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绝恋》是一本由吴有音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8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极绝恋》读后感(一):南极绝恋
看过电影,回购的书,电影结尾开放式结局,听说书里女主活着,怀着成全爱情的态度买了一本,活着就好,祝福;
电影和书是不是存在一种先到先得的关系,感觉电影和书,如果放在一起,先入为主的会比较讨喜;
所以,这就是看过书的不想看电影,看过电影的对书不满意的原因吗?
故事之后的故事不重要,重要在故事当下,我们尽了全力,难点就在于什么叫尽了全力,没有标准,以结果为导向的世界;
《南极绝恋》读后感(二):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
在南极这么冷酷又纯粹的世界里,一切才能变得如此简单,生存;又是那么的复杂,生存与人性共存。
本来质疑着人性是不是真的如此善,一个男人自身难保,还愿意救下一个“负担”?到了后来生活愈发困难时,他们反而相濡以沫。
后来想想,如果在南极,这一切都解释得清楚了。在南极,环境纵是残酷,可是怎么敌过无穷无尽的孤独,和抬头一看就没有出路的南极冰天世界。
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了。就算是一个人在冰天雪地中,那么多次死里逃生,富春是被如意召唤回去的,一个人是回不去的了。
《南极绝恋》读后感(三):面对微笑,富春选择的不是手刀逃跑,而是相濡以沫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论题目是《遇到危险,伴侣手刀逃跑,该不该原谅他呢?》。正方是该原谅,反方是不该原谅。
同以往的任何辩题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我们做出了任何一种选择,都是选择,没有办法判定对错。心志不够坚定的人,会对伴侣“大难临头各自飞”的行为感到心寒,也会念着伴侣平日种种的好,左右为难。
《南极绝恋》读后感(四):南极绝恋
前几天看完这本书,看的时候觉得挺沉醉,当剧情走向接近尾声的时候,挺有感触的。在那么苛刻的条件下,两个看起来性格兴趣尽然不同的人最后走到了一起,挺不容易的,但同时也有淡淡的担忧,苦难易过,富贵难安。故事在救援之后结束大概也是这个含义吧。整个故事阐述了古人至今崇尚的爱情表现,共患难或者说患难见真情。书中的困难条件是很多现代人恋爱中难遇到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判断,也往往这种判断让我们与一些人擦身而过。本来想给4星,后来在慢慢琢磨书中细节时发现有些事的描述并不合理,3分便好。抑郁症不是遇到生死的情节便会自然消失,那里的世界跟常理逻辑不一样。书中的描述口气像是在讥讽抑郁症是一种说来就来挥之则去的“高贵病”,这是我不能容忍的。以上。
《南极绝恋》读后感(五):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相忘江湖,不如相濡以沫。看完这部小说,真的让人泪目,富春真的太棒了,书中形容男主的词好多不算是褒义词,在每次出去找寻救助站的时候自说自话,真的笑意中带着泪,一次又一次的与死亡擦肩而过。如意从欧若拉女神蜕变成短发假小子,在一天天对富春的担忧中,忧郁症都没有了,从开始的求死到求生最后在平淡面对生死。富春捉了小胖要吃,如意不让吃,遂养,后面富春一次暴风中迷失,本以为会死掉,结果小胖带领他回到了家,那会如意依旧低头在看书,不知道富春在外面又经历了一次生死。后面粮食柴油都没了,富春连续挖了三天的坑,被如意发现。看到富春看到国旗的瞬间泪目,富春和救助站去救如意的时候发现小站被埋了,在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去了那三天挖好的坟墓,找到了在恰好成为避风港的“坟墓”中避风雪的如意,兜兜转转,15个正字,75天,富春和如意经历了生死,有了一个小家。语无伦次的说了一大堆,总之小说太棒了,期待大电影,必定会去看。
《南极绝恋》读后感(六):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一场空难,一个废弃小站,一本泰戈尔诗集,一把瑞士军刀,一个顶针箍,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生命就这样被牢牢的捆在一起,一起经营着一个世界尽头的贫寒之家。 疼痛,冰冷,饥饿,绝望,南极大陆把这一男一女折磨得死去活来。
每一次富春出去寻找救援遇到危险,我都想替他喊一句“去你大爷的!”让这句话从浮华尘世回响到世界尽头,回响到每一座冰山,每一条裂隙。
好像再也没有这样一句话能表示一个希望渺茫的人对南极大陆的愤慨,其实也是对命运的无奈。
在南极,你总要接受一些你无法接受的事,比如太阳会从北边升起。
不落的太阳下,海天相接的那一点,一家三口,清风从侧面吹过来,吹起了他们的衣角,也吹走了他们的绝望。
从前,他们各自念念不忘的是一个家。
而南极,这个差点夺走他们生命的地方,以最残酷的方式,让他们实现了这个愿望。
那么无情的大陆,却又那么深情。
《南极绝恋》读后感(七):《南极绝恋》:弃书~
杨绛先生如是回答求惑青年“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倘若她肯屈尊回答我肯定则是“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 而挑剔得太多”!
hiahiahiah 如果读书也有阶层,想必我就是那读书界的“郭扒皮”叭٩(⑉Ծ^Ծ⑉)ᕗ ——
书名为《南极绝恋》,我还以为会是怎样一番艰苦卓绝的绝地求生呢,结果很失望哦!可能是之前看过的同类书《远山恋人》先入为主了吧,以至于读这本书时就像在吃清水煮白菜,食之无味,弃之必然~
历险尬。在南极爬六座山一个来回,作者用两页就写完了;我看了将近二分之一,所经历的不过就只有白毛风和冰裂,一切都显得轻而易举,不得不服气主角光环伟大chuachua直戳我俗眼! 人物塑造尬。尬到我都懒得分析了,就一切不明不白云里雾里貌似我眼前也刮起了白毛风呢!
当断则断不喜欢就弃了它,三月里第一个晴朗无风的春日so可爱,要去想请它吃顿饭,如果有空,你也可以来❤️
《南极绝恋》读后感(八):爱必须比死亡更坚贞
当我把这个故事读完,在通识课的第一排忍眼泪忍得像一只膨胀的水泡,最后两行仍旧从眼眶滚下来的时候,我依旧以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而我是在为爱而哭。
说得再伟大一点,爱情这个词语,已经被人世描摹千百遍如展览佛像都被抹平的讥讽一般普通常见又常被颠覆从而重量愈发轻盈,被风一吹就散。它在生与死的边缘间摇摇欲坠,最后只剩下一个爱字,用来描绘死神降临时,相濡以沫的那两条鱼。
我把它的伟大和感人,全部归咎于生死,归咎于命运将它们抛弃进坠落的南极里,伸出手就能摸到死神的微笑的境遇。直到我看完最新版本的后记。
《南极绝恋》读后感(九):恋恋
爱情是什么?不知有多少作品在重复这伟大的母题。世界的尽头是否有一人在某个时刻等着与你的故事,记忆里的,冥冥中约好的,前世注定的。不可否认,我们都想追寻一场爱情童话。不愿做梦的就把童话换个形式电影,音乐来聊以自慰。毕竟人大多数是爱怕孤独的动物。
这本小说就能满足你对于爱情故事的需求。冰雪皑皑的南极绝境。相濡以沫的两人相识,相守。在现实中很不般配的一对,在雪暴中住进了对方的心田。搀扶着逃离死神的拥抱。
电影《情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渡边博子在雪山下对天堂的恋人喊出自己的心声——“你好吗?我很好”再朴实不过的语句,却不知让多少人潸然泪下。因为再也没有比生死相隔来得让人无力。在南极的冰雪中,在唯美的极光下,两位遇险者生死相依。动人之处以不仅仅在爱情。
读完小说,我更期待电影版的《南极绝恋》,有贼欧飞过,听企鹅的喑哑声。富春全副武装的站在废弃小站门口望着已经不能走动的荆如,只一句:等我回来。关上门前路是白雪茫茫。
《南极绝恋》读后感(十):风雪苍茫,人性本善
《南极绝恋》的作者吴有音先生也是该同名翻拍电影的编剧和导演,可能是出于导演思维的先行引导,这本书就像是电影剧本的前身。
文字是追随着一男一女两个主角的视角游走的,引导着读者代入到事故发生的环境全景中,交代场景信息,接下来是人物行动,人物特写…从文字中甚至可以直接想象到摄影机如何移动、景别如何切换,甚至布光如何…可以说除了音乐不可描述,电影画面已经接近清晰了。
阅读起来挺有意思,文字生动起伏,眼前画面也流动起来,人物面孔虽然不甚清晰(当然知道主演之后基本上脑海里逃不出他俩了),人物神态动作的表现、正反打的交流场景等等,都能浮现在眼前。
比如下面这一段非常典型又精彩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