的调料般,不仅毁了食物,也毁了故事。

  细读《鸭川食堂2》,你会发现这部作品不太一样。虽然本书延续了前作的模式,以“寻找记忆中的味道”为主题,通过鸭川食堂的店主鸭川流和女儿小石为顾客重现记忆中的食物为线索,勾勒了一个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但整本书的写法极其克制。就像鸭川食堂本身的存在一样,没有招牌,也没有宣传布帘,带着京都人特有的骄傲和距离感。而每一篇的结构,也是严格遵循“找到食堂——品尝食物——拜托寻找——获得答案”这样的流程进行,近乎苛刻,却又让你觉得恰到好处。

  《鸭川食堂》系列最好的部分,恰好是这种克制。克制是阻止滥情的最佳方式,就像鸭川流从来不让猫咪午睡进入食堂一样,节制去除了廉价的调味,让人理性。因此,无论是《海苔便当》里埋怨了多年的父子关系,还是《中华面》里关于是否坚持理想的探索,对于这些可以本写得波涛汹涌的题材,作者柏井寿却在给出答案后干净利落做结,绝不拖泥带水。

  但克制也绝不是寡淡。正如很多料理家所推崇的那样,最好的食物料理方式,其实并不是用各种化学调料去轰炸味觉,而应该是通过用心的处理,让人品尝到藏在简单食物本身中最妙的滋味。《鸭川食堂2》就是这样一个需要读者在曲径通幽处领略奥妙的作品,它的美妙不是结构上的,不是文字上的,而是你可以在阅读过后,发现你迎向美好的感知越发敏锐了。

  就像读多了作品中流和小石这对父女的日常对话,你就会明白家庭的深厚羁绊,以及流和死去妻子之间的爱,是怎样如钻石般细碎却耀眼地存在着。

  就像每位第一次光临鸭川食堂的客人,必须吃流选定的食物一样,你会了解流这样坚持,其实是希望客人能明白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豪华的料理套餐,而只需要一道采用当季食材用心烹煮的料理来熨帖内心。

  这种平淡里的深邃,也让那些食物背后的故事,出现了更长的延展性。例如在我很喜欢的《中华面》一篇里,作者写了坚持梦想的美好,也写了放弃梦想的人或许比坚持梦想的人能更好地生活。最后作者虽然对“坚持梦想是好还是不好”这件事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却将这个历来对立的议题,给出了更合理的解答。

  《鸭川食堂2》更重要的意义,正在于此。寻找回过去的记忆,并不是食堂和料理所承担的功能,真正要与过去和解的关键,其实在于你能否从那些被他物掩盖的现象里,找到对方真正在意你、爱护你的心,即使那心事幽微曲折,却往往如同那位父亲为了儿子来寻找答案的心情一样,一旦得知,温暖无比。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鸭川食堂2》读后感(六):美食里的故事

  如果在若干年后,会专程去寻访曾经熟悉的味道的人,大抵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鸭川食堂2》继续讲述的也正是六个这样的人所经历过的温暖而治愈的人生故事。一直对父亲怀有芥蒂的游泳运动员北野恭介,在听说父亲身体衰弱后,内心无比纠结,觉得父亲的嗜赌成性造成了家庭破碎,加上跟着父亲过的那些年,每日午饭都是海苔便当,“一想到如果他是嫌麻烦才每天都做海苔便当,我就不想见他。” 为了证明这份扯不断的亲情,北野恭介从大阪来到了鸭川食堂。而一直以来因儿子过世而沉浸其中的香甘堂第四代店主,本打算保持现状直至店铺终结,但是上天让他遇到了一个可能的接班人。于是,正幸先生和良枝女士努力来到鸭川食堂,找寻六年前在给儿子小翔守灵时,由儿子生前常光顾的蛋糕店送来的作为供品的圣诞蛋糕,“我们想品尝那时的圣诞蛋糕,然后以此为界限。” 为了开启新的生活,坂本夫妇从伏见来到了京都。来到鸭川食堂的还有为了儿子的梦想寻觅中华面的小野寺胜思,为了对生活的告别心无牵挂回顾故里而寻找天妇罗盖饭的藤川景子,为了鼓起坦白家事的勇气而来寻求一份粉色炒饭的白琦初子,寻找儿子写下的最喜欢的食物——煎肉饼的竹天佳奈。

  在蜿蜒流过京都的鸭川旁边的这所食堂,为芸芸众生寻觅着记忆中的味道的同时,也为前来探寻的人生命中的某段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鸭川食堂为北野恭介揭开看似简单的海苔便当下掩藏着的秘密。笨手笨脚的父亲,将海苔便当中的那层鲣鱼干换成了太刀鱼的鱼肉。烤熟的太刀鱼剁碎,用酱油和酸橙调味,于是放入便当中的“与其说有什么秘密,不如说是饱含着父亲的一片心”。而坂本正幸夫妇终究还是见到了六年前一模一样的外层包裹着厚厚的生奶油,上层覆盖这草莓的圣诞蛋糕,也开启了‘继承家业是为家’的人生新篇章。鸭川食堂与其说寻觅美食,不如说在揭示美食所饱含和传递的情感,所融入的生活片段。无论曾经做这道菜的人是谁,在哪里,再次尝到同样的味道都会唤起沉入内心深处的记忆。它告诉竹天佳奈无论怎样的食材,只要是饱含一颗满满的心,就都没有高低贵贱。它帮助小野寺胜思看清自己的内心,年轻时的梦想有多少也不能卖。它给了白琦初子坦坦荡荡追求幸福的勇气。

  《鸭川食堂2》讲述的故事,以及充满的欢笑与泪水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莫名的温暖,更让我感受到食物是有一种凝聚回忆的独特的力量。有时候只要想到某一餐饭就会想到某个人,某件事,某一种生活。我掩卷自问,有什么样的料理是需要鸭川食堂帮我找回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儿时每每生病的时候,祖母就会为我做的一碗片儿汤。就是纯粹清汤煮面片,没有任何多余的食材,但是味道却是入口入心。长大后,但凡生病,就会想起这一碗热腾腾的片儿汤,可是无论怎么做,都再也没有祖母亲手做出的味道了。看到这本书关于煎肉饼的那章,无比认同其中的一段话——“煎肉饼确实可能会输给高级牛排,但其中包含了制作者的用心。在肉馅中放人黏合的材料,用手捏成形,在制作的过程中,制作者的心情也会揉人其中。这和饭团是一样的,制作者的心情会通过手掌传递到饭团上。勇介虽然还是孩子,但应该感受到了外祖父的爱。”不知为何,已默默地留下了眼泪。

  《鸭川食堂2》读后感(七):深藏在食物味道里的记忆

  文/文小妖

  读日本作家柏井寿的小说《鸭川食堂2》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安倍夜郎创作的漫画《深夜食堂》,两者都是以美食为主题而展开了一系列温情脉脉的故事,只不过漫画带给读者的感是更直观的视觉感受。

  续篇《鸭川食堂2》依然延续了第一部《鸭川食堂》的风格,小说由不同的食物串连起不同的故事,让读者从美食的背后挖出更深层的东西。作为美食作家,柏井寿对食物有着超然的敏感度,单看小说中他借主人公的口罗列出的那些美食料理,就让人馋涎欲滴,以致于一向不热衷做菜的我在读这本小书期间,开始对老爸的厨艺“指手画脚”。

  鸭川食堂是一家怪异的食堂,由一对父女经营,没有招牌,没有门帘,与食客们的邂逅完全是凭着杂志《春秋料理》里的广告,而且这是一家侦探事务所,为客人寻找食物的侦探事务所。最神奇的是,鸭川食堂从未失手,客人所要求的食物,他们都能百分之百的还原其味道,甚至有点小变态的是,父女俩也极尽全力的还原客人当时用餐时的场景。试想,这样尽心尽力为客人的食堂,叫人怎能不心之向往?

  有研究曾表示,气味和味觉的记忆在大脑里保存得最为持久,当人类通过鼻子或舌头得到的信息重现时,则会使人本能地追寻尽可能更早(最初)的记忆,并颇为清楚地记得幼少时期的对此气味或味觉的经历,不知不觉中开始发挥记忆的再归作用。正因如此,每个到鸭川食堂的人,都仅凭着最初的味觉记忆,去找寻曾经。在鸭川食堂,与其说是找曾经的味道,不如说是在找寻一段失落已久的记忆。父子间的罅隙,亲情的修补,曾经的初心……每个人找回的不仅仅是记忆里对食物的味道,更是一种比食物更为深刻的感情,而这感情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之中缺席了很久。鸭川父女二人为客人所做的就是借着食物帮助他们找回那缺席的部分,减少遗憾。

  小说中,我很喜欢柏井寿对食物另类的味觉描写。每个人对食物的理解都不一样,味觉上的体味也是不一样的。作为美食作家,柏井寿深谙此道。《鸭川食堂2》里对食物的描写,可以说是赋予了读者极度的想象空间。柏井寿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描述食物入口时的各种感官体验,作为“美食类”的小说他省略了看似很重要的这部分,然而,他却用另一种言语来勾起读者味蕾上的悸动和心里的温暖,很让人喜欢。比如,北野恭介吃炸鳗鱼和烤牛肉时,每吃一口,就发出一声小小的呻吟。“呻吟”二字引人无限遐想,比起直观地写出食物的味道高明得许多。因为有些东西一旦点明了,也就失了味道。再如,竹田佳奈吃煎肉饼时的描写,“唇齿间细细品味,佳奈不禁仰望天花板,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仿佛山谷里吹来的风,一些声音正在佳奈耳边回响。父亲喝醉后沙哑的嗓音,母亲高亢的笑声,弟弟不知在喊什么的声音……”此刻,煎肉饼的味道融入了一家人餐桌上其乐融融的回忆,最佳的味道配上最温馨的回忆,此时,佳奈口中的煎肉饼怕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食,没有之一。小说中的食客们对美食和回忆的享受,何尝不是读者的一种享受呢?

  可惜,鸭川食堂只存在于小说之中。若然,现实中存在的话,估计会门庭若市吧!毕竟,在许多人的记忆里,都会存在着一种永远无法抹去的食物的味道,使人深深怀念!

  《鸭川食堂2》读后感(八):所有的记忆里,都有一个念念不忘的味道。

  “吃得好,请多用。”

  这和“我吃饱了,谢谢。”是一对组合,意思是感谢你吃了这么多,以表示店家的谢意,一般餐馆是不用的,即使是地道的京都人,不过它不是一般的食堂。

  在鸭川岸边的东本愿寺旁,有一家没有招牌,亦没有门帘,几乎让人寻觅不到的食堂,这里不能点菜,可是却让人了却羁绊,念慈在慈。

  严格来说,这是一家失物招领处。在这里你能找到用酱油和酸橙调味的太刀鱼肉,剁碎放在由米饭,鲣鱼干和海苔从底部层层叠起的海苔便当;找到一个烂赌父亲令人呜咽的含蓄父爱;找回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继续前进的勇气......

  在店铺深处,一条细长走廊的尽头,是一家别出心裁的美食侦探事物所,关于过去尝过的美食,关于时光不在的记忆深处的味道,告诉这里的侦探所长——小石,她和这里的食堂老板流就会尽其所能帮你实现。

  每一个过来寻味的人,寻回的是味道,留下是隐藏的真相,生存的勇气,前进的信心,人和事的温情。

  食物总是有这种魔力,将我们拉伸又拉远,每一个孩子包括我自己对于家,对于童年,对于故乡,能够不断回想,无法释怀的永远是那份难以忘怀,却又在别处无法寻觅的味道。

  和朋友,和恋人,和父母,和记忆,只需要一顿老酒,一口蛋糕,一块腊肉,剩下的就全在滋味里。

  于是,顺境还是逆境,人情或者事情,都在味道里。

  是在校门口苍蝇馆子里,桌子上吃剩的地锅鸡和满地东倒西歪的啤酒瓶子;是用自行车驮着整箱啤酒和凉菜,醉倒了的女生宿舍;是人生得意处的高朋满座,是执手相交的美好时刻;是深夜加班夜晚桌子上的一杯凉啤酒,亦或是以分别、相聚、错爱、失意为名的各种必须以食物来铭记或了却的快乐和苦闷。

  人生是短暂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做了什么没做什么,说了什么没说什么,而留下一些遗憾。

  如果留下了,请来鸭川食堂。

  《鸭川食堂2》读后感(九):再见鸭川食堂

  作为《鸭川食堂》的续篇,《鸭川食堂2》延续了第一部的温情。食物的滋味,从内到外皆夹杂着品尝者的人生之味。相较第一部精彩纷呈的回忆杀,第二部的故事相对集中于亲情,藉由未必在美味上到达巅峰的食物,加上人情之佐料,一切显得弥足珍贵。

  在电影《喜欢你》中,金城武所饰演的角色之转折点,正在于与亲密的人共食。共享过的食物,成为了打开或创造回忆的钥匙,亦成为了家庭关系网络的节点。有人通过食物捡拾亲情,有人则藉由食物打开人生新的一页。

  在《鸭川食堂2》中,真正让人动容的,不在于食物的精美,而在于细节的用心。传统海苔便当中的鱼干与父亲定制版新鲜鱼肉的距离,正代表了父爱中的细腻部分,多年后一经发现,方知父爱如山。被年轻家长认定为困窘生活境遇象征的煎肉饼,却蕴藏了满满的爱,而爱之多寡,从未与贫瘠正相关联。

  《圣诞蛋糕》一篇是鸭川食堂第二部中的异数,读完几乎想落下泪来。一对中年丧子的悲伤夫妻,六年来一直没有走出幼子意外离世的阴影。为了解开心结,他们决定用孩子葬礼上意外收到的蛋糕作为迈过人生之坎的钥匙,“想品尝那时的圣诞蛋糕,然后以此为界限”。那是儿子生前极喜欢光临的蛋糕店,店主亦对其颇为宠爱。而令人棘手的是,在当时极度忧伤的非常状态下,只吃了一小口蛋糕的夫妻两,几乎无法记得食物的滋味,只留下了暖融融的触感。在鸭川食堂中,多的均是这样的悬案,寻找食物是一种路径,与人生和解才是最终的意义。当场景还原,滋味与回忆交迭,就像圣诞树下品尝蛋糕的这对夫妻,最终发出了“原来是这个味道”的释然。故事讲到这里,本来已然完整,而作者柏井寿却并不满足于此,而是食物寻找的故事中嵌入了另一个同样伤感却美丽的故事。蛋糕店的名字是法语中“百夜”之意,深草少将为小野在雪中等待了99夜,却冻死在小野即将答应嫁予他的第100夜,这无尽的遗憾化作了一种极为动人且久长的思念,亦让食物与故事显得更为厚重。能抚慰这对悲情夫妻的,自然不只是圣诞蛋糕,而是暖意的人情。思念仍在,人生却可以从深陷的悲伤中挣脱出来,继续走下去了。

  在《鸭川食堂2》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食物的力量,食物不仅是生存之必须,亦是爱之传递,人心之映射。

  《鸭川食堂2》读后感(十):那些你以为不会再有的真善美,鸭川食堂里都有

  《鸭川食堂》出版后,有位读者写了条评论:“什么叫真善美?这样的小书就是,没有矫情。”看到这条评论后,我激动得想找到这位读者和他来个大大的拥抱。因为这三句短评说出了我想说却不知道怎么说的话,点明了我感同身受却不知道怎么表达的部分。

  正如那位读者所说,鸭川食堂系列是那种少见的,不熬心灵鸡汤不备煽情猛料,看完后却让人相信幸福相信生活的书。我还记得第一次翻完《鸭川食堂》和《鸭川食堂2》两本书后,莫名生出股对幸福生活一定会来临的期待感,那种淡淡的却又很坚定的相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鸭川食堂2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