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1-04-11 01:08: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

  《三国演义》是一本由【明朝】罗贯中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4,页数:10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演义》精选点评: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全是表演艺术家,尔虞我诈,没一句实话。提倡“武死战”的爱岗敬业风尚,但似乎从不提“诚实守信”,只说“兵不厌诈”。

  ●从小学五年级起看了至少5遍!

  ●桃园结义,起于平原,流离徐州,寄于荆州。得孔明后,火烧博望,白河用水,终究势薄,败走新野。之后联吴抗曹,赤壁鏖兵,取荆州图西川,遂成隆中所分之势。失荆州,败猇亭,偏安蜀中。六出祁山未见寸功,武侯身死,姜维继命,八次北伐,空耗国力。奇兵越阴平,克绵竹,破成都,后主归降,基业成空。

  ●历时一个半月,我终于看完了这《三国》,写得真是精彩。罗贯中可真是有能耐

  ●誓将谋略酬三顾,岂惮征蛮七纵劳。每次读到后面七擒六出就很伤感,真是非人力乃天命也。

  ●对曹操集团真是爱不释手。

  ●真是从小就看了多少遍啊

  ●重读。

  ●初三时读的这个版本,赞!

  《三国演义》读后感(一):《三国演义〈临江仙〉》

  《三国演义》里有一首词,很有名,叫

  《临江仙》

  看到《临江仙》的原文,只能说,杨慎有才,罗贯中选得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短短地几十年间,袁术,马腾,孙坚,庞统,周瑜等等多少英雄,在时光中被洗刷,被淘汰,物尽天择啊。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袁绍败于官渡,乌巢不变;曹操败于赤壁,江水不变;孔明六进中原,祁山不变;曹丕逼退献帝,日月不变。自然之物怎么会因为人而轻变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三国乱世之时,虽然高人能人都出山择主,但也有一些人学习古时老庄,静观天下的变化,水镜先生以无能拒皇叔,孟节隐者以民节辞武侯,天下大事与我无利害关系,何必去管。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英雄的事迹也只是被编入史册,写进作品,在宴饮之时用来娱乐罢了

  最后只想说

  “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三国演义》读后感(二):书山千仞,一邑入寒宵。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掌 灯(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11451069/ 每次捧起一本厚厚的古书,数月的阅读过程,艰辛挣扎和内心自来的抗拒感不能避免,甚至可怖痛苦,已成为条件反射。拿起来又扔下,反复挣扎,耗尽大量时间而进展甚微。 曾和朋友就此事交流一二,我认为身虽受苦,合卷之后自会展列在人生经历中,甘苦自知,遭点罪总是值得的。 三国精彩,使我忍不住化身一条固执的鱼,逆着洋流独自游到底。心常念之,手不释卷,酣畅淋漓。 树立推崇的绝对正面人物刘备行事风格一贯水裆尿裤、哏揪揪、肉斤斤,具备一个窝囊老爷们的一切特点,生死面前一点都不仗义,总有心眼说些逃命的小话,属于表演型性格;总能舍弃一众家眷累赘自顾跑路,害得各将舍命护送,皇叔玄德抛却家小这一强项后来竟成为了英雄们敬献忠义而为作者所用的一大筹码,不嫌个磕碜。 奸雄反贼曹操诸事反应却符合一个正常人遇事的理智选择,可见封建礼教对世人的戕害之一斑,已渗透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佐证了封建社会精神统治的成功。罗贯中爷爷文略雄才,难越此局限。 袁术袁绍如果按照书中所写,性格真都是这个熊样的,怎么会混到那么大发?这不科学。 几十万字、三分之一的情节铺垫以后,一哥孔明出现即为最闪亮,作者倾注描摹的笔墨全书最多、规格最高,前面章节都成为了大咖登台之前的暖场。 由此可见成都武侯祠里诸位英雄肖像的位置摆放,皆是历史和人民的客观见证。读书还是少啊,遗恨当时没更仔细瞻仰。 后期乾象星斗陨堕扎堆,豪杰纷纷刚愎出离自身设定,作者有意为之矣。皆系巧意安排,不乏突兀。诸葛丞相固守大后方不置一词,看得干着急,真应了张恨水在作品里经常引用的一句“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 全书最为精彩之处就是孔明和司马懿的王者对决,互为神一样的对手。拳拳衷心,武侯千古! 阅读不断进展,干脆就不想其他事了,只要有时间就拿起来读一回,甚至是在早上上班前穿衣服的空当。神奇的著作令我年龄大减至求学时期的单纯时光。 片尾又回到乱糟糟的起事、吞并,犹如开篇。 终于一统,新人换旧人。 读红楼,满腔情绪说不出来; 读三国,满腔情绪说不过来。 读书难,连日超负荷啃书以致昨夜无意识惊起,被王张氏发现后安止。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碎碎念

  中学读三国只是囫囵吞枣,单知道写得精彩,人物也大抵只记得刘关张诸葛亮等一些“重点”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赵子龙的帅气,现在再读,感受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以前读的一定是减缩版,不得不说精简版的名著太误人子弟了。

  十常侍之祸,黄巾起义,桃园三结义,董卓乱国,兴兵讨伐,美人计,李傕郭汜谋权……故事的一开始就是这样纷纷扰扰,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战乱争斗不休,令人着迷。

  在我眼里,三国的第一个英雄是曹操,我甚至把他当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角。罗贯中并非想要把曹操描绘成一个受人喜爱的人物,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奸雄”这一形象会这么有魅力。和神话了的诸葛亮比起来,曹操是真实且鲜活的。我真的相信有这样一个人,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知人善任,又阴险狡诈,杀人如麻。

  幼年的曹操就懂得了“诬陷”叔父,达到自己的目的,可见他天生就是不一般的。后来曹操劝何进谨慎对待十常侍,何进不听被杀身死,又足见曹操的明智。刺杀董卓不成假意献刀,我看到了曹操的英勇与机敏。杀吕伯奢全家,暴露了曹操的多疑心狠 ,却也体现他的谨小慎微,做事不留隐患。温酒斩华雄一章,曹操慧眼识珠,不以贵贱论英雄。从前我只看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嘲笑曹操计谋失败,却忽略了曹操的以礼相待。他惜才爱才,始终尊敬包容关羽的行为。官渡之战许攸问粮,曹操的狡猾让我叫绝。而得胜后他烧毁书信,不追究营内奸细,又让我感叹他的胸襟。我认为曹操应该是个心胸宽广深谋远虑的人,毕竟能容忍张绣就已经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曹操一定是有人格魅力的,只有他的身边永远围绕着一群谋士,求贤令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曹魏集团人才济济:荀彧 贾诩 郭嘉许攸 荀攸 程昱……正因为曹操善于听取谋士的意见,加上自己极强的判断力,才能屡战屡胜。前期的刘备以仁义著称,屡战屡败,虽然凸显了后来的诸葛亮,但也大大削弱了刘备这一角色的实力与魅力。对仁义这一品质的描写也是过犹不及,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对于曹操的“偏爱”,让我注意到了许多曹魏集团的名将。五子良将自然是没有五虎上将刻画得精彩,但张辽 徐晃 乐进 于禁 张郃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更有典韦 许褚这样的猛士,曹操的阵营是一点都不逊色的。典韦死后,曹操痛哭流涕,说到自己的儿子和爱侄死了都无甚悲痛,唯有典韦让他伤心不已。就连祭祀都是先拜典韦。可见,曹操是个好领导,至少他表现出来是一个好领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可能我就是带着主观色彩的,文学史里曹魏是主流,这让我对曹魏阵营总是感到分外“亲切”。三曹是老熟人了,还有蔡邕蔡文姬 孔融 陈琳 王璨 华歆何晏王弼 夏侯玄……虽然好多都是一晃而过,但就是好亲切hhh

  (困了……)

  《三国演义》读后感(四):《三国演义》

  打卡,《三国演义》p379,接着“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开始往下读。自作聪明的蒋干,不是“江左梅郎”,而是“江左周郎”,周瑜宴请蒋干召来“江东英杰”称群英会。丈夫处事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打卡,《三国演义》p394,还将反间成功事,去试从旁冷眼人。孔明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周瑜有了杀孔明之心,孔明对鲁肃说:“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黄盖献苦肉计,庞统授连环计,孔明骗了他几万只箭,周瑜春风得意,再加上猪队友蒋干,孟德宝宝兵败如山倒。

  打卡,《三国演义》p463,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诸葛亮告诉士兵们重要的事情要说八遍。柴桑口卧龙吊孝,诸葛宝宝才是单挑王~

  打卡,文学,《三国演义》p370(诸葛亮篇),沉淀了两星期中间乱七八糟读了张爱玲山海经唐诗鉴赏辞典…再来读三国,再回来应该是诸葛孔明大放异彩的赤壁之战…放下一部分也是因不舍得往下读…再拿起却突然有…一页一页密麻的书…整部演义(志)只是渺小如一盘棋,即使光芒罩身如诸葛孔明也只是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浩瀚历史中不仅是渡江的百姓和易得的千军只是尘土般的存在…而那个冥冥之中的目光穿过厚重的历史穿过层层的云光悲悯地看着他豪气云干看着他壮志难酬…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气死周公瑾后多智如你也觉察出无常生死的无力了吧也如冥冥中那个目光的主人觉得孤单了吧。她与你的角度是神一般的存在,却苦恼无法参与和插手…那个目光…只是一千七百多年后的一个普通的读者…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空,隔雨相望冷,漂灯独自归。

  打卡,《三国演义》p354,刘玄德携民渡江…对刘大耳朵有了些改观,前半部分…“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直到携民渡江,这是唯一一个对普通生灵产生同情和怜悯的“英雄”…虽有些部分因演义有些作秀“似伪”的成分,可这本书只有“将”而无兵,只有“君”而无民…寥寥数句“天下苍生”隐于背景和数字后…

  打卡,《三国演义》p324,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打卡,《三国演义》p261,官渡之战有个小细节,筑起土山放箭,可作发石车以破之;暗打地道,可绕营掘长堑。

  打卡《三国演义》p251,鲁肃,胸怀韬略,腹隐机谋,事母极孝,其家极富。

  打卡,《三国演义》p245,祢衡真是历史上不作不死的奇人。裸体击鼓辱曹操,曹操忍了;虽颂德实讥讽刘表,刘表也忍了;骂黄祖是土木偶人…终于…被斩鸟~

  打卡,《三国演义》p189,“胡为乎泥中?”“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打卡,《三国演义》p182,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曹吉利与大耳贼论龙之变化…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也…

  打卡,《三国演义》p131,这两天对孙策情有独钟哇,“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豁达听受,善于用人。”[色]容貌俊美还性格好[爱心]…孙策一霎时挟死一将,喝死一将,从此人呼“小霸王”…勇猛果敢,英雄人物[色]…袁术叹曰:“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有担当…[愉快]而孙郎上阵“但恐不亲冒矢石,则将士不用命耳”…在袁术驾下,深夜忽感无法为父孙坚复仇,对月流泪…至孝…一个完美无瑕的优秀男人…关键是还有一段凄美无比(确实很凄美)的兄弟情~瑜与策同年,交情甚密,因结为昆仲…昆仲就是兄弟的意思,当周瑜表示愿与孙策共图大事时,策喜曰:“吾得公瑾,大事谐矣!”这俩人的感情…唏嘘不已~

  打卡,《三国演义》p115,洛阳居民,仅有数百家,无可为食,尽出城去剥树皮掘草根食之。尚书郎以下皆自出城樵采,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汉末气数之衰,无甚于此。读到此,叹惋良久。

  打卡,《三国演义》p98,一杆方天戟,一骑赤兔马…小伙伴们,关羽厉害吧温酒斩华雄,张飞厉害吧万人之敌熊虎之将…可是还得破关兵三英战吕布…可战场上开挂了般的吕布下了战场就成了小白兔一枚,也是遇人不淑,丁原董卓袁术袁绍张杨张邈…炒主子鱿鱼小白吕布做起来驾轻就熟,若有勇无谋就若典韦一般跟定曹操也能换来后人一句大志气节性格任侠,可小白吕布最后的最后还是没逃过去张飞快嘴的那句三姓家奴…话说小张飞没别的,嘴是快了点话是糙了点可总是这么一语中的伤人脸皮…叵测寡信,反复无常,志大谋疏,缢死白门口,惜乎壮年夭。上天给了他一身胆气武艺赐予他英豪身貌还顺手送了个美人与他,却知与他是福是祸。吕布算不上古之良将,可也算是形象鲜明一人了。

  中央台的老版《三国演义》张飞和关羽第一次见面:小张飞把关羽大大卖的绿豆捏成了豆粉,说:什么绿豆,分明是豆粉。关羽大大说:偶的买卖货真价实。小张飞说:就是豆粉,就是豆粉,就是豆粉,就是豆粉。小张飞好淘气,重要的事说三遍还不够,还要说四遍…关羽大大面无表情的说:你是买豆子,还是磨豆子,不买不可乱动。小张飞说:捏你几个绿豆就要心疼,你送掉我许多猪肉,又要怎讲?关羽大大终于怒了,说:哼,你是来打架的。话音未落…小张飞就开始脱衣服了,然后说:我打的就是你。于是俩人就开打了…

  打卡,《三国演义》p10,曹操还有一个小名叫吉利,曹阿瞒,曹吉利。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国演义》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