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是一本由[美] 彼得·德鲁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0.00元,页数:6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精选点评:
●为第五项修炼做准备
●2009.1.10在广州购书中心买(和夏敏华一起)
●是否能客观的对待自我和他人
●!
●用得着
●发现很多现在热炒的东西,人几十年前就已经说过了。。。
●德鲁克的经典之作,不错。
●真知灼见!666666666
●上学时的爱不释手,搭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学必备。
●同前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读后感(一):这本书太久了,基本已经忘记了!
有很多书,读完以后你不会记得里面的内容,但是你回知道怎么去做。 管理的书读多了,就发现所有的管理都是一套体系。没有什么所谓的创新而言。 第一次读管理的书你可能需要4-8个小时,第二 3-5个小时,多读几次以后,你回发现,你翻一本书也就那么个把小时就搞定了。并且精华掌握了。
管理师艺术,艺术的本身是无形的。
你去欣赏就好了,切勿模仿!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读后感(二):如果只读一本管理书籍,就读《管理的实践》!
这本书畅销半个世纪,影响了全世界无数的经理人和管理学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书中的理念让我折服,它以管理的本质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职务、功能的认知及其未来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精辟独到的论述,揭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
该书的主线和精髓是三项管理的任务——管理企业 、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并以八个关键成果领域、三个经典的问句以及组织的精神丰富其内涵。这本书是公认的现代管理学奠基之作,非常值得一读。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读后感(三):应该看英文版
中文翻译,很多意思丢失或扭曲。所以强烈推荐英文不坏的同学们读双语版。
作者有几个关注点:
工业社会,知识和组织的兴起,给西方自由社会带来新的形式。所以要关心企业这种重要性突然上升的东西给西方社会所带来的机会和问题。
工人的工作动机,曾经是以恐惧为主。这个动机的消失,需要新的动机的弥补。
关心追求利润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同时关心美国梦和美国承诺在公司体制下的实现路径。
好多东西不符合中国的情况。但仍然要读,因为美国有所谓的普世价值在那里,并且美国和尊崇德鲁克的日本,其经济活力都不错。
如果中国的企业和发展模式,与普世价值冲突,自由世界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自己,防止怪兽型、反人类企业在短期内积累金融资本收购自由世界的企业。自由社会必须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一点上,金钱必须带有颜色的记号。僵硬奉行平等和金融资本自由的人将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危险。
价值观永远排在利润的前面。
《管理的实践 (中英文双语典藏版)》读后感(四):非常有感觉的管理经验
读《管理的实践》有感
尹德升
这本书已经躺在书柜里很久了,今天拿出来,除去灰尘,仔细品读一番。书名叫《管理的实践》,出自管理大师德鲁克之手,而德鲁克的名头也早有耳闻。据说这本书是管理学的入门之作,成本于1954年,仍依然经久不衰,像穿越了时空的限制,告诉我们经典的魅力。但是在看书时,你依然会觉得它对今天依然有那么多指导意义。我07年毕业至今已经有10年了,结合目前的工作,对照书中的内容,感触良多,每每谈到精彩之处,深有感触,也不得不佩服德鲁克敏锐的洞察力和深远的预见能力。
第一遍,走马观花的掠过一遍,对整体的框架和内容先做一个了解和掌握,然后第二遍细细品读。我用了大约一周时间的业余时间,进行理解和拼读。书中的每一个个论点和理论都对比现在的工作和管理问题,不断的进行批判和自我批判。多少次从中找到了共鸣和鲜明的论点解释。也让我思路更加的清晰,能更好的面对现在的工作和未来的挑战。
我从事的是酒店行业,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历史不长,很多管理方式借鉴其他行业,目前并不完美,酒店行业的管理人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在在阅读本书时更多的找到自身问题和提升点。
1、 企业管理层只能以所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
就像我经常跟很多管理者讲:经济效益决定一切价值。生意做不好,什么都白费。管理层只有在创造了价值,承担了责任才成其为管理层。而我们的现实中,却常见着是对下属的监督、控制,没有专注的去追求经济效益。
2、衡量一个管理制度是否有效的标准就在于该制度能否将管理者个人特征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想想我们中国常见的企业领导层更替,领导们都喜欢用自己的人,于是有了“一朝天子一朝臣”。企业本是个人的平台,反倒成了企业成为个人的“施粥”。有效的管理应该有合理的考核和,论贡献能力。
3、意图“控制”每件事情,就等于控制不了任何事情。而试图控制不相干的事情,总是会误导方向。
控制这个词在管理层中的丛出不穷,意图下属对其言听计从,殊不知这样也封闭了下属的思维,下属变得唯唯诺诺,毫无创新。
4、 管理不仅是被动反应和适应,而是隐含了一种企图塑造经济环境的责任,在经济变动中主动规划、开创和突破难关的责任,以及不断铲除经济环境对企业活动限制的责任。
酒店里层级较为分明,如果各部门各自为阵,只是被动的处理事务,没有从创造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做事情,适得其反。
5、在面临经济浪潮冲击,企业裁掉了训练有素的员工,那么当管理都实然决定要重整旗鼓时,就很难找到替代的人员,或是花很长的时间重新训练人才。
由于社会发展因素,企业动荡,这两年企业人员分流、辞职流失的很多。本来锻炼出来的人才白白流失,其损失是巨大的。在企业所有的资源里,人力资源是最独特的。企业没有做好充分的把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不断的招人,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差,这最后都体现在项目的运作效果上,其教训是深刻的。
6、对组织精神杀伤力最大的莫过于一味强调员工的缺点,而忽视他们的长处,不正视员工的能力,只怪罪他们的无能。
当管理者们不断地批评责难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缺点,有没有给员工提供充分发挥长处的平台和组织能力,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管理者。
6、每一个企业都可以衡量一下自己的特质,好的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坏的则可以成为中庸者、混日子者、搞关系者的天堂,从而让真正的优秀者失望离去,这样的企业最终也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企业赢得市场的软实力,企业文化也是管理者的DNA的延伸。
所以:组织特质决定了其成员会不断成长,还是停滞不前;会抬头挺胸,顶天立地,还是弯腰驼背,丑态毕露。组织精神卑劣,则产生的管理者也言行粗鄙;组织精神崇高,则能培养卓越的管理人才。
7、报告和程序应该是填表者的工具,而不能用来衡量他们的绩效。管理者绝对不可根据部属填写报表的品质来评估他的绩效。
我们企业目前没有, 很多企业都有大量的报告,报告好差几乎客户评价工作的好差,这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每个人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不一样,报告没有做好,并不是表示其没有做事情,或者不优秀。
8、培养下属,努力的提高下属的技能,让企业效益增速加快才是正确。管理者必须明白他和下属的关系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上对下的监督。
9、管理层的功能和责任永远因其任务来决定,而不是通过雇主的授权来决定。
很多企业恰恰是这样的,管理者对雇主或者老板言听计从,而又经常有会错意,方向执行错误。雇主的意见有时也是错的,又去执行或者不加思索,最后企业的受损,还是雇主买单。
11、企业不应该完全从内部升迁。内部升迁确实应该是企业的常态,但很重要的是,不要让管理层完全依赖近亲繁殖,结果变得自鸣得意,自我封闭。公司越大,就越需要人的品德也不过分。
要用自己的人才觉得工作好开展,要用心腹,而且要学会要站队。这样才能企业容易出现拉帮结派,工作无法按照公司的意图正常开展,所有的工作都牵扯着利益与关系,企业管理变了味。变成了人情管理。
12、应该尽量多地让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发挥经营绩效,而不是充当官僚;应该通过企业绩效和成果来检验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的专业能力的标准来检验。
给予管理者充分的权利,并且明确目标,以经济效益目标为依据,而不是条条框框的行政命令。
13、最打击员工士气的事情莫过于,管理者像无头苍蝇般瞎忙时,却让员工闲坐在那儿无所事事:无论员工表面上多么庆幸可以领薪水而不做事,在他们的眼里,这充分显现了管理者的无能。
有点类似于诸葛亮的管理,事必躬亲。不注重培养下属,不放心下属,最后自己累死。
另外,附加管理者的五项基本工作:设定目标、组织工作、激励员工、衡量标准、培养人才
通读全书,里面的经典语句和理论太多,我将把经典语句抄录并且背诵,一定会给我带来不错的收获,“读一本书,识一个人”也许,我们刚刚接近德鲁克大师,通过文字就对我们的管理和人生产生了深渊的影响,也是他之所以能称之为管理大师的理由吧。