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知书 | 每一个焦虑浮躁的人,都应该读读这个姑娘的故事
日期:2018-01-14 作者:浪荡天涯的 来源:读者 阅读:

知书 | 每一个焦虑浮躁的人,都应该读读这个姑娘的故事

  - 1 -  

  刘亮程,这位 “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应该是李娟的伯乐了。

  十八九岁的时候,李娟到乌鲁木齐打工,那时候她已经开始写作了,所以便跑到《中国西部文学编辑投稿

  到了那儿,编辑问,写的是什么?李娟说,散文。那人就说,散文给刘亮程……

  作为一位散文行家,刘亮程初次读到李娟的文章时就很喜欢,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说:

  “当时她的稿子到了编辑部之后,我就发现非常好,这个小女孩还不到20岁吧,一个老编辑问我会不会是抄的,我说不可能是抄的,她找谁去抄,中国文学没有这样一个范本让她去抄,这只能是野生的。

  她一个人自在阿泰勒这样的荒山之中过生活,独自想一些事情,独自冥想,独自书写,最后形成一种独特文字。”

  曾有幸在杂志上读到李娟的一篇文章《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应该是节选,具体内容我忘了,可有句话却一直在脑海里回想:

  亲爱的,哪怕后来去到了城里,走夜路时也要大声的歌唱,唱歌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大声的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然后静静起身,为你在遥远地方让路。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

  有人说,李娟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明亮感觉,就像这段文字,明明那么孤独,可细读的时候,却有说不清道不楚的温暖

  这应该叫做李娟式的孤独,明亮而温暖, 难怪刘亮程说,读李娟的文字是幸福的。

  他说,“我们这个时代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而潜心生活,深有感悟人们又不会或不屑于文字。文学就这样一百年一百年地与真实背道而驰。”

  所以只有像李娟这样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着裁缝、卖着小百货,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与新奇,一个人面对整个的山野草原,才能写出不一样的天才般的鲜活文字。

  《羊道》三部曲

  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

  朱自清散文奖得主李娟经典之作

  最近翻看李娟的《羊道》三部曲,看到她笔下那可以很冷静地美也可以很任性地粗犷的牧场时,我算是更为深刻理解了刘亮程说的这种幸福。

  这种幸福,是你站在喧嚣十字街头,然后下一刻便可遁入干净、明亮、空旷的牧场的宁静,是你在精神养分贫瘠的都市里慢慢枯萎时,突然遇见了甘醇生命力的鲜活。

  就像有个读者说的那样,看着李娟笔下的文字,心底自然地生长出一片平静的湖泊。

  所以我常常觉得,李娟的散文有种安定人心力量,最适合我们这种内心浮躁焦虑的人了。

  就像这本《羊道》,读之便觉内心宁静。

  这是一味药,专治焦虑病。

  - 2 -  

  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村庄曾经是世界的源头,如今乡村普遍被时代放弃,但故乡依然是我们观察世界的情感样本。

  李娟就是这样一个人,着力书写村庄的人,《羊道》三部曲:《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是她的村庄,也是她世界。

  2007年,李娟离开办公室,进入扎克拜妈妈一家的生活,扎克拜妈妈一家是新疆北部游牧地区的哈萨克牧民,而哈萨克牧民应该是全世界最后一支最为纯正的游牧民族了。

  他们一年之中迁徙距离之长,搬迁次数之多,都是令人惊叹的。

  李娟的阿泰勒摄影作品

  在牧场的日子,李娟和扎克拜妈妈、妈妈的儿子斯马胡力还有妈妈的女儿卡西同吃同住,一起绕过沼泽,一起拎着大大的编织袋,一起去山谷里拾牛粪。

  她随着他们转场放牧3个多月,从春牧场吉尔阿特、塔门尔图和可可仙灵,前山夏牧场冬库尔,一直到深山夏牧场吾塞。

  一路风吹雨淋,跋涉辽阔苍茫的山地、穿越层峦叠嶂森林、泅渡暗藏机锋的湿地,为羊群寻觅丰美的水草。

  也正是如此,李娟才说,羊群走过的路,也是人走过的路。

  说是《羊道》,其实也是“人道”,是扎克拜妈妈的坚韧爽朗背后的世事无奈,是卡西吃苦耐劳中流露的鬼马精灵,也是斯马胡力勇敢粗野之下的滑稽可爱

  是一段颠沛流离却真实温暖的岁月

  《羊道》三部曲——《前山夏牧场》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2008年,李娟辞职,到江南一带打工、恋爱、生活,同时开始忆述在牧场的那些日子,她一边写,一边在《人民文学》发表,大概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终于写成了这本《羊道》。

  她说:“从一开始,我就将这些文字命名为《羊道》。最初,有对羊——或者是依附羊而生存的牧人们——的节制生活方式的赞美,但写到后来,态度渐渐复杂了,便放弃了判断和驾驭,只剩对此种生活方式诚实的描述。”

  李娟的阿泰勒摄影作品

  所以她以一种入乡随俗的外来者视角写下那段时光中每一个人的故事,写下卡西寂静微弱的梦想和幸福,写下哈萨克游牧民族物质贫瘠精神富饶的生活,写下每一场舞会,写下每一次隆重而盛大的换场,写下一头走失却暴脾气的羊。

  后来《羊道》集书出版,媒体评论说,《羊道》三部曲是国内唯一一部描摹“最后的荒野主人”哈萨克民族择水草而居,四季转场的非虚构笔记,也是一部哈萨克民族的时代挽歌。

  - 3 -  

  粗犷苍茫的阿泰勒牧场,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民间传统,逐水草而居走出羊道的哈萨克牧民……质朴而充满灵性的笔触背后,是李娟对这片荒原的喜爱。

  柴静说,李娟写这些,就像林风眠评论苏东坡的话:“不是想表现自己,超过别人,而只是自己的欢喜随意而至。”通篇的白描非常真实,但她并不是在简单地临摹自然,这样的真实里饱含着诗的精神。

  更有读者说,李娟是新疆的三毛,因为当他读李娟的文字时,有一点点当年看三毛书的感觉。

  而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就像柴静所说,李娟写这些,只是自己的欢喜随意而至,三毛也是如此。

  她们都是摒弃世俗眼光的人,世人说的好,与她们无关,世人说的不好,与她们无碍。

  她们真诚喜欢着脚下的土地,更以热枕地情怀记录这片土地上的人和事。

  正如艾青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编辑:塞柏

  推荐阅读  

  经过大地,经过四季,经过一生

  经过亲人和朋友,经过痛苦欢乐

  李娟《羊道》三部曲珍藏版

  内附李娟手写的一封信以及三首抒情长诗

  还有作者的摄影作品

  真实呈现阿泰勒地区的纯净之美

  《羊道》三部曲

  梁文道、柴静、王安忆倾情推荐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知书 | 每一个焦虑浮躁的人,都应该读读这个姑娘的故事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