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是一部由陈家林执导,侯永生 / 傅艺伟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努尔哈赤》精选点评:
●当年看的时候感觉剧没拍完,才16集。
●我敬仰“舒尔哈齐”、佩服“努尔哈赤”!
●看过大部分。
●三星加
●此剧的道具,布景复原是最好的,女真人进攻时候敲击的响铁,祭奠仪式时候的萨满舞,盔甲兵器的复原,东北古代那种筑城形式,女真初期简陋的武器,装束,建筑物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而不是晃瞎人的眼睛金碧辉煌
●自虐史观
●当时还不错
●垃圾
●草泥马的通古斯猪!
●一帮不学无术的蝗汉痛心疾首,努尔哈赤的父亲和爷爷都被明军无故杀死是事实。杀父之仇换了你,难道不认为该报仇?至于杀汉人,努尔哈赤还排不上号,当时排第一的该是张献忠,有在四川的西方传教士笔记为证,二是降清的明军,比如嘉定三屠,就是李成栋干的,他还干掉了两个南明皇帝。
《努尔哈赤》观后感(一):女真风云
由一个部落酋长/城寨领主到雄踞一方的后金汗国汗王,努尔哈赤的个人奋斗史,也是女真人的兴起轨迹。纵然有鸟枪土炮和海量人口,费拉不堪的明皇朝在满洲雪原和渔猎民们缠斗也是鲜有胜绩;仅握20万之众的满族人从起兵到攻占北京不过三十年,也确实武德充沛
主角表演带有文蛤余韵,高大全之余也比现在的套台词强上太多,群演亦十分用心,真的是在表演艺术,不是横店领盒饭的
服化道真实而原始,汉人的网巾、四方巾,明军的鳞甲、笠盔,女真人的马褂、辫子头,满军的布面甲、钵盔都总体合格。女真人普遍爱戴耳环、鲜有头饰这点,在尼出雅和扈尔汗形象上反映出来,李成梁的大胡子也很有美髥公的感觉
剧情基本是脑补。无论是女真部落争霸战争还是对明战争,基本是异次元历史;消灭叶赫竟在萨尔浒大战之前,真的过于玄幻了。在国产剧里算是不错的,台词真实有力,出淤泥而不染。我毫不怀疑,这个新时代本片甚至活不过导演的自我审查阶段
至于楼中皇汉说满清屠杀云云,明军势大的时候在蒙古、西南杀人很少吗?在满洲更是号称月屠。中世纪的人道,就不要计较太多了
《努尔哈赤》观后感(二):严重歪曲历史
开篇就将这样的一个汉人屠夫置于英雄的神位上,还大讲什么明朝欺压女真人,对女真人进行残暴的统治,努尔哈赤被迫率领女真人奋起反抗……我勒个去了,导演还能再无耻点吗?如果大明想灭女真(建奴还不是真女真),早灭了,对异族的良善就是对汉族的残忍,果然啊。可惜万历时对东北边陲的残暴小族未加重视。直到大明亡国,满清入侵,君臣仍视国内流寇为最大的敌人,对东北满人仍不加重视。在满清进攻大顺政权,大顺军奋起抵抗满清铁骑时,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却下令进攻大顺军。另外,南京的君臣还送给多尔衮一百万两真金白银充当剿灭流贼的军费。
女真,后来的满族,这个明末屠戮了八千万汉人的边陲蛮族,整个满清就是在汉人的尸山血海上建立起来的。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清代完成的《明史》,极力渲染明朝皇帝的昏庸残暴,甚至极力宣传张献忠屠川(实际上多数屠杀是满清造成的)。这个由农奴制统治者建立的王朝,用马刀敲断了汉人的脊梁,用文字狱阉割了民族灵魂,华夏衣冠尽失,汉民族精神尽丧,华夏民族匍匐在异族的马刀之下麻木地求生,不再是一个富有创造、开拓、进取精神的民族了!满清统治期间,华夏全面落后于西方,科学技术几乎停滞不前!对外闭关锁国,盲目自大,为中华民族109年的屈辱历史埋下了伏笔!
至于如今的满族,据说很多人是包衣奴或汉八旗的后裔,与历史上那种食人蛮族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混淆,我只能大笑三声。
《努尔哈赤》观后感(三):正视历史
畿南大屠杀 时间: 崇祯十七年( 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 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剃发。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潼关大屠杀 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 地点: 陕西潼关 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 发动者: 满清“豫 亲王”多铎 事件简介: 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 扬州大屠杀 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 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 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一说约 48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 事件简介: 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 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 江阴大屠杀 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 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 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恭顺王”孔有德、“贝 勒”博洛、“贝勒”尼堪、“总兵”刘良佐 事件简介: 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令,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 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 嘉定大屠杀 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 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一说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 事件简介: 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 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 昆山大屠杀 时间: 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 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 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 事件简介: 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 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 金华大屠杀 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 地点: 浙江金华府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闽浙总督”张存仁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略浙东府县,明朝钱塘江防线瓦解,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 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明清史料》 泾县大屠杀 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 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 事件简介: 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大兵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 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 赣州大屠杀 时间: 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 地点: 江西赣州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 事件简介: 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很快亦为满清军击溃。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 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 平海大屠杀 时间: 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 地点: 福建平海卫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不详 事件简介: 绍宗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主动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 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 邵武大屠杀 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 地点: 福建邵武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 事件简介: 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 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同安大屠杀 时间: 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 地点: 福建同安县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 事件简介: 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廷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 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南昌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 地点: 江西南昌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 事件简介: 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不力,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良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王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 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 信丰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 地点: 广东信丰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总兵”刘武元等 事件简介: 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 参考资料: 《西江志》 曹州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 地点: 山东曹州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 事件简介: 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搜剿无遗。 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 大同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 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 事件简介: 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镶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镶被叛徒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杀。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汾州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 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 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镇国公”韩岱等 事件简介: 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大兵扫荡晋南地区,在各地展开大屠杀。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 蒲城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 地点: 陕西蒲城县 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镶,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湘潭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 地点: 湖南湘潭县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大军攻略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 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 南雄大屠杀 时间: 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 地点: 广东南雄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 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 广州大屠杀 时间: 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 地点: 广东广州府 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 事件简介: 满清调集粤北大军,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