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源于四个字
日期:2020-10-10 06:34:02 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源于四个字

  版权儒风大家  作者儒风君

  《黄帝内经》讲:“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已成而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养生,就是要赶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积极进行预防

  如果平时不注意养生和保健,等到疾病发生再去医治,就为时已晚。

  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预防重于治疗,养生重于吃药。

  顺应天时,以古法养生,必定可以可远离疾病,益寿延年。

  1

  

  《黄帝内经》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美食前,很少有人能保持自制力

  然而暴饮暴食,会给肠胃造成不可逆转伤害

  除了暴饮暴食外,饮食不当也是疾病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帝内经》指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薄为痔”。

  吃得太肥腻,足底容易生疮;

  饱食过当,不仅损伤筋脉,还会使肠壁超薄,形成痔疮

  《黄帝内经》里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三餐均衡搭配,荤素要吃、杂粮也要吃。

  当然,也要注意节制,切莫大鱼大肉、高盐高油。

  

  2

  

  《黄帝内经》云:“北方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民嗜酸,其病挛痹。”

  意思是,居住环境不同人们生活习惯住在北方的人,五脏受到寒气侵袭

  随着年纪渐长,体内阳气不足以抵御寒气,便会形成以脾胃虚寒为代表的脘腹胀满、以肾阳虚为代表的水肿病。

  住在南方的人,常年湿热伤其筋骨症状表现为筋脉痉挛,肢体麻木疼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风湿

  与此同时,各地居民也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对的生活习惯:

  如南方人嗜酸辣,因辣能除湿、酸能解郁,从而起到温养筋骨的作用

  东北人穿貂皮、睡火炕,从根本上拔出寒气,强健身体

  关键就在于,要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调节身体,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3

  

  《黄帝内经》认为:“

  ,在志为喜,喜伤心

  肝,在志为怒,怒伤肝;

  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情志为五脏所主,不同的情志伤人,会影响相应的脏器健康

  这五种情绪,被称为“思想之患”。

  这种患,开始无形存在,逐渐在体内郁结成气。

  气郁时间长了,身体就开始有结了,成了能摸到的有形物质

  开始可能是个良性的肿瘤,而后发展成恶性的癌症

  这个过程,就是《黄帝内经》里讲的:“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情志失度,可以导致人体气机的失调

  深谙养生之道的人,讲究应对虚邪贼风等致病因素,应及时避开。

  心情要清静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机顺畅,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

  

  4

  

  《黄帝内经》里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饮食饱甚,汗出于胃;

  惊而夺精,汗出于心;

  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

  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劳”是什么?“

  劳”就是指工作得过头、过度了,身体筋疲力尽的状态。

  五种过度的疲劳,可以伤耗五脏的精气,比如久视,则劳于精气而伤血;

  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

  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

  久立,则过劳于肾,伤骨;

  久行,则过劳于筋脉而伤筋。

  这就是五劳所伤。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源于四个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