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日期:2021-11-21 06:06:14 作者:洞见·Elm 来源:洞见 阅读: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有一张图,揭示了幼蚕的两种命运。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蚕虫结茧成蛹后,约两周发育成熟。

  此时若自己打开茧房,便可化蛹成蛾,如果等待别人打开茧房,则是连同蚕茧一起,被缫丝人丢入沸水。

  茧房打开之时,蚕虫消亡之日。

  同样一只蚕茧,从里面打开是蜕变,从外面打开是灭亡。

  人生亦是如此。

  如果只知躺在舒适区,期待别人来改变千篇一律的生活,等来的只会是时代的车轮,以及车轮碾过后的一地碎片。

  只有主动打破自己,生命在不断揉碎与修复的过程中,迎来华丽的蜕变。

  所以我常说,人生最难的自律,是不断从内打破自己。

  01

  打破思维

  杰克·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第一CEO,他担任通用集团CEO,让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成长为市值超4000亿的巨头。

  记者在采访他的时候,建议他将自己的管理经验写下来,成书出版。

  杰克笑道:“那我得去我的垃圾桶里翻一翻了。”

  原来杰克从不做经验留档,甚至要求公司定期清理内部文件。

  如此一来,员工遇到新问题时,就不会依赖过往经验,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生活其他方面。

  当我们在一件事上取得成功,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认为相同的方法会一直奏效。

  其实许多事情表面相似,内在却有不同的机理,照搬经验不会取得理想的结果。

  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重新思考一件事的语境逻辑,才能找到恰当的方法。

  1470年,马霍梅特率领土耳其军队与拜占庭交战。

  由于拜占庭死守金角湾的峡口,土耳其舰队始终不能靠近城池。

  一位土耳其士兵提议:不如绕开峡口,让船沿着陆路拐入金角湾。

  其余人笑他异想天开:“船不在海里航行,那还能叫船吗?”

  马霍梅特却反问:“谁说船一定得在水里?”

  他与大臣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想法虽然有违常理,但并非没有可行性。

  马霍梅特立刻下令准备圆木,铺在舰船下面。

  军队在炮火掩护下,拖着舰船一点点向金海湾内港靠近。

  拜占庭从未想到船还能在陆地拖行,在内港看到土耳其舰队时,震惊得不知所措,土耳其舰队因此取得了胜利。

  正如诗人阿多尼斯所说:“有时阻碍我们脚步的,恰恰是那些不断被证明有效的思维方式。”

  固守经验主义的藩篱,就会不断封闭自我,在困境面前束手无策。

  当你打破固有思维,每推翻一堵墙,人生便多出了一条路。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02

  打破格局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一对朋友在外游历时,发现一种治疗冻疮的药方。

  其中一人赶紧跑回村里,按照药方制成冻疮药,卖给附近洗衣服的女人们。

  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妻子说:“这次真是走运,几天挣了以前半年都挣不到的钱。”

  另一个人却想:国家正在抵御外敌,将士们有这种冻疮药,冬天也能奋勇作战。

  他千里迢迢赶赴都城,将药方献给朝廷,帮助国家在隆冬之日打败顽敌。

  君主十分高兴,将他封为列侯,赐给他大片封地。

  面对同样的机会,一个人想的是快速变现,另一个人想的却是家国天下,结果自然判若云泥。

  《格局》中有一句话:

  “让我们人生停滞不前的,不是做不到坚持阅读与思考。

  而是看书只会看知音故事会,思考也只能焦虑房价太高,工资太少。”

  一株树苗生于旷野,就算没有刻意打理,也有机会成为参天大树。

  如果被栽在花盘,哪怕按时浇水、施肥、修剪,最终只能收获小小的盆栽。

  人无法拽着头发将自己提起来,也无法在原有格局中改变自己。

  想要做成大事,就要打破格局,站在高处看问题。

  看世界的高度够了,人生的高度自然有了。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03

  打破圈子

  看过这么一个试验。

  试验员将一群猴子关进笼子,然后从笼子顶部放下一只梯子。

  一旦猴子接近出口,笼子就会接通微弱的电流,不仅爬梯子的猴子会摔回去,其他猴子也会遭受电击。

  猴子吃了苦头,很快不再尝试爬出笼子。

  试验员切断电流,从笼子里取走一只猴子,同时放进一只新猴子。

  这只新猴子为了逃离笼子,立刻跳上梯子,但其他害怕电击的猴子,就会将它扯回来。

  每隔一段时间,试验员都会更换笼子里的猴子,每取走一只旧的,就放进一只新的。

  直到笼子里的猴子全部换成新的,它们依然会阻挠企图爬出笼子的猴子,尽管它们都不曾遭受电击。

  哲学家吉米·罗恩曾说:“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很难超出周围人的群体共识,长期处于一个圈子里,无异于困守人生的瓶颈。

  当你身边全是照搬课件的老师,逃课打游戏的同学,你的目标上限可能就只是考试不挂科,飘过四六级。

  只有进入更好的学府,听教授传授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学霸讨论前沿的课题,你才会明白什么叫学习。

  同样,如果同事每天的话题,离不开到点下班、商场打折、假期旅游的范畴。

  你所谓的自律,就只能是早起打卡,争取全勤,以及5%的年底涨薪。

  人生的可悲之处,不是不愿努力。

  而是所处的圈子,给你一种不必努力,也能过得很好的错觉。

  想要成就非凡的人生,先要突破眼前的圈子,领略前所未有的世界。

  04

  打破边界

  倪萍曾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山东艺术学院。

  连续9年,她在各大电影担任主演,收获各类奖项,还被评为国家级演员。

  1988年,倪萍说:“在演戏方面,我已经看不到新的东西了。”

  她放弃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独自奔赴北京,成为央视业余节目的实习主持人。

  从满口山东口音的乡下姑娘,一路成长为13次主持春晚的央视一姐。

  在央视综艺《你好,生活》中,她说:

  “人,即使饿着肚子,也不能让眼睛饿着。

  当你看到越多,生活的边界不断拓宽,未来也会更清晰。

  惟有如此,你付出的努力才不是原地打转。”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躬身入局,方知世事。

  你只有不断拓宽生活半径,才能知晓世界的变化,紧跟时代的脚步。

  一直在熟悉的领域打转,看似辛苦,却没有积累抵御风险的能力。

  11月15日,“大众集团全球裁员3万人”的新闻,一度占据微博热搜。

  面对新能源造车势力的冲击,大众集团被迫转型,裁撤许多传统汽车相关的岗位。

  许多员工工作勤恳,拥有卓越的技艺,以及丰厚的待遇。

  但十几年来,他们专注于传统汽车,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变革,没有任何招架的余力。

  在这个世上,没有所谓的一劳永逸,更没有躺平余生的高地。

  如果停止对世界的探索,你今天自以为的人生巅峰,明天就会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不想被时代抛弃,就要不断打破边界,和变革的浪潮一同前进。

  05

  打破认知

  前联合国理事长安南,在演讲时展示了一张图。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说:“图上有一个黑点。”

  安南反问:“图上还有这么多白,你们怎么没看到?”

  生活不乏这样的黑点,也就是我们的认知局限。

  但只要将目光从黑点上移开,就会发现周围的空白区域,其实有诸多可能性。

  1956年,美国为了重振肯塔基州的经济,决定在北科尔滨区兴建多条高速公路。

  桑德斯与朋友们听说这个消息,打算在未来的高速公路附近开一间加油站。

  到北科尔滨区后才发现,那里早已开满加油站与洗车店,原来许多商人靠着在政府里的关系,几个月前便获知修路的消息。

  眼看先机已失,一些人只好花重金抢购剩余的地皮,争夺所剩无几的市场。

  而桑德斯查看了方圆几公里内的设施,决定在一处较偏的地方开起快餐厅。

  高速公路建成后,北科尔滨区的车流量激增。

  因为加油站数量过多,平摊到每家门店的利润就很低,而桑德斯的餐厅吸引无数车主,每天生意火爆。

  一条有关公路的消息,多数人联想到汽车,桑德斯联想到吃饭,这就是认知水平的差距。

  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说:

  “你对一件事情的认知,就是你在这件事情上的竞争力。”

  技能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复制,到最后人与人之间,其实在拼认知。

  当一个人带着局限去看问题,如同自困井中的青蛙,拼命求索也改变不了命运。

  突破认知黑点,看到事物表象背后的区域,才能见大通简,迎刃破局。

  ▽

  作家刘润说过一段很扎心的话:

  “很多人都陷入一种敷衍式自律的状态,重复那些早已不能刺激自己成长的行为,生活停滞不前,还安慰自己我是个自律的人。”

  自律的意义,不是重复,而是改变,是主动撕裂生命的茧房。

  请相信,每次打破自己的过程,虽然会伴随阵痛,却能让你重组升级,成就更广阔的人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打破自己(深度好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