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从摇篮到摇篮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1-01-04 02:55: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从摇篮到摇篮的读后感大全

  《从摇篮到摇篮》是一本由(美)威廉·麦克唐著作,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摇篮到摇篮》精选点评:

  ●把循环经济写成一部科幻小说。重构世界的代价与路程不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能够负担的。

  ●编排很坑爹,严重影响阅读!

  ●比较生动的语言

  ●前瞻大于时代,内容拘于反复

  ●用C2C的观念设计整个世界 激动人心

  ●作者的观点过于狭隘,为否定而否定,美式写法浮躁夸大,一堆废话,果然是“深入浅出”。唯一不错的是题目,整本书的内容言之无物可直接缩减为“从摇篮到摇篮”。不过问题在于作者是个成功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狗屁书,难道是我没领会到?!----我要重读一遍,好像错过了一些

  ●Cradle to Cradle: 当一件设计品满足了外型、创意、操作接口以及实用功能上等等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兼顾了企业社会责任(CSR)以及最少碳足迹 (Carbon Footprint)的绿色标准之后,仍不足以被称为「好的设计」。好的设计,就应该「像大自然一样,没有浪费。」好的设计,「要将废弃物的想法完全放弃,让产品于其周期终结之时,所残存下来的每一样物体, 都能成为另一样产品的生产资源。」好的设计,应该是能将旧有产品完全回收,用来制造成新一代的产品。(此书是台湾交大建筑研究所龚书章老师强烈推荐的)

  ●作为一种思考方式的理解,它做到了

  ●我要认真读这本书,认真,认真,认真

  ●生态效应实现:淘汰“罪魁祸首”,走智者之路(生态智能,尊重,选择愉悦),创建“被动积极”清单,启用积极清单,再创新。 指导原则:表明意图,重建,时刻准备创新,学会走弯路,承跨时代之责任。

  《从摇篮到摇篮》读后感(一):有新意

  这本书的封面首先吸引了我,拿着它的感觉很舒服,翻看美国人写的书,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这本书打破了我对3R的传统理解,看到一些有争议并打破常规思想的理念,读来很有趣,又学到新的知识

  《从摇篮到摇篮》读后感(二):为乌托邦提供了科学道路

  

很长知识。读这本书是因为在上一门为循环经济做可拆卸设计的课。读了这本书发现原来之前想问题的出发点就不太对。为了循环经济的拆卸应该更偏向材料学这方面,是为了“升级循环”拆卸。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功能或收纳运输拆卸。 没打五分是因为没有醍醐灌顶的震撼感。但这本书讲的东西也的确是我从前不知道的,非常好的内容。 先读完正文后把没看的序也补上了。居然被致中国读者序感动了一小下。冲着这序想打四星半

  《从摇篮到摇篮》读后感(三):喜欢它的英文版

  很浅显易懂的书,讲了环境保护如何在工业社会中从设计理念到产品成型以一种可循环的方式被贯彻,以及它的长期价值。

  这本书不是我会买的书,挪威人来交流时,送给我们学生人手一本的教材,他们的学生拿的是塑料的英文版,超级可爱的有圆角的书,眼馋到不行,不过英文版的致命伤是重量,一本顶得上我们的3、4本了。当时日程很紧,没去读它。前一阵子写论文写到不想看电脑,就把这本书翻了出来,想着看不下去的话就把它卖掉(嘿嘿),竟然看到入迷,要不是论文压力太大,一定会一口气看完的。我发现外国人写书都很好懂,语言很生活,比起国内那些所谓的专家掉的书袋,看起来舒服的多。过两天,答辩完再看吧。

  《从摇篮到摇篮》读后感(四):自然的敌人

  前几天上环境设计课的时候随手翻了翻这本书,看到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一节,正巧荆老先生提到国内的防火规范,大意是仿佛集合了各国的规范于一体,过于严格,给设计带来了无形的枷锁,让国内的建筑不得不不丧失了特色。

  现在大家都谈“千城一面”,都谈场所感,归属感,往往归结到地域文化,城市文脉。本文从建筑的“国际风格”到产品设计中大规模生产的洗涤剂,最后总结为“为了达到它们用‘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来解决一切问题的目的”,制造商们的设计都是针对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说它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总是面向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来考虑的,因此产品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话,就可以保证产品适用的市场最大。这也反映了人类工业与自然界特殊的关系——人类在设计的时候总是针对最坏的情况,因为人类总是把大自然看做是敌人。”

  “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加上人类的蛮力,便扼杀了自然界和文化的多样性,单一和贫乏由此产生!

  在某些方面上(比如开篇讲生活中的各种细节中隐藏的危机)作者的观点似乎有些过于强烈,但是这只是为了加强本书所要表达的主题,是要从摇篮到坟墓,还是从摇篮到摇篮?

  《从摇篮到摇篮》读后感(五):自然与人 谁更加野蛮

  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完全否定了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所构建的全球工业体系。现代工业生产体系是的特点被总结为:排放大量废弃物和有毒物质,无法回收有价值废物,暴力获取自然资源,最终以掩埋和焚烧来创造繁荣。我们作为消费者所使用的一切,几乎都被设计成试用之后被完全抛弃和废弃的。就连所谓的绿色环保,在减少某一方面污染的同时也在带来其他方面更大的污染。我们束手无策。

  现在的人们似乎觉得我们掌控了世界,我们视自然为敌人,为奴隶。总结我们解决问题方法的特点就是“以蛮力解决一切”。冷了,我们焚烧能源获得热量;热了,我们焚烧能源获得电来驱动空调。一切以焚烧获得能源开始,并以焚烧废弃物结束。仿佛人类几万年的进化所习得的终极技能就是焚烧。与此同时,我们创造了许多本不是自然存在于世界上的物质,这些有毒的东西最终会悄悄的灭亡的我们自身。

  经济会无限增长,人人都想获得更多的财富并一定会得到的满足的想法只怕是错误的了。不知道伟大的马克思导师在说物质极大丰富的时候是不是预见到了这一点。唉,我们的共产主义。

  书里提出了一个又一个触目惊心的问题,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到指导社会发展的哲学问题。然而书中的解决方案也只停留在工业设计的层面而且还不是真正有效的。

  我们是不是正在走向灭亡?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从摇篮到摇篮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