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等到疾病发生再去医治,就为时已晚。
1
食
《黄帝内经》指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薄为痔”。
吃得太肥腻,足底容易生疮;
《黄帝内经》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2
居
《黄帝内经》云:“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
意思是,居住环境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住在北方的人,五脏受到寒气侵袭。
随着年纪渐长,体内阳气不足以抵御寒气,便会形成以脾胃虚寒为代表的脘腹胀满、以肾阳虚为代表的水肿病。
住在南方的人,常年湿热伤其筋骨,症状则表现为筋脉痉挛,肢体麻木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
如南方人嗜酸辣,因辣能除湿、酸能解郁,从而起到温养筋骨的作用;
关键就在于,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调节身体,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3
气
《黄帝内经》认为:“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这个过程,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深谙养生之道的人,讲究应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
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机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4
劳
《黄帝内经》里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劳”是什么?“
劳”就是指工作得过头、过度了,身体筋疲力尽的状态。
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
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
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
久立,则过劳于肾,伤骨;
久行,则过劳于筋脉而伤筋。
这就是五劳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