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然葡萄酒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2-12 00:18: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然葡萄酒的读后感大全

  《天然葡萄酒》是一本由[法] 朱斯蒂娜·圣-罗 / [法] 弗勒尔·戈达尔著作,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一):让我也去法国葡萄园工作一年吧!

  一幅清新自然的葡萄园画卷、一群可爱又认真的工作者群像、一本在适度的幽默和足够多知识中取得很好平衡的纸质纪录片。

  这本大书不是从类似品鉴酒的香气醇厚度出发,而是溯源到葡萄种植庄园,在与每位庄园所有者、亲历种植的酒农交谈中中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及现阶段种植所面临的困难和每个人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些分布在法国各个地区的25位酒农,扎根在自己的葡萄园里,多年的种植经验让他们有着自己对葡萄园当下与未来的理解,而我们也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他们的乐观自信、对葡萄酒有着源自心底的认同感和巨大的热情,在不断改进中经营,这样的人生有着像葡萄酒一样丰富自在的内核,很难让人不去羡慕。

  在普遍使用农药的今天,追求书中所说的天然葡萄酒,是这一部分人心底的坚持,因为“没有任何东西的介入,葡萄酒与品鉴者的感官和精神之间才可能进行真正的交流,不论品鉴者专业与否”,这种追求天然,追求葡萄树生长规律,并与之和谐共处的方式使得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而“天然”既可以是他们用酒精浸泡问荆,当做汤剂作用于葡萄树种植中,也可以是实际去分析考量不同土壤对于种植的利弊之处,从葡萄园出发,包含了种植、嫁接、修剪、对病虫害的治理。而另一方面在交流中将目光又不仅仅局限于葡萄园内发生的事情,探讨到了诸如:如今农业圈女性的境况越来越好,她们可以投入到更多不同的领域中并取得出色的工作成绩,以及农业种植者需要持有的证书及其如何取得的流程概览等等大的方面。

  你会在阅读中收获很多小知识,你会获得关于葡萄的小知识,例如湿度大对于酿造甜葡萄酒是一个优势,但是对于红葡萄酒却不是一个理想的条件;随着气候变暖,酒精度也在不断攀升。这些小知识就像树上的葡萄果实,是酒农们积累总结出的经验,而整本书并不仅仅是普及知识这么简单,它想做的一方面是向读者揭开天然葡萄酒本身的秘密,一方面传达一种积极的工作生活态度,就像没有人去长时间抱怨病虫害的棘手,他们做的只是想办法解决并享受种植时光。

  想去法国葡萄园走一圈,参与这些精彩有趣的葡萄园故事;也想认识这本书的两位作者,他们风趣又能够清晰表达的水彩画真是让人惊喜。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二):葡萄酒还是天然的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家对酒的要求也是与时俱进。通过前期对葡萄酒知识的学习,笔者了解到,葡萄酒中除了酒精跟糖分,还富含花青素、白藜芦醇、单宁、氨基酸、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健康功效可谓确凿有据。

  那些年,曾经有人猜测,法国人经常吃高脂肪的膳食像鹅肝,却患心梗这样的心脑血管疾病非常少,这可能跟他们经常喝葡萄酒有关。既然葡萄酒这么多好处,那是不是瓶葡萄酒就是极品呢?情况绝非如此,非也。最关键的是要饮用天然葡萄酒。天然与非天然葡萄酒的区别在哪里?说实话,仅停留在看广告、听推销员介绍层面,显然有点儿小儿科,也比较幼稚。

  好葡萄酒的秘密在哪里?百闻不如一见,关键是要自己懂,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实地到法国庄园显得比较奢侈,也不大靠谱。买本好书读一下,到是比较实惠的好办法,于是get啦!天哪!有关葡萄酒的书太多了,令我眼花缭乱的,于是我心里乱套啦!

  通过长时间的对比,有一本书《天然葡萄酒》映入我的眼帘,于是我开始网上试读几页,感觉不错。因为这本书是法国亚马孙网站五星级好书,业内一致好评,权威葡萄酒鉴赏家、“活着的葡萄酒百科全书”弗朗索瓦·莫雷尔热情作序,天然葡萄酒领域的权威读物。实事求是而言,这本漫画书《天然葡萄酒》,从源头,全面、深入了解天然葡萄酒!这本书通过一幅主情境图把读者带到法国乡间的葡萄酒发源地,从原野、葡萄园周边,葡萄的土壤酸度等细节入手,通过一幅幅别致、精美的图画,慢慢展开一幅幅美好的葡萄酒酿制的画卷,然我们行走在山水之间。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好的葡萄酒,从土壤的酸度、科学种植葡萄树、在最佳季节采摘葡萄。葡萄酒业有一句话: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

  《天然葡萄酒》这是一本葡萄酒界的圣经级书籍,让笔者爱不释手,非常喜欢。它仿佛是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不不不!更加确切地说,它简直就是一部葡萄酒的发展史、葡萄酒的酿造史。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三):从葡萄酒里面读出成长的意义

  读这本书的时候,恰巧,我在单位里种植向日葵。我兴致勃勃地买来种子、盆和土,按照说明书种了下去,结果刚出芽芽的苗子在一场大降温中全军覆没。我不甘心,买了新土又买了化肥和石子,泡好种子后种下去,还细心地蒙上保鲜膜。第二批种子顺利地长了出来,可在移栽苗子之后,怎么也不再向上生长了。一星期后,它们也倒了下去。悲愤的我进行了第三次实验,也不知是不是错过了发芽的季节,还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第三批种子压根毫无动静。种子前赴后继地死去,让我的心也凉了半截。办公室姐妹们知道后笑我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三盆土”。

  这个悲伤的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世间无易事。哪怕是让小种子发芽这样看似简单的过程,其中都蕴含着无限的可能。而看完《天然葡萄酒》故事之后,我忽然觉得,我种不出向日葵也是一件可以原谅的事情。

  天然葡萄酒讲述的是作者用一年时间,走遍生产葡萄酒的法国乡间,通过与不同酒农的交流,为读者展现一件件葡萄酒从成长到成熟时发生的趣事。这里的趣事有葡萄的成长过程、其他动植物的帮助、农夫的性格、农夫的所思所感等等。整本故事用漫画的形式表现,既有对话的过程,又有谈话内容的描述,生动且有趣。

  读完本书,你会觉得,从葡萄的诞生到选入做酒的材料,每瓶葡萄酒的诞生是多么的不容易。作为葡萄的时候,每一株植物都和人一样,是充满灵性的。故事中有一个生动的细节。农夫告诉作者:修剪葡萄藤的切口不能太难看,因为太难看的伤口会让葡萄藤耿耿于怀,并且花费自己全部的精力去修复那个丑陋的、有损它形象的伤口。因为精力被分散了,这样的葡萄藤结出的葡萄就不够颗大味美。所以为了保证葡萄藤都可以专心结出美味葡萄,修建葡萄的切口都是祖传的。

  读到这里,不禁令我感慨:普通人在这世界上,是和很多普通人在打交道;而农民可能没有办法接触那么多人,所以他们打交道的常是各种动植物。而这些动植物也是有想法、有灵性,所以交往起来,一点儿都不比和人打交道简单。书里面介绍了在养殖葡萄的时候,哪些植物可以留着,哪些植物需要及时剔除,甚至耕地的牛,都有自己独有的名字和角色。每个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脾气:漂亮的藤不一定拥有肥美的果实,最好的果子常常是从祖传的丑藤上结出来的······这一切,都让人觉得颠覆想象,不可思议。

  种植向日葵和《天然葡萄酒》这本书,让我从农业的角度看到了人的道理。书中有趣的事例还有很多,最简单的,你可以了解到哪些葡萄出产最名贵的酒、每个地区的酒有什么特点。至于其他的道理和收获,则需要你自己去慢慢挖掘了。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四):干了这“本”葡萄酒

  今年春节,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忘了是谁送来了一箱葡萄酒。我本来是不喝酒的,但是我哥在吃饭的时候就会端起半杯葡萄酒跟我讲起他的品酒经历,虽然说不是很专业,但是本来我感觉苦涩的葡萄酒原来也有细微的差别。对于未知的事情我总是会感兴趣,当我碰巧遇到了这本《天然葡萄酒》首先其实不是被内容吸引,主要还是这本书的写作形式,水彩画是我的老本行,书内的画风很有趣,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小时候看漫画书的感觉。

  葡萄酒的年造过程很考究,我相信对于专业的品酒师而言,这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相当重要的。所以人们说82年的拉菲为什么好,其实不只是说它的口感好,而是从原材料到各个工序,这些才塑造了一瓶好的葡萄酒。对于葡萄酒而言,最好的葡萄当然是来自天然之中,根据当地的土质、光照、选种等找到最适合的,所以也就产生了来自不同产地和不同味道的葡萄酒。

  光是种植就占了很大的篇幅,由此可见好的东西都是从开始便打好了基础,虽然说如今很多东西都是机械化的、可控的。但是对于天然葡萄酒来说,很多都需要人工去做筛选和作业,那些真正热爱葡萄酒的人甚至会自己去种植和采摘。说了这些其实都是酿造葡萄酒的工序,其实味道的不同,如何不同在书中也有详细的讲述。

  有的人可能有一种学习误区,那就是不喝酒就没有必要去了解酒,其实这会让一个人错过很多知识上的乐趣。在我看来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和一副艺术画作的完成属于异曲同工,因为好的作品就是需要从各个细节入手,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才能产出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果。举个例子,我原本是不喜欢喝咖啡的,但偶尔陪朋友去咖啡厅我也会叫上一杯,但是朋友问我喝什么我永远是来一杯不是很苦的就行。其实这样在无心之中就会被朋友和店员瞧不起,后来我花了一个小时在书店找到了相关的书了解了一下,于是在那以后无论是和谁去咖啡厅,我可以无形之中装个X,并且还使尴尬的局面变得有话聊。这就是我认真学习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以后在酒桌上哪怕是我不喝酒,我给朋友去科普这些知识,相信他们也会对我佩服的五体投地。毕竟一个人如果真的想去评价一样东西的时候,前提必须是真正了解它,当然遇到同样感兴趣的人我也会把这本书推荐给他,因为真的太实用了。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五):好喝再来一杯

  好喝再来一杯

  ——读《天然葡萄酒》

  文/苇眉儿

  记忆中第一次知道“葡萄酒”这个词儿,是小学时老师教我们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不过,这里所说的“葡萄酒”的制作方法应该与今天葡萄酒的酿制工艺不是一回事。

  后浪出版公司在今年3月份推出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天然葡萄酒》一书,带领热衷种植葡萄和喜欢品尝葡萄酒的各类人士一同在葡萄园耕耘未来。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葡萄酒,源自最好的葡萄。”问题来了,最好的葡萄,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世界上最好喝的葡萄酒,是法国葡萄酒。如果能去法国走一走转一转,真正接触果农,走进风光旖旎的葡萄园,亲手摸一摸藤蔓上的一粒粒带着露水的葡萄,进入酒窖,嗅一嗅浓郁的酒香,让甘冽甜美的葡萄酒滑过喉咙,想想都觉得陶醉呢!

  法国漫画家、葡萄酒爱好者朱斯蒂娜·圣-罗在巴黎的街头邂逅了一位葡萄酒业资深人士弗勒尔·戈达尔,于是,诞生了读者手中这本《天然葡萄酒》,一本包含知识与趣味、蕴藏才华与技能、积淀智慧与经验的漫画书。

  对葡萄酒的痴迷迷恋,对葡萄酒农日常生活的热爱眷恋,构成了书的主题框架。足足一年的时间,足迹遍布法国大大小小的葡萄庄园,在米夏埃尔·若尔热家一起拔除葡萄园中的小蓬草,一种会跟葡萄树争夺养分的窄叶黄菀。在工业荒地上会看到它的身影,是可以为土壤解毒的吧,因为在别的植物都不能生长的地方,小蓬草茁壮成长。用手一株一株拔除的时光,累并快乐着。

  然后,还可以跟外号“千斤顶”的阿兰·卡斯泰学习一种古老的嫁接方法:裂口,或者讨论讨论撒哈拉沙漠的由来,抑或释放一下被葡萄树埃斯卡病折磨的困扰……但是,所有的这些难题都难不倒千斤顶卡斯泰大叔,他说,“馥郁的灌木香气:百里香、迷迭香、薰衣草、薄荷……春天来这里时,你会忍不住像蜜蜂一样去采蜜。”

  哈,我想去,我想去!

  而芳汀庄园的卡罗莱、科琳娜和奥利维耶简直就是天生优势互补的搭档。这三姐弟把葡萄园经营地蒸蒸日上。更让我欣赏的是三姐弟于生活、于葡萄、于葡萄园、于土地……这种种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发现的人存于世的真正意义: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尊重生命、尊重人。”

  “大自然,对我来说,代表了一个社会。”

  “有时候,大自然给予你的,是迎面一记重击。你必须行动!再行动!”

  “我们必须互相帮助,团结在一起!”

  “总而言之,能三个人一起工作是非常幸运的事情。每个人身边,都有不止一个人来鼓舞他的士气……不然,我们永远也做不到这一切!”

  ……

  好玩夸张的漫画,真实质朴的果农,跳跃极大的思维框架,土质的成分养料的供给,病毒的有效根治,给众多葡萄酒爱好者解开葡萄种植的秘密和酿制葡萄酒的各式工艺方法,窥一斑而知全豹,结论是什么呢?

  绝对的真理并不存在。

  求真,不将就。

  去现场观察和倾听吧。

  就像雨果说的:“现在,趁着好事达成,我们开怀畅饮!”

  来,干杯!

  好喝再来一杯!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六):热爱自然的你,也来一杯葡萄酒吧!

  文/舒念

  周末的夜晚,手中执起精致的玻璃杯,摇晃着杯中的葡萄酒,你有想过葡萄酒的独特风味究竟是怎么来的吗?

  也许你了解葡萄酒的酿制过程,甚至参观过知名的酒庄,在人群的带领下去参观机械化的生产过程,而这本《天然葡萄酒》要告诉你的完全不是这样的故事,不是随意哪一串葡萄都能酿成一瓶滋味悠长的葡萄酒的,在这本书中,你会真的体会到一个道理: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

  法国是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地,产自这里的葡萄酒似乎自带一种历史的传承,而这种传承的根本就来源于法国的葡萄。《天然葡萄酒》的作者朱斯蒂娜与弗勒尔走访了法国数十家葡萄园,与每个不同主张、不同个性的农场主交谈,而与我们想象的那种葡萄藤下的闲庭信步不同,这本漫画也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农业科普书。

  在这本书中,两位葡萄酒爱好者和农场主聊的不光是经营一个农场的艰辛与喜悦,更多是真的扎根葡萄种植本身,而最令人惊喜的就在于此,朱斯蒂娜不仅能够完整地记录这些复杂的专业种植知识,还能用漫画的语言传达出来,关于嫁接、剪枝、裸藤、霜霉菌、粉孢菌、根瘤蚜虫害……

  这些在纸面上让人看着就头大的专业词汇,在朱斯蒂娜的笔下都会变得有趣,她将这些晦涩的解答化为农场主的一部分,将每个农场主的身体拉伸变形,以阐述植物的生产法则。这不仅是为了清楚地表达这些专业知识,也让阅读者更容易地领会到,这些农场主就是这个葡萄园的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他们有自己的坚持,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感受自然、并传递自然的力量。

  生命是一个互动的世界,植物的生命也是一场自然的循环。诚然,每个农场主都有自己的种植习惯与信念,他们也会针对地域环境与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种植方法,但读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每个农场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理解了自然循环的道理,他们探究土壤的不同特性,不是为了选择更好的化肥,而是为了想办法让生物作用来创造更好的环境,蚯蚓和野草都是疏松土地的能手,但野草一方面提供了腐殖质,一方面也会吸收葡萄藤的养分,你需要了解的就是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这样很多事情都可以事半功倍。

  这不是一场机械化的游戏,对于这些葡萄农场主而言,种植葡萄就是他们十几二十年间最为重要的事,有些人也许在自己的父辈手中继承了葡萄园,这也就成为了一场终身的事业,他们雇佣很少的人手,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在土地间耕种,而当你真的了解这些葡萄的生长的时候,你也会获得最好的收成。

  天然葡萄酒与添加了酒精与香料的葡萄酒酒精会有什么差别,也许我们还需要品尝一下,但是必须知道,天然葡萄酒虽然只使用葡萄为原料发酵而成,但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一个味道,甚至同样品种的葡萄都会因为种植环境与收割时间酝酿出不一样的风味,大自然中的每一个微小的改变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这就是自然的魅力,也是我们通过化学的手段无法重现的纯粹感受。这些葡萄酒农不是在重复传统的耕作,而是在葡萄园里耕耘未来。

  ur jus

  Cultivons l'avenir dans les vignes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七):天然葡萄酒前传,以及人类与作物和自然的相处之道

  这本书是天然葡萄酒的前传,收录了作者走访法国数十个(以及西班牙马略卡岛上的一个)葡萄庄园,整理出来的关于葡萄种植的故事。

  天然葡萄酒,是“没有添加任何通常用来改变葡萄潜质的各种东西的葡萄酒”。这些葡萄园分布在法国各处,自然条件各不相同。为了收获“天然的葡萄”,种植者们(他们必须持有植物病药物学使用许可证)根据各处的土质、气候以及栽种品种等等,探索寻求相应的种植方法。

  方法各有不同,如作者所说,有时“他们对同一主题的说法甚至是矛盾的”。即使剥除自然条件的差异,某些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在自然面前,人类还只是孩童,在学会更好地与自然相处之前,矛盾是有其存在价值的。

  他们的探索,走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外。

  例如关于除草:

  除草剂和化肥,让农业生产踏上发展的高速轨道,然而极高的速度裹挟着种植者,需要不停地投入,再投入,否则地力马上衰歇。

  不除草,或者除一部分草,可行吗?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例如对于病害的看法:

  病害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病害所指示的——失衡。平衡被打破——环环相扣的自然的齿轮,任何一个,哪怕是最小的一个被卡住,都会导致失衡,然后就很可能发生病害。害虫暴发,并非扫除干净就好了——其天敌也会因此被扫除,种植者将不得不依赖药物。

  其实,葡萄园里的葡萄,已非“天然”葡萄,而是传统农业或者现代农业的产物。但是,种植者们的尝试,又仿佛要回归天然,在传统与现代之外,找到人类与作物和自然相处的和谐之道: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维持或提升,自然界的维持甚至转好。

  这一点,可以看作葡萄的回味。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八):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

  喜欢漫画和美食的朋友,也许对《神之水滴》这本累计销量数百万的人气日本漫画有所耳闻,据业内人士称,这套书帮助日本最大葡萄酒商打破销售记录,甚至有力地提升了整个亚洲地区的葡萄酒销量。类似的作品还有出自法国本土的《波尔多往事》,讲述酿酒世家传奇故事的畅销系列,同样在全球范围广受好评。市面上不乏这一类型的漫画作品,它们的故事更倚重于酿造和品鉴的环节,而像《天然葡萄酒》这样专注于讲述种植故事的,可以说凤毛麟角。

  行业内有句流传甚广的俗话叫: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这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一样的道理。《天然葡萄酒》仿佛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借由善于捕捉细节和充满幽默感的文字和绘画,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

《天然葡萄酒》

  嫁接、裸藤、根瘤蚜虫害……一些高频出现的专业词汇也许会让门外汉看得云里雾里或者望而生畏,但好在本书的优势之一在于——它是一本漫画!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画,酒农们的常用术语也就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了。说到上面那三个词,理解了它们的逻辑关系之后,你也可以对它们信手拈来。比如,根瘤蚜虫害是葡萄种植史上一次非常重大的事件,19世纪初,携带根瘤蚜虫卵的美国种葡萄藤被带到法国,导致欧洲传统酿酒国家葡萄园的大规模消亡,因为欧洲的葡萄藤对这种小虫子没有免疫力。有人说,欧洲在殖民主义时代将瘟疫传到美洲,致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而根瘤蚜虫害则是美洲对欧洲的反殖民。那么,怎么对付这种虫害呢?解决办法就是把欧洲葡萄藤嫁接在有免疫力的美洲种做的砧木上,因为这种虫害攻击的是葡萄树干的底部。而在这场葡萄瘟疫中幸存下来的葡萄树,现在都成了高龄老树,就被称为裸藤,即未经过嫁接的葡萄藤。对于坚持天然理念的酒农们来说,裸藤就意味着品质、纯粹、自然。

  《天然葡萄酒》是一曲关于自然的赞歌,也是一次次人与人的相遇,与那些耕作于天地间、用双手来感受和创造的匠人们的相遇。它用温柔的线条和诗意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以大自然为师的酒农肖像。他们拥有相同的激情和多样的人格魅力。他们的话常常让我想起在法国参观葡萄园的经历。比如说,他们的葡萄园大都种在山丘上,曾经有位波尔多的酒庄主告诉我,越是好的葡萄园,越是种在山丘上,因为有坡度的葡萄园可以享受更多的阳光,排水性更好,但也会让生产成本上升,因为山坡上只能采用人工劳作,拖拉机上不去。

《天然葡萄酒》内页

  书中的酒农们常把“生物动力法”挂在嘴边,但究竟什么是“生物动力法”,也许很难一言以蔽之。我所了解的是,生物动力法与有机种植是有区别的。有机种植是指使用纯天然的肥料和驱虫办法,拒绝使用任何化学产品。而生物动力法则是在有机种植的基础上,还要遵循大自然的运转规律,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举个例子,我在法国南部见到过一个重力酿酒窖,整个酒窖按照功能分为三个车间,借助地形条件呈阶梯式分布,一个比一个低。葡萄采收后被运到位置最高的第一个车间,第一道工序结束后,依靠地球引力的作用,葡萄汁被引导至第二个车间,然后以此类推,直到酿造完成。这意味着,在整个酿造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泵机,单纯靠重力的作用完成酒汁的运输工作。这就是生物动力法的概念之一。

《天然葡萄酒》内页

  《天然葡萄酒》是朱斯蒂娜和弗勒尔两位作者的倾情之作,也像一本老友们的葡萄园札记,一本二百来页的小书记录了她们与数十位酒农的对话。为了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场景,书中人物的用词大多口语化,而且经常会说一些行话,这给翻译带来一定的难度。葡萄酒的王国疆域广阔,遨游在其中真是学无止境。如果有翻译错误和不恰当的地方,还望读者朋友包涵与指正。

  本书法文原名Pur jus,意为“纯净的汁液”,是法国行业内人士对天然葡萄酒的叫法。愿这杯集结了心血与热爱的纯酿能为你带去一缕葡萄园的灿烂阳光,一抹沁人心脾的酒香。

  二零一九年夏

天然葡萄酒评价人数不足[法] 朱斯蒂娜·圣-罗 / [法] 弗勒尔·戈达尔 / 2020 / 后浪丨贵州人民出版社

  选自:《天然葡萄酒》译后记

  作者:(法) 朱斯蒂娜·圣-罗, (法) 弗勒尔·戈达尔

  译者:彭粲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九):如果葡萄园是酒农的乐园,那么葡萄酒则是上天馈赠给酒农的珍宝

  如果葡萄园是酒农的乐园,那么葡萄酒则是上天馈赠给酒农的珍宝,看完《天然葡萄酒》这本漫画形式的葡萄园纪录片以后,我脑海里想到了这句的同时,内心一直有个念头在蠢蠢欲动,真想像作者一样来一场葡萄园的旅行,带着这本漫画书去打卡书中的葡萄园,感受葡萄园的风貌,倾听酒农们的种植观点,去尝试种植的乐趣。但前提我需要招募一个伙伴,一个生物,地理各方面,都很厉害的学霸,不然酒农说的时候,我怕是要站在那么嗯嗯嗯的回应人家了 。

  《天然葡萄酒》作者朱斯蒂娜.罗曼用幽默诙谐的方式绘制了这本漫画,不论是植物还是土地甚至是人都被她化变形了,你会看见酒农在比喻的时候,直接被她画成了葡萄树,但是在视觉上除了觉得好玩有趣以外,却以外的让读者很好的理解了酒农口中的专业名词。但是漫画里的主角不是酒农而是他们口中的葡萄品种,病菌,土囊以及专业的种植方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另一位作者弗勒尔.戈达尔出场了,作为在葡萄园和酒窖工作过的葡萄酒业资深人士,戈达尔在书里承担了讲解的作用,通过他跟酒农的对话,提问让我们了解葡萄的品种,每个地区酒农面临的不同问题,关于不同病菌的处理方式。在两位作者导游的带领下,这一场奇妙的葡萄园伟大旅程就这样发车了,

  这一趟葡萄园纪录片旅程,七月,他们来到了东比利牛斯省,学到了菌根、葡萄蛀蛾,罗亚绳式剪枝法,切缝嫁接,还有元素,土囊等等的知识,在这里我需要运用我毕生所学的生物,化学,地理等等的学科知识,才能去跟上酒农的脚步,所以不得不得感叹一下种植犹如一个大坑,需要储备的知识太多了。如果我有葡萄园,怕是个不合格的酒农。

  八月,在塔恩省,学习了修剪枝丫的方式,顺带还学习了一下种植税,以及那莫名其妙不允许的用醋治疗白粉病的奇怪法律。在这里杰罗姆.加洛告诉我们,在驾驶帆船时非要逆风行驶,那是在做蠢事。

  十月在下莱茵省,我们看见了独立女性卡特琳.里斯,在男权主义的社会里,里斯却独自耕种园地,她是唯一没有父母或者丈夫陪伴而扎根葡萄园的女性。而在第二年三月的汝拉省,我们遇见了另一位独立女性艾丽斯.布沃,她一边忙于照料葡萄,酒窖和管理繁琐的行政事务,同时还要是个合格的母亲,主妇。在这里我们看见了男女的不平等,也看到了独立女性在工作上的阻挡,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职业都存在,在人人喊女权自由的今天,到底什么是女权,什么又是男女平等。

  对于天然葡萄酒的生存问题,是附和市场快节奏的生产一般的葡萄酒,还是循序渐进的种植葡萄树,在马略卡岛通过这个问题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像那些酒农一样,只种植灌溉过度产量高,质量却不是上层的葡萄酒,来供给游客购买。在快节奏的今天,是顺应市场资本还是固守本心,在十一月拜访的芭吉塔酒庄的主人佩雷洛这里,他的答案是循序渐进种植葡萄树,酿造属于马略卡岛的葡萄酒。

  当我结束了这一场《天然葡萄酒》的旅程,我突然发现我不仅学了生物,学了地理,学了化学,学了税务,学了种植,了解了葡萄的品种,看见了不同状态的土囊,彩虹土,片岩,海绵土上面应该种植何种葡萄树,又该如何处理病菌,我也第一次惊讶的发现植物跟人一样也需要补钙,补充各种营养,突然觉得暴露了我的知识欠缺。而这本《天然葡萄酒》漫画不仅带给我了视觉的享受顺便还接受了一波新知识,同时还时不时的被酒农的葡萄酒灌溉我的心理,书中酒农的一些话语充满了哲理。夏天到了在喝心灵鸡汤怕是有点油腻,不如来杯心灵葡萄酒!各个产区的葡萄品种任你挑选,爽口又惬意。

  此刻我很想来杯葡萄酒,倒在高脚杯里,捧着这本书,开始在脑海里勾勒我未来的旅程路线,该从哪个庄园开始去邂逅这些可爱的酒农和美味的葡萄酒啦!

  《天然葡萄酒》读后感(十):土豪高价抢购的“天然葡萄酒”,到底是个啥, 看完这本书全明白了

  朋友,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收到更多精彩的文章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将是我最大的动力。

01

  营养学家认为,葡萄酒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例如:

  葡萄酒中的单宁、花色苷、原花青素、白藜芦醇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清理血管、分解脂质的作用,还可以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助于防动脉硬化和早老性痴呆症等疾病;有机酸具有调解神经中枢、生津止渴、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效;另外,葡萄酒里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远胜于最优质的矿泉水!因此,葡萄酒日益成为健康和品味的代名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喝葡萄酒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放慢生活节奏的方法。快节奏的城市和生活,容易让人迷失、狂乱。而当我们开启一瓶葡萄酒之后,就可以慢慢地去品味其中的滋味:慢饮酒、慢生活,不焦虑、不抑郁。

  不过,在国内的土豪们狂热追捧拉菲、罗曼尼康帝等顶级葡萄酒时,更多底蕴深厚的贵族却把目光投向了“天然葡萄酒”。

  所谓“天然葡萄酒”,就是没有添加任何用来改善葡萄潜质的各种东西的葡萄酒。“天然”这个词,有人视为点石成金的魔法,但也有人觉得毫无意义。不过,评判一件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公正的办法,就是怀着求真的意愿,而不是将就的态度,到现场去观察和倾听。

  因为,爱葡萄酒,就是爱酒农们在葡萄园和酒窖中日复一日的劳作,他们确保采用天然的方法,以果实、风土和口感为真正的挑战。

  葡萄酒业有一句话:好的葡萄酒,七分靠种植,三分在酿造。意思是,优质的葡萄原料远比精湛的酿造技术重要。弗勒尔和朱斯蒂娜身为法国最资深的葡萄酒爱好者,她们热爱最真实的葡萄酒,再加上这一切又与种植条件相关,于是她们带着钢笔、铅笔和画笔,历时一年,采访法国各地的天然葡萄酒农,并据此创作出眼前这本精美的绘本——《天然葡萄酒》

  这本《天然葡萄酒》仿佛一部水彩绘成的生动纪录片,两位作者借由善于捕捉细节和充满幽默感的文字和绘画,向我们娓娓道来葡萄树的低吟浅唱,带领我们一窥葡萄种植的幕后,从源头解开葡萄酒的诞生之谜。

  总之,这是一曲关于自然的赞歌,也是一次次人与人的相遇,用温柔的线条和诗意的色彩,描绘多种多样的人和风土的魅力,表达对葡萄酒的激情。

  那么,就像雨果说的:“现在,趁着好事达成,让我们开怀畅饮吧!”

02

  在书中,“生物动力法”这个词汇经常被提及。那么,什么是生物动力法呢?

  我们知道,有机种植是以健康的土壤为基础,增强生物的活性,并将植物与动物的残渣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这样做可以让土壤保有湿度并保存营养。

  而生物动力法则是以有机种植为基础,从物质级别上升为能量级别,使所有的有机种植过程更为有效。

  它把葡萄园当做生命的整体,认为月亮和行星的运转都会对葡萄园产生影响——这听起来确实充满神秘感,甚至有点像“葡萄园占星术”,不过说白了,生物动力法的本质就是:不通过任何外力,让葡萄自己良好成长,抵抗病害。

  生物动力法是由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所开发的,强调完全使用天然的肥料,并配合天象星座的运行,使的土地回归原始的活力。

  生物动力法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种植葡萄时,不施加任何人工肥料和农药,而是使用各种纯天然的肥料,例如:

  把牛粪埋在泥土里度过秋冬,会提高植物根部的成长速度,并增加泥土中的腐植质;

  把磨成粉状的石英石埋在泥土里度过春夏,可提高植物叶子的生长速度;

  洋耆草花里的硫磺会土里的钾产生化学效用,有助于提高植物的生长力;

  甘菊花可促进土里有机物的分解;

  大荨麻在干旱时能刺激植物根部与茎部,使其分泌汁液;

  橡树皮含有丰富的铁质,可以增加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蒲公英的花瓣里含矽,可以吸收到日光和月光中蕴含的“宇宙能量”;

  缬草花含有大量的磷,能吸收充足的热量,帮助果实成熟,还能预防霜害;

  马尾草含有大量矽元素,可以吸收日光,还可以防止葡萄发霉……

  根据德国植物学家的研究证明,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采用生物动力法种植的土壤,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改善,是传统种植的两倍。此外,采用生物动力法种植的葡萄产量普遍较低,因此,葡萄的质量和浓郁度往往更高,葡萄酒口感和成分也很有可能更加复杂。

03

  那么,生物动力法是怎样发明并逐渐兴起的呢?

  据说,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欧洲农民眼看着他们农场里的种子发芽能力和农作物活力都逐渐下降,同时,农场里饲养牲畜的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差。于是,农民们就去向奥地利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博士请教。

  经过一番研究之后,鲁道夫·斯坦纳博士提出:“一个葡萄园里的土壤、葡萄树,包括里面的所有动植物,共同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和宇宙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月亮、行星和恒星等天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基于此,鲁道夫·斯坦纳博士提出了生物动力法,这个方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整个葡萄园内的生命体系与自然节律相连,使葡萄树与所处的“风土”之间建立起一种长期良好的平衡关系。

  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品尝过生物动力法酿造的葡萄酒后,评价说:生物动力法是回归传统的,是尊重自然的,也是接近自然的。完全不像70年代,那时,我们只需往葡萄园里喷洒农药,然后等着收葡萄就好。

  每年冬天我们都在品尝,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说,生物动力法确实能让酒变得不同:在酒还年轻时,确实有些粗野,但也更加有性格。也许,还有着极佳的陈年潜力!说这个或许有点早,但我们有条不紊的工作会让我们成功。

  总而言之,弗勒尔和朱斯蒂娜和《天然葡萄酒》这本书中想告诉我们的就是:

  通过生物动力法培育葡萄,并酿造葡萄酒,是对葡萄产地风土的最佳表达方式: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尊重自然,你尊重得越多,得到的越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然葡萄酒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